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食品产品开发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有机融入——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王华 徐嘉徽 +5 位作者 倪娜 冀照君 李华 王翠芳 王成 赵汝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知识教育 课程思政 社会实践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 分类推进 内蒙古民族大学 教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转DREB1A高羊茅对铅的吸收与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汝 韩烈保 曾会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60,共7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转DREB1A高羊茅对铅的吸收与耐受性。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200 mg/L、500 mg/L、1000 mg/L、1500 mg/L、2000 mg/L的铅溶液对生长1个月的高羊茅进行胁迫处理,3周后测算了高羊茅植株的铅含量、枯黄率、根系耐性指数...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转DREB1A高羊茅对铅的吸收与耐受性。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200 mg/L、500 mg/L、1000 mg/L、1500 mg/L、2000 mg/L的铅溶液对生长1个月的高羊茅进行胁迫处理,3周后测算了高羊茅植株的铅含量、枯黄率、根系耐性指数、迁移率、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结果显示,相同的铅胁迫条件下,转基因高羊茅的生长状况较好,对铅的富集与转运能力也较强。但无论是在生长状况方面还是在铅含量及分布方面,两种高羊茅对铅胁迫的反应趋势基本相同。表明DREB1A基因未改变高羊茅对铅的转移运输机制,但提高了高羊茅对铅的富集能力及耐性,转DREB1A高羊茅可成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胁迫 耐受性 富集作用 DREB1A 高羊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铜日粮对雏鸡生长性能及血清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汝 高洪 +1 位作者 高利波 严玉霖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9,共4页
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肉鸡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Ⅰ、Ⅱ、Ⅲ、Ⅳ、Ⅴ组分别饲以含铜量为100、200、400、600、800mg/kg的5种高铜日粮6周。结果高铜Ⅰ组和Ⅱ组雏鸡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Ⅲ... 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肉鸡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Ⅰ、Ⅱ、Ⅲ、Ⅳ、Ⅴ组分别饲以含铜量为100、200、400、600、800mg/kg的5种高铜日粮6周。结果高铜Ⅰ组和Ⅱ组雏鸡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Ⅳ组、Ⅴ组雏鸡生长发育受抑制(P<0.05);高铜Ⅰ组、Ⅱ组血清铜蓝蛋白(CP)活性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高铜Ⅲ、Ⅳ、Ⅴ组CP活性和CuZn-SOD活性降低(P<0.05)。表明日粮含铜量为100mg/kg~200mg/kg时,可促进雏鸡生长,同时使雏鸡血液中酶活性升高;但日粮含铜量≥400mg/kg时致使雏鸡生长受阻,并使雏鸡血清中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铜 生长性能 血清酶 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腹泻的特点与预防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汝 高洪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猪传染性腹泻 流行特点 预防 仔猪死亡 集约化养猪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腹泻 生产条件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1 位作者 高斌 赵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肝细胞 内毒寨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F与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艳艳 高洪 +5 位作者 严玉霖 赵汝 卢琴 李祥峰 邵志勇 臧雅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166,共3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外膜通透性改变是耐药机制中的一种因素,而外膜蛋白(Omp)F表达变化可引起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因此,弄清楚影响OmpF表达变化的因素对研发新药降低大肠埃...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外膜通透性改变是耐药机制中的一种因素,而外膜蛋白(Omp)F表达变化可引起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因此,弄清楚影响OmpF表达变化的因素对研发新药降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大肠埃希菌OmpF的结构、生理功能、调控系统及转录因子等方面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外膜蛋白F 结构 调控系统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红Ⅰ对大鼠肝损伤及CYP 1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2 位作者 孙文汇 高利波 赵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1-35,共5页
为探讨苏丹红Ⅰ(SudanⅠ)对大鼠肝脏损伤及细胞色素CYP 1A1表达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SudanⅠ处理组,其中SudanⅠ处理组分为4个剂量处理组:Ⅰ组(265 mg/kg)、Ⅱ组(530 mg/kg)、Ⅲ组(795 mg/kg)和Ⅳ组(975 mg/kg)... 为探讨苏丹红Ⅰ(SudanⅠ)对大鼠肝脏损伤及细胞色素CYP 1A1表达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SudanⅠ处理组,其中SudanⅠ处理组分为4个剂量处理组:Ⅰ组(265 mg/kg)、Ⅱ组(530 mg/kg)、Ⅲ组(795 mg/kg)和Ⅳ组(975 mg/kg),连续饲喂10天后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常规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SudanⅠ对肝细胞的损伤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udanⅠ对CYP 1A1表达的影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SudanⅠ处理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胞浆内有脂肪滴,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SudanⅠ处理组肝脏CYP 1A1基因表达蛋白的积分光密度极显著高于C组(P<0.01),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SudanⅠ能够上调CYP 1A1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各种毒性效应,最终导致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Ⅰ 肝损伤 细胞色素CYP 1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酸枣仁苦荞酸奶发酵工艺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华 倪娜 +1 位作者 赵汝 王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9-64,共6页
