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格系泊链焊口冲击不稳定原因分析
1
作者 章军 赵四新 余大江 《宝钢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7-51,57,共6页
国内某锚链厂进行R3S系泊链加工后,检测发现链环的环背位置的性能可以满足船级社要求,但是焊口位置冲击值存在波动,有个别样品未达到冲击值要求。针对用户提供的焊口和环背试样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发现焊口位置主要为贝氏体组织,贝氏体晶... 国内某锚链厂进行R3S系泊链加工后,检测发现链环的环背位置的性能可以满足船级社要求,但是焊口位置冲击值存在波动,有个别样品未达到冲击值要求。针对用户提供的焊口和环背试样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发现焊口位置主要为贝氏体组织,贝氏体晶粒内部和晶界均存在较大的碳化物,碳化物呈条状,尺寸超过2μm,同时还发现晶粒有长大现象。初步推断焊口位置冲击值偏低是因为大尺寸的条状碳化物在晶界分布,降低了晶界结合力,造成了冲击韧性偏低,此外焊口位置出现了尺寸较大的晶粒,对冲击韧性也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链 碳化物 冲击韧性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中贝氏体相变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四新 王巍 毛大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最近支持扩散或切变机制的学派都提供了很多实验观察的事实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目前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争论的重点在于:碳原子和合金元素原子在贝氏体相变时的行为,贝氏体的形核理论和整体动力学,贝氏体相变造成的表面浮凸及贝氏体相变晶... 最近支持扩散或切变机制的学派都提供了很多实验观察的事实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目前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争论的重点在于:碳原子和合金元素原子在贝氏体相变时的行为,贝氏体的形核理论和整体动力学,贝氏体相变造成的表面浮凸及贝氏体相变晶体学等。对最近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外界条件(应力、磁场)对贝氏体相变的影响总结分析后发现,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可能与钢的成分和相变温度相关而非单一的相变机制。日后需对贝氏体相变与钢的成分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而并不是仅限于论证贝氏体是由单纯的扩散还是切变机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切变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和Nb-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Ti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四新 姚连登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9,共9页
采用0.07 wt%Ti和0.015 wt%Nb-0.07 wt%Ti微合金化的成分体系,通过控轧控冷和控轧控冷+回火工艺制备了厚度为30 mm的钢板。钢板在TMCP状态的形貌为贝氏体板条和沿贝氏体板条分布的马奥组元和析出物构成。回火后马奥组元分解,贝氏体板条... 采用0.07 wt%Ti和0.015 wt%Nb-0.07 wt%Ti微合金化的成分体系,通过控轧控冷和控轧控冷+回火工艺制备了厚度为30 mm的钢板。钢板在TMCP状态的形貌为贝氏体板条和沿贝氏体板条分布的马奥组元和析出物构成。回火后马奥组元分解,贝氏体板条界面弱化,在贝氏体板条中形成了大量细小的Ti的析出物。钢板中的析出物主要包括:粗大的TiN析出、TiC、Ti4 C2 S2析出和Nb-Ti的复合析出等。粗大方形TiN在钢中的Al2 O3、MgO或Ti2 O3的夹杂上形核长大,边长为5μm左右。在0.07 wt%Ti成分体系中,TMCP和TMCP+回火状态钢板中的析出物主要是100 nm以下的TiN、TiC和Ti4 C2 S2析出。在0.015wt%Nb-0.07 wt%Ti成分体系中,析出物主要是Ti和Nb的碳化物析出,尺寸300 nm以下。添加微量的Nb会导致0.07 wt%Ti钢板的强度和冲击功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Nb和Ti形成较大的复合析出物,降低了析出物对位错运动的抑制作用,导致钢板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TI微合金化 析出 力学性能 厚钢板
原文传递
采用直接淬火-回火技术研制抗拉强度780MPa高强韧钢板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四新 姚连登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102,共8页
测定了选定低碳微合金成分体系的动态CCT曲线。当冷却速度在1~30℃/s之间时,钢板形成贝氏体组织,随冷却速度的增加,Bs点下降,贝氏体组织逐渐细化,钢板维氏硬度增加。采用大于等于20℃/s的冷速淬火到室温后,在610~650℃回火,试制了抗... 测定了选定低碳微合金成分体系的动态CCT曲线。当冷却速度在1~30℃/s之间时,钢板形成贝氏体组织,随冷却速度的增加,Bs点下降,贝氏体组织逐渐细化,钢板维氏硬度增加。采用大于等于20℃/s的冷速淬火到室温后,在610~650℃回火,试制了抗拉强度大于780 MPa的高强度钢板。钢板的屈服强度大于700 MPa,-40℃冲击功大于150 J,钢板在630℃回火获得了较好的强韧性匹配。钢板直接淬火态的微观组织由宽度为0.5~1.5μm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板条界面处的马奥组元构成。贝氏体板条内部有亚板条。回火热处理后,贝氏体板条界面弱化,球状的渗碳体在贝氏体板条边缘形成。仪器化冲击实验显示钢板在-40℃仍具有良好的止裂能力。钢板的贝氏体相变可用扩散机制较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淬火-回火 高强钢 贝氏体 低温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片层状贝氏体铁素体长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四新 王巍 毛大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为研究合金元素含量对钢中贝氏体铁素体长大动力学的影响,采用Zener-Hillert和Bosze-Trivedi动力学模型,通过选取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了合金成分不同的钢的片层状贝氏体铁素体长大速度.研究表明:Fe-0.59C、Fe-0.81C和Fe-0.478C-4.8... 为研究合金元素含量对钢中贝氏体铁素体长大动力学的影响,采用Zener-Hillert和Bosze-Trivedi动力学模型,通过选取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了合金成分不同的钢的片层状贝氏体铁素体长大速度.