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柏程的诗
1
作者 赵柏程 《江南(诗)》 2014年第5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黄飘 告诉我
原文传递
超高频超声在烧伤创面深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柏程 周启昌 +3 位作者 钱利 徐俊 章鸣 周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0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超高频超声检测烧伤部位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突破情况与烧伤创面深度的关系。方法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标准 ,应用 1 3MHZ超高频超声检测 41例烧伤患者 62个烧伤部位的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 目的 :探讨应用超高频超声检测烧伤部位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突破情况与烧伤创面深度的关系。方法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标准 ,应用 1 3MHZ超高频超声检测 41例烧伤患者 62个烧伤部位的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是否突破。结果 :烧伤后 6小时内 ,2 7个部位浅Ⅱ°烧伤创面真皮肿胀度为32 75%± 1 3 2 3% ,2 0个部位深Ⅱ°烧伤创面真皮肿胀度为 76 0 9%± 1 5 88% ,Ⅱ°烧伤创面真皮—皮下界面完整 ,1 5个部位Ⅲ°创面真皮肿胀度为 1 50 46%± 2 4 0 6% ,且大部分Ⅲ°创面 ( 1 3/1 5)真皮—皮下界面被破坏。经统计学处理 ,三组间真皮肿胀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随着烧伤深度增加 ,真皮肿胀度亦增加 ,大部分Ⅲ°创面真皮—皮下界面被破坏。超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客观的方法 ,可望在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深度 诊断 超高频超声 真皮肿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硅橡胶支架在隆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柏程 庞素芳 +1 位作者 万贤德 张敏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3年第3期130-131,167,共2页
作者采用泡沫硅橡胶支架行隆鼻术37例。手术结果显示:术后鼻高度、外形及质地均十分满意,无一例感染、变形。表明泡沫硅橡胶支架具有质轻、柔韧、与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偏曲、移位及外露排出等特点,可作为隆鼻术的选择材料之一,但其远期... 作者采用泡沫硅橡胶支架行隆鼻术37例。手术结果显示:术后鼻高度、外形及质地均十分满意,无一例感染、变形。表明泡沫硅橡胶支架具有质轻、柔韧、与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偏曲、移位及外露排出等特点,可作为隆鼻术的选择材料之一,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硅橡胶 隆鼻术 整形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乳腺切除及乳腺内肿瘤切除后乳房成形术
4
作者 赵柏程 钱利 +4 位作者 周宇 鲁青 王先成 皮立 黄力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为了使单纯乳腺或乳腺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保持良好的胸部曲线及美学效果 ,探索新的手术方式并观察术式临床效果。 方法 自 1987年 2月以来 ,采用横双蒂无垂直切口乳房成形术为 13例女性 2 4只乳房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单纯乳腺切除... 目的 为了使单纯乳腺或乳腺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保持良好的胸部曲线及美学效果 ,探索新的手术方式并观察术式临床效果。 方法 自 1987年 2月以来 ,采用横双蒂无垂直切口乳房成形术为 13例女性 2 4只乳房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单纯乳腺切除及乳腺内巨大肿瘤切除 ,并一期成形。 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血肿 ,乳头、乳晕及皮瓣血运和感觉良好。 结论 单纯乳腺切除或乳腺内肿瘤切除后采用本术式可保留女性的特点及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乳腺切除术 乳腺内肿瘤切除 乳房成形术 横双蒂无垂直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7例小儿烧伤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钱利 赵柏程 +2 位作者 皮立 李晓芳 鲁青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烧伤的概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4~2002年367例儿童烧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儿童烧伤占我院烧伤患者的23.1%;②儿童烧伤中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53:1;③1~3岁儿童烧伤发病率最高占67.2%... 目的 了解儿童烧伤的概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4~2002年367例儿童烧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儿童烧伤占我院烧伤患者的23.1%;②儿童烧伤中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53:1;③1~3岁儿童烧伤发病率最高占67.2%;④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以热水烫伤最常见,而学龄前儿童以火焰烧伤最常见;⑤儿童烧伤中以重度烧伤最多见占35.2%。结论儿童烧伤在临床特点及致伤原因等方面有一定规律性。人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儿童烧伤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季节分布 原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物质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晨虹 肖根秀 +3 位作者 赵柏程 卢放根 左泽志 罗建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 1(ET- 1)、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 A(TXA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RP)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妊高征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妊高征患者 ,2 3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 1、PGI2 、TX...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 1(ET- 1)、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 A(TXA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RP)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妊高征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妊高征患者 ,2 3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 1、PGI2 、TXA2 、c GRP浓度 ,用 Griess法测定 NO浓度。