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中康复训练对潜艇艇员远航疲劳损伤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赵铭 纪博翰 戴振锋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观察水中康复训练对潜艇艇员远航疲劳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21年10月选择某潜艇训练基地120名艇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腰背部疲劳性损伤和肩颈部疲劳性损伤的艇员各60名,将患有腰背部疲劳性损伤和肩颈部疲劳性损伤的艇员分别通... 目的观察水中康复训练对潜艇艇员远航疲劳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21年10月选择某潜艇训练基地120名艇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腰背部疲劳性损伤和肩颈部疲劳性损伤的艇员各60名,将患有腰背部疲劳性损伤和肩颈部疲劳性损伤的艇员分别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采取水中康复训练)和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个评价指标及变化率。结果肩颈部疲劳性损伤艇员中,试验组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背部疲劳性损伤艇员中,与训练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腰部前屈、后伸、侧屈的关节活动度增大,试验组腰部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康复综合了水疗和水中健身运动的优点,能够放松艇员肌肉,加快疲劳损伤的恢复速度,适用于潜艇艇员远航疲劳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艇员 远航疲劳损伤 水中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PET/CT显像骨髓^(18)F-FDG摄取模式预测DLBCL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媛 赵铭 +1 位作者 原凌 李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模式对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活检、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分析和^(18)F...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模式对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活检、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分析和^(18)F-FDG PET/CT扫描。以正常肝脏^(18)F-FDG摄取为标准,将患者骨髓摄取模式分为骨髓摄取局灶型增高(f PET+)、骨髓摄取弥漫型增高(d PET+)及骨髓摄取正常型(n PET)。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f PET+17例,d PET+28例,n PET 111例。临床诊断骨髓浸润阳性21例,阴性135例。复发进展62例,死亡1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B症状、NCCN-IPI评分、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及f PET+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关(均P<0.05);Ann Arbor分期Ⅲ/Ⅳ期、NCCN-IPI评分、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及f PET+与患者总生存期(OS)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II/IV期、乳酸脱氢酶和f PET+(均P<0.05)是PFS独立预测因子。在OS的多变量分析中没有独立预测因子。结论:DLBCL患者治疗前^(18)F-FDG显像中骨髓摄取模式对预后有预测价值,f PET+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穿刺活检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铭 陈晓峰 +4 位作者 刘鸿程 朱军 张慧军 丁嘉安 肖和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1967年1月至2007年9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COX模型,计算累积生存率,对12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1967年1月至2007年9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COX模型,计算累积生存率,对12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期吸烟、刺激性咳嗽、明显消瘦、胸部CT显示分叶、毛刺以及肺不张是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肿瘤与原发结核病灶的关系、手术方式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结论:肺结核并发肺癌易被漏诊,应该注意有恶变危险因素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仿生矿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铭 郑启新 +3 位作者 郭晓东 全大萍 郝杰 王运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 :通过对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poly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的仿生矿化 ,表面改性 ,以提高其细胞粘附性 ;探讨影响仿生矿化的因素和条件 ,为进一步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提供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 :PLGA膜经碱性溶液水解处理... 目的 :通过对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poly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的仿生矿化 ,表面改性 ,以提高其细胞粘附性 ;探讨影响仿生矿化的因素和条件 ,为进一步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提供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 :PLGA膜经碱性溶液水解处理后 ,应用高温显微镜测量材料表面润湿角的变化 ;碱处理后的PLGA膜和三维多孔PLGA分别在模拟体液 (SimulatedBodyFluid ,SBF)中矿化 14d ,在 1 5倍SBF中矿化 9d ,应用扫描电镜进行矿化物形貌观察 ,X射线能谱分析钙磷比值 ,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行矿化物物相分析。结果 :PLGA经碱性溶液水解处理后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 ,在SBF及 1 5倍SBF中矿化后表面可以形成明显的矿化物 ;矿化物的形态与矿化液的浓度有关 ;矿化物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 (HA) ,含有碳酸根成分 ,钙磷比为 1 5 3,类似于人骨无机质。结论 :PLGA仿生矿化是制备结构及性质类似骨基质人工骨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仿生 矿化 模拟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43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铭 丁顺斌 +1 位作者 江小云 邓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病症改善情况、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改变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征及病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还原型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硬化 常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支撑钢板加压螺钉系统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铭 郑启新 李敬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9-251,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2004年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46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通... [目的]探讨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2004年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46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通过复查术后关节功能和影像资料判断手术效果。