研究表明:Fe-0.59C、Fe-0.81C和Fe-0.478C-4.87Ni合金在贝氏体相变时,贝氏体铁素体长大速度可以用无分配局部平衡条件下的扩散模型很好地描述,Fe-0.69C-1.8Ni-0.8Mo合金贝氏体铁素体长大速度略慢于理论值,Fe-C-8.7Ni合金贝氏体铁素体的长大速度比理论值约慢2个数量级;合金元素含量高的钢的贝氏体铁素体长大速度无法用扩散控制模型很好地描述;结合对贝氏体相变机制的讨论,提出贝氏体相变机制可能与相变温度和钢的成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扩散 动力学 溶质拖曳 长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MnCrNiMo高强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马氏体相变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四新 薛兴坤 王建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利用热膨胀相变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22MnCrNiMo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产物及其相变机制。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在2~20℃/s范围内时,相变产物是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整个马氏体相变分为板条马氏体... 利用热膨胀相变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22MnCrNiMo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产物及其相变机制。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在2~20℃/s范围内时,相变产物是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整个马氏体相变分为板条马氏体形成阶段(315~400℃)和针状马氏体形成阶段(230~315℃)。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由于控制马氏体切变方式的临界分切应力受温度和合金元素的影响,冷却至Ms以下的过冷奥氏体优先形成以位错亚结构为主的板条马氏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富碳奥氏体逐渐转变为以孪生亚结构为主的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体积分数随冷速的增加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MnCrNiMo钢 相变 冷却速度 板条马氏体 针状马氏体
原文传递
调质处理22MnCrNiMo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7
作者 赵四新 薛兴坤 王建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对22MnCrNiMo钢进行调质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淬火温度下原奥氏体晶粒和板条马氏体组织形貌.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基体组织特征和碳化物析出行为.对比分析了实验钢经不同调质热处理后的室温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 对22MnCrNiMo钢进行调质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淬火温度下原奥氏体晶粒和板条马氏体组织形貌.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基体组织特征和碳化物析出行为.对比分析了实验钢经不同调质热处理后的室温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超过920℃时,实验钢基体组织发生明显的粗化;淬火后的回火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α-Fe板条变宽,位错密度下降,析出的碳化物发生粗化,使得亚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实验钢的韧性增加趋势也随着碳化物的粗化而减缓.实验钢在920℃×1h+600℃×1.5h热处理工艺下可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和低温冲击功分别达到1162MPa和138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MnCrNiMo钢 调质处理 碳化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堡油田储层微观特征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四新 刘兰桂 +2 位作者 邵先杰 王萍 胡景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依据铸体薄片、压汞和驱替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形几何和灰色关联等方法,对陈堡油田阜一段和阜三段2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和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大孔隙喉道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而渗透率... 依据铸体薄片、压汞和驱替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形几何和灰色关联等方法,对陈堡油田阜一段和阜三段2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和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大孔隙喉道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而渗透率并不完全决定驱油效率,孔隙和喉道的均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油层的驱油效率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油层改造、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 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分形几何 灰色关联 陈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淬火研制800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高强钢厚板 被引量:19
9
作者 姚连登 赵四新 +1 位作者 赵小婷 李红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6,共5页
