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研究的新视角——评杨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 被引量:1
1
作者 路则权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杨念群从新的视野,从长时段角度,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差异性,以主题话语转换为核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五四"形象,从根本上,他不是摧毁前人建立的"五四",而是丰富了其精神内涵。
关键词 “五四” 杨念群 话语转换 精神内涵 长时段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与记忆: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 被引量:3
2
作者 路则权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张纯如以日本、中国和西方三个视角围绕南京大屠杀为什么被遗忘展开论述。从日本视角看,大屠杀被遗忘有国际社会的外交和国内的历史教育等因素。从中国视角看,有心理和社会道德因素。从西方来说,张通过恢复历史记忆的方式证明了人性的... 张纯如以日本、中国和西方三个视角围绕南京大屠杀为什么被遗忘展开论述。从日本视角看,大屠杀被遗忘有国际社会的外交和国内的历史教育等因素。从中国视角看,有心理和社会道德因素。从西方来说,张通过恢复历史记忆的方式证明了人性的善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历史记忆 南京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礼仪文化及其生命观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则权 《中国文化论衡》 2016年第1期48-58,共11页
儒家通过礼仪作为文化符号,强化了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其中冠礼是生命的开启教育,婚礼是生命繁衍教育,丧礼是生命谢幕教育。这一连串的礼仪构成了死而不绝的生命观,对纠正当代过于强调自我的价值观念,有着诸多启示。
关键词 儒家 礼仪文化 生命观 冠礼 婚礼 丧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1
4
作者 路则权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5-57,共3页
李鸿章和淮系集团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但研究视野多集中于革命和近代化视野。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借鉴管理学的某些方法来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李鸿章领导的淮系集团已具备现代企业的雏形。
关键词 李鸿章 淮系集团 7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学者儒家思想史研究论析
5
作者 路则权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9,共8页
美国华裔史家的儒学研究,与哲学家的儒家思想史解释范式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外在理路、内在理路和互动三种解释类型。外在理路类型的代表作如《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内在理路解释的典范如《论戴震与章学诚》、《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美国华裔史家的儒学研究,与哲学家的儒家思想史解释范式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外在理路、内在理路和互动三种解释类型。外在理路类型的代表作如《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内在理路解释的典范如《论戴震与章学诚》、《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而互动研究的典型如《朱熹的历史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史家 外在理路 内在理路 互动
原文传递
关于梁启超“通史”编纂思想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路则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把握住梁启超史学思想中"通史"编纂对象选择的差异,即历史主体与史学主体在"通史"编纂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与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层层加以论述,以此对梁启超的"通史"编纂思想进行了一番梳理。
关键词 梁启超 通史 历史主体 史学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英时的“儒学情结”
7
作者 路则权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1,共2页
余英时是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名家。他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著述等身,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对于余英时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具有浓厚的"儒学... 余英时是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名家。他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著述等身,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对于余英时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具有浓厚的"儒学情结"。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具有如此情怀?我们认为导致这一思想趋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英时 学情 思想史研究 现代新儒家 学术思想 史学界 名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SSR标记多重PCR体系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常宏 王汉宁 +4 位作者 张金文 王威 路则权 李瑛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11,共8页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玉米真实性和纯度鉴定SSR标记,对DNA提取方法、SSR引物和多重PCR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预热到75℃以上的研钵和95℃的1.5×CTAB提取缓冲液进行材料研磨,可得到纯度高、完整性好的DNA,并且提取成本较低...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玉米真实性和纯度鉴定SSR标记,对DNA提取方法、SSR引物和多重PCR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预热到75℃以上的研钵和95℃的1.5×CTAB提取缓冲液进行材料研磨,可得到纯度高、完整性好的DNA,并且提取成本较低。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72对玉米指纹鉴定的SSR核心引物进行重新分析与设计,建立了21对SSR通用引物构成的8组多重PCR复合扩增体系和3步法扩增程序,均能在统一的PCR扩增条件下进行,扩增片段之间不存在交叉现象,扩增条带清晰,扩增结果稳定,这一扩增体系检测效率比单对SSR引物提高2.6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真实性 纯度 DNA提取 SSR引物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英时的主客统一论
9
作者 路则权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22期63-66,共4页
余英时认为史学是人文的,史学分为科学层次和哲学层次。在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关系上,余英时提出了史学的主客统一问题。他主张运用"同情的了解"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他对历史解释和史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余英时 主体和客体 历史解释 史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垣与《元也里可温教考*》
10
作者 路则权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4-66,共3页
陈垣先生早期的史学思想与他的史学名著《元也里可温教考》的形成有极大关系。《元也里可温教考》对陈垣的史学研究道路意义非凡,陈垣先生的许多史学思想和史学研究方法在此著中也多有体现。
关键词 《元也里可温教考》 史学思想 史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管子》礼学思想的几个特点
11
作者 路则权 《华夏文化》 2008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管子》 礼学思想 简论 春秋战国时期 “礼” 中国文化 先秦时期 夏商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则纲《历史形态学》评析
12
作者 路则权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1-4,共4页
