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29-6构造东营组古生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1
作者 曹洁 姚雅琴 +2 位作者 杨娇娇 赵都菁 魏文艳 《价值工程》 2025年第9期128-130,共3页
渤中29-6构造东营组是渤海湾盆地重点评价区域,地层层序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对后期勘探部署意义重大。综合分析M井东营组介形类、孢粉、藻类等古生物实验资料,自下而上划分为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东营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上亚段... 渤中29-6构造东营组是渤海湾盆地重点评价区域,地层层序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对后期勘探部署意义重大。综合分析M井东营组介形类、孢粉、藻类等古生物实验资料,自下而上划分为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东营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上亚段。依据研究区储层特征、孢粉藻类化石生态分布、主要介形指相化石与环境关系,开展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东营组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对后续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沉积环境 东营组 介形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储层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喜 宋柏荣 +2 位作者 李学万 温国强 赵都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类型有熔岩:粗面岩、粗安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粗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次火山岩:粗面斑岩、辉绿岩。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的气孔、杏仁体内孔、砾间孔、晶间孔、晶内缝、收缩缝... 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类型有熔岩:粗面岩、粗安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粗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次火山岩:粗面斑岩、辉绿岩。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的气孔、杏仁体内孔、砾间孔、晶间孔、晶内缝、收缩缝等;次生的各种构造裂缝、砾间溶孔、砾内溶孔、晶间溶孔、晶内溶孔、杏仁体内溶孔和溶蚀缝。岩石类型、火山岩岩相是决定储层性质的内在因素,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和充填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火山岩为碱性-钙碱性中-基性岩,形成于大陆环境,属于板块内稳定构造区和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二者的派生产物。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但在上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混入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断陷盆地 火山岩储层 岩石学 地球化学特征 含油气盆地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馨 任志勇 +5 位作者 王勇 刘长海 李洋冰 赵都菁 曲日涛 齐玉民 《资源与产业》 2013年第5期61-67,共7页
由于美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这一非常规资源,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波兰和中国。在介绍页岩气基本概念和开发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重... 由于美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这一非常规资源,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波兰和中国。在介绍页岩气基本概念和开发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通过对比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我国在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下,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如积极与国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联系和合作、结合我国实际地质条件建立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体系、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能源 页岩气 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古近纪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姚雅琴 杨纪磊 +5 位作者 赵都菁 齐玉民 魏文艳 曹洁 杨娇娇 李国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古近纪中晚期为深水湖泊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古生物化石组合。本文通过研究区钻遇古近系钻井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对比研究,归纳出该地区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5个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在辽西凹陷西部...