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琼玲 李丽 +3 位作者 沙毓沧 段曰汤 杨子祥 马开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8-181,共4页
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 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小的为雌花萼片数(6~6.2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余甘子叶片形态、雌花和雄花性状的特点均是造成余甘子形态变异的因素,其中以叶宽、叶柄长、雌花萼片长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4.17%;第2主成分主要由雄花性状构成,以涉及雄花花梗长的成分最多,其次是雄花花朵长度,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18.84%,累积贡献率达43.01%;以17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4份余甘子种质分为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形态特征 变异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冻前后野生余甘子果实功能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琼玲 张永辉 +5 位作者 罗会英 金杰 何璐 袁建民 瞿文林 沙毓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居群不同余甘子样株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硒含量均有差异,其中霜冻前变异系数最大为硒含量(31.65),其次为氨基酸含量(27.52)。果实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霜冻后,余甘子果实形态差异显著,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均增加。其中,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由26.82μmol/g增大到36.97μmol/g,总糖含量显著增加,由47.82 mg/g增加到52.97 mg/g,蛋白质含量增大,总酚含量均值变化最小,但蛋白质含量和总酚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果实SOD活性、总酸含量、硒含量极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霜冻有改变余甘子果实营养物质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生产中,霜冻前有利于采集维生素C、硒含量较高的余甘子果实;霜冻后余甘子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采集到的营养价值高且口感较好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 形态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琼玲 马开华 +4 位作者 张永辉 罗会英 段曰汤 瞿文林 沙毓沧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6期140-145,共6页
为给余甘子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余甘子种质创新及果实开发,研究测定源自不同地区的12份余甘子资源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 为给余甘子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余甘子种质创新及果实开发,研究测定源自不同地区的12份余甘子资源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皮数和腹缝线在聚类指标中可不予以考虑,余下的18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单果重、果肉重、果核重、纵径、横径、果肉厚最先聚在一起;粗纤维、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等7个体现了果实质构的指标聚为一类;回甘度和果核粘离度聚为一类;最后Vc单独聚为一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粗纤维、回甘度、维生素C 4个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品质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满意度法筛选优良罗望子种质资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琼玲 张梦寅 +5 位作者 瞿文林 马开华 代建菊 雷虓 沙毓沧 段曰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4-779,共6页
【目的】综合评价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和性状指标,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将16个罗望子种质的15个品质和性状指标进行简化后,采用合理—满意度法对各品质和性状指标赋予合理权重,再计算出综合合理—满意... 【目的】综合评价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和性状指标,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将16个罗望子种质的15个品质和性状指标进行简化后,采用合理—满意度法对各品质和性状指标赋予合理权重,再计算出综合合理—满意度,分析评价其开发利用价值。【结果】罗望子8号的钙、铁和铜等矿物质含量最高(其中钙含量为2406.33 mg/kg),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最高,为0.661分;罗望子9号的单果重中等偏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总酸含量较低,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次之,为0.646分;罗望子3号的单果重最重,为19.69 g,果味偏酸,可食率中等,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排第3,为0.634分;罗望子13号的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最低,为0.275分,综合利用性能最差。【结论】罗望子8号钙含量高,可作果汁或果酱品种开发利用;罗望子9号总糖含量中等偏高、风味佳和综合品质优良,可作干果食用;罗望子3号果型最大,可食率中等,种子可用于提取多糖,果肉可作加工原料;其他罗望子种质各有优异性状,可通过定向育种改良以获得更优良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 主成分分析 合理-满意度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假俭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琼玲 白昌军 梁晓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份假俭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个ISSR引物中选用13个多态性高、分辨率强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0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共有多态性带96条,多态位点百...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份假俭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个ISSR引物中选用13个多态性高、分辨率强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0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共有多态性带9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1%。表明,供试品种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检测表明,6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样度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68±0.129)、(0.277±0.064)和(0.425±0.085)。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69 1~0.910 6之间,平均为0.739 6;UPGMA法将60份种质分成2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望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琼玲 沙毓沧 +4 位作者 段曰汤 金杰 何璐 刘海刚 李丽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是丰产多用途的常绿高大优良果树。本文系统地对罗望子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繁殖栽培技术、果实的化学组分分析和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学价值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罗望子种质资... 