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脑油中微量氯化物的吸附脱除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武本成 赵向苗 +1 位作者 傅荟霖 朱建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确定石脑油中氯化物存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氯化物的吸附脱除研究。结果表明:该石脑油中的氯化物全部以有机氯化物形式存在,实验室自制的N型及P型吸附剂对有机氯化物均具有较好的吸附脱除效果,将两种吸附剂按照质量比2∶1进行复配后... 在确定石脑油中氯化物存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氯化物的吸附脱除研究。结果表明:该石脑油中的氯化物全部以有机氯化物形式存在,实验室自制的N型及P型吸附剂对有机氯化物均具有较好的吸附脱除效果,将两种吸附剂按照质量比2∶1进行复配后脱除效果更佳;利用粒径20~40目的m(N)∶m(P)=2∶1的吸附剂,在吸附温度为10℃、剂油质量比为1∶10、吸附时间为2h的适宜操作条件下,可将石脑油中氯含量由17.026mg/L降至1.652mg/L,氯元素的脱除率达90.03%,并且多次吸附及再生处理后的吸附剂对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性能仍然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氯化物 吸附 脱氯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苯在吸附剂N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樊秀菊 朱建华 +1 位作者 武本成 赵向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79-3185,共7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1,2-二氯苯在吸附剂N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二氯苯在吸附剂N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S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描述,吸附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1,2-二氯苯在吸附剂N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二氯苯在吸附剂N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S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描述,吸附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1,2-二氯苯在吸附剂N上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吸附温度越高,吸附速率常数和初始吸附速率越大。该研究可为石脑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吸附脱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苯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乙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樊秀菊 朱建华 +1 位作者 武本成 赵向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6,共6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四氯乙烷在吸附剂M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四氯乙烷在吸附剂M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L型吸附曲线,吸附剂M对四氯乙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四氯乙烷在吸附剂M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四氯乙烷在吸附剂M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L型吸附曲线,吸附剂M对四氯乙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吸附剂M对四氯乙烷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随温度升高,初始吸附速率以及吸附速率常数均呈现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烷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保护区沙冬青高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向苗 高润宏 +2 位作者 牛若恺 卢玉婷 高健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1,107,共8页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龄级沙冬青反射光谱,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其原始光谱、一二阶微分谱特征差异波段选取分析;将冠层原始及其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相关性的大小理解沙冬青的生长状况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沙冬青原始光谱曲线趋势较接近,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幼龄沙冬青反射率差异较明显;不同龄级微分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幼龄峰值起伏变化显著,极大峰值位于719 nm处,主要受幼龄沙冬青长势的影响;2)通过分析得出马氏距离法对不同龄级沙冬青光谱差异显著波段的选择具有显著性,且所选择波段均为光谱特征波段;3)冠层光谱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龄级与叶绿素的敏感波长均为<74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说明可见光波段属于沙冬青叶绿素光谱反应的敏感波;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导数处理的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的相关性更高,且相关性大的波段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光谱特征 光谱微分 叶绿素含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液对2种竹芋生长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向苗 秦圆圆 郑海霞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7期5-6,共2页
