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性建筑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赵峰霆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0期40-42,共3页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了可持续性建筑环境设计的优越性,分析了当前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做好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朝向、种植合理植物、营造舒适的空间层次感、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气候等措施...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了可持续性建筑环境设计的优越性,分析了当前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做好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朝向、种植合理植物、营造舒适的空间层次感、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气候等措施,改善建筑环境,为人们提供可持续性的建筑服务,达成环保、节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建筑环境设计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过滤单元性能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震 姬忠礼 +1 位作者 吴小林 赵峰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了避免高含硫天然气湿气输送过程中所夹带的固体颗粒和液体杂质对天然气净化装置和效果的不良影响,在脱硫工艺前端设置了由预过滤器和聚结过滤器所组成的两级过滤单元。针对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原料气过滤单元存在的聚结过滤器滤芯... 为了避免高含硫天然气湿气输送过程中所夹带的固体颗粒和液体杂质对天然气净化装置和效果的不良影响,在脱硫工艺前端设置了由预过滤器和聚结过滤器所组成的两级过滤单元。针对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原料气过滤单元存在的聚结过滤器滤芯压降不上升、无法通过压降来判断滤芯更换时间等问题,利用两级过滤性能评价系统对比了不同过滤性能预过滤器滤芯和聚结过滤器滤芯组合的过滤性能,发现其原因在于聚结过滤器滤芯对亚微米级液滴的聚结性能不理想、预过滤器滤芯和聚结过滤器滤芯的性能不匹配。为此,提出了改进措施:①改进聚结过滤器滤芯的聚结层;②设置疏油型排液层,改变预过滤器滤芯的结构参数,使之与改进后的聚结过滤器滤芯的性能相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聚结过滤器滤芯的稳态压降较在用滤芯降低75%,对于粒径为0.3μm及以上的液滴过滤效率达到99.99%,同时实现了预过滤器滤芯和聚结过滤器滤芯压降的同步变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原料气过滤单元对液体杂质的过滤能力提高了1倍,能更有效地保证后续工艺的安全运行。该研究成果为高含硫天然气过滤元件设计和过滤系统优化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脱硫 预过滤 聚结过滤 固体颗粒 液体杂质 滤芯 压降 性能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集输系统颗粒杂质分布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震 姬忠礼 +1 位作者 于明俭 赵峰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81-2286,共6页
受煤层气田地质情况和抽采方式等影响,煤层气在从井口到外输的气田集输过程中常夹带有粉尘和水分等杂质,影响地面集输系统安全运行。为了解集输管道内杂质现状,利用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方法,检测了井口、阀组和集气站等多处集输节点的... 受煤层气田地质情况和抽采方式等影响,煤层气在从井口到外输的气田集输过程中常夹带有粉尘和水分等杂质,影响地面集输系统安全运行。为了解集输管道内杂质现状,利用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方法,检测了井口、阀组和集气站等多处集输节点的粉尘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游离水和水蒸气含量等数据,发现了液体杂质的含量较大,并分析得到杂质在集输管道内的沉积现象。从不同区块的井口、压缩机后等位置捕集杂质并进行成分分析,得到了固体杂质的成分和液体杂质的物性,发现压缩机前后杂质成分差异较大。针对地面集输系统的分离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场在用过滤元件的改进措施,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证明了改进后的过滤元件具有低阻高效的特点,适用于低压低成本特点的煤层气田地面集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集输系统 颗粒杂质 过滤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过热器管弯头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兴阳 马琳琳 +2 位作者 赵峰霆 宋俊俊 谢浩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某12Cr1MoVG钢锅炉在投入使用数月后发现过热器管弯头处发生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锅炉过热器管弯头开裂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过热器管弯头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碱性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和氢脆,过... 