将酸枣仁和苦荞分别进行预处理后用于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性酸奶产品研制,并且分别以白砂糖添加量、乳酸菌的接菌量、酸枣仁苦荞浆的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为单因素,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 将酸枣仁和苦荞分别进行预处理后用于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性酸奶产品研制,并且分别以白砂糖添加量、乳酸菌的接菌量、酸枣仁苦荞浆的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为单因素,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酸枣仁苦荞酸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该产品呈淡藕荷色,质地均匀,口感细腻,无乳清析出,有酸乳的香气、酸枣仁的芳香及苦荞的麦香。对产品进行黄酮测定得其质量分数为(6.89±0.02)mg/100g,为酸奶产品多样化及功能性酸奶市场的扩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苦荞 响应面法 酸奶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生自由基致兔血循环系统损伤及CA对其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建发 高洪 +2 位作者 彭辂 赵汝 高利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6-419,共4页
将56只健康白兔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 组)8只,ET处理组( 组)、CA保护组( 组)各24只,第1、2、3、4和5小时分别采集血液制备血浆样品,检测血浆T-AOC、T-SOD活性和MDA含量,第2和第5小时捕杀并迅速采集心脏制备组织匀浆,检测心脏GSH、GSH-ST... 将56只健康白兔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 组)8只,ET处理组( 组)、CA保护组( 组)各24只,第1、2、3、4和5小时分别采集血液制备血浆样品,检测血浆T-AOC、T-SOD活性和MDA含量,第2和第5小时捕杀并迅速采集心脏制备组织匀浆,检测心脏GSH、GSH-ST、GSH-Px活性,研究内毒素(endotoxin,ET)诱导休克兔产生自由基对血浆和心脏的损伤及阳离子A(cationA,CA)对其影响。结果表明: 组各项指标均保持相对稳定; 组MDA含量比 组升高(P<0.01),T-AOC、T-SOD活性比 组降低(P<0.01),而 组的MDA、T-AOC、T-SOD显著高于 组(P<0.05);除心脏GSH-Px活性第5小时降低不明显外, 组GSH、GSH-Px和GSH-ST活性显著降低(P<0.01), 组比 组GSH、GSH-Px、GSH-ST活性高(P<0.01)。结果提示:CA能减轻ET诱生自由基所致的过氧化损伤,有效缓解内毒素引起的血液循环系统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自由基 血循环系统损伤 CA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和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1 位作者 翁银标 赵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揭示内毒素(ET)诱导体内细胞凋亡的现象和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00 U/kg ET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并设对照组和CA保护组,在第3、4、8和12 h分别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肝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PBL发生凋亡的形态... 为揭示内毒素(ET)诱导体内细胞凋亡的现象和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00 U/kg ET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并设对照组和CA保护组,在第3、4、8和12 h分别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肝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PBL发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运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PBL发生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呈"新月体"状、"八字形"状或"花瓣"状等,在休克晚期出现凋亡小体;与对照组相比,TUNEL法检测到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到70%,然后下降到59%,后又上升到最高值86%,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FCM检测到肝细胞的凋亡率随着注射ET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从10%增加到20%)。CA保护组中PBL的细胞病变较轻微、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和肝细胞的凋亡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试验提示,ET能够诱导PBL和肝细胞的凋亡及功能损害,导致了内毒素性休克;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PBL和肝细胞的凋亡,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肝细胞 细胞凋亡 阳离子A 内毒素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介导内毒素所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阳离子A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2 位作者 陈玲 高斌 赵汝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30,共3页
采用内毒素(ET)所致家兔ET休克模型,分别在相应处理后3、4、8、12h检测血浆中NO含量的动态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L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并观察阳离子A(CA... 采用内毒素(ET)所致家兔ET休克模型,分别在相应处理后3、4、8、12h检测血浆中NO含量的动态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L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并观察阳离子A(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中各时间段的血浆中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NO含量的增加,PBL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1),其基因组DNA在处理后3、4、8h均发生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阶梯状”断裂,12h出现“弥散状”条带;CA保护组中NO水平和PBL凋亡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并且在电泳结果中无明显的“梯状”条带。提示ET可使血液中NO含量升高。NO参与了ET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PBL凋亡,在晚期介导PBL坏死;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液循环中的ET,明显降低机体内NO的含量,抑制PBL凋亡和坏死,对ET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毒素 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内毒素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楚雄地区散养户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程华 高洪 +5 位作者 严玉霖 赵汝 刘欢欢 董骎 谭瑞 杨培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1,共2页
