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的早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贺海奇 冯锦腾 +8 位作者 范坤 马磊 吴齐飞 王哲 张勇 贾卓奇 温小鹏 张广健 付军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2614-261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科行胸腔镜经剑突下和经侧胸入路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90例,其中,经剑突下28例,经侧胸6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 目的:探讨胸腔镜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科行胸腔镜经剑突下和经侧胸入路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90例,其中,经剑突下28例,经侧胸6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的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无明显差异,但经剑突下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4),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比侧胸入路组低(P=0.014);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胸腔引流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9),但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经侧胸入路组明显缩短(P<0.01)。经侧胸入路组1例术中中转开胸,术后2例发生肺膨胀不良,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1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两组患者均无30天内死亡和再住院。结论:胸腔镜辅助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剑突下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晓梅 马锋 +6 位作者 贾卓奇 贺海奇 李海军 李硕 陈南征 付军科 张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目的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法结合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胸外科轮转的实习生共65人为研究对象,分为翻转课堂教学组(n=32)和翻转课堂+PBL组(n=33),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操... 目的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法结合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胸外科轮转的实习生共65人为研究对象,分为翻转课堂教学组(n=32)和翻转课堂+PBL组(n=33),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翻转课堂+PBL教学模式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3.46±5.58分)明显优于翻转课堂教学组(90.35±6.29分),且两组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8.96±6.72)分和(84.12±5.34)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问题式学习 胸外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基因多态性表达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贾卓奇 周维茹 +4 位作者 贺海奇 李硕 游江涛 付军科 张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基因表达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I a-III a期;检测肿瘤组织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分为个体化...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基因表达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I a-III a期;检测肿瘤组织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分为个体化化疗组和标准化疗组,个体化组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化疗方案(CF/DCF/TC方案)进行化疗,标准组应用C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长期随访,统计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7%、51%,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总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及三年生存率为分别为90.57%,72.45%和59.77%。生存曲线分析提示:0项基因阳性组预后最佳(P<0.05),而1项、2项和3项基因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化化疗组的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疗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中ERCC1、TYMS、TUBB3表达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其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化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不良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胸腺嘧啶合酶(TYMS) 人微管蛋白β3基因(TUBB3) 化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贺海奇 王斐倩 +5 位作者 崔晓海 李海军 温小鹏 张佳 张广健 付军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8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至6月在胸外科接受线上教学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试验组,以2021年3月至6月在胸外科接受线下教学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至6月在胸外科接受线上教学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试验组,以2021年3月至6月在胸外科接受线下教学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临床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测试、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考核、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平均理论测试成绩为(73.6±12.0)分,低于对照组的(75.0±11.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教学的满意度、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师生交流评分高于对照组,学习自律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使临床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教学 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晓梅 张广健 +6 位作者 耿东红 吴齐飞 李硕 李海军 贺海奇 付军科 张勇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第6期714-717,共4页
目的 探索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解剖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在胸腔镜手术过程中讲解胸部解剖结构,自制问卷调查表,包含与胸腔镜手术教学有关的8个闭合式问题,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实习的106名五年制... 目的 探索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解剖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在胸腔镜手术过程中讲解胸部解剖结构,自制问卷调查表,包含与胸腔镜手术教学有关的8个闭合式问题,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实习的106名五年制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其中男性43名,女性63名,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授课效果。结果 肯定回答率达到97.2%-100%,其中前6个问题的肯定回答率均为100%,第7个问题的肯定回答率为98.1%;第8个问题的肯定回答率为97.2%。结论 利用胸腔镜手术行胸部解剖教学是一种新的解剖教学方式,具有“直观、立体、形象、实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部解剖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技术在医疗器械研发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单丽宇 张楠 +2 位作者 马锋 吕毅 贺海奇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8期11-15,共5页
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研发,将心力衰竭的治疗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也推动了磁悬浮技术(Magnetic Levitation Technology,MLT)在医疗器械研发领域的发展。MLT的核心为利用磁体之间的斥力解决因机械接触力、摩擦力等过强而导致的临床问题... 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研发,将心力衰竭的治疗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也推动了磁悬浮技术(Magnetic Levitation Technology,MLT)在医疗器械研发领域的发展。MLT的核心为利用磁体之间的斥力解决因机械接触力、摩擦力等过强而导致的临床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MLT在医疗器械研发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总体来说,MLT技术在解决人工心脏、关节、颈椎现存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未来在其他临床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技术 医疗器械 磁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胸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硕 李海军 +2 位作者 贺海奇 付军科 张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439-440,共2页
