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专业课程“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1
作者 颜廷旭 王诗宇 +2 位作者 吴博 何博赛 贾英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17-119,122,共4页
我国正处于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转变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阶段,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要能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对混合教学模式在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专业课“高级食品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实践发现,... 我国正处于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转变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阶段,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要能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对混合教学模式在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专业课“高级食品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实践发现,相比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与学术素养,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食品化学 混合教学模式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气水滞留机理及注CO_(2)提高采收率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2
作者 刘忠群 贾英 +5 位作者 梁彬 陈冲 牛骏 郭亚兵 于清艳 李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微观气、水滞留机理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致密低渗储层中油气采收率的提高。通过新的微观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滞留的微观机制,评估了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①克服实验压力过低(<0.20 M... 微观气、水滞留机理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致密低渗储层中油气采收率的提高。通过新的微观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滞留的微观机制,评估了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①克服实验压力过低(<0.20 MPa)等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和实验流程与实际生产条件不匹配的问题,建立全新的微观滞留实验流程和方法,通过微观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了致密储层中具有盲端-角隅处滞留、绕流形成滞留、卡断形成滞留和“H型”孔道处滞留等4种主要气、水滞留类型。②注入CO_(2)提高致密低渗气藏采收率的机理是CO_(2)的注入能够剥离水膜、促进甲烷传质扩散置换以及有效地进行驱替,可以显著提高致密孔喉中的天然气采收率。③注入CO_(2)能够提高采收率10%~19%,这是致密低渗气藏高效开发的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实验 数值模拟 微观滞留机理 CO_(2)提高采收率 致密低渗气藏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光付 李阳 +2 位作者 王锐 周银邦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条件。CO_(2)封存与利用研究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①CO_(2)地质封存体表征和建模采用表征体元(REV)技术,将微观尺度的属性应用于宏观尺度的地质模型,用应变张量数据进行封存体动态表征和监测。综合应用地球化学成像、微地震、地温以及大气监测技术方法进行封存体泄漏监测。建立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模拟技术,模拟封存体内不同CO_(2)羽流迁移情景和封存潜力。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CCUS。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和耦合地质力学的CO_(2)封存风险快速评估代理模型。用机器学习预测或评估剩余油区CO_(2)提高采收率和封存效率。③CO_(2)驱油新技术及应用新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CO_(2)驱与低矿化度水驱交替注入、CO_(2)微纳米气泡驱油、CO_(2)加增黏剂驱油和CO_(2)泡沫驱油等技术,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CO_(2)驱油领域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拓展到残余油带、页岩油藏及天然气藏。CCUS也面临长期封存安全性、经济性、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多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新技术,保障CO_(2)长期封存安全性,提高商业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表征体元(REV) 微纳米气泡 残余油带(ROZ) 地质封存体 CO_(2)驱油 CO_(2)捕集与封存(CCS) CO_(2)捕集、利用与 封存(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中沥青质沉积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贾英 孙雷 +2 位作者 孙良田 王胜华 张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模型的局限性及其存在根源。通过分析原油中沥青质发生絮凝的温度、压力、组分,可以找出发生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搞清沥青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为油藏注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对防止储层损害,确保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机理 沉积模型 相劈分 胶体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附38088例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贾英 吴瑾 +2 位作者 唐良萏 廖光东 张新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38 088例TCT结果,阳性者定期复查或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在阴道镜引导下定位活检。对...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38 088例TCT结果,阳性者定期复查或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在阴道镜引导下定位活检。对有完整资料的1 556例病理结果按年龄进行分组分析,并对TCT与活检组织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 088例TCT检测中,异常者2 462例,有明确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者1 556例,病理证实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及HPV感染病例分别为279、314、365、75例和94例。TCT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0.35%,TCT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53%,阳性预测值为83%,阴性预测值为56%。30~39岁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为30~49岁。TCT阳性者发生CINⅠ、CINⅡ和CINⅢ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为11.11、13.21、8.19,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为22.60、20.72、13.66,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为10.33、25.45、54.65。结论:TCT筛查宫颈病变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与活检病理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对病理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TCT阳性者宫颈病变的危险较一般人群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筛查 液基薄层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油藏中注CO_2时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贾英 孙雷 +1 位作者 孙良田 黄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1-585,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资料的基础上,对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的实验、数值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性质,并对今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的发展方...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资料的基础上,对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的实验、数值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性质,并对今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积 注CO2 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火山岩气藏流体相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贾英 严谨 +2 位作者 孙雷 石志良 郑荣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8,共8页
