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LRX1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黄晓成 承军 +5 位作者 查海锋 路楷 徐彬彬 王海华 查洲舟 程晓午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35-938,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X1(NLRX1)水平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血清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X1(NLRX1)水平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度组30例、中度组45例、轻度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血清中NLRX1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血清NLRX1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及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NLRX1水平对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NLRX1水平均明显降低(F=172.695,P<0.05);与轻度组相比,随着病情的加重,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NLRX1水平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LRX1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X1是影响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因素(OR=0.545,95%CI 0.362~0.821,P<0.05);血清NLRX1水平诊断创伤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截断值为8.61μg/L。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LRX1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X1是影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645,95%CI 0.488~0.852,P<0.05);血清NLRX1水平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AUC为0.947,截断值为4.35μg/L。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LRX1水平降低,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NLRX1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促醒的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路楷 查海峰 +5 位作者 徐彬彬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王海华 查舟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促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脑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32例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促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脑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32例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人中穴、百会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治疗,刺激参数为脉冲宽度0.2ms,刺激频率为2—30Hz,波形为疏密波,持续时间30rain,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治疗1、3、7、13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1、3、5、7、9、11、13dB-内啡肽(B-EP)、强啡肽(Dyn—A)1-1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GCS评分逐渐升高,治疗13d达峰值,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9.25±3.96比8.04±2.44,P〈0.05)。观察组从治疗1d起B-EP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ug/L:2.32±0.20比1.08±0.27),持续到治疗13d时仍处于高于对照组水平(ug/L:2.57±2.00比0.90±0.56,P〈0.05)。两组治疗各时间点Dyn—A1-β,水平(u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3、5、7、9、11、13d时Dyn—A1-β分别为0.45±0.28、0.50±0.26、0.48±0.16、0.41±0.16、0.52±0.18、0.43±0.23、0.47±0.21,对照组分别为0.40±0.19、0.51±0.18、0.46±0.14、0.47±0.15、0.43±0.14、0.43±0.22、0.36±0.20,均P〉0.05)。观察组治疗3d起D-二聚体水平即明显低于对照组(ug/L:9.52±8.21比16.04±17.41,P〈0.05),并持续到治疗13d(ug/L:4.60±3.53比6.19±5.30,P〈0.05),治疗1d起观察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L:2.36±0.81比3.01±0.86),到治疗7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Fib水平接近(4.20±0.99比4.20±1.11),治疗9d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71±0.58比3.90±1.27),持续到治疗13d(4.76±0.59比3.75±0.68)。研究终点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4.00±1.03比3.06±1.23,P〈0.05)。结论EA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有一定促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有关,早期促醒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急性脑损伤 早期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路楷 徐彬彬 +5 位作者 查海峰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査洲舟 王海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4-356,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发生在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并形成血肿,其发生率占脑卒中的10%~20%,死亡率达50%[1,2].近年来越来越成熟的外科手段的介入使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发生在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并形成血肿,其发生率占脑卒中的10%~20%,死亡率达50%[1,2].近年来越来越成熟的外科手段的介入使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很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如何把握手术时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以及术前术后如何采用综合治疗等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临床医生不断努力.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至2011年收治并手术治疗120例HICH患者,就外科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脑损伤患者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路楷 查海峰 +5 位作者 徐彬彬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王海华 查舟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2-83,共2页
急性脑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除原发性因素造成脑损害之外,许多继发性因素致使其近期病情加重或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证明,原发性脑损伤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部分体内所产生的物质会造成脑二次损伤。其中包括:凝血功... 急性脑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除原发性因素造成脑损害之外,许多继发性因素致使其近期病情加重或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证明,原发性脑损伤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部分体内所产生的物质会造成脑二次损伤。其中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部分炎性介质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增加等。尤其是部分内源性阿片肽被认为是造成脑二次损伤的因素之一。电针刺激技术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期患者已很成熟,且证明是有效的,甚至应用于早期促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损伤 内源性阿片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颅内血肿扩大与解剖结构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路楷 徐彬彬 +3 位作者 查海峰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68-168,共1页
我科自2003年至2005年收治了130例颅内血肿,并对颅内血肿的扩大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外伤 颅内血肿 解剖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与呼吸道通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楷 徐彬彬 +2 位作者 查海峰 程晓午 承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路楷 查海锋 +6 位作者 徐彬彬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王海华 查洲舟 钱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4-355,共2页
急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成为青壮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也已成为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因素,怎样降低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的课题。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孕酮 内源性阿片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误诊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路楷 徐彬彬 +3 位作者 查海峰 陈晓午 承军 黄晓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768-768,共1页