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古近纪中晚期为深水湖泊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古生物化石组合。本文通过研究区钻遇古近系钻井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对比研究,归纳出该地区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5个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在辽西凹陷西部和西北部沙河街组见较深水、叠覆明显的近梯形介形类化石Candona sagmaformis、C.postabscissa和具膜管的藻类化石Hystrichosphaeridium tubiferum、Membranilarnacia,研究区东营组广泛见深水介形类化石Tianjinia fulgida、Bohaicythere sp、Parabohainia elliptica等。这些化石特征揭示了沙河街组至东营组沉积时期深水沉积中心范围逐步扩大,最终沉积中心连成一体。同时,通过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岩性对比,得出辽西凹陷在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时,存在较大范围的沉积间断,研究区内广泛发育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这些认识为该地区古近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生物组合 地层划分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25-1油田X井古生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姚雅琴 杨纪磊 +3 位作者 赵都菁 魏文艳 曹洁 杨娇娇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渤海湾盆地锦州25-1油田是辽西凹陷内首次发现的三级油气当量近亿吨级的优质油田,针对该油田的X井开展古近纪生物组合特征研究,掌握了X井区生物相演化规律,并结合岩性、电性特征,开展沉积环境、水深等综合研究,助力锦州25-1油田的进一... 渤海湾盆地锦州25-1油田是辽西凹陷内首次发现的三级油气当量近亿吨级的优质油田,针对该油田的X井开展古近纪生物组合特征研究,掌握了X井区生物相演化规律,并结合岩性、电性特征,开展沉积环境、水深等综合研究,助力锦州25-1油田的进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25-1 古生物化石 沉积环境 生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段元素特征与古环境关系
6
作者 姚雅琴 赵都菁 +3 位作者 杨纪磊 曹洁 杨娇娇 李国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1期45-49,56,共6页
渤海海域石臼坨地区是渤海油田精细化勘探的重点区域,但该区沉积环境变化较快。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石臼坨东部东营组、沙河街组等层位展开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各层位MgO/CaO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2%,说明研究区从石炭系... 渤海海域石臼坨地区是渤海油田精细化勘探的重点区域,但该区沉积环境变化较快。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石臼坨东部东营组、沙河街组等层位展开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各层位MgO/CaO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2%,说明研究区从石炭系到东营组时期的沉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营组为较温暖的潮湿沉积环境,沙一段与沙二段存在干旱或蒸发沉积环境。Fe^(3+)/Fe^(2+)比值显示研究区东营组以还原环境为主,沙河街组以弱氧化环境为主,且砂体相对发育的层位Fe^(3+)/Fe^(2+)比值均比泥岩段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石臼坨凸起 元素特征 古环境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曹妃甸D井古生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7
作者 姚雅琴 齐玉民 +4 位作者 赵都菁 杨纪磊 魏文艳 曹洁 杨娇娇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57-159,共3页
针对渤海海域曹妃甸D井介形类、孢粉、藻类等古生物实验资料,结合岩性及电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并依据渤海地区特有介形类属种化石的展布规律,探讨了渤海曹妃甸D井的沉积环境。
关键词 古生物 曹妃甸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渐新统生物相及湖泊演变
8
作者 赵都菁 杨娇娇 +7 位作者 姚雅琴 曹洁 石敦久 张静 齐玉民 杨纪磊 魏文艳 范晶晶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78,共21页
如何揭示深水湖盆演变过程,是一个困扰地质学家的难题,生物相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利用辽东湾坳陷渐新统特有的渤海花介属Bohaichthere、天津介属Tianjinia等标志化石新建了E相,利用介形类、腹足类、藻类等标志化石有序组合重新... 如何揭示深水湖盆演变过程,是一个困扰地质学家的难题,生物相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利用辽东湾坳陷渐新统特有的渤海花介属Bohaichthere、天津介属Tianjinia等标志化石新建了E相,利用介形类、腹足类、藻类等标志化石有序组合重新厘定了A相、B相、C相和D相,并以之为依据,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渐新统不同时期的生物相的横纵向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群和湖泊水体环境的演变过程。生物群的出现、繁盛、绝灭与湖泊的扩张、收缩、灭亡具有一致性。湖泊长期深水水体的存在是西营介属Xiyingia能够在渐新世继续生存的主要原因。