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理念在慢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贾文焯 余涛 +3 位作者 安琦 曹祥龙 杨华 肖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在慢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慢性阑尾炎患者15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传统方法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术期处理,比较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在慢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慢性阑尾炎患者15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传统方法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术期处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7.865±1.242)小时vs(14.11±1.089)小时,t=33.46,P<0.001]、术后住院时间[(1.405±0.618)天vs(2.683±0.606)天,t=13.03,P<0.001]、术后需行镇痛治疗例数[6例vs 32例,χ~2=20.178,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安全可行,加速康复方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5
2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2 位作者 吴国举 余涛 肖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21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低位膜性狭窄患者,行定期手指扩张;5例为高位膜性狭窄患者,多...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21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低位膜性狭窄患者,行定期手指扩张;5例为高位膜性狭窄患者,多次反复球囊扩张狭窄部位;9例为管状狭窄或弥漫性狭窄患者,采用经肛门狭窄段放射状切开术,其中3例吻合口距肛缘〉4 cm,借助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设备完成狭窄段放射状切开术。结果 2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狭窄症状均获得改善,其中1例患者反复出现狭窄,经3次反复放射状切开并拔除吻合钉后治愈。所有患者出院后行定期扩肛治疗3~6个月巩固疗效,患者肛门功能均完好。结论根据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处理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能取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顺序的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贾文焯 余涛 +5 位作者 安琦 杨华 曹祥龙 孙建华 肖刚 吴国举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顺序的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LELAPE)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30例接受LELAPE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顺序的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LELAPE)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30例接受LELAPE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腹部优先组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平均(61±6.4)岁;会阴优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63±8.2)岁。应用t检验或x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部优先组的腹部及会阴操作时间分别为(74.6±4.765)min与(55.79±5.0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0±9.4)ml,术后平均住院(9.0±1.664)d。会阴优先组的腹部及会阴操作时间分别为(56.88±4.44)min与(72.0±4.7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5±11.2)ml,术后平均住院(10.0±2.191)d。腹部优先组的腹部操作时间较会阴优先组明显延长(P〈0.01),而会阴优先组的会阴操作时间较腹部优先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顺序的LELAPE均是安全、可行的,会阴优先更适合复杂的LELAPE操作,更能体现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5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肖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PPH术治疗54例重度混合痔(Ⅲ、Ⅳ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0~30min,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发生尿潴留6例,术后肛门疼痛7例,术后出血4例,均给予... 目的探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PPH术治疗54例重度混合痔(Ⅲ、Ⅳ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0~30min,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发生尿潴留6例,术后肛门疼痛7例,术后出血4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本组病例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安全有效,较传统PPH术更简单易学,手术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PH术 混合痔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输血对荷瘤大鼠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2 位作者 黄美雄 许小东 刘玉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荷瘤大鼠术中输血模型,探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输血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接种Wolker256肉瘤细胞的雌性Wistar大鼠行剖腹手术,随机分成6组,分别行同种异系不同成分输血及同种同系输血,其中以输生理盐水组为阴性... 目的:通过建立荷瘤大鼠术中输血模型,探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输血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接种Wolker256肉瘤细胞的雌性Wistar大鼠行剖腹手术,随机分成6组,分别行同种异系不同成分输血及同种同系输血,其中以输生理盐水组为阴性对照组。术后测量肿瘤体积和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输入同种异系大鼠全血及白细胞组大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较对照组受到抑制(P<0.01);而术中输入同种同系大鼠全血和同种异系大鼠红细胞、血浆组的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及细胞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系血中白细胞成分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血浆和红细胞则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输血 肿瘤细胞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8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黄美雄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271-272,274,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f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非上皮来源性肿瘤。现在认为其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但对于其分化程度、良恶性鉴别等均存在争议,且GIST的术前确诊率低... 胃肠道间质瘤f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非上皮来源性肿瘤。现在认为其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但对于其分化程度、良恶性鉴别等均存在争议,且GIST的术前确诊率低,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总结86例GIST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错构瘤的诊治体会(附六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1 位作者 韦军民 高戈 《腹部外科》 2006年第5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004年收治的6例脾脏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均行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脾脏错构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外科医生在脾脏占位鉴...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004年收治的6例脾脏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均行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脾脏错构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外科医生在脾脏占位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错构瘤 诊断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6,共3页