结果 :1妊高征患者血浆 NO、PGI2 、c GRP浓度降低 ,NO与妊高征病情呈负相关 ,PGI2 、c GRP与中、重度妊高征病情呈负相关。 2妊高征患者血浆 ET- 1、TXA2 浓度增高 ,ET- 1与妊高征病情呈正相关。,TXA2 与中、重度妊高征病情呈正相关。 3上述 5种血管活性物质相关分析 ,NO与 ET- 1、TXA2 与中、重度妊高征呈负相关 ,NO与 PGI2 、c GRP呈正相关 ,ET- 1与 PGI2 、c GRP呈负相关。结论 :1NO、ET- 1、PGI2 、TXA2 、c GRP可做为判断妊高征病情的指标。 2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妊高征发病中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1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晓芳 赵柏程 +1 位作者 钱利 吴祖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683-268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观察,选择同体、同深度、相近或对称部位烧伤创面、肉芽创面和慢性溃疡创面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喷rhEGF或安慰剂,以创面愈合为指标,判...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观察,选择同体、同深度、相近或对称部位烧伤创面、肉芽创面和慢性溃疡创面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喷rhEGF或安慰剂,以创面愈合为指标,判断创面愈合时间,并观察创面动态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浅Ⅱ度创面、深Ⅱ度创面、残余肉芽创面、慢性溃疡,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提前为2.08d、3.00d、4.33d、4.80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rhFGF能够有效促进浅Ⅱ度创面、深Ⅱ度创面、残余肉芽创面及慢性溃疡创面的愈合,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烧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组织微血管计数和趋化因子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钱利 赵柏程 +1 位作者 皮立 鲁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0-343,348,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mRN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MIP1)αmRNA的表达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mRN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MIP1)αmRNA的表达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标本经10%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L8,MCP1和MIP1αmRNA的表达。微血管染色采用常规ABC免疫组化法,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微血管计数及IL8,MCP1和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外科瘢痕(均P<0.05);IL8,MCP1和MIP1αmRNA表达阳性病例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5);微血管计数与IL8,MCP1和MIP1αmRNA表达评分值呈正相关(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IL8,MCP1和MIP1αmRNA表达评分值之间呈正相关;增生性瘢痕病程小于1年的病例其微血管计数,IL8,MCP1和MIP1αmRNA表达评分值高于病程超过1年的病例。结论:IL8,MCP1和MIP1α3种趋化因子均有促进病理性瘢痕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微血管 趋化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波 赵柏程 +3 位作者 周启昌 刘明辉 谭军 张轶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病程的病理性瘢痕在浅表组织的血流声像、血流阻力上的差异,并与正常皮肤比较,探讨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原因。方法选取45例增生性瘢痕和20例瘢痕疙瘩的患者,并将其按瘢痕形成的时间分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病程的病理性瘢痕在浅表组织的血流声像、血流阻力上的差异,并与正常皮肤比较,探讨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原因。方法选取45例增生性瘢痕和20例瘢痕疙瘩的患者,并将其按瘢痕形成的时间分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系统测量瘢痕一定范围内血管数目、血管阻力指数,用SPSS11.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平均血管密度依次递减,平均动脉阻力指数依次递增。②随着病程的延长,增生性瘢痕的血管密度呈先增后减现象,动脉阻力指数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瘢痕疙瘩中各参数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程的延长,增生性瘢痕血流声像与血流动力学有向正常皮肤恢复的趋势,而瘢痕疙瘩却无此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组织中微血管数和TSP-1mRNA表达(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利 赵柏程 +1 位作者 皮立 李晓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血小板反应蛋白 - 1(TSP - 1)mRNA的表达和微血管 (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TSP - 1mRNA的表达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MV的计数。结果 TSP - 1mRNA在增生性瘢痕和瘢... 目的 研究不同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血小板反应蛋白 - 1(TSP - 1)mRNA的表达和微血管 (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TSP - 1mRNA的表达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MV的计数。结果 TSP - 1mRNA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在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P <0 .0 5 ) ;TSP - 1mRNA表达阴性病例组的MVC显著高于TSP - 1mRNA阳性病例组的MCV(P <0 .0 5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微血管数多于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组织的微血管。