李则纲的《历史形态学》是他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此书的思想渊源是早年师友的影响,唯物史观的发展和他个人史学实践的结果。其史学理论价值在于将历史事件从形态角度作了七种归纳,即运动性、关联性、反复性(重演性)、飞跃性(突变性... 李则纲的《历史形态学》是他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此书的思想渊源是早年师友的影响,唯物史观的发展和他个人史学实践的结果。其史学理论价值在于将历史事件从形态角度作了七种归纳,即运动性、关联性、反复性(重演性)、飞跃性(突变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法则性(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则纲 历史形态学 关联性 反复性 飞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底蕴——以曲阜碑刻文献为视角
13
作者 路则权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3-109,共7页
孔子故里曲阜留下了众多碑刻文献,这些碑文记录了传统中国人连续不断的具有超越性价值的精神信仰。从历史角度考察这些碑文,我们不难发现,"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国人历史理论的出发点,是其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修德"是联... 孔子故里曲阜留下了众多碑刻文献,这些碑文记录了传统中国人连续不断的具有超越性价值的精神信仰。从历史角度考察这些碑文,我们不难发现,"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国人历史理论的出发点,是其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修德"是联系"天""人"关系的纽带,是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德"依靠"道统"传承与创新,是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天人合一 修德 道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史研究
14
作者 路则权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7-70,共4页
社会存在作为一种实际的社会生活过程,对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体验构成美国华裔学者史学研究的基础;社会经济史作为美国华裔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某种... 社会存在作为一种实际的社会生活过程,对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体验构成美国华裔学者史学研究的基础;社会经济史作为美国华裔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某种反映;思想文化史研究作为华裔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不仅没有否定其社会存在的作用,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反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华裔学者 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国利 路则权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123,共10页
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这一研究经历了兴盛、低落和复兴三个阶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定义、历史认识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作用... 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这一研究经历了兴盛、低落和复兴三个阶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定义、历史认识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作用、历史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四个基本方面,这些讨论深化和拓展了大陆学术界关于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的研究,其不足主要是原创性思想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主体 主体意识 主客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前期中国传统史学的嬗变
16
作者 杨舒眉 路则权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史学在其观念和内容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史学中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度崛起、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兴起、外国史著编译掀起热潮等三个方面。上述三个方面为传统史学...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史学在其观念和内容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史学中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度崛起、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兴起、外国史著编译掀起热潮等三个方面。上述三个方面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最终构成了近代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史学 经世致用 边疆史地 外国史译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市佛教旅游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山东汶上中都佛苑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艳 路则权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3-54,25,共3页
县市佛教旅游作为新兴的一种旅游资源正在兴起,山东汶上中都佛苑旅游区就是一个典型景点,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进一步开发时应注意集约性,动态性,可持续性等问题。
关键词 中都佛苑旅游区 县市佛教旅游 汶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及其理论价值与困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国利 路则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0,共8页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英时 儒家人文主义 历史观 多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大一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曲阜孔庙碑刻文献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路则权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4-88,共5页
“大一统”“道统”“人性善”“仁”“孝”等儒家核心理念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曲阜孔庙碑刻文献可见证“大一统”经儒家“道统”绵延不断的事实。此外,“人性善”“仁”“孝”等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大一统 道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文澜及其《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的理论启示
20
作者 路则权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1,共7页
范文澜先生既是马克思主义史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学家,他在延安时期通过《中国通史简编》所形成的史学理论不仅指导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还在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进行经学史研究,即要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 范文澜先生既是马克思主义史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学家,他在延安时期通过《中国通史简编》所形成的史学理论不仅指导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还在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进行经学史研究,即要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斗争是经学发展的动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等。这些史学理论指导经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对我们今天实现经学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范文澜 《中国经学史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