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O_2和Nb_2O_5混合光学薄膜 被引量:9
1
作者 赖发春 林丽梅 瞿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51-1554,共4页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BK-7基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铌均匀混合的光学薄膜.薄膜的内部微结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比例以及光学性质等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BK-7基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铌均匀混合的光学薄膜.薄膜的内部微结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比例以及光学性质等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研究;发现制备的薄膜为非晶结构,薄膜的表面平整、内部结构致密,不存在柱状结构或结晶颗粒的缺陷,TiO2与Nb2O5的成分比例大致是1∶1.54.从光学透射光谱计算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显示,在550nm波长处的折射率为2.34,消光系数为2.0×10-4.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是TiO2和Nb2O5均匀混合的高质量光学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混合 磁控溅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TiO_2和Ta_2O_5光学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赖发春 瞿燕 +2 位作者 詹仁辉 林丽梅 盖荣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将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钽薄膜在温度400℃的条件下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对退火后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实验表明:退火后的T iO2薄膜为多晶结构,薄膜的表面粗糙... 将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钽薄膜在温度400℃的条件下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对退火后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实验表明:退火后的T iO2薄膜为多晶结构,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都出现增大现象.然而,对于退火后的T a2O5薄膜,它的结构还是非晶态,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比退火前小;同时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均有减小.这些结果说明薄膜退火后的特性与薄膜材料的内部结构及结晶转变温度等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五氧化二钽 光学薄膜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锁相放大器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赖发春 瞿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5-47,共3页
介绍锁相放大器测量微弱信号的原理 .设计锁相放大器测量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电路 ,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证实被测的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指数变化的特性 .
关键词 锁相放大器 测量原理 热敏电阻 温度特性 温度传感器 测量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五氧化二铌光学薄膜 被引量:2
4
作者 赖发春 瞿燕 盖荣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49,共4页
利用低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五氧化二铌光学薄膜.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观察和测量.测量发现溅射制备的光学薄膜为非晶结构,具有很好的... 利用低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五氧化二铌光学薄膜.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观察和测量.测量发现溅射制备的光学薄膜为非晶结构,具有很好的表面平整度,厚度为515nm,光学波长为550nm处的折射率为2.264,可见光波段的消光系数小于10-3,光学带隙为3.49eV.结果表明制备的五氧化二铌膜是性能良好的光学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铌 光学薄膜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BM-PC机测量核衰变的统计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发春 瞿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7-49,共3页
介绍采用 IBM-PC机自动测量技术 ,设计测试的硬件接口电路 ,编写测试软件程序 ,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分析 ,实现利用
关键词 核衰变 IBM-PC机 统计分布 测试电路 测试软件 核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计数管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8-101,共4页
通过实验证实G-M计数管实验中新旧计数管对计数管的坪曲线和分辨时间的影响,研究放射源放在不同位置与计数管计数的关系,分析自动定标器阈值电压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G-M计数管 坪曲线 分辨时间 阈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存贮示波器与IBM-PC机联机通讯 被引量:1
7
作者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一块Gp-IB/PC标准接口板实现数字存贮示波器与IBM-PC微型机联机通讯,形成具有遥控功能的自动测试系统。利用这块GP-IB/PC接口板同样可以将其它具有标准并行接口功能的仪器与IBM-PC机联机形成自动测试系统。
关键词 联机通讯 示波器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地图里程测量仪的研制
8
作者 赖发春 瞿燕 +2 位作者 周宏图 蔡声镇 俞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利用PIC16C5 7单片机为主控制器 ,设计并制作出微型地图里程测量仪。该测量仪可方便地在地图上测量出两地间通过某一道路的里程。分析了该测量仪的结构和软硬件的组成、特征及其工作原理 ,介绍它的性能指标。
关键词 测量仪 里程 地图 微型 PIC16C57 研制 主控制器 工作原理 性能指标 单片机 软硬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CS-51单片机替代自动定标器的定时和计数电路
9
作者 赖发春 瞿燕 +1 位作者 林发银 林旺添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分析 HW-32 0 4型自动定标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及存在的故障 .利用 MCS-5 1单片机设计定时和计数电路代替 HW-32 0 4型定标器中原有的定时和计数电路 ,分析设计电路的硬件、软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新设计的定时和计数电路具有测量准确及工... 分析 HW-32 0 4型自动定标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及存在的故障 .利用 MCS-5 1单片机设计定时和计数电路代替 HW-32 0 4型定标器中原有的定时和计数电路 ,分析设计电路的硬件、软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新设计的定时和计数电路具有测量准确及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51 单片机 计数电路 自动定标器 计数器 定时器 定时电路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网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0