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而抑制不足可能是瘢痕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抑血管生成疗法可能是防治病理性瘢痕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增生 瘢痕疙瘩 微血管 血小板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厚皮片移植术整复颌颈瘢痕挛缩畸形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玉银 贺吉庸 +1 位作者 鲁青 赵柏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74-175,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颌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效果应注意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9例颌颈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根据颌颈部解剖特征行大张全厚皮移植修复。结果:29例病例中25例颌颈部皮片于术后12天拆线时完全成活,其余4... 目的:探讨提高颌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效果应注意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9例颌颈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根据颌颈部解剖特征行大张全厚皮移植修复。结果:29例病例中25例颌颈部皮片于术后12天拆线时完全成活,其余4例皮片绝大部分成活,只有小片表皮坏死,经2~3次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颌颈部轮廓均显著改善。结论:以大张全厚皮移植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时,遵循颌颈部解剖特征,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颈部 全厚皮片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观测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前后血流参数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波 赵柏程 +2 位作者 周启昌 刘明辉 张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461-3463,共3页
目的研究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20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病变部位治疗前、后,血管数目和动脉阻力指数进行检测。结果彩色多普勒能清晰地显示瘢痕内血管;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 目的研究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20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病变部位治疗前、后,血管数目和动脉阻力指数进行检测。结果彩色多普勒能清晰地显示瘢痕内血管;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瘢痕内血管数目减少,动脉阻力指数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是一种无创,精确,客观的观测瘢痕内血管构筑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方法。醋酸曲安奈德可能通过收缩,闭锁血管、抑制瘢痕血管增生,减少组织耗氧,从而起防治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醋酸曲安奈德 彩色多普勒 血管构筑 动脉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VEGF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谭赵云 赵柏程 +1 位作者 钱利 郭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性瘢痕(H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取自患者的HS组织标本32例设为A组,普通瘢痕组织标本12例设为B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8例设为C组。采用SP法检测A、B、C各组中COX-2和VEG...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性瘢痕(H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取自患者的HS组织标本32例设为A组,普通瘢痕组织标本12例设为B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8例设为C组。采用SP法检测A、B、C各组中COX-2和VEGF的表达,并以权重法分别对各组COX-2和VEGF的表达进行量化。分析COX-2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以及COX-2和VEGF的表达与HS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和VEGF在A组中呈阳性表达,并显著高于B、C组(P<0.01)。COX-2与VEGF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性(表皮层r=0.929,P<0.01;真皮层r=0.944,P<0.01)。COX-2和VEGF在A组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与瘢痕的隆起高度、柔韧度、充血程度、伴随症状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COX-2和VEGF的表达与HS形成机制有关,COX-2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成而促进瘢痕增生。检测COX-2和VEG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瘢痕的成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晓芳 赵柏程 刘哲宁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进行问卷调查,对80例烧伤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追踪研究,40例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简称心理组),40例常规治疗(简称对照组)。结...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进行问卷调查,对80例烧伤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追踪研究,40例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简称心理组),40例常规治疗(简称对照组)。结果患者出院时,心理组在BSHS-A问卷总均分和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的分值[分别为(286.11±29.06)分,(72.96±7.22)分,(72.48±7,73)分,(68.97±7.07)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0.62±35.32)分,(67.63±8.97)分,(68.60±9.21)分,(65.41±8.4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心理功能维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组躯体功能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6个月后,2组BSHS-A评分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心理组在BSHS-A问卷总均分和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的分值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关系维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组躯体功能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理组下降显著的有BSHS-A总均分、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下降非常显著的有心理功能维度;对照组下降非常显著的有BSHS-A总均分、心理功能和社会关系及一般健康状况维度,2组躯体功能维度均下降不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烧伤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功能和社会关系及一般健康状况,帮助患者重返社会,但是对于躯体功能影响不明显。