[结果]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4月(12~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4.8%。[结论]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矿化对PLGA支架材料孔隙率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铭 郑启新 +2 位作者 王金光 王运涛 郝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通过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的仿生矿化,对材料表面改性,检测矿化物组成,评价矿化对多孔材料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PLGA经水解处理后在模拟体液(simulatedbodyfluid,SBF)中仿生矿化,应用扫描电... 目的通过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的仿生矿化,对材料表面改性,检测矿化物组成,评价矿化对多孔材料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PLGA经水解处理后在模拟体液(simulatedbodyfluid,SBF)中仿生矿化,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行矿化物形貌物相分析,比重法测量矿化前后材料孔隙率的变化,津岛生物力学测试仪测试材料矿化前后抗压强度的变化。结果PLGA在SBF中矿化后,表面可以形成明显的矿化层;矿化物主要成分为磷灰石,含有碳酸根成分,类似于人骨无机质。仿生矿化前后多孔PLGA孔隙率及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仿生矿化对三维多孔PLGA支架材料的孔隙表征和生物力学性能无影响,是表面改性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矿化 孔隙率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铭 李国利 +2 位作者 庄玉辉 王巍 徐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 :应用结核病细菌学涂片、培养常规检测方法及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 138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 ,4 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 :用常规...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 :应用结核病细菌学涂片、培养常规检测方法及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 138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 ,4 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 :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敏感度为 37% (5 1/ 138) ,用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敏感度为 5 6 % (77/ 138) ,高于常规检测法 19%。用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将PCR扩增、核酸杂交的技术及酶免技术相结合 ,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是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不同卸荷路径对砂岩损伤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培森 许大强 +3 位作者 颜伟 张晓乐 董宇航 赵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9,共15页
岩体灾害发生的本质是能量驱动下的一种失稳现象,受开挖卸荷扰动影响导致的岩体结构破裂失稳是诱发采场突水等动力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开挖卸荷过程对岩体结构破裂的影响,明晰围岩劣化损伤规律及突水等动力灾害孕育机制,针对应力... 岩体灾害发生的本质是能量驱动下的一种失稳现象,受开挖卸荷扰动影响导致的岩体结构破裂失稳是诱发采场突水等动力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开挖卸荷过程对岩体结构破裂的影响,明晰围岩劣化损伤规律及突水等动力灾害孕育机制,针对应力-渗流耦合因素影响下岩石损伤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较少的特点,采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在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对砂岩开展了常规三轴(C组)、不同初始损伤程度常规卸围压(W组)及循环加卸围压(X组)3种应力路径下的岩石损伤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岩石能量演化规律与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相关性,基于岩石弹性应变能演化特征,将常规三轴压缩(C组)下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分为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U_(1)、U_(3)、U_(e)、U_(d)及渗透率变化特点进行了详细阐释(U_(e)为弹性应变能,U_(d)为耗散能,U_(1)为轴向应力对岩石做正功转化的岩石应变能,U_(3)为做负功所释放的应变能);常规卸围压过程中,U_(1)、U_(3)演化规律与C组岩石基本一致,但U_(3)负增长更为显著,岩石输入能逐渐从以U_(e)为主导转变为以U_(d)为主导,初始损伤程度对该规律无明显影响,卸围压过程中渗透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围压与渗透率呈负相关;循环加卸围压过程中,各能量演化规律与W组岩石基本一致,仅因时间效应而导致能量积累量存有差异。整体来看,无论何种应力路径,峰前阶段岩石均以U_(e)为主导,以能量存储为主,峰后阶段则以能量释放及耗散为主,轴向应力加载是U_(e)得以快速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围压改变不足以引起U_(e)发生较大变化,轴向载荷作用为工程致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岩石损伤变量与围压存在明显负相关,围压越大,岩石U_(e)释放比例越小,岩石损伤越小,围压束缚作用可有效提高岩石储能能力并抑制岩石能量的耗散与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渗流耦合 卸荷路径 损伤特性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藤镇痛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对血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铭 朱少非 +1 位作者 刘静 曹永孝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乌藤镇痛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和对血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扭体法、尾尖压痛法、K+皮下透入法和福尔马林致痛法研究镇痛作用;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模型研究抗炎作用,血瘀大鼠模型研究对血流变性的影响。结果乌藤镇痛胶囊3... 目的研究乌藤镇痛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和对血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扭体法、尾尖压痛法、K+皮下透入法和福尔马林致痛法研究镇痛作用;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模型研究抗炎作用,血瘀大鼠模型研究对血流变性的影响。结果乌藤镇痛胶囊3个剂量组(1.0,0.4和0.16g·kg-1)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热板法的小鼠痛阈,显著抑制由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尾尖压痛法的痛阈(P<0.05,P<0.01);乌藤镇痛胶囊(0.6,0.24和0.1g·kg-1)能提高电刺激引起的大鼠尾尖痛阈,减轻福尔马林引起的大鼠爪痛,抑制大鼠蛋清关节炎的足跖肿胀(P<0.05,P<0.01);能明显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含量(P<0.05,P<0.01)。结论乌藤镇痛胶囊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瘀大鼠的高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藤镇痛胶囊 镇痛 抗炎 血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DMSA肾显像诊断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铭 张承刚 +2 位作者 张薇 韩晓立 胡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02-204,共3页