作者 赖发春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2-63,共2页
简述物理实验中局域网络的组成、选型及配置,介绍局域网络在物理实验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以太网 物理实验 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直流磁控溅射ITO薄膜光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丽梅 赖发春 +3 位作者 林永钟 瞿燕 盖荣权 陈超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在石英衬底上沉积透明导电的掺锡氧化铟(ITO)薄膜,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两种不同溅射时间(30、10 m in)的样品,样品在400℃的大气中进行1 h退火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正入射透射光谱,并拟合透射光谱得到薄膜的折...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在石英衬底上沉积透明导电的掺锡氧化铟(ITO)薄膜,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两种不同溅射时间(30、10 m in)的样品,样品在400℃的大气中进行1 h退火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正入射透射光谱,并拟合透射光谱得到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及厚度;用V an der Pauw方法测量薄膜电学性质,包括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实验结果显示退火处理对ITO薄膜的光学、电学性质有重要影响,退火样品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明显提高,且光学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然而,退火前薄膜的电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薄膜 退火 电学性质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功率对掺铝氧化锌薄膜光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丽琴 裴瑜 +2 位作者 林丽梅 詹仁辉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8,共5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BK-7玻璃基片上沉积掺铝氧化锌薄膜,研究溅射功率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当溅射功率从250 W增加到400 W时,X射线衍射的结果发现,250 W制备的薄膜只有(002)衍射峰,而300 W以上的样品则出现了新的(101)衍射峰;而且随着...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BK-7玻璃基片上沉积掺铝氧化锌薄膜,研究溅射功率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当溅射功率从250 W增加到400 W时,X射线衍射的结果发现,250 W制备的薄膜只有(002)衍射峰,而300 W以上的样品则出现了新的(101)衍射峰;而且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002)峰的强度减弱,(101)峰的强度增强.薄膜的厚度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变厚,电阻率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减小,从200 W功率时的24.6×1-0 4Ωcm减小到400W时的7.2×1-0 4Ωcm.样品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光学透射率都大于85%,其光学带隙随载流子浓度的减小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氧化锌薄膜 溅射功率 电学性质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PID控制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毅 王平 +2 位作者 苏伟达 郭福源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2,共4页
利用16位微机为控制器,实现直流电机数字PID闭环速度控制.通过实验,给出PID参数的整定与系统动态特性的关系.
关键词 直流电机 数字PID控制 计算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Zn_(1-x)Co_xO稀磁半导体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勇平 张志城 +3 位作者 卢宇 黄志南 赖发春 黄志高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3,共4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研究其粉体和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o2+随机替代Zn2+位置进入ZnO晶格,并引起晶格常数的变化.紫外-可见透射光谱表明样品的禁带宽度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大呈现非单调变化规律...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研究其粉体和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o2+随机替代Zn2+位置进入ZnO晶格,并引起晶格常数的变化.紫外-可见透射光谱表明样品的禁带宽度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大呈现非单调变化规律,低浓度掺杂样品的光学带隙随掺杂浓度增大而减小(红移),这是由于Co2+替代Zn2+,局域d电子与能带电子之间的sp-d交换耦合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磁半导体 ZnO 溶胶-凝胶法 透射光谱 禁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片温度和氧气流量对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光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裴瑜 林丽梅 +2 位作者 范丽琴 瞿燕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2,共6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BK-7基片上沉积掺锡氧化铟(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不同基片温度和氧气流量对薄膜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光电学性质改变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载流子浓度(N)不断下降,电阻率(ρ)不断增...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BK-7基片上沉积掺锡氧化铟(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不同基片温度和氧气流量对薄膜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光电学性质改变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载流子浓度(N)不断下降,电阻率(ρ)不断增大,但迁移率(μ)先增大后减小,在氧气流量为0.5cm3/min(1Pa)时有最大值.随着基片温度的上升,N逐渐增加,ρ不断降低,而μ则先增加后减小,在基片温度为200℃时为极大值.所有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光学透过率都大于80%,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从拟合透射光谱数据获得;在1 500 nm光学波长处,折射率随载流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较好符合线性关系;消光系数随载流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不符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薄膜 磁控溅射 光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分压对射频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锌薄膜光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福川 林丽梅 +2 位作者 郑卫峰 盖荣权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石英基片上沉积ZnO薄膜.