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眉下皮肤切除术联合下睑袋切除术在眼周年轻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1 位作者 祁佐良 宗宪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眉下切口行上睑松弛矫正术联合外入路下睑袋切除术共同矫治眼周衰老的手术效果,探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对其行眉下切口的上睑皮肤切除矫正上睑松弛,并同时行经皮入路的下睑袋切除术,... 目的:观察眉下切口行上睑松弛矫正术联合外入路下睑袋切除术共同矫治眼周衰老的手术效果,探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对其行眉下切口的上睑皮肤切除矫正上睑松弛,并同时行经皮入路的下睑袋切除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患者眼周皱纹及皮肤松弛现象明显改善,外观满意,效果确切。结论:眉下切口上睑松弛矫正术联合下睑袋切除术矫治眼周衰老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下切口 上睑松弛矫正术 下睑袋切除术 眼周年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电凝器在扁桃体剥离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唐壮 赵竟伊 +2 位作者 尼冬林 徐德勤 韩鹰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3期251-251,共1页
目的讨论双极电凝器在扁桃体剥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施行扁桃体剥离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结果72例的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10 ml,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无术后出血发生。结论采用双极电凝器施行扁桃... 目的讨论双极电凝器在扁桃体剥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施行扁桃体剥离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结果72例的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10 ml,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无术后出血发生。结论采用双极电凝器施行扁桃体摘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其操作简便,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电凝器 扁桃体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遗传基因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竟伊 祁佐良 蔡景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原因。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存在家系多个成员患病、双胞胎同时患病、有色人种发病率较高等现象。有关瘢痕疙瘩基因表达、遗传易感性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发现易感人群、早期预防及研究理想的防治策略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易感基因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5 位作者 宗宪磊 杨晓楠 都乐 宋国栋 蔡景龙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皆有表达,但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瘢痕疙瘩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蛋白多糖 瘢痕疙瘩 细胞外基质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多向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宋国栋 郭小双 +3 位作者 宗宪磊 赵竟伊 赖晨智 靳小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4期4-8,13,共6页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HA-MWCNTs),探索HA-MWCNT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毒性作用及其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为HA-MWCNTs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制备HA-MWCNTs,通过透视电镜、X线衍射分析其微观形...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HA-MWCNTs),探索HA-MWCNT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毒性作用及其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为HA-MWCNTs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制备HA-MWCNTs,通过透视电镜、X线衍射分析其微观形态;取体重100~150 g的4周龄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第3代BMSCs与HA-MWCNTs或未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共培养,通过MTT法及活死细胞检测评估碳纳米管对BMSCs的细胞毒性;通过诱导其脂向及骨向分化,评估碳纳米管对B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w-MWCNTs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HA-MWCNTs对细胞增殖活力影响较小(P>0.05);活死细胞检测提示HA-MWCNTs组死细胞率较低。HAMWCNTs使BMSCs骨向分化相关基因Cbfal/Runx2、BSP、OCN的信使RNA升高(P<0.05),脂向分化相关基因a P2、脂蛋白脂酶的信使RNA降低(P<0.05)。结论与MWCNTs比较,HA-MWCNTs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较小,细胞毒性较低,生物相容性良好。HA-MWCNTs可促进BMSCs骨向分化,抑制其脂向分化。其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碳纳米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
6
作者 王志伟 赵竟伊 +1 位作者 郝晶莹 吴秀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6期183-183,共1页
鼻中隔偏曲发病率之高愈来愈引起国内鼻科专家的重视。鼻内镜手术技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尝试。我科2008年4月~2009年2月共为15例此类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鼻内镜 鼻中隔 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歪鼻畸形矫正术后发生短暂性上肢痛觉缺失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莉亚 滕利 +5 位作者 靳小雷 徐家杰 卢建建 张超 赵竟伊 李澍源 《现代医学》 2013年第9期702-703,共2页
目的:歪鼻畸形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情况。手术并发症包括鼻中隔穿孔、脑脊液漏等情况,痛觉缺失比较少见。作者报道全麻下歪鼻畸形矫正术后双上肢出现短暂性痛觉缺失1例。
关键词 歪鼻 痛觉缺失
原文传递
