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网前大型风力机偏航状态振动及其抑制
1
作者 王丁丁 赵振宙 +1 位作者 刘岩 刘一格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9-657,共9页
并网前大型风力机在不同风向下产生大幅振动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文探讨该现象的机理及其抑振措施。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偏航风向下风力机涡激振动的全耦合仿真模型,对其流场特性与... 并网前大型风力机在不同风向下产生大幅振动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文探讨该现象的机理及其抑振措施。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偏航风向下风力机涡激振动的全耦合仿真模型,对其流场特性与结构响应特性进行机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90°的风向范围内,叶片与塔筒的尾涡的相互干扰和合并现象显著,导致叶片叶尖位移与叶根剪切力增大,且塔筒的阻力系数均值与孤立塔筒情况下存在较大差异。偏航风向为40°~50°时,风力机的涡激振动尤为严重,极端风况下塔顶位移在50°时出现最大值,约为0.97 m。通过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来抑制涡激振动,研究发现TMD大幅度降低了风力机的特征频率振动的功率谱密度,可使塔顶位移最大减少约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塔筒 涡脱落 偏航 涡激振动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S809翼型深度动态失速影响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世君 赵振宙 +3 位作者 苏纯浩 王丁丁 宋继烨 魏宏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1,共7页
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对加装涡流发生器(VG)的S809翼段的深度动态失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三角形、梯形、矩形3种VG对翼段深失速的影响。从翼段升阻力系数、表面压力系数和VG流向涡3个角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矩形VG对深失速抑制效果... 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对加装涡流发生器(VG)的S809翼段的深度动态失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三角形、梯形、矩形3种VG对翼段深失速的影响。从翼段升阻力系数、表面压力系数和VG流向涡3个角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矩形VG对深失速抑制效果最好,最大升力系数为1.812,失速攻角为20.224°,较光滑翼段,升力系数提升11.25%,失速角延迟了1.622°。源于深失速时,矩形VG的流向涡速度最快、涡核尺寸最大、涡量最强,对边界层的影响最大,更有利于抑制流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风力机 翼型 动态失速 涡流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尾随涡对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影响机理研究
3
作者 赵树春 郑康乐 +3 位作者 马俊祥 党政文 韩建锋 赵振宙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风力机旋转叶片产生的尾随涡影响叶片表面的流动。涡流发生器(VG)安装在叶片表面,其流动控制作用也必然受到尾随涡的影响。为了探究尾随涡的影响,文章以PhaseⅥ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与其旋转条件下沿展向环量分布相同的模拟叶片进行数... 风力机旋转叶片产生的尾随涡影响叶片表面的流动。涡流发生器(VG)安装在叶片表面,其流动控制作用也必然受到尾随涡的影响。为了探究尾随涡的影响,文章以PhaseⅥ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与其旋转条件下沿展向环量分布相同的模拟叶片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研究结果分别与光滑叶片、加VG翼型段进行比较,发现VG的添加使得吸力面气流流速更大、压力系数(C_(p))值更小,提高了吸、压力面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尾随涡 涡流发生器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荡对漂浮式风力机叶片动态失速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岩 赵振宙 +3 位作者 刘一格 王丁丁 李世君 苏纯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36,61,共7页
纵荡较明显地改变了漂浮式风力机的气动性能,也使局部翼型的绕流场发生剧烈变化,翼型产生动态失速的机理复杂化。以S809翼型为研究对象,从向后纵荡与下俯、向前与下俯、向后与上仰和向前与上仰四种复合运动、f_(y)=0.083 Hz和f_(y)=0.12... 纵荡较明显地改变了漂浮式风力机的气动性能,也使局部翼型的绕流场发生剧烈变化,翼型产生动态失速的机理复杂化。以S809翼型为研究对象,从向后纵荡与下俯、向前与下俯、向后与上仰和向前与上仰四种复合运动、f_(y)=0.083 Hz和f_(y)=0.121 Hz两种纵荡频率,来分析纵荡对动态失速过程中的迟滞响应特性、翼型表面分离涡和荷载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纵荡方向影响翼型动态失速变化趋势,向后纵荡时翼型附近流体对边界层施加向下作用力,抑制分离涡产生;向前纵荡导致失速提前,形成大规模分离涡,流场迟滞响应明显。纵荡频率影响升阻力幅值大小,升阻力系数随纵荡频率增加而非定常程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纵荡运动 俯仰运动 动态失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串列风力机主动尾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一格 赵振宙 +4 位作者 马远卓 凌子焱 刘惠文 刘岩 罗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2-3709,I0031,共9页