为了研究氧分压对ZnO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影响,在氧分压0.00,2.54,5.06,7.57 mPa的条件下制备了4个样品.样品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电学性质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石英基片上沉积ZnO薄膜.为了研究氧分压对ZnO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影响,在氧分压0.00,2.54,5.06,7.57 mPa的条件下制备了4个样品.样品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电学性质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和Van der Pauw方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主要衍射峰为(002)峰,随氧分压的增加,(002)峰的强度降低,且出现了(101)面的衍射峰.氧分压的升高,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载流子浓度减小,迁移率增大,电阻率从氧分压为0时的0.2Ωcm增加到7.57 mPa时的1 400Ωcm.所有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都大于83%,薄膜的折射率随氧分压的增加而增大,而消光系数和光学带隙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氧分压 光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膜厚度对铜膜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荣辉 郑卫峰 +2 位作者 郑明志 彭福川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3,共5页
采用热蒸发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100 nm以内不同厚度的铜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用Van der Pauw方法测量薄膜的电学性质.结果表明,可以将薄膜按厚度划分为区(0-11.5 n... 采用热蒸发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100 nm以内不同厚度的铜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用Van der Pauw方法测量薄膜的电学性质.结果表明,可以将薄膜按厚度划分为区(0-11.5 nm)的岛状膜、区(11.5-32 nm)的网状膜和区(〉32.0 nm)的连续膜.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膜厚的增加,在、区时增加,区时减小.薄膜电阻在区时无法测量,在区随膜厚的增加急剧下降,而在区时随膜厚增加缓慢减小.薄膜的光学吸收与其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薄膜 膜厚 结构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铬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建平 林丽梅 +2 位作者 关贵清 吴扬微 赖发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2-926,共5页
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基片上制备不同厚度(5nm~114nm之间)的铬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利用德鲁特模型和薄膜的透射、反射光谱计算铬膜的厚度和光学常量,并采用Van der Pauw方法测量薄膜电学... 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基片上制备不同厚度(5nm~114nm之间)的铬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利用德鲁特模型和薄膜的透射、反射光谱计算铬膜的厚度和光学常量,并采用Van der Pauw方法测量薄膜电学性质.结果表明:制备的铬薄膜为体心立方的多晶态,随着膜厚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能提高,晶粒尺寸增大;在可见光区域,当膜厚小于32nm时,随着膜厚的增加,折射率快速减小,消光系数快速增大,当膜厚大于32nm时,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均缓慢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薄膜电阻率随膜厚的增加为一次指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铬薄膜 结构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片温度对氧化铋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明志 吕佩伟 +2 位作者 林丽梅 瞿燕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1,共5页
在玻璃基片上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铋薄膜,基片温度从室温增加到300℃并保持其它沉积条件一致,研究基片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透射光谱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在玻璃基片上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铋薄膜,基片温度从室温增加到300℃并保持其它沉积条件一致,研究基片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透射光谱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基片温度的增加,样品中Bi2O3的(120)衍射峰强度增强,表面颗粒直径逐渐减小;基片温度为250,300℃样品出现了Bi2O2.75的(006)衍射峰.采用拟合透射光谱数据的方法计算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及厚度,并求出光学带隙.随基片温度的增加,氧化铋薄膜的折射率减小,消光系数在10-2~10-1数量级,光学带隙在3.51~3.04 eV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薄膜 基片温度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层对银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晶 林永钟 +3 位作者 林少颜 林丽梅 吴小春 赖发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49,共5页
研究铜、铝作为银薄膜的缓冲层对银薄膜的光电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热蒸发技术在BK-7玻璃基底上沉积Ag(220 nm)/Al(20 nm)和Ag(220 nm)/Cu(20 nm)薄膜,沉积薄膜在温度为400、500℃的大气条件下退火处理1 h.样品的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观... 研究铜、铝作为银薄膜的缓冲层对银薄膜的光电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热蒸发技术在BK-7玻璃基底上沉积Ag(220 nm)/Al(20 nm)和Ag(220 nm)/Cu(20 nm)薄膜,沉积薄膜在温度为400、500℃的大气条件下退火处理1 h.样品的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光学和电学性质分别用分光光度计和vander Pauw方法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纯银薄膜,附加缓冲层大大提高了退火态薄膜的光电性质,改善了银薄膜的热稳定性.不同的缓冲层对银薄膜光电性质影响程度不同:在同一退火温度下,在可见光谱区域,Ag/Al薄膜的反射率大于Ag/Cu薄膜;Ag/Cu薄膜的电阻率ρ小于Ag/Al薄膜,且在退火温度为500℃时Ag/Cu薄膜的ρ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薄膜 缓冲层 光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