采用低碳微合金成分体系和直接淬火工艺,研制了屈服强度超过800MPa,抗拉强度超过950MPa,-40℃冲击功超过90J且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cm小于0.2%的40mm低焊接裂纹敏感性厚板。厚板的微观组织为厚度小于1μm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沿板条界面分... 采用低碳微合金成分体系和直接淬火工艺,研制了屈服强度超过800MPa,抗拉强度超过950MPa,-40℃冲击功超过90J且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cm小于0.2%的40mm低焊接裂纹敏感性厚板。厚板的微观组织为厚度小于1μm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沿板条界面分布的M/A组元,贝氏体板条内部有亚板条。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变细。不同终冷温度钢板的贝氏体板条内部均存在高密度位错。试验用钢的贝氏体形核长大过程可以用扩散机制较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 高强钢 贝氏体铁素体 扩散
原文传递
铌对高强结构钢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英乔 张汉谦 +1 位作者 赵四新 刘伟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100,共5页
采用气电立焊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铌对610MPa级高强结构钢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kJ/cm的大热输入条件下,铌对实际接头热影响区宽度的影响不明显,其均为7.5~8mm,但铌可加大粗晶区宽度约1.5min,... 采用气电立焊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铌对610MPa级高强结构钢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kJ/cm的大热输入条件下,铌对实际接头热影响区宽度的影响不明显,其均为7.5~8mm,但铌可加大粗晶区宽度约1.5min,同时不含铌钢粗晶区韧性均高于含铌钢。热模拟试验时在峰值温度1200℃以上,不含铌钢韧性远高于含铌钢;低于1200℃时,随峰值温度降低两者差值逐渐缩小。高的峰值温度下碳氮化铌溶解增加,固溶铌可通过对界面运动的溶质拖曳效应阻碍铁素体长大动力学,促进粗大板条贝氏体的形成:铌的添加不利于大热输入条件下高强结构钢的焊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结构钢 热影响区 溶质拖曳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循环及铌对原油储罐用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英乔 刘伟明 +1 位作者 张汉谦 赵四新 《焊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28,共6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Nb对不同焊接热循环时粗晶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及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部热输入下,不含Nb钢韧度均高于含Nb钢韧性,但大热输入(60~100kJ/cm)时韧性值相差较大,差值最小为60kJ/cm时相差153J,小热输入...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Nb对不同焊接热循环时粗晶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及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部热输入下,不含Nb钢韧度均高于含Nb钢韧性,但大热输入(60~100kJ/cm)时韧性值相差较大,差值最小为60kJ/cm时相差153J,小热输入(40~30kJ/cm)时韧性值相差较小,差值最大为30kJ/cm时相差68J。从不同热输入时膨胀试验分析可知,含Nb钢转变开始温度Ar3比不含Nb钢低约15~30℃,大热输入时固溶Nb抑制铁素体转变,促进粒状贝氏体形成,严重恶化韧性,小热输入时含Nb钢低碳自回火马氏体数量较多,但韧度较好,与以细板条贝氏体组织为主的不含Nb钢相比韧性仅有小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粗晶热影响区 热输入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光缆有源探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学军 赵四新 李晓强 《电线电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3,共3页
介绍了海底光缆路由和故障点有源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着重分析了无铜内导体的海底光缆线路的探测距离和缆内无缝金属管材或供检测用的小直径铜导线导体电阻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增加探测范围的方法。
关键词 海底光缆 有源探测 电磁场理论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缆绝缘故障定位技术的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学军 赵四新 董秀春 《电线电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1,共5页
绝缘故障是线缆的常见故障之一 ,当两个绝缘线芯之间处于低绝缘 (或不完全击穿 )条件下其定位技术更为复杂。本文主要讨论了线缆在这种条件下的绝缘故障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了提高定位精度的几种方法 ,并以实例介绍了实践中的测... 绝缘故障是线缆的常见故障之一 ,当两个绝缘线芯之间处于低绝缘 (或不完全击穿 )条件下其定位技术更为复杂。本文主要讨论了线缆在这种条件下的绝缘故障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了提高定位精度的几种方法 ,并以实例介绍了实践中的测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电缆 绝缘故障 低绝缘 不完全击穿 测量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含量对含钛非调质钢热锻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大江 高加强 赵四新 《宝钢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45-49,共5页