主动尾流控制技术通过协调风电场中每台风力机的运行状态,降低上游机组尾流对下游机组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整场发电功率。为探究尾流控制的规律,以10台串列排布的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Jensen尾流模型与平方和叠加模型计算尾流速度分布... 主动尾流控制技术通过协调风电场中每台风力机的运行状态,降低上游机组尾流对下游机组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整场发电功率。为探究尾流控制的规律,以10台串列排布的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Jensen尾流模型与平方和叠加模型计算尾流速度分布,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优化风力机的轴向诱导因子分布,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PSO)对比。研究结果显示:WOA优化效果更好,收敛速度更快,使风电场输出功率提高了5.63%~42.76%;轴向诱导因子的分布规律和风电场输出功率的优化效果受入流风速影响较小,受风力机的数量及流向间距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主动尾流控制 尾流模型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迟延的风电场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魏赏赏 许昌 +1 位作者 阎洁 赵振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3-1822,I0012,共11页
降低风电场出力波动性有利于促进电网友好运行,而尾流优化控制是降低整场出力波动的重要措施。现有尾流优化控制大都基于稳态模型,却忽略尾流动态迟延特性。但尾流迟延在风速不确定性基础上会进一步增加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为此,该文... 降低风电场出力波动性有利于促进电网友好运行,而尾流优化控制是降低整场出力波动的重要措施。现有尾流优化控制大都基于稳态模型,却忽略尾流动态迟延特性。但尾流迟延在风速不确定性基础上会进一步增加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为此,该文基于稳态尾流模型辅以迟延计算,构建风电场准稳态尾流模型以同时兼顾尾流干涉作用与动态迟延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迟延的模型预测平稳控制方法(predictive control considering delay,MPC-D),以指令跟踪与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协调各机组出力。最后,在WFSim上构建含33台机组的风电场仿真模型,并基于此分析尾流迟延对风电机组以及整场运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建准稳态尾流模型能同时模拟尾流速度损失、机组功率迟延和整场功率阶梯变化等特性。并且由MPC-D所得整场出力较基于稳态模型的控制方法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滑动均方根误差均得到改善,同时能防止机组桨距角频繁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尾流控制 模型预测 尾流迟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偏航工况下受迫运动风力机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步恩 杨磊 +2 位作者 余烈 赵振宙 刘惠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8-914,共7页
针对不同偏航工况下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动力学特性,文章建立了弹性基础的风力机模型。在湍流来流的条件下,实现模型风力机无规律、多自由度旋转的受迫运动状态,研究风力机的尾流场分布特性及能量特性。结果表明:在偏航角为0°时,由于... 针对不同偏航工况下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动力学特性,文章建立了弹性基础的风力机模型。在湍流来流的条件下,实现模型风力机无规律、多自由度旋转的受迫运动状态,研究风力机的尾流场分布特性及能量特性。结果表明:在偏航角为0°时,由于受迫运动风力机存在多自由度旋转运动,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尾流明显小于固定式风力机,而湍流动能大于固定式风力机尾流中的湍流动能;随着偏航角的增大,风力机的尾流和湍流动能分布均出现径向偏移现象,偏移方向与偏航角旋转方向相反,且尾流和湍流动能均随着偏航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偏航角的增大,受迫运动风力机和固定式风力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均减小,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均小于固定式风力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动力学特性 偏航 尾流场特性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机时风力机塔筒与叶片的涡激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丁丁 赵振宙 +3 位作者 刘岩 刘惠文 马远卓 罗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大型化风力机存在塔筒与叶片的脱落涡相互诱导的现象,极大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为探究两者涡激互扰特性,该文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距离地面65、70、75和80 m高度的塔筒与叶片共存的二维截面,开展6、8、10、12与14 m/s... 大型化风力机存在塔筒与叶片的脱落涡相互诱导的现象,极大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为探究两者涡激互扰特性,该文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距离地面65、70、75和80 m高度的塔筒与叶片共存的二维截面,开展6、8、10、12与14 m/s风况下数值模拟,并与单塔筒工况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与塔筒的尾涡存在严重相互诱导干涉;与单塔筒绕流工况相比,塔筒特定点压力值增长了1.5倍,升力系数出现多个响应幅值且其最大约为单塔筒的6倍;塔筒与叶片尾涡出现相互合并且脱落频率一致,涡激作用增强;塔筒-叶片工况下的涡脱频率较单塔筒降低,更易与风力机低阶固有频率出现交叉,风力机极可能出现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涡脱落 计算流体力学 涡激振动 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卷吸尾流模型的风电场功率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凌子焱 赵振宙 +3 位作者 刘一格 刘惠文 马远卓 王丁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488-8495,I0013,共9页