目的 制作猪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动物模型 ,评价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脏平面显像和SPECT断层显像诊断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并探讨SPECT的诊断价值。方法 中国实验动物小型猪 13只 ,先制成膀胱输尿管返流动物模... 目的 制作猪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动物模型 ,评价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脏平面显像和SPECT断层显像诊断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并探讨SPECT的诊断价值。方法 中国实验动物小型猪 13只 ,先制成膀胱输尿管返流动物模型 ,然后引入大肠埃稀杆菌导致上尿路感染 ,感染前后用ADACVertex型双探头SPECT仪 ,配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进行肾脏前后位平面和断层显像 ,将显像结果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平面显像诊断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的灵敏度为 71 2 %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87 5 % ;平面加断层显像诊断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的灵敏度为 78 3%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0 5 %。以病理检查为标准 ,平面显像和平面加断层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99Tcm DMSA肾脏显像是诊断肾盂肾炎和肾脏瘢痕的灵敏可靠方法。平面加断层显像可能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肾炎 肾脏瘢痕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铭 罗军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76-181,共6页
文章在CIDF(通用入侵检测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静态智能Agent和移动Agent,提出了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的构想,采用静态智能Agent实现事件组件和分析组件的功能,采用移动Agent实现响应组件的功能。此框架的特点包括可扩展性、可... 文章在CIDF(通用入侵检测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静态智能Agent和移动Agent,提出了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的构想,采用静态智能Agent实现事件组件和分析组件的功能,采用移动Agent实现响应组件的功能。此框架的特点包括可扩展性、可动态配置、集成性、有效性、便于维护、升级和可自动响应等等,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铭 兰胜民 +1 位作者 张承刚 张永学 《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8-269,共2页
[目的]研究全脑放疗过程中脑转移瘤血脑屏障变化规律,为全脑放疗过程中化疗的适时介入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进行60Coγ线全脑外照射的19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放疗前、中(20Gy)、后行99mTc-DTPA核素脑断层显像,选择一帧显示肿瘤最好的... [目的]研究全脑放疗过程中脑转移瘤血脑屏障变化规律,为全脑放疗过程中化疗的适时介入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进行60Coγ线全脑外照射的19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放疗前、中(20Gy)、后行99mTc-DTPA核素脑断层显像,选择一帧显示肿瘤最好的横断层像,于肿瘤区(T)设置感兴趣区(ROI),在对侧正常脑组织区设置其镜像感兴趣区(N),分别计算放疗前和放疗20Gy时T/N值。同时对99mTc-DTPASPECT诊断脑转移瘤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放疗前32枚脑转移瘤T/N值为1.892±1.094;放疗20Gy时32枚脑转移瘤T/N值为2.167±1.637(t=2.433,P<0.05)。99mTc-DTPASPECT和SCT诊断脑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0.63%(29/32)和96.88%(31/32),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全脑放疗过程中脑转移瘤的血脑屏障开放程度要高于正常脑组织。99mTc-DTPA核素脑断层显像是检测脑转移瘤的血脑屏障破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转移 血脑屏障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铭 张月东 +3 位作者 宁鹏 尚凯 张杰锋 王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比较掌侧钢板结合外固定架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 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 C3型骨折62例,31例采用掌侧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31例采用闭合复位管型石膏... 目的:比较掌侧钢板结合外固定架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 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 C3型骨折62例,31例采用掌侧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31例采用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两组均在术后12个月行 X 线片检查,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 Krimmer 评分和患者主观功能评价臂肩手功能缺陷,用于了解术后腕关节功能受限程度以及患者主观感受,对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12个月,手术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远端高度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 ﹤0.01);手术组患者腕关节伸屈、旋转、尺桡偏的角度、手的握力均大于保守治疗组(P ﹤0.01);Krimmer 评分和 DASH 评分手术治疗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 ﹤0.05);两组患者 VAS 痛觉评分没有明显区别(P ﹥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 C3型骨折的老年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掌侧支撑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架 掌侧钢板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源平台的在线CoGIS应用研究与实践
15
