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循环功率流的变速器行星轮系效率分析
1
作者 吴石 赵成睿 +2 位作者 于广滨 周熠阳 徐田恬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197,共9页
基于行星轮系作为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s,简称AT)动力传递的核心部件,在传动效率、传动比范围和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了基于循环功率流的变速器行星轮系效率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超图理论和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图,... 基于行星轮系作为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s,简称AT)动力传递的核心部件,在传动效率、传动比范围和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了基于循环功率流的变速器行星轮系效率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超图理论和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图,建立4排行星轮系的三角形超图;其次,基于行星轮系自旋转理论,建立齿轮啮合摩擦损失和轴承摩擦损失模型,以及变速器2挡位的转速、转矩矩阵;最后,分析了在无损失和考虑2种损失状态下2挡位节点功率和传动比以及其他挡位的循环功率和效率,并对9挡位自动变速器(nine-speed AT,简称9AT)的输出行星排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考虑2种损失状态下,3挡位行星轮系的动力传递齿圈输出功率损失最大,约占该齿圈总输出功率的16%;4挡位的循环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增加最大,增大了4%;不同转速和转矩下效率的最大误差为4.62%。可见,采用所提出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得到变速器工作时的功率损失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挡位自动变速器 行星齿轮系 功率流 循环功率 传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齿轮表面形貌分形特征对时变接触刚度的影响
2
作者 吴石 高增阔 +1 位作者 王明珠 赵成睿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77,共11页
基于改进的W-M分形函数,利用齿高和齿宽表征斜齿轮齿面的表面形貌。采用圆锥微凸体并考虑啮合过程中斜齿轮接触曲率半径的时变性建立了斜齿轮时变接触刚度模型,计算发现基于圆锥微凸体模型计算的时变啮合刚度与ISO6336-1—2006标准计算... 基于改进的W-M分形函数,利用齿高和齿宽表征斜齿轮齿面的表面形貌。采用圆锥微凸体并考虑啮合过程中斜齿轮接触曲率半径的时变性建立了斜齿轮时变接触刚度模型,计算发现基于圆锥微凸体模型计算的时变啮合刚度与ISO6336-1—2006标准计算所得结果接近。研究结果表明,斜齿轮的时变接触载荷和时变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特征尺度系数、量纲一接触面积、材料塑性指数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啮合 表面形貌 分形特征 圆锥微凸体 时变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Embedding和相似度计算的FA范围准确性校核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成睿 李斌 +2 位作者 李洪全 张照芳 蒋熙蕴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20期15-17,21,共4页
在现代电力系统核心运营中,馈线自动化扮演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的核心角色。针对FA系统故障定位的精确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向量化和相似度技术的创新校核方法。与传统手动校核流程相比,该方法显著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度... 在现代电力系统核心运营中,馈线自动化扮演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的核心角色。针对FA系统故障定位的精确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向量化和相似度技术的创新校核方法。与传统手动校核流程相比,该方法显著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度和操作效率。此项研究为电力系统故障响应与维护流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对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线自动化 故障分析 准确性校核 大型语言模型 文本向量化 相似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储能变流器中点电位控制方法
4
作者 赵成睿 王书征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11期9-12,29,共5页
以提升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质量,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储能变流器中点电位控制方法。构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利用帕克变换矩阵,将储能变流器输出的三相瞬时值信号变换至dq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采用内外环结... 以提升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质量,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储能变流器中点电位控制方法。构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利用帕克变换矩阵,将储能变流器输出的三相瞬时值信号变换至dq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采用内外环结合的方式,设计平衡控制器。选取PID控制算法作为平衡控制器的内、外环控制算法,分别控制储能变流器的电流与电压,生成最终的储能变流器中点电位控制指令。利用正弦脉宽调制技术,依据控制指令驱动储能变流器功率器件的开关,实现储能变流器的中点电位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控制储能变流器的中点电位,直流侧电压与设定值差值仅为2 V,直流侧电流未出现明显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储能变流器 中点电位 控制方法 平衡控制器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国家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锋 赵成睿 《大众科学》 2024年第16期22-24,共3页