风电场中风力机尾流产生叠加效应。为更加准确地计算风电场的尾流风速的分布,该文基于作者前期建立的单台风力机的三维余弦形状的卷吸尾流模型(3DCLE模型),考虑尾流叠加效应,建立了风电场尾流模型(3DCLEWFM)。通过Horns Rev海上风电场及... 风电场中风力机尾流产生叠加效应。为更加准确地计算风电场的尾流风速的分布,该文基于作者前期建立的单台风力机的三维余弦形状的卷吸尾流模型(3DCLE模型),考虑尾流叠加效应,建立了风电场尾流模型(3DCLEWFM)。通过Horns Rev海上风电场及Nørrekær Enge陆上风电场的实测数据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DCLEWFM能够精准预测不同风向下风电场中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两种案例下,精度较Jensen风电场尾流模型(Jensen wind farm model,JWFM)提高65%和86%,较BPA风电场尾流模型(BPAWFM)提高48%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三维尾流模型 尾流叠加效应 风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风电叶片损伤识别定位系统
10
作者 石腾 许波峰 +3 位作者 汪亚洲 张金波 赵振宙 蔡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5-571,共7页
设计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风电叶片损伤识别定位系统。首先,耦合图像滤波、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等图像处理算法实现损伤区域的检测识别;然后,基于多边形拟合结果,结合质心定位算法和外接矩形的位置坐标实现叶片损伤的精确定位;最后,依据提取... 设计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风电叶片损伤识别定位系统。首先,耦合图像滤波、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等图像处理算法实现损伤区域的检测识别;然后,基于多边形拟合结果,结合质心定位算法和外接矩形的位置坐标实现叶片损伤的精确定位;最后,依据提取到的基础几何特征、形状因子和长短径之比等图像特征实现叶片损伤类型的准确判断;通过对比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片损伤检测效果,验证了本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试验表明,本系统的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0%,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图像处理 损伤检测 识别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割全局灵敏度方法研究及其在风机叶片极限载荷工况中的应用
11
作者 马远卓 赵翔 +2 位作者 李洪双 赵振宙 许波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4-233,共10页
全局灵敏度分析,旨在考量结构系统中各输入随机变量对输出响应不确定性及风险水平影响的重要度。它能为后续的可靠度评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预测及优化等提供重要参考。尽管各类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不断涌现,但高维复杂结构(如风机... 全局灵敏度分析,旨在考量结构系统中各输入随机变量对输出响应不确定性及风险水平影响的重要度。它能为后续的可靠度评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预测及优化等提供重要参考。尽管各类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不断涌现,但高维复杂结构(如风机叶片结构)灵敏度分析仍是目前的难题。该文针对空间分割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的三种可能计算形式及最优分割方案展开研究,通过标准算例分析和误差理论推导,提出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有效减轻计算负担的求解形式及分割方案,并将其应用于风机叶片极限载荷工况下的全局灵敏度分析中,同时为未来设计更为高效、经济和可靠的风机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灵敏度分析 Sobol指标 空间分割 误差分析 极限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扩张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的风力机尾流降阶模型
12
作者 魏赏赏 李智寒 +3 位作者 陈一凯 许昌 赵振宙 许波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0-587,共8页
基于数据驱动范式,采用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方法(IODMD)构建机组偏航动作下风力机尾流降阶模型,此外为应对传统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方法(IODMD)在局部流场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扩张风力机转速的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方法(EIODMD),从而... 基于数据驱动范式,采用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方法(IODMD)构建机组偏航动作下风力机尾流降阶模型,此外为应对传统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方法(IODMD)在局部流场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扩张风力机转速的输入输出动态模态分解方法(EIODMD),从而使得降阶模型能充分利用机组运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EIODMD较传统IODMD方法在流场重构与预测精度方面均有所提高,证明了EIODMD尾流降阶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尾流 动态模态分解 状态扩张 降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面干涉下防冲刷潮流能水轮机尾流特性及影响研究
13
作者 苏纯浩 赵振宙 +4 位作者 刘岩 刘一格 Ali Kashif 刘惠文 魏赏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7-83,共7页