某12Cr1MoVG钢锅炉在投入使用数月后发现过热器管弯头处发生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锅炉过热器管弯头开裂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过热器管弯头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碱性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和氢脆,过热器管弯头在运行过程中局部存在浓缩碱溶液,浓缩碱溶液在高温和水的作用下腐蚀管道内壁并生成微量的氢,氢在残余应力的作用下侵入金属内部并在晶界处聚集引发氢脆,这是造成弯头内壁形成大量沿晶裂纹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器 失效分析 碱应力腐蚀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环境下2205双相不锈钢的氢致开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兴阳 马琳琳 +2 位作者 赵峰霆 王锋淮 谢浩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了研究氢气环境下双相不锈钢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规律,建立氢气环境下双相不锈钢疲劳应变组织演化—氢致开裂之间的关联机制,在5 MPa氢气和5 MPa氮气2种环境中对2205双相不锈钢试样进行了慢应变速率拉伸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 为了研究氢气环境下双相不锈钢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规律,建立氢气环境下双相不锈钢疲劳应变组织演化—氢致开裂之间的关联机制,在5 MPa氢气和5 MPa氮气2种环境中对2205双相不锈钢试样进行了慢应变速率拉伸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氢气环境下,2205双相不锈钢在慢应变速率拉伸过程中的氢脆敏感性不高,而在疲劳过程中氢脆现象显著,5 MPa氢气环境下2205双相不锈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比氮气环境中的快18倍;氢气能够促进2205双向不锈钢疲劳裂纹尖端周围组织的局部塑性变形,并进一步导致氢致开裂。在氢气环境下2205双相不锈钢疲劳变形过程中,不同的相结构其氢致开裂机理也不同,铁素体相容易形成河流状花样断口形貌(解理断口),而奥氏体相断口形貌多呈现平行的滑移带特征,奥氏体相在铁素体相的解理开裂过程中对裂纹具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氢致开裂 疲劳裂纹 滑移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气反应器换热管腐蚀区域预测及结构优化
6
作者 谢浩平 赵峰霆 +2 位作者 周阳 陈兴阳 马琳琳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3年第10期9-14,27,共7页
基于光气反应器数值模拟结果开展了换热管束腐蚀失效风险区预测,并利用涡流检测和内窥镜检测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较高入口流速下,反应气在管束平面未实现均匀分布,中心区域管束流速高,边壁流速较低,中心高流速区域管束由于... 基于光气反应器数值模拟结果开展了换热管束腐蚀失效风险区预测,并利用涡流检测和内窥镜检测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较高入口流速下,反应气在管束平面未实现均匀分布,中心区域管束流速高,边壁流速较低,中心高流速区域管束由于冲蚀容易导致换热管腐蚀失效。通过增加挡板对反应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反应气初始分布均匀性得以提升,是一种有效缓解腐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反应器 数值模拟 腐蚀预测 涡流检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气反应器换热管缺陷预测方法及检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谢浩平 赵峰霆 +2 位作者 陈兴阳 宋俊俊 高帅棋 《科技与创新》 2021年第18期83-86,共4页
针对列管式光气反应器换热管频繁发生的腐蚀现象,分析其主要失效模式,制作了涡流检测所需的人工缺陷标样管,进而对在役列管式光气反应器换热管开展涡流检测和内窥镜检测。同时以某厂光气反应器实际尺寸建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光... 针对列管式光气反应器换热管频繁发生的腐蚀现象,分析其主要失效模式,制作了涡流检测所需的人工缺陷标样管,进而对在役列管式光气反应器换热管开展涡流检测和内窥镜检测。同时以某厂光气反应器实际尺寸建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光气反应器换热管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缺陷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列管式光气反应器换热管涡流检测的精度,涡流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管束实际情况;换热器管束入口流速分布不均,气体流向偏向入口管方向,流场分布不对称,不利于光气反应器的反应运行;换热器管束入口流速低于1 m/s、流速高于7.6 m/s、流速突变的管束位置,易成为管壁减薄的高风险区域,该区域应为重点检测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管式光气反应器 涡流检测 数值模拟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干气密封滤芯性能检测装置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程 姬忠礼 +1 位作者 刘传斌 赵峰霆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6-1221,共6页
针对国内缺少滤芯高压性能测试装置的现状,设计了压缩机干气密封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在实际高压运行工况下对干气密封滤芯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压缩机干气密封系统气源内颗粒物的粒径及浓度情况。结果表明:实验室与现场条件... 针对国内缺少滤芯高压性能测试装置的现状,设计了压缩机干气密封滤芯性能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在实际高压运行工况下对干气密封滤芯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压缩机干气密封系统气源内颗粒物的粒径及浓度情况。结果表明:实验室与现场条件下,相同滤芯的初始压降曲线有较大差别,在现场条件下,滤芯压降曲线呈抛物线形式:测试期间,干气密封系统气源内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3~2.0μm,质量浓度范围为0.01~0.03mg/m^3,气质情况符合干气密封系统进气要求;检测的国产滤芯可在高压工况下正常工作,测试结果可为滤芯设计和国产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干气密封 滤芯 过滤性能 天然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