松南火山岩气藏流体CO_2含量高,相态变化复杂,特别是近临界区域密度、黏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不同于常规烃类气体,因此,进行了高含CO_2气藏流体相态研究。开展了高含CO_2流体高压物性实验,观测了不同温度压力下不同CO_2流体的高压物性参数... 松南火山岩气藏流体CO_2含量高,相态变化复杂,特别是近临界区域密度、黏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不同于常规烃类气体,因此,进行了高含CO_2气藏流体相态研究。开展了高含CO_2流体高压物性实验,观测了不同温度压力下不同CO_2流体的高压物性参数,并观察到在低温条件下高含CO_2流体的近临界现象。在PVT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CO_2流体的偏差因子、体积系数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关系。针对含CO_2体系的近临界特征,修正高含CO_2体系状态方程,分析了近临界区域密度、黏度的变化规律,解释了实验观测中的近临界现象。应用修正高含CO_2体系状态方程绘制p-T相图,可对松南气田开采及生产过程中的流体相态特征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2 火山岩气藏 PVT相态实验 相态分析 超临界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英 孙雷 +3 位作者 孙良田 黄磊 黄春霞 洪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4-73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堵塞和含沥青质原油在低压力梯度时的非牛顿特性,建立了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组分模型。为检验该模... 为进一步了解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堵塞和含沥青质原油在低压力梯度时的非牛顿特性,建立了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组分模型。为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对一组长岩心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分模型相比,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更接近;建立单注单采模型研究注CO2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吸附降低了原油采收率、沥青质沉积吸附推迟了生产井气体突破时间、含沥青质原油的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体注入初期,因此,注CO2过程中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其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注CO2 渗流规律 流变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选白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2
9
作者 贾英 孙振蛟 包文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以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优选白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RP HPLC法,AccusilC18柱( 2 5 0mm×4 6mm ,10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6 5∶35 ) ;检测波长... 目的以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优选白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RP HPLC法,AccusilC18柱( 2 5 0mm×4 6mm ,10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6 5∶35 ) ;检测波长2 5 1nm。结果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分别在0 76 8~19 2 0mg·L-1(r =0 9997)、0 2~16 0mg·L-1(r =0 9998)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 =6 ) ,方法回收率(n =9)分别为96 8%、98 0 % ,RSD分别为2 0 %、1 9%。结论白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 B2 C3 ,即用8倍量的95 % (w)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交试验 白芷 提取工艺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野菊花注射液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的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英 谭晓杰 +2 位作者 李清 陈晓辉 毕开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注射液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RP-HPLC 法,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在0~20 min时 B 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20~30 min...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注射液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RP-HPLC 法,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在0~20 min时 B 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20~30 min时 B 相从30%线性改变至40%;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紫外检测波长:348 nm。结果: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浓度分别在0.2~4.2μg·mL^(-1)(r=0.9998)和2.1~41.2μ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6),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3%和99.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为野菊花注射剂提供可靠的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注射剂 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 蒙花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其感染相关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英 周敏 +1 位作者 吴瑾 唐良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宫颈...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生殖道湿疣、宫颈HPV亚临床感染共353例患者的HPV亚型的分布情况。结果353例妇女中HPV阳性176例,阳性率为49.86%。浸润癌中HPV的检出率为100%,且均为高危性HPV感染;HPV感染率在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逐渐增高,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共检测出15种HPV亚型,依次为16、58、52、33、53、11、31、6、18型等,前4种亚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最常见,16、58型等高危型HPV感染在HPV感染相关的良性疾病中仍然最常见,低危型HPV在生殖道湿疣、亚临床感染中却相对少见。结论HPV检测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HPV感染的型别具有地域差异性;HPV16型的感染仍是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胁;应重视生殖道湿疣和SPI等良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宫颈肿瘤 湿疣 亚临床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 E7和Brn-3a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英 吴瑾 唐良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8-571,共4页
目的研究HPV16E7和Brn3a在各级宫颈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以期寻找新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方法对71例患者行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Cel... 目的研究HPV16E7和Brn3a在各级宫颈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以期寻找新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方法对71例患者行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CellTest,TCT),并在阴道镜下组织学活检,其TCT残留标本,用RTPCR法检测各标本中HPV16E7和Brn3a的表达。结果HPV16E7和Brn3a表达按细胞学分级和病理学分级其阳性率呈逐级增高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1)。两者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HPV活化状态的诊断标志物,其结果是一致的(P<0.05)。结论TCT残留标本适合进行RTPCR分析研究。HPV16E7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HPV活化状态的生物标志物。Brn3a可作为可靠的CIN3生物标志物和HPV致癌基因转录活化的标志物。HPV16E7和Brn3a相互作用,可能为宫颈高度癌变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TCT HPV16 E7 BRN-3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英 孙晓 葛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85,共1页