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是丰产多用途的常绿高大优良果树。本文系统地对罗望子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繁殖栽培技术、果实的化学组分分析和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学价值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罗望子种质资源评价及开花结实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屎豆属植物的利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琼玲 白昌军 虞道耿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从我国猪屎豆属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培肥土壤、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猪屎豆植物的价值,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猪屎豆 特征特性 研究价值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份余甘子果实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琼玲 韩学琴 +4 位作者 沙毓沧 罗会英 钱坤建 邓红山 金杰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6期27-32,共6页
为了给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1份余甘子果实的10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果实品质方面,变幅最大为维生素C,极差为1916,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1026.60nmol/g;变异最小的是总糖,变异系数为19.64%,平均含糖量... 为了给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1份余甘子果实的10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果实品质方面,变幅最大为维生素C,极差为1916,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1026.60nmol/g;变异最小的是总糖,变异系数为19.64%,平均含糖量为47.70mg/g鲜重,含量在72.91~31.10mg/g之间,极差为41.8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酸与蛋白质、总酚相关显著,与果实纵径、单果重呈负显著相关,与果实横径、果肉厚呈负极显著相关;蛋白质与总酚成极显著相关,与果实横径、果肉厚成负显著相关;SOD活性与总酚含量成显著相关;果实的横径与纵径、单果重、果肉厚成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横径、总酚、总酸和维生素C,4个主成分因子包含了同质园条件下余甘子果实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93.3%以上。在欧式距离D=1.0处将21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0份,包括9份广东卷叶种源和1份贵州种源;第Ⅱ类群有9份,包括7份云南永仁居群和2份贵州种源;第Ⅲ类群为大果,包括2份。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品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变异;聚类分析能把云南、福建的种质很好的区分开,但两个省和贵州种质都有交集,推测余甘子资源的表型性状可能存在地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形态 功能成分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颜色余甘子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琼玲 金杰 +5 位作者 罗会英 韩学琴 邓红山 何璐 沙毓沧 袁理春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20-24,共5页
以颜色差异明显的4份余甘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花色苷、p H值、总糖、总酸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花色苷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中期,4份种质外果皮颜色从粉红到翠绿,叶... 以颜色差异明显的4份余甘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花色苷、p H值、总糖、总酸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花色苷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中期,4份种质外果皮颜色从粉红到翠绿,叶绿素含量从低到高,花色苷含量从高到低;总糖与总酸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余甘子18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含量增加,总酸降低,但余甘子28、37、167表现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总酸呈下降趋势。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铺反光膜、摘除遮荫叶片等方法促使花色苷合成,使叶绿素提前降解,达到改良果皮颜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肉颜色 总糖 总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琼玲 罗会英 +5 位作者 张梦寅 瞿文林 马开华 雷虓 段曰汤 沙毓沧 《中国热带农业》 2017年第4期78-80,共3页
为了揭示我国余甘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探索野生余甘子资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居群遗传结构以及演化途径等,为余甘子的起源进化研究、品种改良和野生余甘子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国内外学者对余甘子开展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获... 为了揭示我国余甘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探索野生余甘子资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居群遗传结构以及演化途径等,为余甘子的起源进化研究、品种改良和野生余甘子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国内外学者对余甘子开展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结果。本文分别对余甘子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余甘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看法,以期对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的评价和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遗传多样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转录组分析
11
作者 赵琼玲 张永辉 +5 位作者 罗会英 金杰 何璐 瞿文林 宋子波 沙毓沧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63-69,共7页
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 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余甘子果实包含192375个Transcript,47573个unigene,平均长度1140 bp;功能基因预测比对结果显示果实中碳代谢相关的通路所占比例最多,达44.2%;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通路441条,表明余甘子果实药用性状形成过程中碳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活动较为强烈。基于余甘子药用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的共识,该结论为深入开展余甘子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功能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果实 转录组分析 药用活性成分 次生代谢物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青贮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韩学琴 邓红山 +6 位作者 普天磊 罗会英 赵琼玲 廖承飞 薛世明 范建成 金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7-1335,共9页