作者 林东铨 赵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多年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工作在管理及技术上未有大的进步,仍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模式,存在管理机制落后、数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下流行的开源平台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与改造,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的... 多年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工作在管理及技术上未有大的进步,仍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模式,存在管理机制落后、数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下流行的开源平台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与改造,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的集中式在线CoGIS应用,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多用户协同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 协同GIS 多用户协同 并发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铭 江小云 +1 位作者 邓宏 丁顺斌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SAP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联合组给予生长抑素+前列地尔联...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SAP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联合组给予生长抑素+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体征消失时间更短[(5.1±1.0)d vs(6.7±1.2)d,P<0.05)],平均住院时间更短[(11.9±4.4)d vs(15.4±5.4)d,P<0.05],并发症发生率(15.6%vs 25.0%,P<0.05)及中转手术率(6.3%vs 15.6%,P<0.05)均更低。2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 6.3%,P>0.05)。3例患者均死于胰腺坏死感染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P比单用生长抑素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前列地尔 重症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8
17
作者 赵铭 白翠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上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个体化镇痛、心理护理、呼吸训练、中医疗法、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及功能锻...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上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个体化镇痛、心理护理、呼吸训练、中医疗法、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面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4-72h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术后24、48h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并对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72h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4-72h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术后24、48h镇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减少(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同时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疼痛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寻找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原发灶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铭 王娟 +1 位作者 田蓉蓉 靳宏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诊断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原发灶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36例CUP患者行PET/CT检查拟寻找原发灶,根据转移灶部位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例)、肝转移组(9例)、骨转移组(12例)及恶性胸腹水组(7例),比较18F-FDGPET/CT...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诊断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原发灶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36例CUP患者行PET/CT检查拟寻找原发灶,根据转移灶部位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例)、肝转移组(9例)、骨转移组(12例)及恶性胸腹水组(7例),比较18F-FDG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CUP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结果 18F-FDGPET/CT寻找CUP原发灶的灵敏度为63.9%(23/36),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骨转移组及恶性胸腹水组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7.5%(7/8)、55.6%(5/9)、58.3%(7/12)、57.1%(4/7)。18F-FDGPET/CT对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的确诊率[87.5%(7/8)]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57.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PET/CT诊断CUP患者原发灶灵敏度较高,尤其适用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CUP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未知原发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新“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铭 林聪 +2 位作者 王伟 魏晓明 王金花 《可再生能源》 CAS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以北京平谷区山东庄镇润泽设施桃标准化基地为例,研究了在京郊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四位一体”模式的灵活应用,结果表明,此模式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是该基地的最大特色。以生态种植养殖为基础,大力发展鲜桃采摘生态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以北京平谷区山东庄镇润泽设施桃标准化基地为例,研究了在京郊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四位一体”模式的灵活应用,结果表明,此模式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是该基地的最大特色。以生态种植养殖为基础,大力发展鲜桃采摘生态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为京郊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一体 生态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电子邮件编辑环境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铭 罗伟其 冯建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9-52,共4页
本文介绍多媒体电子邮件编辑工具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并使用Visual Basic forWINDOWS实现了一个用于编辑包含文本、语音。
关键词 多媒体 电子邮件 编辑环境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