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积水合并外伤4例报告
1
作者 赵玉湘 吴斌 江岳方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868-869,共2页
关键词 肾积水 肾外伤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常见故障形成原因及其诊断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玉湘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分析了拖拉机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其诊断方法,并提供了尽可能发现拖拉机故障的新方法。
关键词 拖拉机 故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脏器伤合并肾损伤20例诊治体会
3
作者 赵玉湘 江岳方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7期310-311,共2页
腹内脏器合并泌尿系损伤并非罕见,发生率10~15%,以肾脏损伤尤为多见。伴肾脏损伤的腹部外伤60~70%伴有腹内脏器如肝、脾、胰、结肠、小肠等损伤,肾损伤的伤情常被腹内脏器损伤所掩盖,易造成漏诊。近五年内我院收治了20例腹内脏器伤... 腹内脏器合并泌尿系损伤并非罕见,发生率10~15%,以肾脏损伤尤为多见。伴肾脏损伤的腹部外伤60~70%伴有腹内脏器如肝、脾、胰、结肠、小肠等损伤,肾损伤的伤情常被腹内脏器损伤所掩盖,易造成漏诊。近五年内我院收治了20例腹内脏器伤合并肾损伤,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致伤原因:撞击伤8例,车祸伤6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1例,刀刺伤2例。致伤部位:肋腰部10例,季肋部7例,下胸背部3例。合并伤:脾破裂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脏器伤 合并症 肾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20例
4
作者 吴斌 邓晓洪 赵玉湘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11期653-654,共2页
我院自1996年11月至1998年6月行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65~84岁,平均73.4岁,排尿不畅症状0.5~25年,平均3.7年,经肛检、B超、CT等检查,均确诊... 我院自1996年11月至1998年6月行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65~84岁,平均73.4岁,排尿不畅症状0.5~25年,平均3.7年,经肛检、B超、CT等检查,均确诊为BPH。其中导尿2例,膀胱造瘘2例,合并心肺疾患15例,1例合并膀胱肿瘤,1例合并膀胱结石。残余尿50~500mL,平均80mL。最大尿流率均<10mL/s。18例以两侧叶增生为主,2例以中叶增生为主。 1.2 手术方法:采用Storz电切设备。低位硬麻或腰麻,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F24号镜鞘。用5%葡萄糖溶液为冲洗液。30°镜观察膀胱及前列腺情况,明确输尿管口及精阜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前列腺切除术 电气化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海绵体造影诊断静脉性阳萎
5
作者 赵玉湘 吴斌 邓晓洪 《交通医学》 1998年第2期193-193,共1页
静脉性阳萎是阴茎海绵体静脉系统异常,在勃起过程中不能有效阻断其回流,导致大量血液漏出,使阴茎不能有效勃起完成性交。此型阳萎约占阳萎病人的25%~30%,在血管性阳萎中占72%。作者1992~1996年间行药物诱导阴茎海绵体造影确诊静脉... 静脉性阳萎是阴茎海绵体静脉系统异常,在勃起过程中不能有效阻断其回流,导致大量血液漏出,使阴茎不能有效勃起完成性交。此型阳萎约占阳萎病人的25%~30%,在血管性阳萎中占72%。作者1992~1996年间行药物诱导阴茎海绵体造影确诊静脉性阳萎3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中20~29岁7例,病程6~30个月,有频繁手淫或性生活过频史;30~39岁15例,病程6~65个月,其中3例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行尿道手术;40~49岁5例,50岁以上4例,病程30~102个月,临床诊断通过了解性生活史及治疗史、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海绵体造影 静脉性阳萎 诊断 阳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缸垫烧损原因及预防
6
作者 赵玉湘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4年第4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发动机 气缸垫 烧损故障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检出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洪娟 刘玉英 赵玉湘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40-41,共2页
该文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989~1996年期间所做胃镜检查资料,将检出消化性溃疡病例的检出率、平均年龄、男女性别比例、与季节关系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分别归纳并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红 黄爱东 +2 位作者 刘博宏 陈汉辉 赵玉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9期26-29,共4页
62例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分别服用氨氟地平(AM)及吲达帕胺(IN)治疗,观察降压效果及对心率(HR)、脂代谢、糖代谢、肌酐、尿酸、血电解质影响。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治疗组32例服氨氯地平初始剂量5~10mg/d,维持量5mg/... 62例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分别服用氨氟地平(AM)及吲达帕胺(IN)治疗,观察降压效果及对心率(HR)、脂代谢、糖代谢、肌酐、尿酸、血电解质影响。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治疗组32例服氨氯地平初始剂量5~10mg/d,维持量5mg/d。对照组30例,服吲达帕胺初始剂量2.5~5mg/d.维持量2.5mg/d。均随访2年。每月查诊室血压(CBP)。每年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糖、肌酐、血尿酸、血电解质。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治疗组显效率87.5%,有效率12.5%;对照组显效率91%,有效率9%,组间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M具有长半衰期,病人耐受性良好,因此,与IN一样,AM亦为有前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氨氯地平 吲达帕胺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