关键词 大肠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描记技术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恶性淋巴瘤并食管鳞癌1例
9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7-647,共1页
关键词 食管恶性淋巴瘤 食管鳞癌 合并症 影像学表现 诊断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国举 肖刚 +5 位作者 周新平 贾文焯 余涛 安琦 杨华 龙海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为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LELAPE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为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LELAPE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58.8±5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48.4)ml,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肠管穿孔,切除标本为"柱状",无"外科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5.1±12.5)h,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0.6±24.5)h,会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会阴部切口拆线时间平均(15.6±2.52)d,术后平均住院(12.1±3.4)d;术后未发生排尿障碍及勃起障碍;1例发生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1例发生不全肠梗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9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LELAPE可降低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及术中标本穿孔率,改善预后,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会阴部创伤,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09A调控短链脂肪酸摄入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11
作者 单琳堃 李丹 +2 位作者 徐英春 贾文焯 李义龙 《生物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02-607,634,635,共8页
[目的]探讨GPR109A介导的短链脂肪酸摄入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以及相同例数的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收集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粪便并提取短链脂肪酸(SCFAs)。不... [目的]探讨GPR109A介导的短链脂肪酸摄入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以及相同例数的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收集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粪便并提取短链脂肪酸(SCFAs)。不同来源的SCFAs处理后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或HT29的增殖水平。检测不同来源SCFAs中PA、BA、ISO-BA、2M-BA的水平。敲低或过表达GPR109A后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水平以及短链脂肪酸PA、BA、ISO-BA、2M-BA的摄入水平。[结果]相比于结直肠癌患者,健康志愿者粪便中的SCFAs短链脂肪酸水平更高(174023.38±1435.92 vs 18372±1382.50,P<0.05)、抑制结直肠癌细胞效果更明显(1.41±0.08 vs 2.42±0.10,P<0.05)、使GPR109A表达水平上升更多(0.73±0.07 vs 0.30±0.02,P<0.05)。短链脂肪酸处理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2.88±0.09 vs 1.48±0.08,P<0.05)。过表达GPR109A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2.56±0.12 vs 1.22±0.08,2.64±0.11 vs 1.38±0.08,P<0.05)。过表达GPR109A后,结直肠癌细胞中短链脂肪酸水平上升(100.00±2.58 vs 350.34±37.15,P<0.05)。[结论]GPR109A介导了结直肠癌细胞中短链脂肪酸的摄入,并且摄入的短链脂肪酸PA、BA、ISO-BA、2M-BA能够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109A 短链脂肪酸 结直肠癌 增殖
原文传递
输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文焯 韦军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系统 输血 肿瘤复发率 免疫功能 免疫学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在实验小鼠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韦军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7(P13KT)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12只雄性P13K7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胰腺炎组,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蛙皮素(50μg/kg...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7(P13KT)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12只雄性P13K7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胰腺炎组,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蛙皮素(50μg/kg)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两种动物模型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胰蛋白酶活性、组织蛋白酶B和L活性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组织蛋白酶B和L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学显示,P13K7基因敲除小鼠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数量[(2.25±0.54)/HP比(5.14±0.85)/HP]和空泡数量[(1.24±0.21)/HP比(2.36±0.34)/HP]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组织蛋白酶BE(1232士21)pmolAMC/min/mg比(1891土35)pmolAMC/min/mg]和胰蛋白酶活性[(0.358±0.098)pmol/mg比(0.827土0.126)pmol/mg-]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而组织蛋白酶L活性相反[(415±11)pmolAMC/min/mg比(346±6)pmolAMC/min/mg](P〈O.01)。结论P13K7在急性胰腺炎时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坏死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改变了组织蛋白酶B和L之间的平衡和促进了胰蛋白酶原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 蛙皮素 急性胰腺炎 细胞坏死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腺泡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韦军民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1(P13Kγ)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和P13K-,/基因敲除小鼠各1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急性胰腺炎(AP)组(12只),采用...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1(P13Kγ)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和P13K-,/基因敲除小鼠各1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急性胰腺炎(AP)组(12只),采用蛙皮素50斗∥蛞体重腹腔内注射7次、每次间隔1h的方法制备AP模型。首次注射后7h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泡主要组成蛋白LC3颗粒,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胰蛋白酶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LC3-Ⅱ和p62的表达。结果AP组野生型小鼠和P13Kγ基因敲除小鼠的胰腺自噬空泡数量分别为(5.14±0.85)、(2.25±0.54)个/每高倍视野(HPF),LC3荧光免疫颗粒数量分别为(78.6±9.38)、(26.4±4.21)个/HPF,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0.827±0.126)、(0.358±0.098)pmol/mg蛋白,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野生型小鼠的p62蛋白表达较P13Kγ基因敲除小鼠显著减弱(0.11tko.92,P〈0.05),而LC3-II、beelinl蛋白表达较P13Kγ基因敲除小鼠显著增强(1.8比0.93,1.43比1.05,P值均〈0.05)。结论AP时P13Kγ可能通过增强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自噬作用,促进胰蛋白酶原的活化及诱导腺泡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 蛙皮素 自噬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腺泡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贾文焯 孙建华 +1 位作者 余涛 肖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病变程度、腺泡细胞功能以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雄性PI3Kγ基因敲除(KO)小鼠各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AP组,采用腹腔内注射蛙皮素...