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实时、准确监测输电线路状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围绕物联网技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详细探讨了其在数据采集、状态分析及远程监控中... 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实时、准确监测输电线路状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围绕物联网技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详细探讨了其在数据采集、状态分析及远程监控中的作用,并设计实现了一个综合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包括功能模块、硬件设计以及运行测试,功能和性能测试均通过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输电线路 状态监测 数据采集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SMPC的风-光-储混合微电网实时优化调度研究
6
作者 李超杰 严宇 +3 位作者 叶宇成 赵成睿 于紫涵 孙萌 《青海电力》 2024年第3期5-12,36,共9页
针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研究了风-光-储混合微电网系统中新能源消纳、储能分时电价、联络线阻塞等问题,构筑了风能-光能-储能多能源互补下的微电网实时优化调度模型。首先,探究了风-光-储混合微电网模型,引入了一种自... 针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研究了风-光-储混合微电网系统中新能源消纳、储能分时电价、联络线阻塞等问题,构筑了风能-光能-储能多能源互补下的微电网实时优化调度模型。首先,探究了风-光-储混合微电网模型,引入了一种自适应随机模型预测方法,将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使风电、光电具有一定的可调度性。其次,以经济性和稳定性最优为目标建立了混合系统的实时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IEEE-30节点6机组系统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及模型算法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储混合系统 微电网 自适应随机模型预测控制 联络线阻塞 实时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念珠菌基于SYBR Green Ⅰ染色的LC-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建钗 马邯生 +6 位作者 柳焕章 刘娜 闫金坤 刘彦威 刘月 贾苗苗 赵成睿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9-804,共6页
为建立禽白念珠菌便捷、特异和灵敏的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白念珠菌r DNA间转录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目的扩增子长度为273 bp的特异引物,采用Light Cycler实时PCR(LC-PCR)检测方法,以SYBR GreenⅠ为扩增产物荧光染色剂,对... 为建立禽白念珠菌便捷、特异和灵敏的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白念珠菌r DNA间转录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目的扩增子长度为273 bp的特异引物,采用Light Cycler实时PCR(LC-PCR)检测方法,以SYBR GreenⅠ为扩增产物荧光染色剂,对禽白念珠菌疑似病例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用临床常见的5种病原真菌对该方法的特异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白念珠菌最低检出浓度为1×101CFU/m L;特异性强,与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烟曲霉等病原真菌无交叉反应;耗时短,只需2 h即可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总之,该方法可应用于禽白念珠菌早期侵染的方便、准确检测,为禽白念珠菌病的及时正确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LC-PCR SYBR GreenⅠ
原文传递
不同序列型禽白念珠菌对鸡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钗 柳焕章 +3 位作者 刘彦威 张鹤平 赵成睿 宋阔阔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3-1432,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禽类来源和序列型(STs)的白念珠菌菌株对鸡致病力的差异,以禽源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中三个主要克隆群Group 25、Group 26和Group 34的发源序列型(founders)ST 3221、ST 3164和ST 3226的代表株BDK7、RZ-1和BY... 为了探究不同禽类来源和序列型(STs)的白念珠菌菌株对鸡致病力的差异,以禽源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中三个主要克隆群Group 25、Group 26和Group 34的发源序列型(founders)ST 3221、ST 3164和ST 3226的代表株BDK7、RZ-1和BYCSF为试验菌株,分别采用嗉囊注射和颈静脉注射接种途径感染蛋雏鸡,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生存统计分析,比较试验菌株对鸡致病力的差异。三个试验菌株均可对蛋雏鸡致病,侵染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脾脏;嗉囊接种组鸡的总死亡率仅9.3%(7/75),远小于静脉接种组鸡的总死亡率61.3%(46/75);从试验菌株致病力的比较来看,嗉囊接种组和静脉接种组的致病力排序分别为RZ-1〉BDK7〉BYCSF和BDK7〉RZ-1〉BYCS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禽类来源的白念珠菌试验菌株均可使蛋雏鸡致病;不同基因型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当感染途径不同时各试验菌株表现出的相对毒力也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序列型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