烧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生存质量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曦 赵柏程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分别对 1991年 7月~ 1996年 6月和1996年 7月~ 2 0 0 1年 6月两个时期烧伤病人的血及创面培养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调查。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烧伤感染菌 ,铜绿...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分别对 1991年 7月~ 1996年 6月和1996年 7月~ 2 0 0 1年 6月两个时期烧伤病人的血及创面培养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调查。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烧伤感染菌 ,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一位 ,但近五年所占百分比有所下降 ;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一位 ,后五年较前五年有所上升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有较大程度上升 ;阴沟肠杆菌 (10 .4%)、大肠埃希菌 (8.3%)、肺炎克雷伯菌 (7.3%)、真菌 (4.2 %)检出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的耐药菌株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可能有一定关系 ;不间断地监测烧伤感染菌种及耐药性变化 ,可为本病区防治感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革兰阴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玉银 赵柏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鼻饲置管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心理干预对美容受术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玉银 赵柏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429-2429,共1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美容受术者 心理康复 手术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利 赵柏程 鲁青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在软组织凹陷缺损填充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为 2 0例 2 5个软组织凹陷缺损部位行软组织缺损充填 ,单个部位注射脂肪颗粒量 6~ 30ml不等。 结果 手术一次获得成功 ,无 1例出现...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在软组织凹陷缺损填充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为 2 0例 2 5个软组织凹陷缺损部位行软组织缺损充填 ,单个部位注射脂肪颗粒量 6~ 30ml不等。 结果 手术一次获得成功 ,无 1例出现血肿、脂肪液化坏死、感染等并发症 ,手术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是软组织充填的较理想方法 ,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颗粒 自体移植 游离移植 软组织凹陷 整形美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芳 赵柏程 +4 位作者 吴祖林 鲁青 王玉银 皮立 钱利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整复及功能重建。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63例患儿(68只手)进行手术整复,并在术后采取综合康复措施。结果4例腹部带蒂皮瓣均成活;共行70例次瘢痕切除植皮术,术后... 目的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整复及功能重建。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63例患儿(68只手)进行手术整复,并在术后采取综合康复措施。结果4例腹部带蒂皮瓣均成活;共行70例次瘢痕切除植皮术,术后皮片成活良好42例次,少许表皮坏死25例次,小块皮片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例次,皮片部分坏死、经再次植皮创面愈合1例次。术后6月根据手部关节活动程度测量,结果优37只手,良19只手,中8只手,差4只手,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1%(62/68)。结论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首选手术治疗,根据畸形程度采取不同的术式,辅以术后康复治疗,可以较好的恢复患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手畸形 获得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组织中微血管数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钱利 赵柏程 +1 位作者 皮立 李晓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3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的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 - 1(Flt- 1)的表达 ,微血管 (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研究VEGFmRNA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Flt- 1表达及MV的计数。结... 目的 :研究不同的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 - 1(Flt- 1)的表达 ,微血管 (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研究VEGFmRNA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Flt- 1表达及MV的计数。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MV数目多于正常皮肤和扁平瘢痕组织中的MV数目。VEGFm RNA、Flt- 1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和扁平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P <0 0 5 ) ,VEGFmRNA表达阳性病例组的MV计数显著高于VEGFmRNA表达阴性病例组的MV计数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FMS样酪氨酸激酶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