渐新世湖泊水体中心区始终位于JZ25-2-A至JZ20-2N-A井一线的坳陷中心区域,中期存在一次向北、盆地边缘扩张过程,晚期湖泊水体中心区向坳陷中心收缩直至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态 生物相 沉积环境 渐新统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渤中34-A地区古近系介形类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雅琴 赵都菁 +5 位作者 曲日涛 杨纪磊 齐玉民 庾永钊 杨娇娇 曹洁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在渤海海域渤中34-A地区东营组二段下部,发现了以渤海地方属种具棘绍曾介Shaozengia echinata、腹瘤绍曾介S.ventrinodosa、鼓包绍曾介S.gibbosa等为主的大量介形类化石,指示沉积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的滨湖-浅湖;在沙河街组一段上部... 在渤海海域渤中34-A地区东营组二段下部,发现了以渤海地方属种具棘绍曾介Shaozengia echinata、腹瘤绍曾介S.ventrinodosa、鼓包绍曾介S.gibbosa等为主的大量介形类化石,指示沉积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的滨湖-浅湖;在沙河街组一段上部发现了指示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存在的李家广北介Guangbeinia lijiaensis亚组合,亚组合发育有椭圆西营介Xiyingia elliptica、高西营介X.alta等大个体、高梯形的介形类,反映当时浅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通过东营组二段下部与沙河街组一段上部两个介形类发育段的追踪,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东营组的地层界面,并确定了沙河街组一段的连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沉积环境 地层划分 渤中34-A地区
原文传递
赤道几内亚里奥姆尼盆地K-1井白垩纪生物地层
10
作者 陈书伟 吴尧 +4 位作者 张铜耀 齐玉民 冯志平 赵都菁 杨宁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赤道几内亚境内西部里奥姆尼(Rio Muni)盆地K-1井白垩纪地层含丰富的沟鞭藻类,孢粉,钙质超微和介形类等化石,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生物组合带,A带含孢粉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Inaperturopollenites-Afropollis组合和介形类... 赤道几内亚境内西部里奥姆尼(Rio Muni)盆地K-1井白垩纪地层含丰富的沟鞭藻类,孢粉,钙质超微和介形类等化石,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生物组合带,A带含孢粉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Inaperturopollenites-Afropollis组合和介形类Hourcqia,Petrobrasia等,时代属于Aptian—Albian期。B带含孢粉Schizaeoisporites-Ephedripites-Jugella-Tricolpites组合,沟鞭藻类Dinogymnium,Oligosphaeridium,Impletosphaeridium,Florentinia,以及钙质超微化石Eiffelithus eximius,Lithastrinus grillii,Eprolithus moratus等,时代为Cenomanian—Santonian期。C带含孢粉Polypodiaceae-Psophosphaera-Proteacid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沟鞭藻类Peridiniaceae,Dinogymnium,Tenua,Spiniferites,和钙质超微化石Micula concave,Arkangelskiella cymbiformis等,时代为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生物带 白垩系 RIO Muni盆地 赤道几内亚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秦皇岛30地区白垩纪介形类生物组合的新发现及其古生态特征
11
作者 杨娇娇 赵都菁 +3 位作者 姚雅琴 曹洁 杨纪磊 范晶晶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0-357,共8页
渤海海域一直缺乏白垩纪地层划分的古生物依据。本文通过秦皇岛30地区2口钻井473块岩屑样品的介形类分析,发现了13个属23个种,归纳为单肋女星介Cypridea unicostata-西氏枣星介Ziziphocypris simakovi介形类组合。通过分析该组合的特征... 渤海海域一直缺乏白垩纪地层划分的古生物依据。本文通过秦皇岛30地区2口钻井473块岩屑样品的介形类分析,发现了13个属23个种,归纳为单肋女星介Cypridea unicostata-西氏枣星介Ziziphocypris simakovi介形类组合。通过分析该组合的特征分子及其他分子在国内外的地质延限分布情况,发现这一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瓦兰今期,地层可划归九佛堂组。渤海秦皇岛30地区所发现的这个介形类组合以中小个体卵形、椭圆形、壳面具蜂窝、肋纹的女星介Cypridea及卵形、壳面饰以脊纹的枣星介Ziziphocypris发育为特征,判断该介形类组合生活在有一定深度的浅湖环境中,结合地层岩性指示该段地层沉积时期为浅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生物地层 古生态 白垩纪 秦皇岛30地区
原文传递