为了解云南省楚雄地区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的情况,试验从楚雄地区9个散养户随机采集154份血清样本,并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PRVg 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154份猪血清中,抗PRV g E抗体的阳性率为25.32%。说明楚... 为了解云南省楚雄地区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的情况,试验从楚雄地区9个散养户随机采集154份血清样本,并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PRVg 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154份猪血清中,抗PRV g E抗体的阳性率为25.32%。说明楚雄地区散养户PRV野毒株感染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户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 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 血清学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阳性率
原文传递
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利波 高洪 +1 位作者 赵汝 严玉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2-85,共4页
针对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现状和弊端,通过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建立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对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念和态度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针对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现状和弊端,通过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建立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对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念和态度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定量化的良性轨道,达到以考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病理学 实验教学 考核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猪群猪瘟血清抗体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世玉 高洪 +4 位作者 严玉霖 赵汝 刘嫦 苗淑淑 刘超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猪瘟的免疫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随机采取的351份血样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红河州和楚雄州部分地区均有较高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各地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都在92%以上,多数地方猪瘟病毒...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猪瘟的免疫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随机采取的351份血样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红河州和楚雄州部分地区均有较高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各地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都在92%以上,多数地方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已达到100%。除个别组外,各组抗体阻断率的平均值和离散度相差较小,抗体水平的整齐度较高,免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强毒力岛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琴 严玉霖 +6 位作者 高洪 高利波 赵汝 李祥峰 邵志勇 臧雅婷 崔艳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常引起婴儿和幼畜(禽)严重腹泻和败血症。近年来对于大肠埃希菌强毒力岛(HPI)致病机制的研究己有大量文献记载,但大肠埃希菌具体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与一些肠道致病菌的致病...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常引起婴儿和幼畜(禽)严重腹泻和败血症。近年来对于大肠埃希菌强毒力岛(HPI)致病机制的研究己有大量文献记载,但大肠埃希菌具体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与一些肠道致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克雷伯菌等。引起大肠埃希菌致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气候变化,应激,机体本身状况等。论文就大肠埃希菌HPI的结构基因及其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毒力岛 致病因素 分子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炎症发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超英 高洪 +2 位作者 严玉霖 富国文 赵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104,共4页
