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彰武县农村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10 位作者 庞雪蜂 时景璞 王海龙 李辉 董卫 付凌雨 康辉 宫伟 李继光 王文利 姜玉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72-973,共2页
目的 调查彰武县农村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现状 ,以确定该县是否为冠心病的高发区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15岁的人群 5 2 0 8人进行调查和相关项目体检 ,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 ,采用SPSS 1... 目的 调查彰武县农村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现状 ,以确定该县是否为冠心病的高发区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15岁的人群 5 2 0 8人进行调查和相关项目体检 ,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 ,采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彰武县农村冠心病的标化患病率为 3 8% ,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冠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血压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明显相关。结论 彰武县农村为冠心病的高发地区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尤其高血压是该地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患病率 农村地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1 位作者 曾定尹 宋丽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闭塞性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冠脉造影证实 1~ 2支冠脉亚闭塞或完全闭塞病人共 68例 ,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A组 (3 1例 ,侧支循环 0~ 1级 )和B组 (3 7例 ,侧支循环 2~ 3... 目的 :探讨闭塞性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冠脉造影证实 1~ 2支冠脉亚闭塞或完全闭塞病人共 68例 ,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A组 (3 1例 ,侧支循环 0~ 1级 )和B组 (3 7例 ,侧支循环 2~ 3级 ) ,对 2组病人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组病人中吸烟史、心肌梗死及糖尿病史、室壁运动异常者及室壁瘤形成率、ST段降低 (∑ST)者及平均心率均高于B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而A组病人中原发性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定期使用肝素和长期用 β受体阻滞剂者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却低于B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结论 :①吸烟及糖尿病对侧支循环的形成不利 ,应强调戒烟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②肝素有利于侧支血管形成 ,对于不能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病人尤为必要 ;③心率慢可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故提倡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 侧支循环环形成 影响因素 临床意义 冠心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贾志梅 曲娜 +1 位作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评价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病人预后的影响 ,探讨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确诊为老年UAP病人 79例 ,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常规组 ,n =3 9)和常规药物加立普妥 (lipitor)组 (立普妥组 ,n =40 ) ,立普妥初... 目的 :评价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病人预后的影响 ,探讨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确诊为老年UAP病人 79例 ,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常规组 ,n =3 9)和常规药物加立普妥 (lipitor)组 (立普妥组 ,n =40 ) ,立普妥初始剂量 10mg/d ,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情况 ( <2 6mmol/L)增量 ,最大剂量 40mg/d。以 12导联ST段压低数值总和 (∑ST)和 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作为心肌缺血指标 ,空腹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 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6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 ,同时观察半年内心脑血管事件。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压、心率、吸烟、空腹血糖及危险分层比例无明显差异。结果 :6个月后共纳入病人 76例 (常规组 ,n =3 8;立普妥组 ,n =3 8)。用药前后比较 :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立普妥组下降更明显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立普妥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一氧化氮明显增加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 反应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脂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立普妥 老年人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普利抑制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室重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志梅 高远 +3 位作者 周瀛 张利群 王洪涛 齐国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76-1677,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雷米普利 胶原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曾定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997-998,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 (3 7例 ,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 5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的...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 (3 7例 ,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 5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通心络对血粘度的恢复及缓解心绞痛的总有效率 (83 .8% )均优于对照组 ,心电图的改善与对照组接近 ,并可使血压下降 (P <0 .0 5 ) ,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P <0 .0 1) ,血镁升高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对血镁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加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比单用西药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胶痛 通心络胶囊 血粘度 中医药疗法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与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志梅 高远 +3 位作者 周瀛 张利群 王洪淘 齐国先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与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与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胶原容积分数、凋亡细胞、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检测。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术后1-4周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均分布有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心肌细胞,且凋亡细胞指数逐渐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逐渐升高;Ⅲ型胶原mRNA升高。2-4周时心肌梗死组间质亮绿色胶原明显增多,胶原容积分数随着梗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醛固酮开始升高;Ⅰ型胶原mR-NA明显上升。结论大鼠心肌梗死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大鼠心肌梗死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出现间质纤维化。