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常因临床症状表现相似、影像学检查表现相近。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使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下是我科收治的3例病人,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老年人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弥漫性大脑萎缩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胃肠外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28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路楷 黄建华 +2 位作者 常兴中 王国强 李旭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完全胃肠外营养 颅脑损伤 重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锥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楷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6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小孔锥颅冲洗法 硬膜下血肿 慢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路楷 徐彬彬 +3 位作者 查海峰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750-751,共2页
目的研究嗜酸细胞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相关性。方法CSDH患者在手术治疗同时取其硬脑膜及血肿囊壁数块,采用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40~100倍观察嗜酸细胞的量。结果病检结果显示,CSDH病程越长,邻近血肿的硬脑膜中嗜酸细胞的... 目的研究嗜酸细胞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相关性。方法CSDH患者在手术治疗同时取其硬脑膜及血肿囊壁数块,采用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40~100倍观察嗜酸细胞的量。结果病检结果显示,CSDH病程越长,邻近血肿的硬脑膜中嗜酸细胞的检出率和量越高。结论嗜酸细胞可能在CSDH的转归和吸收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嗜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58
12
作者 张金利 路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对其神经功能、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进行针灸...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对其神经功能、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功能障碍评分(DFS)、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4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便秘、压疮、肢体痉挛畸形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促进病人尽快苏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促醒 护理模式 高血压性脑出血 昏迷 神经功能 苏醒时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及对内皮素-1和NO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魏晋琪 夏晓萍 +1 位作者 路楷 周先举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及对ET-1、N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及对ET-1、N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纳美芬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脑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Fugl-Meyer量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各血管血流速度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意识的恢复,降低脑脊液ET-1水平,提高NO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康复训练 纳美芬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及其对血清TLR4、RBP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薛飞 邱志雄 路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及其对病人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及其对病人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的脑水肿体积、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TLR4、RBP4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脑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颅内压水平和血清TLR4、RBP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病人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对于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病人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并降低病人血清TLR4、RBP4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脑出血 尼莫地平 胸腺五肽 TOLL样受体4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萍 路楷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对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轴索过度生长抑制因子-A(Nogo-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对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轴索过度生长抑制因子-A(Nogo-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mNGF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血中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指标、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和应激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中NSE和Nogo-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中血管黏附蛋白-1(VAP-1)、强啡肽(Dny-A)、神经肽Y(NPY)、C反应蛋白(CRP)、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血中NSE及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mNGF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速损伤修复,并有效降低患者血中NSE和Nogo-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鼠神经生长因子 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损伤修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轴索过度生长抑制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查海锋 徐彬彬 路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切口脑脊液漏 脑脊液引流 颅内感染 微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缺陷护理理念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金利 路楷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7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理念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零缺陷护理理念。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和满意度情况。结... 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理念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零缺陷护理理念。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视觉、工作能力、思维能力、上肢功能、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情绪、个性、语言、运动、体能精力、家庭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零缺陷护理理念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零缺陷护理理念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性轴索损伤的诊治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查海锋 徐彬彬 路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散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丽佳 沈海霞 +4 位作者 邱炜炜 封玲 路楷 宋桂萍 陈国宝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7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在医联体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的城中社区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干预... 目的:探讨在医联体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的城中社区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联体管理机制,结合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随访观察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管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干预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管理后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管理后空腹血糖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对照组仅遵医用药较管理前改善,干预组遵医用药、控盐达标及合理运动达标较管理前与对照组管理后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干预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总体健康(GH)、健康变化(HT)均高于管理前,且PF、RP、VT、G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联体管理模式+药学干预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临床药师 高血压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84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彬彬 路楷 查海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2052-2052,共1页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黄连温胆汤 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症状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