该文提出采用潮流能水轮机尾流来减轻海上风电机组桩基局部冲刷防护的方法,针对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的尾流与海床床面的相互干涉作用展开研究。以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轮机安装高度0.75D、1.00D和1.25D,对尾流速度亏损、... 该文提出采用潮流能水轮机尾流来减轻海上风电机组桩基局部冲刷防护的方法,针对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的尾流与海床床面的相互干涉作用展开研究。以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轮机安装高度0.75D、1.00D和1.25D,对尾流速度亏损、尾涡结构及其对床面剪切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x/D<3近尾流区,安装高度下尾流速度亏损分布相似,安装高度越大,床面上方加速流速度越小;在远尾流区,尾流速度亏损随安装高度增大而增大,海床表面流速大,破坏了尾流区的对称性;当安装高度H=0.75D时,其梢涡在远尾流区与床面碰撞发生耗散,涡结构发生蜿蜒;床面剪切应力在尾流区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各安装高度下在x/D=6~9均小于1,且都在x/D=8达到最小,为减轻风电桩基冲刷,水轮机安装高度H=1.00D、安装间距为下游x/D=6~9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轮机 局部冲刷 尾流亏损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参数化设计及优化
14
作者 金想想 马远卓 +2 位作者 赵振宙 许波峰 李洪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90,共7页
风力机叶片重量过大不仅会影响叶片的结构性能,还会增加运输、维修等成本。为解决叶片质量问题,本文选取经典的1.5 MW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叶片主梁、腹板、前缘和后缘分区铺设不同的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铺设厚度从叶根向叶尖呈现... 风力机叶片重量过大不仅会影响叶片的结构性能,还会增加运输、维修等成本。为解决叶片质量问题,本文选取经典的1.5 MW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叶片主梁、腹板、前缘和后缘分区铺设不同的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铺设厚度从叶根向叶尖呈现递减趋势,且失效位置也多位于叶根处,故取距离叶根约1/3部分为研究对象来简化问题。为便于后期优化,采用ANSYS APDL参数化构建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模型。考虑到陷入局部最优的情况,选择子集模拟优化方法进行随机优化。设计变量为腹板位置,约束函数为极限载荷下叶片满足位移及Tsai-Wu准则校核,目标为叶片重量最小。通过30组子集模拟优化统计结果可知:当腹板位置约在29.4%、53.3%弦长处时,相较于确定性设计,叶片减重约15.4%。最终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在风力机叶片结构优化方面具有可行性,且优化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复合材料 ANSYS 结构优化 子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风电场道路及集电线路协同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俊祥 赵振宙 +4 位作者 玛尔瓦提·黑扎提 郑康乐 张爽 吴昊 张克凡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以某山区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以风电场场内新建道路路径和电缆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满足山区风电场的道路纵坡坡度、最小转弯半径、敏感区、边界、桩距等约束条件的选线算法,该算法的特点一是采用规则三角... 以某山区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以风电场场内新建道路路径和电缆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满足山区风电场的道路纵坡坡度、最小转弯半径、敏感区、边界、桩距等约束条件的选线算法,该算法的特点一是采用规则三角网格和对角距启发式函数来搜寻六个方向,满足最小转弯半径的要求,大大提高了算法便捷性。二是算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针对主线道路服务,仅输入需要优化的道路的起止点,即可获得两点的最短路径;第二步针对支线道路服务,以第一步得到的主线道路为已有道路,只需要输入支线道路抹点(机位点坐标)坐标,即可自动寻索到该点距离主线道路的最短路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的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提供重要的过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风电场 道路及集电线路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项异性多项式分布的风力机三维尾流模型
16
作者 凌子焱 赵振宙 +3 位作者 刘惠文 马远卓 刘一格 王丁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1,共9页
针对风切变效应及风切变与均匀流的风速差产生的质量亏损,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先进的三维尾流模型,不同于以往高斯模型,该模型假设速度分布为多项式形状,采用了更加直观的物理尾流边界。此外,考虑到尾流边界的各向异性膨胀,给出了横向和垂... 针对风切变效应及风切变与均匀流的风速差产生的质量亏损,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先进的三维尾流模型,不同于以往高斯模型,该模型假设速度分布为多项式形状,采用了更加直观的物理尾流边界。此外,考虑到尾流边界的各向异性膨胀,给出了横向和垂向尾流边界扩展率的表达式,这使得该模型仅根据入流风条件及风力机参数即可确定2个方向上的扩展率。通过陆上(I0=13.4%, 9.4%)和海上(I0=6.9%, 4.8%)风况的大涡模拟数据对本文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与传统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风力机的垂向和横向的尾流分布,最大和最小误差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电场 风力机 解析模型 风速 高斯分布 大涡模拟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旋转与反向旋转涡流发生器在风力机应用分析
17
作者 赵树春 郑康乐 +3 位作者 马俊祥 党政文 韩建锋 赵振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3-438,共6页