研究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物产量变化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发掘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潜能,为筛选适应干热河谷区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收集的25个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灰色... 研究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物产量变化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发掘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潜能,为筛选适应干热河谷区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收集的25个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评价了不同品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在前3位的是‘正大808’、‘云瑞10号’、‘曲晨9号’,分别为80.46 t·hm^(-2),80.34 t·hm^(-2)和72.40 t·hm^(-2);干草产量在前3位的是‘云瑞10号’、‘东单159’、‘正大808’,分别为23.62 t·hm^(-2),20.43 t·hm^(-2),19.79 t·hm^(-2);‘正大808’、‘云瑞10号’和‘曲晨9号’的株高、茎粗、叶长、青叶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加权关联度值排名前3位分别为0.7970,0.7764,0.7555。‘正大808’、‘云瑞10号’和‘曲晨9号’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倒折能力强,空杆率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作为青贮玉米种植生产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瞿文林 沙毓沧 +5 位作者 马开华 赵琼玲 刘海刚 代健菊 罗会英 段曰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866,共8页
为更好的对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建立数量化、规范化的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于2011—2012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对80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外果... 为更好的对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建立数量化、规范化的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于2011—2012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对80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外果皮质量、外果皮厚、可食率、果核质量、果核长、果核宽等10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上10个性状存在5.13%以上的变异系数,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性状分级标准为1-5个等级,每个等级提出2份异地种质作为参照。该研究为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野生 种质资源 果实 数量性状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角在食品上的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代建菊 袁理春 +4 位作者 李茂富 刘海刚 罗会英 赵琼玲 沙毓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7-20,共4页
对国内外酸角在食品上的开发利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酸角利用程度和产品开发所带来的市场前景,提出云南高原酸角充分利用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挖掘酸角的加工利用价值提供思路。
关键词 酸角 食品 应用研究 Tamarindus INDICA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薯品种(品系)种茎耐贮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海刚 沙毓沧 +4 位作者 袁理春 黄洁 赵琼玲 罗会英 瞿文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16-1420,共5页
以17个木薯品种(品系)种茎为研究材料,将其贮藏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定期称重,测定含水率;以不同贮藏阶段、含水率不同的种茎定植于试验地,60 d后调查各品种(品系)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品系)种茎的含水率各... 以17个木薯品种(品系)种茎为研究材料,将其贮藏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定期称重,测定含水率;以不同贮藏阶段、含水率不同的种茎定植于试验地,60 d后调查各品种(品系)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品系)种茎的含水率各不相同,其中,GR911含水率最高,桂热4号、OMR36-40-9含水率最低;不同木薯品种(品系)在各个阶段的失水速率也不相同;种茎含水率与成活率、发芽数均呈显著相关,与嫩芽高度、嫩叶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嫩芽高度与嫩叶数呈显著相关;桂热4号、KU50、薯王983、华南8号、华南9号等耐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种茎 贮藏 含水率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会英 赵琼玲 +5 位作者 代建菊 刘海刚 段曰汤 马开华 瞿文林 沙毓沧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7-1077,共11页
对16份罗望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罗望子在植株、叶片、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学形态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冠幅、冠型、树势、复叶主轴粗度、小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 对16份罗望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罗望子在植株、叶片、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学形态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冠幅、冠型、树势、复叶主轴粗度、小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萼片长宽比、萼筒宽度、萼筒深度、果肉厚、果实曲线长度、纤维数、纤维重为罗望子的种质资源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筛选初步将叶长、叶宽、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单果重、果实直线长度、果实曲线长度、果肉厚度、纤维数、果肉剥离难易程度、种子数量这几个性状作为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描述评价的代表性状,便于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16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为罗望子种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学性状描述规范的制定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 植物学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区余甘子果实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建民 杨晓琼 +4 位作者 许智萍 孔维喜 赵琼玲 雷虓 何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29-37,共9页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元江、元谋、宾川共4个不同居群余甘子种质(YJYS、YMYY、BCYS、BCJY)果实干粉为试验材料,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了各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根据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余甘子果实蛋白质营养...