断陷湖泊生物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以辽河断陷西部凹陷陈家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都菁 许长斌 +1 位作者 温国强 石敦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根据将今论古原则,通过对古今介形类的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总结出介形类的结构、形状、大小、凸度、腹平面等与水体环境的关系,建立辽河断陷陈家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介形类的生态特征;结合腹足类、藻类的生态及沉积特征建立沙河街组... 根据将今论古原则,通过对古今介形类的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总结出介形类的结构、形状、大小、凸度、腹平面等与水体环境的关系,建立辽河断陷陈家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介形类的生态特征;结合腹足类、藻类的生态及沉积特征建立沙河街组三段生物相,以之为主要依据,对沙河街组三段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各时期生物相的分布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生物群体随构造活动、湖泊水体环境而改变,而不断的迁移、演化,从爆发性的发生、繁盛,到灭亡,反映出断陷湖泊由扩张到收缩的演变过程:湖泊水体中心区(包括深水区)早期至中期,由西部缓坡带向东部陡坡带迁移;中期至晚期,湖泊水体中心区向洼陷中心区、向南部收缩。利用古生物研究可以提高对断陷湖泊沉积环境研究的精细程度,了解断裂活动控制断陷盆地湖泊及生物群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态 生物相 沉积环境 沙河街组三段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垦利16-1区块沙河街组古生物化石序列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文艳 曲日涛 +4 位作者 杨雄涛 陈书伟 赵都菁 邱琨祁 姚雅琴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8-338,共11页
渤海海域垦利16-1地区沙河街组微体古生物非常发育,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沙河街组具有沉积环境变化快,化石类型丰富,生物序列更替快的特点,沙四段—沙一段共发育四个孢粉组合、九个藻类组合和四个介形类组合。本文对化石带的特征... 渤海海域垦利16-1地区沙河街组微体古生物非常发育,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沙河街组具有沉积环境变化快,化石类型丰富,生物序列更替快的特点,沙四段—沙一段共发育四个孢粉组合、九个藻类组合和四个介形类组合。本文对化石带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沟鞭藻类、介形类的演化规律,结合不同化石类型的沉积环境特征,讨论了该地区水体的盐度、深度的变化和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沟鞭藻类 介形类 沉积环境 沙河街组 渤海海域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渐新世孢粉、藻类及介形类生态与环境——以曹妃甸5-5构造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书伟 王波 +3 位作者 齐玉民 赵都菁 潘文静 庾永钊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5-251,共17页
曹妃甸5-5构造A探井15块岩心和23包岩屑样中含丰富的孢粉、藻类、疑源类以及介形类化石,包括Meliaceoidites-Quercoidites和Ulmipollenites undulosus-Piceaepollenites 2个孢粉组合,Sentusidinium-Leiosphaeridia-Cleistosphaeridium m... 曹妃甸5-5构造A探井15块岩心和23包岩屑样中含丰富的孢粉、藻类、疑源类以及介形类化石,包括Meliaceoidites-Quercoidites和Ulmipollenites undulosus-Piceaepollenites 2个孢粉组合,Sentusidinium-Leiosphaeridia-Cleistosphaeridium minor,Dictyotidium-Rugasphaera,Gonyaulacysta-Palaeoperidinium 3个藻类、疑源类组合,以及Phacocypris huiminensis,Dongyingia gracilinflexicostata-Chinocythere subtriangulata 2个介形类组合。根据微体古生物、岩矿和地球化学检测结果分析:该构造中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至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连续沉积。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湖岸形成生物礁或滩。东营组三段沉积初期发生短暂海水影响并带来适应咸水藻类,同时陆源淡水快速注入,造成淡水藻类与咸水-半咸水藻类汇聚共生,最终形成滨浅湖—半深湖。环境由炎热潮湿的亚热带气候转变为温暖干燥的温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藻类 介形虫 古环境 古气候 渐新世 渤海海域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下古生界牙形类生物地层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纪磊 曹洁 +3 位作者 魏文艳 曲日涛 赵都菁 姚雅琴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8-244,共7页
根据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和石臼坨凸起等重点潜山带所见的牙形类化石,对比国内外相关地区,将渤海海域寒武纪—奥陶纪的牙形类化石划分为5个带,分别为:(1)寒武系长山组—凤山组中下部Prooneotodus rotundatus-Furnishina furnishi带;(2)... 根据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和石臼坨凸起等重点潜山带所见的牙形类化石,对比国内外相关地区,将渤海海域寒武纪—奥陶纪的牙形类化石划分为5个带,分别为:(1)寒武系长山组—凤山组中下部Prooneotodus rotundatus-Furnishina furnishi带;(2)奥陶系冶里组Teridontus gracilis-Rossodus manitouensis带;(3)奥陶系下马家沟组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4)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下部Eoplacognathus suecicus-Acontiodus linxiensis带;(5)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中部Eoplacognathus pseudoplanus-Plectodina onychodonta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生物地层 下古生界 潜山 渤海海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