非梗死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细胞凋亡可能与间质胶原过度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心肌梗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胶原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与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贾志梅 田文 +1 位作者 宋丽红 曾定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降压疗效的同时 ,探讨其降压外的其它作用。方法 :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吲达帕胺 (indapamide)组。用药前后进行诊所血压、心脏超声多普勒及血浆一氧化氮 (NO)、血管紧张素Ⅱ (Ang...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降压疗效的同时 ,探讨其降压外的其它作用。方法 :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吲达帕胺 (indapamide)组。用药前后进行诊所血压、心脏超声多普勒及血浆一氧化氮 (NO)、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浆醛固酮、空腹胰岛素及血脂 ,血清尿酸、血电解质、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 ,并计算空腹胰岛素 /空腹血糖值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对已婚男性患者进行关于性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结果 :治疗后 ,缬沙坦组和吲达帕胺组血压均有所下降 ,降压疗效相似 (总有效率分别为 6 7 5 %和 6 6 7% ) ,左心房指数均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舒张功能指标 (A/E)好转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缬沙坦组患者的AngⅡ和NO均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P <0 0 1) ,空腹胰岛素 /空腹血糖值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减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此外 ,缬沙坦组患者的性活动增加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除了确切而缓和的降压作用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吲达帕胺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高危人群静息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异常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10 位作者 刘妍 时景璞 王海龙 李辉 董卫 付凌雨 宫伟 康辉 王文利 姜玉山 李继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26,共2页
关键词 明尼苏达编码 静息心电图 高危人群 冠心病 心电图检查 彰武县 辽宁省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贾志梅 贾志军 +2 位作者 杨宏峰 贺王伟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细胞检...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细胞检测(TUNEL标记),透射电镜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检测(RT-PCR)。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透射电镜可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核质分布均匀,染色较淡,胞浆内线粒体膜完整,嵴清楚;术后1~4W心梗组可见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变,且凋亡细胞指数逐渐升高,Ⅲ型胶原mRNA升高;术后2~4W心梗组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Ⅰ型胶原mRNA上升。结论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出现间质纤维化。间质胶原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胶原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志梅 贾志军 +2 位作者 贺王伟 杨宏峰 齐国先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3-36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T...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TNF-α、caspase-3、AngⅡ、凋亡细胞检测、透射电镜、Bcl-2及p53的mRNA检测。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术后1~4周,可见心梗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指数升高;AngⅡ水平逐渐升高;心肌间质可见明显TNF-α表达;p53mRNA上升,Bcl-2mRNA下降。术后2~4周,caspase-3阳性染色产物的心肌细胞数量增多。结论:(1)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2)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TNF-α上调及caspase-3活化可能与非梗死区细胞凋亡有关。(3)非梗死区细胞凋亡与凋亡基因p53及Bcl-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 基因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悦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志梅 康伊 贾志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654-655,共2页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2粒/次,每日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2粒/次,每日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CCS)、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钠尿肽(BNP)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心绞痛CCS分级均明显降低,L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FBG和BNP改善不明显。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胸痛;心悦胶囊可能通过调脂及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悦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炎症反应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西环素对心梗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志梅 王洪涛 +2 位作者 张利群 周瀛 关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5-487,514,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多西环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及对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假手术组只挂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给... 目的:观察盐酸多西环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及对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假手术组只挂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术后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灌胃。3组大鼠于手术后7d处死。HE染色观察左室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MMP-9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可见心肌梗死发生,但2组梗死面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梗死区MMP-9表达均增强,且对照组表达更明显。(2)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较假手术组左室腔面积扩大,且对照组左室腔面积更大,梗死区厚度更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的大鼠梗死区MMP-9表达增强,并发生左室重构。盐酸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梗死心肌组织中MMP-9的表达而抑制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普妥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志梅 朱杰 齐国先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38-739,共2页