真核细胞能够启动多种不同的自杀程序,非炎性的和促炎性的细胞死亡程序均可引起细胞应答,从而导致重要系统生理反应的发生。焦亡是一种由caspase-1依赖性介导的新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伴有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并诱发级联放大的炎症... 真核细胞能够启动多种不同的自杀程序,非炎性的和促炎性的细胞死亡程序均可引起细胞应答,从而导致重要系统生理反应的发生。焦亡是一种由caspase-1依赖性介导的新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伴有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并诱发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对控制微生物感染非常关键。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病原体为增强自身引发疾病的能力出现了抑制焦亡的机制,即通过宿主细胞和病原体的竞争关系控制焦亡的发生,竞争结果可直接影响宿主细胞内炎症的爆发甚至细胞的存亡。论文对细胞焦亡的机制和特征、NLRs与炎症小体、炎症因子的形成和分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炎症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亡 半胱天冬酶1 炎症小体 TOLL样受体 NOD样受体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654-2)对山羊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膜磷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洪 赵汝 +3 位作者 李卫真 唐兆新 陈万芳 马吉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4-587,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测定了山羊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膜 ( Mi M)中磷脂酰肌醇 ( Ptd Ins)、磷脂酰丝氨酸 ( Ptd Ser)、磷脂酰乙醇胺 ( Ptd Etn)及磷脂酰胆碱 ( Ptd Cho)的变化 ,并观察了山莨菪碱 ( 6 54-2 )的相关保护效应。结...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测定了山羊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膜 ( Mi M)中磷脂酰肌醇 ( Ptd Ins)、磷脂酰丝氨酸 ( Ptd Ser)、磷脂酰乙醇胺 ( Ptd Etn)及磷脂酰胆碱 ( Ptd Cho)的变化 ,并观察了山莨菪碱 ( 6 54-2 )的相关保护效应。结果表明 ,内毒素 ( ET)处理组线粒体膜磷脂主要成分 Ptd Ins、Ptd Ser、Ptd Etn及 Ptd Cho含量在处理后 5、1 2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6 54-2处理组 ( P<0 .0 5,P<0 .0 1 )。 6 54-2处理组的 Ptd Ins、Ptd Ser、Ptd Etn、Ptd Cho含量在处理后 5h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5) ,处理后 1 2 h趋于正常 ( P>0 .0 5)。可见 ,ET可诱导线粒体膜磷脂含量的改变 ,而 6 54-2能有效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磷脂 内毒素 山莨菪碱 线粒体 山头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菠菜猝倒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银玲 京山幸二 +3 位作者 田迅 李依韦 冀照君 赵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0-55,共6页
在内蒙古通辽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郊区大棚蔬菜种植区采集菠菜幼苗猝倒病病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代表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82份病样中共获得60株腐霉菌株,分别为德里腐霉(... 在内蒙古通辽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郊区大棚蔬菜种植区采集菠菜幼苗猝倒病病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代表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82份病样中共获得60株腐霉菌株,分别为德里腐霉(Pythium deliense Meurs)、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Trow var. ultimum)。这3种腐霉均为菠菜猝倒病致病菌,但是发病率有所不同,P.deliense的发病率最高,为85.7%;其次是P.aphanidermatum,发病率为42.9%;发病率最低的是P.ultimum var. ultimum,为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菠菜猝倒病 腐霉菌 RDNA-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利波 高洪 +2 位作者 赵汝 严玉霖 杨培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209,共3页
为掌握云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状况,2006—2010年间从云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采集未经PCV2疫苗免疫猪的血样共2974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的5年间PCV2抗体总阳性率为42.04%,且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商... 为掌握云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状况,2006—2010年间从云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采集未经PCV2疫苗免疫猪的血样共2974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的5年间PCV2抗体总阳性率为42.04%,且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商品猪相比,种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相对最高,证实在云南规模化猪群中存在较为严重的PCV2感染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血清学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对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的影响及多价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3 位作者 卢琴 王修庚 赵汝 陈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旨在揭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T)对大鼠小肠黏膜的结构、绒毛长度、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多价阳离子A(CA)对上述指标的保护效应。选用72只140g^150g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ET组和CA保护组,经相应处... 旨在揭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T)对大鼠小肠黏膜的结构、绒毛长度、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多价阳离子A(CA)对上述指标的保护效应。选用72只140g^150g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ET组和CA保护组,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h采集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作为检测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ET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长度在3、4、8、1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P<0.01),ET组十二指肠、空肠IEL数量在3、4、8、1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保护组十二指肠和空肠IEL数量在4、8、12h均显著高于ET组(P<0.01)。结果显示,ET在不同程度上能够破坏小肠黏膜的正常组织结构,降低小肠绒毛长度,减少IEL的数量,从而影响小肠正常的吸收和免疫功能,而CA则能明显降低ET所导致的毒性作用,发挥其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阳离子A 小肠绒毛长度 上皮内淋巴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