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渠道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蔬菜营销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枝林 郝世绵 《商展经济》 2024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滁州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蔬菜种植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蔬菜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滁州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蔬菜种植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蔬菜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趋势,然而,当前蔬菜物流体系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成本较高、渠道环节繁琐、营销链过长等问题。因此,滁州市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优化蔬菜营销渠道,构建一个优质、合理、高效的蔬菜营销渠道。这一转型的前提是必须打破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建立改良的适合如今大环境下的蔬菜营销渠道模式。基于此,本文对滁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特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及对策,以期促进该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于我国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蔬菜营销渠道 市场营销 滁州市 线上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与DSA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枝林 王任国 +2 位作者 何志伟 阮胜 黎家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54-85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心肌桥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52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1日至2016年3月2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 目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心肌桥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52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1日至2016年3月2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并分别作为CTA组和DSA组,诊断结束后,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15%(50/52),DS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71.15%(37/52),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A组的前降段支中段心肌桥诊断符合率、前降支远段心肌桥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表明,52例患者的平均冠状动脉直径为(2.67±0.23)mm,平均心肌桥埋深深度为(2.16±0.04)mm。结论:与DSA诊断相较,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更具临床价值,其检出率较高,可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情况,且该诊断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心肌桥的壁血管形态特征,对心肌桥的深度和范围均具有清晰的反映,可为临床病情的判断、心肌缺血的原因、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心肌桥 D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枝林 王任国 +2 位作者 邓靖 李明柳 卢杰源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78例肺癌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螺旋CT征象和病理诊断结果情况、病理与螺旋CT...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78例肺癌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螺旋CT征象和病理诊断结果情况、病理与螺旋CT的检出率以及薄层扫描与CT重建图像显示肺癌征象的情况。结果螺旋CT征象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出率和病理检查接近,螺旋CT与术后病理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临床检出率较高,误诊率较低,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行128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枝林 王任国 +2 位作者 何志伟 阮胜 黎家荣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进行了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进行了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及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66.67%和准确度为87.50%;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总符合率为75.00%,一致性检验后,Kappa值为0.76,具有一致性;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12%和准确度为91.07%,中度狭窄的敏感度为78.95%、特异度为91.89%和准确度为87.50%,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37.50%、特异度为91.67%和准确度为83.93%,血管闭塞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91%和准确度为91.07%。结论 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比较高,尤其对轻、中度狭窄和血管闭塞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若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病变时,则可以排除冠状动脉的病变,直接避免了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术 128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技术进行CTA与DSA在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枝林 李明柳 +4 位作者 王任国 何志伟 黎家荣 邓厚珍 杨伟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0期1887-1889,共3页
目的:探讨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技术进行CTA与DSA在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临床症状或心电图检查符合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技术进行CTA与DSA在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临床症状或心电图检查符合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CTA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并对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CTA诊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CTA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93.2%、94.5%。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CTA和DSA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至分别为0.973、0.908、0.885、0.949(P<0.05)。结论: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技术进行CTA者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通过多种重建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提高诊断效能,可应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GO.VIA软件 CTA DSA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YNGO.VIA软件后处理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优势分析
6
作者 赵枝林 王任国 +2 位作者 何志伟 阮胜 黎家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92-94,共3页
近年来,随着CT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MSCT)的兴起及推广,CT血管成像(CTA)由于其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特点在临床的应用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早期诊断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的首选方式之一[1... 近年来,随着CT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MSCT)的兴起及推广,CT血管成像(CTA)由于其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特点在临床的应用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早期诊断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的首选方式之一[1,2]。同时,也有学者指出[3,4],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可通过对影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多角度查看,充分显示病灶范围、数量、性质等信息,在主动脉夹层、PAU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自引进Siemens 128排CT—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SYNGO.VIA软件后处理系统等产品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对主动脉夹层、PAU、主动脉钙化性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效能。SYNGO.VIA软件是一种医疗诊断应用程序,可对不同成像设备在不同时间点的医学图像进行查看、处理及比较[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程序 三维重建 VIA 医疗诊断 医学图像 成像设备 后处理系统 病灶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柳 王任国 +4 位作者 何志伟 邓靖 卢杰源 阮胜 赵枝林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7-80,共4页
目的总结膀胱憩室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憩室的CT表现,总结憩室发生部位、大小和CT表现特征以及合并结石、肿瘤、感染、出血等伴发征象。结果 30例膀胱... 目的总结膀胱憩室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憩室的CT表现,总结憩室发生部位、大小和CT表现特征以及合并结石、肿瘤、感染、出血等伴发征象。结果 30例膀胱憩室共发现憩室38个,其中单发憩室26例,多发憩室4例。憩室最大径线为2~23 cm。30例中合并膀胱炎、感染5例,合并肿瘤5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膀胱结石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膀胱憩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低场磁共振DWI、T_2WI、FLAIR序列在脑梗死分期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任国 邓靖 +3 位作者 陈水莲 何志伟 阮胜 赵枝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5期279-281,295,共4页
目的比较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常规T2加权像(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优势。方法 465例脑梗死患者包括超急性期(发病后6h内)13例,急性期(发病后6~24h)175例,亚急性早期(发病后1~3d)106例,亚急... 目的比较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常规T2加权像(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优势。方法 465例脑梗死患者包括超急性期(发病后6h内)13例,急性期(发病后6~24h)175例,亚急性早期(发病后1~3d)106例,亚急性晚期(发病后4~14d)93例以及慢性期(发病后15d以上)78例,均经DWI、T2WI及FLAIR序列扫描。对上述不同成像序列诊断各期脑梗死的优势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 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脑梗死的诊断高度敏感,检出率达100%,但对亚急性晚期的检出率低于T2WI和FLAIR序列。然而,T2WI和FLAIR序列对慢性脑梗死的诊断高度敏感,检出率达100%,且能检出DWI扫描未发现的梗死灶。结论合理应用DWI、T2WI及FLAIR序列,有助于鉴别新旧脑梗死灶和进行术前分期,尤其能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场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7例CT误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志伟 陈镜饶 +3 位作者 阮胜 王任国 李明柳 赵枝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7期826-830,共5页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形态特征、病灶密度及强化形式,伴发结石或钙化以及肾周受累情况。结果7例...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形态特征、病灶密度及强化形式,伴发结石或钙化以及肾周受累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发生于左侧,2例发生于右侧。弥漫型累及全肾,肾影增大,肾盂肾盏扩大积液,肾实质内多发囊实性占位,病变分界不清,向肾外扩展,肾周间隙模糊,肾筋膜增厚并累及腰大肌,腹壁脓肿形成;局灶型表现为肾实质内局限性占位,病灶区呈略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界清晰,病灶内见环形强化,而略低密度灶者强化较明显,但仍低于肾实质。术前误诊为肾脓肿3例,肾癌2例,肾结核1例,肾结石合并肾积水1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征象,术前容易造成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磁共振用于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邓靖 吴文强 +5 位作者 黎家荣 王任国 何志伟 赵枝林 阮胜 陈水莲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在检测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测(常规组)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测(研究组),对比两组...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在检测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测(常规组)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测(研究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117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检测110例(准确率为94.02%),常规组检测82例(准确率为70.09%);研究组与常规组对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情况均存在差异,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在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方面也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说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关键确诊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恶性肿瘤 准确率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