外科手术是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腔镜技术及腔镜器械的发展,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已广泛开展并得到认可。术中因食管周围组织问隙小,重要组织器官显露不佳,导致食管肿瘤的游离及切除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显露及切除食管... 外科手术是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腔镜技术及腔镜器械的发展,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已广泛开展并得到认可。术中因食管周围组织问隙小,重要组织器官显露不佳,导致食管肿瘤的游离及切除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显露及切除食管肿瘤,人工气胸越来越受到手术医师的关注。人工气胸的建立方法是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密闭戳卡,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吹入胸腔,控制流速,形成稳定的胸膜腔内正压,使肺塌陷,同时形成轻度纵隔气肿,从而达到更好的术野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人工气胸 胸腔镜 应用 二氧化碳气体 食管肿瘤 中期食管癌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国淋巴结清扫标准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勇 贺海奇 +5 位作者 杨晓梅 耿东红 张广健 游江涛 陈健 付军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淋巴结清扫标准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同一组医师完成的63例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记录在食管周围腔隙中食管游离及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中国淋巴结清扫标准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同一组医师完成的63例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记录在食管周围腔隙中食管游离及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80.48±44.28)min,中位术中出血1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22.25±11.18)枚;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比例28.57%,声音嘶哑发生比例17.46%,吻合口瘘发生比例12.70%,术后1年生存比例84.1%,3年生存比例61.1%。结论按照食管周围腔隙进行食管游离,在食管癌淋巴结分组中国标准的指导下清扫淋巴结,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腔隙解剖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中国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汗症日间手术安全性与可行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海奇 赵恒 +8 位作者 马磊 王哲 温小鹏 张佳 贾卓奇 吴齐飞 张勇 张广健 付军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日间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其分为日间手术组和常规...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日间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其分为日间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日间手术组患者采用优化的围手术期流程,术中采用喉罩或面罩通气。常规手术组患者按照一般手术流程完成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观察,术中采用单腔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最终纳入172例患者,其中男90例、女82例,平均年龄(25.97±7.43)岁。日间手术组86例,常规手术组86例。所有患者术后手汗症状消失。无术中大出血、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日间手术组均在24 h内出院,常规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2.09±0.41)d;日间手术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01),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手术组(P<0.001)。术后两组患者就医满意率均>9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汗症日间手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 日间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卓奇 周维茹 +6 位作者 陈南征 贺海奇 李硕 马磊 张勇 张广健 付军科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10例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和近期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所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37~71岁,平均为(... 目的总结分析10例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和近期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所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37~71岁,平均为(60.6±9.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8.5±1.5)kg/m^2。分析临床特征及手术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应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GLQI评分数据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141.8±20.2)min;术中出血量(64.0±24.5)mL;术后经口进食时间(3.6±1.1)d;术后住院时间(3.7±1.8)d。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GLQI评分分别为(93±7.8)、(124±8.8)、(127±7.66);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对近期生活质量改善较好,在精细解剖和精准缝合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胃底折叠术
原文传递
食管裂孔疝外科诊治17例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勇 胡良硕 +6 位作者 张广健 吴齐飞 李硕 李海军 贺海奇 陈南征 付军科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1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5~78岁。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10...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1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5~78岁。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10例,Ⅳ型4例。3例经左胸行Belsey MarkⅣ修补术;1例行开腹疝修补术;7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5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Dor胃底折叠术。17例患者随访无疝复发;术后早期出现吞咽困难5例,腹胀2例,脓胸1例。结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疗效确切,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平移轴向翻身法在胸部手术术前安置手术侧卧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坤 冯锦腾 +5 位作者 贺海奇 吴齐飞 温小鹏 付军科 张林娟 张广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13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平移轴向翻身法在胸部手术术前协助患者安置手术侧卧位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6-9月行胸部手术的患者14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平移轴向翻身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翻身法。对比观察2组患者翻身... 目的探讨平移轴向翻身法在胸部手术术前协助患者安置手术侧卧位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6-9月行胸部手术的患者14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平移轴向翻身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翻身法。对比观察2组患者翻身前后生命体征、双腔气管插管移位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操作主观感受、翻身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翻身后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相较于翻身前均未出现显著性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翻身时间分别为(7.06±0.78)、(7.01±0.8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操作主观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7.111,P<0.01),且观察组翻身后出现双腔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率为3.7%(2/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8,P<0.05)。结论平移轴向翻身法比传统方法更省力,对操作人员数量要求更低,并能有效降低翻身过程中双腔气管插管的移位率,且并未延长翻身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翻身 手术体位 侧卧位 胸外科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重建的肺小结节患者右上肺叶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坤 冯锦腾 +7 位作者 王泓懿 张佳 贺海奇 贾卓奇 温小鹏 吴齐飞 付军科 张广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7-561,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叶肺段解剖模式,统计罕见变异类型。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101例拟行肺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肺部结构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用于右上肺叶解剖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右上叶支气管以三分支...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叶肺段解剖模式,统计罕见变异类型。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101例拟行肺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肺部结构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用于右上肺叶解剖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右上叶支气管以三分支型最常见(77/101),其次可见二分支型(16/101)和四分支型(7/101);右上叶肺动脉以二分支(70/101)最常见,其次可见单分支(19/101)和三分支(11/101),罕见情况下可见四分支型(1/101);右上叶肺静脉以二分支(63/101)最常见,其次为三分支(32/101)和单分支(6/101)。此外共统计到12种罕见变异:其中支气管出现2种变异,合计2例;肺动脉出现4种变异,累计13例;肺静脉出现6种变异,累计10例。结论肺部解剖结构复杂,变异众多,术者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手术区域的肺段解剖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展右上叶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段解剖 三维重建 肺小结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