关键词 立普妥 老年 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间质纤维化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志梅 贾志军 +3 位作者 周瀛 张利群 王洪淘 齐国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心肌梗死组(最终存活32只)和假手术组(最终存活47只),于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两组中各...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心肌梗死组(最终存活32只)和假手术组(最终存活47只),于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两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心肌胶原容积密度分数(CV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分析,以及Ⅰ型胶原(col-1)及Ⅲ型胶原(col-3)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检测。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心肌组织Messon染色显示,假手术组间质只可见散在亮绿色胶原;术后24h^1周,心肌梗死组间质亮绿色胶原与假手术组基本相似;术后2~4周最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在梗死后1~4周显著增强。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术后1~4周,心肌梗死组均高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心肌醛固酮含量术后2~4周,心肌梗死组也明显于高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Ⅰ型胶原mRNA水平术后2~4周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Ⅲ型胶原mRNA水平术后1~4周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无变化。结论:①大鼠心肌梗死2周后非梗死区出现明显间质纤维化。②非梗死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后增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上调有关。③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内非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胶原 肿瘤坏死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志梅 贾志军 +2 位作者 周赢 刘妍 刘闺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NIZ)胶原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术后24 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7~12只大鼠,分别行NIZ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醛固酮水平...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NIZ)胶原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术后24 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7~12只大鼠,分别行NIZ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醛固酮水平(Aldo)的检测。结果心梗组NIZ心肌的CVF于2周开始升高(P<0.05),用螺内酯后4周时开始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组NIZ心肌的Aldo于术后2周开始明显升高(P<0.01),也于用药2周开始回落(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大鼠心梗2周后NIZ发生胶原增生,且与同期升高的醛固酮水平一致。心梗后早期使用螺内酯,可明显降低醛固酮水平,长期使用可能对NIZ心肌胶原的增生有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胶原 螺内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志梅 杨梅荣 +1 位作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造影并证实存在梗塞相关血管 (IRA)而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其他治疗同B组。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 ,并于半年后复查 ,随访半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中部的最大收缩期流速 (Vp)及二尖瓣舒张晚期与早期峰值流速之比值 (A/E)。结果 :A组的 3 2例病人PTCA及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且达 3级TIMI血流。半年后 ,A、B组各失访 2例 ,剩余病人中 ,A组 (3 0人 )和B组 (19人 )随访前后在心率、血压、血糖及血脂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与梗塞后 2~ 4周比较 ,B组Vp、A/E、WMI及LVEF无改善(P >0 .0 5 ) ,而A组Vp、A/E及WMI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半年后 ,B组病人再梗塞、室壁瘤形成及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均高于A组 (P <0 .0 5及P <0 .0 1) ;A组与B组比较 ,Vp、A/E、WMI及LVEF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但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及房室传导阻滞(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诊断及疾病转归情况 ,并将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有病变的部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37例 (占 72 .5 % ) ,其中女性 2 0例 (占正常者 5 4 .1% )。 SVT 14例 (占所有 SVT病人的 77.8% ) ,AVB 2 3例 (占所有 AVB病人的 6 9.7% )。单纯传导系统退行性 AVB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19例 (19/ 33,占 5 7.6 % ) ,其中 4例伴退行性瓣膜病变 ,6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VB伴冠心病者 4例 (4/ 33,占 12 .1% )。SVT病人中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并确诊为冠心病者仅有 2例 (2 / 18,占 11.1% ) ,而大多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14 / 18,占 77.8% )。大多数 AVB病人在安置起搏器后症状及缺血改善。吸烟、血糖、L DI- C及 L p(a)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显著 (P分别 <0 .0 1及 <0 .0 5 )。结论 大多数SVT及 AVB病人缺乏冠心病基础 ,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的 SVT及 AVB病人 ,尤其 4 0岁以上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机遇 被引量:26
18
作者 贾志梅 《价值工程》 2012年第8期221-222,共2页
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传统媒体人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更是科技期刊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传统科技期刊如何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需要、促进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媒体 科技期刊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的意义
19
作者 贾志梅 郭文娟 +1 位作者 范霞 李廷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及脂代谢状况 ,指导老年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方法 :测定 2 1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 A1)及载脂蛋白...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及脂代谢状况 ,指导老年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方法 :测定 2 1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 A1)及载脂蛋白B(APO B) ,计算空腹胰岛素 (FLns) /空腹葡萄糖 (FBG)比值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RI AUC) /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GAUC)比值作为IR指标 ,并进行相关分析 ,对其中长期服用氯沙坦 (≥ 6个月 )患者的IR指标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老年高血压病组的TC、TG、APO B、FLns、RIAUC、FLns/FBG及RIAUC/GAUC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APO A1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发冠心病组IR及脂代谢异常更明显 (P <0 .0 5~ 0 .0 1) ,而且FLns/FBG及RIAUC/GAUC分别与平均动脉压、左室肌重量指数、TG及APO B呈正相关 ,与APO A1呈负相关。长期用氯沙坦患者IR指标改变轻于整体高血压病组。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也存在IR和脂代谢紊乱 ,且IR与脂代谢异常及左室肥厚的发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血脂 载脂蛋白 脂代谢异常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大鼠不同阶段心室重构的影响
20
作者 贾志梅 贾志军 +2 位作者 张子新 刘闺男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螺内酯组手术后直接灌胃给药(40mg/d),心梗组及假手术组均喂...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螺内酯组手术后直接灌胃给药(40mg/d),心梗组及假手术组均喂等量自来水。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取7~12只大鼠,分别行左室重量(LVAW)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左室相对重量(LVRW)、左室截面直径和球形指数。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3%~35%。手术1周后,心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LVAW、LVRW、左室截面直径增大,球形指数缩小,2~4周最明显,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螺内酯4周时,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1周后即发生左心室重塑改变;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螺内酯,对大鼠左心室结构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螺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