随着花卉在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有的土培花卉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以研究探讨竹芋水培的可行性为目标,选用4种配方营养液进行竹芋幼苗生长的试验,研究不同配方营养液、不同生长环境下竹芋的若干生长及... 随着花卉在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有的土培花卉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以研究探讨竹芋水培的可行性为目标,选用4种配方营养液进行竹芋幼苗生长的试验,研究不同配方营养液、不同生长环境下竹芋的若干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竹芋在Ⅱ号营养液中生长良好,这表明Ⅱ号营养液更适合竹芋生长,为竹芋的家庭水培栽植和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 营养液 竹芋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乙烷在N型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
6
作者 赵向苗 朱建华 +4 位作者 田俊 王琪 许玮玮 杨梅 尹星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1149-1152,1157,共5页
在模拟汽油体系中研究了二氯乙烷在N型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汽油中存在的烯烃和芳烃与二氯乙烷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竞争吸附,严重影响了N型吸附剂的脱氯性能;二氯乙烷在N型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适合利用Langmuir方... 在模拟汽油体系中研究了二氯乙烷在N型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汽油中存在的烯烃和芳烃与二氯乙烷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竞争吸附,严重影响了N型吸附剂的脱氯性能;二氯乙烷在N型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适合利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而通过对吸附热力学函数值的估算,表明二氯乙烷在N型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为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氯化物 竞争吸附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地理条件与气候因素对沙地樟子松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森哲 赵向苗 高润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目的】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樟子松引种退化问题,由原产地向引种地按地理纬度调查林分特征、更新状况,对内蒙不同地区樟子松的果实和种子进行形态和质量调查并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根据樟子松更新状况和发芽水平和气候影响因子的相... 【目的】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樟子松引种退化问题,由原产地向引种地按地理纬度调查林分特征、更新状况,对内蒙不同地区樟子松的果实和种子进行形态和质量调查并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根据樟子松更新状况和发芽水平和气候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找出调控樟子松群落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樟子松果实的形态(果实长和底宽)、果实质量、种子质量以及发芽率等指标,评估区域球果质量和种子繁殖更新能力;通过分析幼苗、幼树天然更新状况,调查林分密度、灌木草木盖度、郁闭度、海拔等生境地理因子和气温、水分、湿度等气候因子,以ArcGIS平台进行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樟子松更新区划,使用SPSS 20.0软件相关性分析对樟子松天然繁殖更新影响因子筛选开展研究。【结果】1)沙地樟子松种子发芽率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阿尔山沙地樟子松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5%,小霍络林场种子发芽率最低为80%。2)按照更新适宜性调查分析情况,在内蒙地区划分出4种沙地樟子松繁殖更新区域:可以天然繁殖更新区、可以人工促进天然繁殖更新区、可以引种但不能更新区、不可以引种区。3)影响天然繁重更新的主导气象因子为:4月份平均气温、1月份降水、1月和4月蒸发量、1—4月份积雪日数和1—2月份相对湿度。4)适宜林分因素为:密度(600~800株·hm^(-2))、郁闭度(0.2~0.6)和海拔(700~1500 m)影响更新。【结论】通过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幼苗易受到寒风或者生理干旱的影响,可在上冻前或者来年3—4月份进行适当浇水措施以增强樟子松幼苗的抗性,在一些密度、郁闭度较大地区进行整体疏伐降低密度,在草本盖度较大地区进行适当翻土除草,同时人为制造一些沙坑等微环境保水保湿,保证沙地樟子松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天然繁殖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更新区划 主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动潜油泵在成品油库火车卸油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向苗 李灵新 +1 位作者 尚增辉 田俊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第21期68-68,4,共2页
在成品油火车卸油工艺中,常常由于出现油气混输导致卸油鹤管发生气阻、离心泵产生汽蚀等问题,导致卸油速度过慢,进而影响油库收油作业。此类问题在高温、低压地区尤为明显。液动潜油泵的使用使得火车卸油工艺从之前的卸油方式由负压转... 在成品油火车卸油工艺中,常常由于出现油气混输导致卸油鹤管发生气阻、离心泵产生汽蚀等问题,导致卸油速度过慢,进而影响油库收油作业。此类问题在高温、低压地区尤为明显。液动潜油泵的使用使得火车卸油工艺从之前的卸油方式由负压转变为正压,从根本上解决夏季接卸轻质油品的气阻、汽蚀现象,提高收油效率,彻底解决了油库卸油困难等问题,且该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因此,液动潜油泵在成品油库火车卸油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液动潜油泵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使用优缺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离心泵-潜油泵卸油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潜油泵 成品油库 火车卸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碱渣废水预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骏 周慧云 +6 位作者 柯明 刘曌 赵向苗 郭靖 李丹丹 孙淑珍 雷莎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5期697-700,共4页