对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通心络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宫颈癌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杀伤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英 孔繁兵 +1 位作者 唐良萏 黄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6-418,i001,共4页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C)递呈肿瘤抗原的生物学特性,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联合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DC,以...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C)递呈肿瘤抗原的生物学特性,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联合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DC,以宫颈癌组织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诱导异体T细胞增殖分化为CTL,以MTT法测定CTL增殖活性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负载宫颈癌肿瘤裂解物后,可促进CTL增殖,诱导产生的CTL对宫颈癌细胞具有高效而特异的杀伤率,且显著高于异种肿瘤细胞(P<0.05)。结论:DC能递呈宫颈癌肿瘤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和高效的CTL,提示负载肿瘤裂解物的DC,具有为宫颈癌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裂解物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注射液中蒙花苷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英 谭晓杰 +1 位作者 陈晓辉 毕开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8-1439,共2页
目的:建立野菊花注射液中蒙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7:43:0.04),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蒙花苷线性范围0.48~9.70 mg·L^(-1),... 目的:建立野菊花注射液中蒙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7:43:0.04),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蒙花苷线性范围0.48~9.70 mg·L^(-1),r=0.9999(n=7);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1.1%,98.4%,97.1%;RSD 分别为0.7%,1.8%,0.6%。结论:该测定方法可为野菊花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注射液 蒙花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胃痛欣颗粒剂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英 董娥 +1 位作者 杨松 包文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建立胃痛欣颗粒剂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AccusilC1 8(4 6mm× 2 5 0mm ,1 0 μm)柱 ,流动相为 :甲醇 水 冰醋酸 (80∶2 0∶1 ,V∶V∶V) ,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 目的建立胃痛欣颗粒剂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AccusilC1 8(4 6mm× 2 5 0mm ,1 0 μm)柱 ,流动相为 :甲醇 水 冰醋酸 (80∶2 0∶1 ,V∶V∶V) ,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 0 0 3~ 0 4 8μg ,0 0 2 5~ 0 4 0 μg ,0 0 2 5~0 4 0 μg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n =3 )分别为 98 3 % (RSD =1 4 3 % ) ,97 6% (RSD=1 84 ) ,98 7% (RSD =0 5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胃痛欣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B超诊断胎儿肝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英 张建华 胡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599-1600,共2页
关键词 产前B超 胎儿 肝母细胞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因素理论在旅游体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贾英 孙根年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4期92-95,共4页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体验成为旅游者及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旅游体验的管理逐渐成为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旅游体验由高峰体验与辅助体验共同构成。通常,当提及旅游体验时,学者更多地将其理解为高峰体验(peak tourist experience),即旅...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体验成为旅游者及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旅游体验的管理逐渐成为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旅游体验由高峰体验与辅助体验共同构成。通常,当提及旅游体验时,学者更多地将其理解为高峰体验(peak tourist experience),即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获得的体验或对旅游吸引物的体验。缺少对旅游体验的完整认识,势必会出现旅游体验管理中的盲点。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体验的构成因子,然后应用双因素理论针对旅游体验的不同构成因子提出相应的管理原则和策略,以期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一次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旅游体验 高峰体验 辅助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英 唐良萏 +1 位作者 卞度宏 漆洪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第 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 (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TEN蛋白在 5 0例子宫内膜癌、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 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第 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 (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TEN蛋白在 5 0例子宫内膜癌、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 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 :5 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 5 6 0 0 % ,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10 0 0 0 %、91 0 0 % ) (P <0 0 5 )。PTEN蛋白在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 1/ 2的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76 0 0 % ,肌层浸润 >1/ 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为 36 0 0 % ,与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且Ia Ib期与Ic期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 ;但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无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复发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TEN蛋白 表达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中ΔNP63与HPV16 E7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英 吴瑾 唐良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46-848,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中ANP63和HPV16 E7 mRNA的表达情况,寻找用于临床评估CIN病变进展趋势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临床71例薄层液基细胞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ANP63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残留标本中HPV16 E7的mRNA...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中ANP63和HPV16 E7 mRNA的表达情况,寻找用于临床评估CIN病变进展趋势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临床71例薄层液基细胞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ANP63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残留标本中HPV16 E7的mRNA转录情况。结果:1.ANP63定位于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在CIN中表达高于炎症组(P< 0.05);2.HPV16 E7在CIN中表达明显高于炎症组(P<0.05);3.CIN中ANP63与HPV16 E7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ANP63可作为CIN的生物学标志物辅助细胞学筛查;ANP63可间接反映HPV16 E7的转录情况,有利于临床评估高危型病毒HPV16的致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 △NP63 HPV16 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