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开大术后效果及满意度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竟伊 祁佐良 +4 位作者 宗宪磊 杨晓楠 都乐 宋国栋 靳小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开大术,形成多数亚洲女性偏好的平行重睑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开大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64例纳入研究,并设计了随访调查问卷。通过统... 目的探究应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开大术,形成多数亚洲女性偏好的平行重睑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开大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64例纳入研究,并设计了随访调查问卷。通过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术后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回收问卷127份。回执率为77.4%。92.9%患者认为上睑无明显瘢痕增生,94.5%患者认为双侧比较对称;外观和功能的满意度评分大于8分者,分别占71.6%和81.9%。结论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开大术,能够塑造出较好的平行重睑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法重睑术 内眦开大术 满意度 调查问卷
原文传递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在家族性瘢痕疙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2 位作者 宗宪磊 蔡景龙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 通过比较家族聚集性瘢痕疙瘩(FK)和散发性瘢痕疙瘩(SK)、增生性瘢痕(HS)、正常皮肤(NS)组织样本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FK关系密切的蛋白,以期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 目的 通过比较家族聚集性瘢痕疙瘩(FK)和散发性瘢痕疙瘩(SK)、增生性瘢痕(HS)、正常皮肤(NS)组织样本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FK关系密切的蛋白,以期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FK、SK、HS、NS 4组,每组6例样本,分别进行酶解、标记及串联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随机挑选2种差异蛋白以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采用SPSS 16.O软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4组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变化倍数在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结果 测定到蛋白质共2 450种,其中各组间差异蛋白数量及情况:与NS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250种,下调的蛋白有281种;SK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281种,下调的蛋白有232种;HS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99种,下调的蛋白有233种.与SK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64种,下调的蛋白有164种;HS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79种,下调的蛋白有169种;与HS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24种,下调的蛋白有115种.这些差异蛋白在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及生物代谢等多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中集中分布.蛋白印迹法验证结果表明2种差异蛋白(P3H1和RCN-3)变化趋势与iTRAQ技术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iTRAQ技术能较好地显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将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不同纯化方法在脂肪体积保持方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荣薇 陆海滨 +4 位作者 杨晓楠 贾振华 赵竟伊 靳小雷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筛选何种纯化方法可获得更高的脂肪含量。方法将吸脂后的脂肪混悬物以静置法、离心法、棉垫过滤法进行脂肪纯化,再分别从中提取等体积的纯化脂肪组织进行高速离心(5 000 g, 5 min),对比离心后3组纯化脂肪组织中的含油量、... 目的探讨筛选何种纯化方法可获得更高的脂肪含量。方法将吸脂后的脂肪混悬物以静置法、离心法、棉垫过滤法进行脂肪纯化,再分别从中提取等体积的纯化脂肪组织进行高速离心(5 000 g, 5 min),对比离心后3组纯化脂肪组织中的含油量、液体含量及脂肪含量,并用HE染色观察不同纯化方法对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棉垫过滤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为86.0%,液体含量为9.6%,含油量为4.4%;离心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为74.4%,液体含量为14.8%,含油量为10.8%;静置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为62.0%,液体含量为28.4%,含油量为9.6%。经HE染色,3种纯化方法的操作对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离心法和静置法相比,棉垫过滤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有更多的脂肪含量、更少的含油量及液体含量,更利于术后脂肪体积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肪纯化方法 脂肪含量 体积保持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在颅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小双 祁佐良 +6 位作者 杨晓楠 宗宪磊 宋国栋 都乐 赵竟伊 任天剑 靳小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在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6年9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行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或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的病例。总结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在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6年9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行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或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的病例。总结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漏、感染等)、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颅面缺损10例(脂肪筋膜皮瓣3例、脂肪筋膜瓣2例、肌皮瓣4例、嵌合皮瓣1例)。随访3~17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供区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供区充足,供受区血管匹配,肌肉组织可有效填充颅内较深的不规则死腔;皮瓣血供丰富,可同期利用阔筋膜修补硬脑膜缺损,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及感染的发生率;远期随访效果稳定;是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 颅面缺损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