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果成熟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贺艳楠 魏永胜 郑颖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有别于有损检测手段的新兴高科技技术,得到了众多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在水果成熟度检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通过文献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对水果成熟度...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有别于有损检测手段的新兴高科技技术,得到了众多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在水果成熟度检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通过文献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对水果成熟度的几种无损检测技术方法的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成熟度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辐射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贺艳楠 张振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85,共4页
概述了紫外线辐射特别是UV-B辐射对葡萄节间长度、叶面积以及植株高度等形态特征,叶片光合特性、叶片抗氧化作用、叶片代谢及果实代谢、果实品质等生理生化变化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从前人的研究结果中得出经验并探寻新的突破点,为葡... 概述了紫外线辐射特别是UV-B辐射对葡萄节间长度、叶面积以及植株高度等形态特征,叶片光合特性、叶片抗氧化作用、叶片代谢及果实代谢、果实品质等生理生化变化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从前人的研究结果中得出经验并探寻新的突破点,为葡萄抗辐射胁迫的研究提供条件并为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葡萄 代谢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葡萄栽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贺艳楠 陈黄曌 张振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71-176,共6页
叶绿素荧光检测法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植物生理状态的高新科技技术,目前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科技人员的关注,并且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和工商业。在葡萄栽培上,叶绿素荧光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该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及统计分析及... 叶绿素荧光检测法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植物生理状态的高新科技技术,目前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科技人员的关注,并且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和工商业。在葡萄栽培上,叶绿素荧光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该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及统计分析及参阅文献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葡萄栽培中的应用,并对各个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葡萄栽培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葡萄 胁迫 多酚成熟度
原文传递
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贺艳楠 张振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22-223,共2页
综述了影响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基因型的内因条件以及取样时期和母本成熟期、基本培养基种类、生长调节剂、不同培养环境、移栽条件等外因的影响,最后对胚挽救在无核葡萄育种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胚挽救 无核葡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蛇龙珠果实及葡萄酒质量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5
作者 宁鹏飞 贺艳楠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研究避雨栽培对酿酒葡萄果实采收期、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蛇龙珠(Vitis viniferaL cv.Cabernet Gernischt)为材料,采用简单避雨方式和露地栽培(对照),在果实转色期后监测果实糖酸... 研究避雨栽培对酿酒葡萄果实采收期、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蛇龙珠(Vitis viniferaL cv.Cabernet Gernischt)为材料,采用简单避雨方式和露地栽培(对照),在果实转色期后监测果实糖酸变化,并测定成熟果实还原糖、总酸、花色素、总酚和单宁等指标;采用小容器酿造工艺酿制蛇龙珠干红葡萄酒,测定葡萄酒的颜色、花色素、总酚和单宁等指标。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推迟了蛇龙珠果实的成熟期;(2)避雨栽培对蛇龙珠果实花色素、葡萄果皮中单宁含量影响极显著,对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3)避雨栽培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花色素含量及颜色影响极显著,对总酚和单宁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蛇龙珠 果实品质 葡萄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宁鹏飞 贺艳楠 +1 位作者 张军贤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142-145,共4页
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简单避雨方式,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材料,在转色后进行避雨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葡萄收获后采用传统工... 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简单避雨方式,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材料,在转色后进行避雨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葡萄收获后采用传统工艺酿制干红葡萄酒,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及非花色苷酚的种类和含量,获得如下结果:(1)避雨栽培降低了赤霞珠葡萄酒总酸、总酚和单宁含量,但差异不显著。(2)避雨栽培对一些单体非花色苷酚类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黄烷醇类总量,但对黄酮醇和类黄酮酚总量无显著影响;极显著降低了苯甲酸、芪类和非类黄酮酚,增加了肉桂酸类含量。(3)对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种类无影响,降低了非花色苷酚类总量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赤霞珠葡萄转色期采取避雨措施,对干红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赤霞珠 葡萄酒 非花色苷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昌黎赤霞珠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毅丽 李红玉 +1 位作者 贺艳楠 高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4-60,共7页
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时参与发酵过程,可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味。该研究以昌黎产区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将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两种非酿酒酵母与安琪酿酒酵母(Angel Sacchar... 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时参与发酵过程,可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味。该研究以昌黎产区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将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两种非酿酒酵母与安琪酿酒酵母(Angel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别按照3∶1、1∶1、1∶3(体积比,下同)的比例混合接种后进行混菌发酵。结果表明,东方伊萨酵母与安琪酵母以3∶1的比例混合发酵时,挥发性香气成分多达48种,含量比安琪酵母单独发酵酒样增加68.56%;其中品种香气成分4种,发酵香气成分酯类15种、高级醇10种、酸类7种,发酵香气成分含量与安琪酵母单独发酵酒样相比分别增加了18.98%、93.96%和85.96%,占其全部香气成分的14.43%、71.51%和8.17%;酒样中苯乙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香气成分的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强了葡萄酒中的花香和果香;经感官评定,该样品评分最高,为89.5。因此,可将东方伊萨酵母与安琪酵母以3∶1的比例混合发酵作为昌黎产区赤霞珠葡萄酒理想的混菌发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非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 香气成分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两个品种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红玉 贺艳楠 李毅丽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6,共8页
本研究将东方伊萨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两种非酿酒酵母与安琪酿酒酵母,分别按照1∶1的比例混合接种到‘美乐’和‘赤霞珠’葡萄原料中进行发酵。结果表明,与安琪酵母单独发酵相比,东方伊萨酵母的参与能增加‘美乐’葡萄酒中酯类、... 本研究将东方伊萨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两种非酿酒酵母与安琪酿酒酵母,分别按照1∶1的比例混合接种到‘美乐’和‘赤霞珠’葡萄原料中进行发酵。结果表明,与安琪酵母单独发酵相比,东方伊萨酵母的参与能增加‘美乐’葡萄酒中酯类、醇类和酸类成分的种类;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参与能使‘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的含量分别增加51.42%和48.40%,并使苯乙醇、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香气成分的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还能提高两种葡萄酒中特征香气物质酯类的OAV值,使果香和脂肪味的香气量大幅增加,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苯乙醇、辛酸等香气物质是香气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非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 香气成分 OAV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物修复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思奥 李艳 +1 位作者 贺艳楠 吴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35,共6页
研究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物对昆明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修复作用。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以正常组为空白、模型组和药物组为对照,黄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饲喂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物5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与肝组织谷... 研究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物对昆明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修复作用。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以正常组为空白、模型组和药物组为对照,黄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饲喂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物5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与肝组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脏及血清中AST、ALT活性升高,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T-AOC下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肝脏及血清AST、ALT活性下降,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T-AOC升高;与正常组相比,肝脏及血清AST活性下降,GSH-Px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T-AOC升高;与高剂量组相比,肝脏及血清AST、ALT活性下降,MDA含量降低,T-AOC增加。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低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抗氧化性 昆明小鼠 保肝功效 预防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