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元江、元谋、宾川共4个不同居群余甘子种质(YJYS、YMYY、BCYS、BCJY)果实干粉为试验材料,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了各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根据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余甘子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干粉中氨基酸种类较齐全,氨基酸含量范围为2.17%~2.84%,必需氨基酸含量为0.56%~0.68%;不同种质余甘子果实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总量高低顺序为BCJY>YMYY≈BCYS>YJYS,表现为栽培种(2.70%)高于野生种(2.35%),含量较高的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其中BCJY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02%。不同种质各类组分的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比为0.20~0.31,鲜味氨基酸占比为0.26~0.44,芳香氨基酸占比为0.04~0.07;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包含9种,占比高达0.56~0.64;中性氨基酸占比较高,为0.40~0.57,酸性氨基酸占比为0.26~0.44,碱性氨基酸占比为0.16~0.22。余甘子果实干粉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49.79~61.4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0.64~0.85,除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含量较低外,其余氨基酸与模式蛋白含量差异较小。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宾川野生余甘子(BCYS)得分及排名第1位,其次是元江野生余甘子(YJYS)。因此,余甘子果实干粉中氨基酸总量较高,必需氨基酸较为均衡,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可作为良好的植物性蛋白源,具有较高营养和药用价值,开发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余甘子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品比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学琴 邓红山 +6 位作者 廖承飞 罗会英 赵琼玲 薛世明 范建成 普天磊 金杰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筛选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2013—2016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对赛迪5号、赛迪7号、6010紫花苜蓿、WL525HQ、维多利亚5个紫花苜蓿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010紫花苜蓿综合性状优良,一是其稳产性、丰产... 为筛选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2013—2016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对赛迪5号、赛迪7号、6010紫花苜蓿、WL525HQ、维多利亚5个紫花苜蓿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010紫花苜蓿综合性状优良,一是其稳产性、丰产性表现较好,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71%、5.90%;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每100平方米的产量分别为1068.90 kg和269.13 kg,较赛迪5号、赛迪7号、维多利亚、WL525HQ分别增加了1.70%、5.13%、7.05%、3.58%和2.22%、4.54%、8.83%、2.04%。二是其粗蛋白含量较高、营养品质好,6010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20.30%,极显著高于赛迪7号和WL525HQ(P<0.01),显著高于赛迪5号(P<0.05);干物质、无氮浸出物分别为95.72%、50.68%,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1);水分、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为4.29%、25.41%,均极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灰分含量8.62%,极显著高于赛迪5号和WL525HQ(P<0.01);粗脂肪含量2.12%,显著高于WL525HQ和维多利亚(P<0.05)。隶属函数分析表明,6010紫花苜蓿隶属函数值最高,能够较好地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在该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比试验 产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瞿文林 马开华 +6 位作者 宋子波 段曰汤 雷虓 金杰 赵琼玲 何璐 沙毓沧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09,共8页
酸角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热带特色资源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可用作多种用途,具有很好的食品工业前景。与其他经济类果树相比,酸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酸角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本文首先从酸角的起源与分布、全球... 酸角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热带特色资源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可用作多种用途,具有很好的食品工业前景。与其他经济类果树相比,酸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酸角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本文首先从酸角的起源与分布、全球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优良品种的常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酸角种质资源及创新利用现状;随后通过对酸角形态学研究、生态因子对其形态变异的影响以及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综合分析了酸角遗传多样性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概括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酸角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酸角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标准及规范进行探讨,并就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酸角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的光响应曲线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建民 何璐 +5 位作者 杨晓琼 许智萍 孔维喜 赵琼玲 瞿文林 雷虓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比较了不同种源余甘子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3个种源余甘子净光合速率(Pn...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比较了不同种源余甘子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3个种源余甘子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小,随着PAR升高3个种源余甘子表现出较大差异。3个种源余甘子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在低PAR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PAR升高呈缓慢上升或下降趋势。3个种源余甘子胞间CO 2浓度(Ci)呈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再下降的总体趋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种源余甘子Pn的光响应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982~0.9994之间。种源20180907-1的LSP、LCP及Pn,max均相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种源20180907-2的LSP中等,LCP及Pn,max均较低,表观量子效率(α)较高,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且WUE较高,抗旱能力较强;种源20180907-3的LSP、LCP均为中等,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余甘子 种源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