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病变程度、腺泡细胞功能以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雄性PI3Kγ基因敲除(KO)小鼠各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AP组,采用腹腔内注射蛙皮素诱导在体AP模型,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和体积给予生理盐水;另取两种动物各8只,行胰腺腺泡细胞体外分离,用胆囊收缩素(CCK-8)刺激作为离体AP模型,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胰蛋白酶活性和腺泡细胞淀粉酶释放率。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及腺泡细胞中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两种小鼠的对照组胰腺未见异常,而AP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坏死,经定量分析,KO小鼠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数量和空泡数量明显少于WT小鼠(均P<0.05);两对照组间胰腺组织胰蛋白酶活性和体外腺泡细胞胰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AP组(在体、离体)KO小鼠胰腺组织及腺泡的胰蛋白酶活性均低于WT小鼠(均P<0.05)。两种小鼠间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腺泡细胞淀粉酶释放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P组(在体、离体)小鼠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HSP70表达均增加,且KO小鼠表达量明显大于WT小鼠(均P<0.05)。结论:AP时,PI3Kγ可能通过下调HSP70表达水平和增强胰蛋白酶原活化促进腺泡细胞坏死,而对淀粉酶的分泌过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 小鼠 基因敲除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43
16
作者 安琦 余涛 +6 位作者 胡茂林 杨华 曹祥龙 吴国举 赵刚 贾文焯 肖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程度、营养状态变化、手术指标及术...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程度、营养状态变化、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开腹组[(21.26±4.47)mg/dl比(17.21±5.52)rag/dl,t:3.563,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225.6±79.8)rain比(178.1±55.6)min,t=3.901,P〈0,01],手术后住院日显著短于开腹组[(9.4±2.3)d比(12.6±4.9),t=-1.69,P〈0.053。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有所延长,但术后营养状态受到的影响较小,术后住院日更少,手术安全性与开腹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原文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余涛 曹祥龙 +4 位作者 吴国举 赵刚 贾文焯 肖刚 汪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探索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 目的探索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研究病例完全缓解(pCR)的相关临床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有83例完成了全部治疗,其中15例(18.1%,15/83)达到pCR。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糖尿病(P=0.033)、新辅助放化疗前血糖≤6.1mmol/L(P=0.033)、癌胚抗原(CEA)≤5μg/L(P=0.026)、淋巴细胞总数≤1.5×10^9/L(P=0.042)、血小板计数≤240×10^12(P=0.043)、病理类型为非黏液腺癌(P=0.036)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高pCR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无糖尿病、新辅助放化疗前血糖≤6.1mmol/L、CEA≤5μg/L、淋巴细胞总数≤1.5×10^9/L、病理类型为非黏液腺癌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是否并存糖尿病、新辅助放化疗前血糖水平、CEA水平、淋巴细胞总数、肿瘤病理类型可能是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直肠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国举 贾文焯 +3 位作者 安琦 余涛 曹祥龙 肖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目的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同时可能造成术后一系列肠道功能障碍,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本研究旨在分析确定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 目的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同时可能造成术后一系列肠道功能障碍,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本研究旨在分析确定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在随访过程中采用LARS问卷对研究对象的排便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严重LARS和轻度/无LARS组的临床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254例完成量表评分并最终纳入本研究。112例患者(44.1%)出现了严重的LARS症状。新辅助放化疗(OR=2.814,95%CI:1.097~5.561,P〈0.001),低位肿瘤(OR=3.568,95%CI:1.159—6.546,P〈0.001)以及吻合口漏(OR=6.574,95%CI:1.689~15.367,P〈0.001)是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于具有LARS危险因素的患者,外科医生应充分告知风险,选择合理的病例进行保肛手术,避免严重LARS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排便功能障碍 直肠肿瘤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国举 肖刚 +7 位作者 周新平 赵刚 贾文焯 余涛 安琦 杨华 龙海空 黄美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ELAPE)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20例行传统截石位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E)者为LAPE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ELAPE)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20例行传统截石位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E)者为LAPE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6)岁;LELAPE组15例先取平卧位行腹腔镜腹部手术,再取折刀位行经提肛肌外会阴部手术,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4-7)岁。应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LELAPE和LAP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会阴部刀口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9±52)比(246±55)rain、(35±13)比(33±9)d,(61-4-25)比(63±20)h,(15.7±2.5)比(16.8±2.9)d,(12±3)比(154-4)d,均P〉0.05];分另0发生2例和3例并发症(P〉0.05);LELAPE组会阴部术中出血量更少、拔除会阴部引流管时间更早[(76±31)比(1484-36)ml,(6.2±1.6)比(10.34-1.8)d,均P〈0.05]。结论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较传统截石位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国举 余涛 +3 位作者 贾文焯 安琪 肖刚 汪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索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对3年无... 目的探索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对3年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中有83例完成了全部治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性别(P=0.315,P=0.195)、年龄(P=0.358,P=0.641)、新辅助放化疗前癌胚抗原(CEA)(P=0.790,P=0.315)和CA19-9(P=0.238,P=0.701)、手术前CA19-9(P=0.701,P=0.452)、TRG Deworak分级(P=0.422,P=0.211)、是否pCR(P=0.216,P=0.280)、T分期(P=0.336,P=0.476)、TNM分期(P=0.171,P=0.171)、局部浸润因素(P=0.438,P=0.053)对3年DFS、OS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淋巴结转移阳性对3年的D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与69.5%,χ2=8.642,P=0.003)。手术前低CEA水平对3年的O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9%与66.7%,χ2=8.820,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结论术前CEA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