对呼和浩特炼油厂混合碱渣废水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组成分析,然后对混合碱渣进行双氧水氧化脱硫、蒸馏及活性炭吸附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经过双氧水氧化脱硫、蒸馏和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混合碱渣COD由101 592降为653 mg/L,S2-由11 47... 对呼和浩特炼油厂混合碱渣废水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组成分析,然后对混合碱渣进行双氧水氧化脱硫、蒸馏及活性炭吸附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经过双氧水氧化脱硫、蒸馏和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混合碱渣COD由101 592降为653 mg/L,S2-由11 478降为14.59 mg/L,酚含量由1 560.6降为9.03 mg/L。经此组合工艺预处理后的碱渣废水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满足了污水处理厂污水进生化池的条件。此组合工艺基本无二次污染产生,是目前炼油厂碱渣废水深度处理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碱渣 氧化脱硫 COD 蒸馏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站外单管集油辅助工艺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静 曲虎 +4 位作者 卜明哲 赵向苗 李宏伟 张小玲 任秉鹏 《焊管》 2023年第1期31-36,41,共7页
为了解决部分油井无法单管输送的问题,采用PIPESIM模拟软件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集输半径和不同产液量油井的集输管线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各油田单管集输设计经验,得出中质原油站外系统单管集油工艺改造的技术界限,而对于达不到技术界... 为了解决部分油井无法单管输送的问题,采用PIPESIM模拟软件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集输半径和不同产液量油井的集输管线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各油田单管集输设计经验,得出中质原油站外系统单管集油工艺改造的技术界限,而对于达不到技术界限的油井,可以通过辅助措施实现单管集油,通过对比电磁加热器、空气源热泵、管道内置电伴热、井口气电加热器、油井保温隔热油管、地热、太阳能光热技术及井口加药等单管辅助措施的原理及工艺特点,最终确定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辅助单管集输措施,为油田站外单管集输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集油 集输界限 太阳能 电加热 隔热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呼和浩特段虻蝽科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吴鹏飞 高润红 +2 位作者 雷静文 张森哲 赵向苗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为了掌握内蒙古中部地区盲蝽科昆虫资源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利用和保护特定的资源昆虫防治林业害虫,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半翅目盲蝽科昆虫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整理内蒙古地区关于盲蝽科昆虫的资料,并分析和鉴定内蒙古... 为了掌握内蒙古中部地区盲蝽科昆虫资源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利用和保护特定的资源昆虫防治林业害虫,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半翅目盲蝽科昆虫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整理内蒙古地区关于盲蝽科昆虫的资料,并分析和鉴定内蒙古地区盲蝽科昆虫的标本,其中鉴定了内蒙古盲蝽科(Miridae)叶盲蝽亚科(Phylinae)1属1种,盲蝽亚科(Mirinae)6属11种。对鉴定的盲蝽科昆虫编写了昆虫名录,并撰写了昆虫检索表以及部分昆虫的寄主植物种类,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及周边地区部分盲蝽科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蝽科昆虫 种类调查 内蒙古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体管道典型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12
作者 潘毅 邹雪净 +2 位作者 徐水营 董平省 赵向苗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针对4条典型管道,采用典型浆体管道临界流速和摩阻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比模型计算值与4条管道工程实测值,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瓦斯普模型、韩文亮模型、费祥俊模型、刘德忠模型计算的流速和管径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最... 针对4条典型管道,采用典型浆体管道临界流速和摩阻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比模型计算值与4条管道工程实测值,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瓦斯普模型、韩文亮模型、费祥俊模型、刘德忠模型计算的流速和管径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最大偏差均处于±15%范围内;费祥俊模型在计算摩阻降上具有很高的精度,最大偏差处于±10%范围内,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也具有一定的计算裕量,可为浆体长距离输送提供有力的设计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体管道 临界流速 摩阻降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