该文采用转捩模型,首先从平板,然后到NREL PhaseⅥ风力机,对反向、同向涡流发生器(VG)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平板研究旨在从机理上给出同向与反向VG在不同入流风向下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下的PhaseⅥ风力机叶片各剖面流场和输出... 该文采用转捩模型,首先从平板,然后到NREL PhaseⅥ风力机,对反向、同向涡流发生器(VG)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平板研究旨在从机理上给出同向与反向VG在不同入流风向下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下的PhaseⅥ风力机叶片各剖面流场和输出转矩,来探究三维旋转效应(TDRE)作用下VGs安装方式的影响以及同向VGs的作用机理。模拟结果与NREL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输出转矩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9.3%。平板研究结果表明,大斜角入流条件下,反向旋转VG作用机理向同向VG方向发展,其扰动作用劣于同向VG。风力机研究结果表明,VG提高了叶片的输出功率,推后了翼型表面的分离点,改善了叶片表面气动流场;TDRE影响下,同向VG的作用效果优于反向V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同向涡流发生器 PhaseⅥ风力机 旋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叶片影响的风力机塔筒双自由度涡激振动研究
18
作者 王丁丁 赵振宙 +3 位作者 刘岩 刘惠文 马远卓 刘一格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80,共9页
研究叶片影响下风力机塔筒的涡激振动特性。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构动力学理论以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塔筒结构的双自由度涡激振动仿真模型,通过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与适用性。并将该模型用于分析NREL 5 MW... 研究叶片影响下风力机塔筒的涡激振动特性。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构动力学理论以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塔筒结构的双自由度涡激振动仿真模型,通过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与适用性。并将该模型用于分析NREL 5 MW风力机塔筒与叶片的双自由度涡激振动。结果表明,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CFD方法相结合,规避了由结构较大振幅所引发的网格畸变和负网格问题,获得了较高的计算精度。相比单塔筒振动工况,考虑叶片对塔筒影响后,两者的尾涡相互干扰与合并现象明显,导致塔筒的双自由运动更为复杂。在约化速度3~11范围内,塔筒横向最大振幅响应约为单塔筒工况的10倍,且振动频率出现“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流固耦合 计算流体力学 双自由度 涡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纵振荡对风电桩基局部冲刷的影响机理
19
作者 苏纯浩 赵振宙 +4 位作者 刘一格 刘岩 王丁丁 凌子焱 罗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86,112,共8页
海上风电桩基的振荡对其局部冲刷的影响不容忽视。该文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对横纵振荡的风电桩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频率、振幅下的桩前和桩侧对称面在周期内流场分布、马蹄涡系变化和床面剪切应力,探究振荡桩基对... 海上风电桩基的振荡对其局部冲刷的影响不容忽视。该文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对横纵振荡的风电桩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频率、振幅下的桩前和桩侧对称面在周期内流场分布、马蹄涡系变化和床面剪切应力,探究振荡桩基对局部冲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振荡周期内,纵向振荡桩基桩前对称面内产生回流,在T/2时刻马蹄涡达到最大且床面剪切应力最大,不改变桩侧对称面内水流流动;横向振荡桩基会延展桩侧马蹄涡系,在T/2时刻马蹄涡最大但床面剪切应力最小,T时刻最大,不改变桩前对称面内水流流动。横向、纵向振荡会增大桩前和桩侧的床面剪切应力,加剧局部冲刷,当A=5 mm、f=2 Hz时,纵向振荡桩前对称面剪切应力较静止约增大0.75%,桩侧对称面约增大7%;横向振荡桩前对称面约增大2.5%;桩侧对称面约增大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电 冲刷 振荡 马蹄涡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的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振宙 李涛 +4 位作者 王同光 陈景茹 许波峰 郑源 魏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21-2727,共7页
加装涡流发生器有助于大型风力机叶片根部部位厚翼型表面边界层气流分离的控制。以安装涡流发生器的DU-W2-250叶片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eθt转捩模型和SST湍流模型,从叶片表面的摩阻系数、法向速度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3个方面进行气动特... 加装涡流发生器有助于大型风力机叶片根部部位厚翼型表面边界层气流分离的控制。以安装涡流发生器的DU-W2-250叶片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eθt转捩模型和SST湍流模型,从叶片表面的摩阻系数、法向速度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3个方面进行气动特性分析和比较,并与Delft的试验数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更加吻合,湍流模型的升力系数最大误差达21.3%,升阻比最大误差达51.8%。转捩模型可以准确捕捉叶片的转捩现象,在小迎角下转捩点发生在VGs下游,随着迎角增大转捩点向VGs上游过渡。在转捩效应的影响下,叶片近壁面流体具有高能量而使流速更高。转捩模型计算得到的叶片上表面压力系数高于湍流模型,在20°大攻角下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转捩模型 风力机 摩阻系数 升力系数 压力系数 升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