通过实验室冶炼、锻造和组织性能检测,研究了氮含量对含钛中碳非调质钢热锻前后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钛非调质钢的晶粒随着氮含量的增加逐渐细化,铁素体含量逐步增多;热锻之后,低氮含量非调质钢的晶粒发生了异常长大,... 通过实验室冶炼、锻造和组织性能检测,研究了氮含量对含钛中碳非调质钢热锻前后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钛非调质钢的晶粒随着氮含量的增加逐渐细化,铁素体含量逐步增多;热锻之后,低氮含量非调质钢的晶粒发生了异常长大,冲击性能大幅度降低,而较高氮含量非调质钢的晶粒略粗于锻前,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升且冲击韧性无明显降低。通过添加0.010%~0.015%的氮,热锻用含钛非调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氮含量 力学性能 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量和回火工艺对高强钢厚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向葵 赵四新 《轧钢》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研究了轧制变形量和回火工艺对高强钢厚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Ⅰ、Ⅱ阶段变形量从0.64/0.50变为0.52/0.62,比降低30℃终轧温度对提高钢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贡献更大。回火后,钢板的强度由位错密度降低导致的位错... 研究了轧制变形量和回火工艺对高强钢厚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Ⅰ、Ⅱ阶段变形量从0.64/0.50变为0.52/0.62,比降低30℃终轧温度对提高钢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贡献更大。回火后,钢板的强度由位错密度降低导致的位错强化减弱和细小析出物析出导致的析出强化增强交互影响决定,钢板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厚板 变形量 直接淬火 回火 力学性能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铠装海底光缆抗拉强度的计算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俊宏 王瑛剑 +1 位作者 赵四新 王旭东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对海底光缆双层铠装结构的分析计算,推导出了计算双层铠装海底光缆抗拉强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光缆铠装钢丝结构的方法,并用MATLAB软件做出了计算程序,将计算结果与一些光缆参数进行了对比。该数学模型对海底光缆的生产具...  通过对海底光缆双层铠装结构的分析计算,推导出了计算双层铠装海底光缆抗拉强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光缆铠装钢丝结构的方法,并用MATLAB软件做出了计算程序,将计算结果与一些光缆参数进行了对比。该数学模型对海底光缆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光缆 双层铠装 抗拉强度 数学模型 钢丝结构 MATLAB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TDR在海底光缆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学军 王红霞 赵四新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海底光缆的监测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阐述了BOTDR的基本测量原理,讨论了其基本特性及在海底光缆施工和维护的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 海底光缆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计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光缆有源探测中临近海缆干扰造成的探测误差研究
18
作者 周学军 商春阳 赵四新 《电线电缆》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海底光缆有源探测中,当被测海缆附近存在其他海缆时,会对探测定位产生干扰,从而造成探测误差。本文研究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推导出这种误差与两条海缆间距离的关系,对海缆探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海底光缆 有源探测 临近海缆干扰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FRA延长无中继海底光缆的传输距离
19
作者 郝威 赵四新 王瑛剑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5年第3期20-22,共3页
 介绍了光纤拉曼放大器(FRA)的原理、特点,阐述了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DFRA)在延长传输距离,提高增益方面的作用,对DFRA在无中继海底光缆通信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关键词 无中继海底光缆 光纤拉曼放大器 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 掺铒光纤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国际民用爆破器材学术会议将在南京召开
20
作者 赵四新 《国际学术动态》 2001年第3期65-65,共1页
由中国民用爆破器材学会、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民用爆破器材研究所主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民用爆破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民用爆破器材研究所承办的"民用爆破器材国际学术研讨... 由中国民用爆破器材学会、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民用爆破器材研究所主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民用爆破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民用爆破器材研究所承办的"民用爆破器材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01年10月18日~21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席为张维民,组委会主席为徐复铭。大会将邀请国内国际200多位专家教授与会。主要议题有: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索类(导爆管、导爆索、导火索等),油、气井用爆破器材,震源器材,其他火工、烟火器材,安全工程与技术,工程爆破技术等,以及上述器材的开发与制造技术、理论研究、检测方法与手段、应用技术及工程爆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爆破器材 国际学术会议 工业炸药 工业雷管 工程爆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