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贺泓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贺泓 《发展研究》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指出,要有更强的生态意识,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使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22年1月27日,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指出,要有更强的生态意识,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使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22年1月27日,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提出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坚决整治影响民生和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建设洁净福建、清新福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污染防治 生态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 百姓富 高标准 保卫战 保护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泓:自净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作者 陈文焕 康鑫(图) 贺泓(图) 《大学生》 2025年第3期58-59,共2页
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生态公园,有一处5000平方米的墙体。浅灰色的墙面,凹凸不平的触感,仿佛和普通的外墙没什么差别,但它有个特别的功能——通过墙上一层薄薄的涂料,大大降低附近空气的臭氧浓度。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贺泓团队与企业合作... 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生态公园,有一处5000平方米的墙体。浅灰色的墙面,凹凸不平的触感,仿佛和普通的外墙没什么差别,但它有个特别的功能——通过墙上一层薄薄的涂料,大大降低附近空气的臭氧浓度。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贺泓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一种能分解臭氧的特殊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园 可持续发展 浅灰色 臭氧浓度 北京市大兴区 外墙 合作开发
原文传递
打造自净城市 培育环保产业新质生产力
3
作者 贺泓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9期16-16,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 转折性 绿色化 低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155
4
作者 贺泓 翁端 资新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9-1177,共9页
从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和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2方面综述了国际、国内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柴油车颗粒物捕集技术和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并展望了相关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颗粒物 氮氧化物 发动机技术 后处理技术 DPF 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被引量:111
5
作者 贺泓 王新明 +3 位作者 王跃思 王自发 刘建国 陈运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3期344-352,共9页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机制,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灰霾监测技术以及预测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型,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源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复合污染 灰霾 细颗粒物 致霾机制 源解析 数值模式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富氧条件下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Ⅰ.Ag/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被引量:31
6
作者 贺泓 张润铎 +1 位作者 余运波 刘俊锋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8-794,共7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仪 ,分别考察了Ag的负载量和形态、氧浓度及水蒸气添加对Ag/Al2 O3 催化剂上C3 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Ag的最佳负载量为 4 %~ 6 % ,此时粒径为 15nm左... 利用自行研制的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仪 ,分别考察了Ag的负载量和形态、氧浓度及水蒸气添加对Ag/Al2 O3 催化剂上C3 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Ag的最佳负载量为 4 %~ 6 % ,此时粒径为 15nm左右的银簇粒子均匀地分散在Al2 O3 载体表面 .在GHSV =5 0 0 0 0h-1和θ =4 30~ 5 5 0℃条件下 ,4 %Ag/Al2 O3 上NO转化率可达 90 %以上 .反应过程中有机含氮化合物及NO2 的生成 ,导致NO和NOx 转化率间产生差异 .当氧浓度为 7%时 ,催化剂对NO选择性还原的催化活性最高 .水的添加阻碍了活性中间物种NCO及其前驱体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l_2O_3催化剂催化含氧烃类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贺泓 余运波 +5 位作者 李毅 吴强 张秀丽 张长斌 石晓燕 宋小萍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1-501,共11页
Ag/Al2O3催化含氧烃类选择性还原(SCR)氮氧化物(NOx)是有望实际应用于柴油机尾气治理的技术之一.从Ag/Al2O3的基本属性、还原剂的筛选与匹配、NOx还原低温活性改进、催化体系耐硫性的调变和Ag/Al2O3-乙醇体系的实用化开拓等方面,对我们... Ag/Al2O3催化含氧烃类选择性还原(SCR)氮氧化物(NOx)是有望实际应用于柴油机尾气治理的技术之一.从Ag/Al2O3的基本属性、还原剂的筛选与匹配、NOx还原低温活性改进、催化体系耐硫性的调变和Ag/Al2O3-乙醇体系的实用化开拓等方面,对我们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综述,阐明了该组合体系高效SCR特性的微观机制.发动机台架实验表明,结合柴油机机内调整,应用Ag/Al2O3-乙醇的SCR体系能够满足我国重型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转化器 台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乙醇柴油的特性及其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贺泓 石晓燕 张长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含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都是重要的生物质燃料,它们与柴油掺混使用可以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颗粒物的排放。在分别对乙醇柴油(乙醇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和生物柴油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 含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都是重要的生物质燃料,它们与柴油掺混使用可以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颗粒物的排放。在分别对乙醇柴油(乙醇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和生物柴油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柴油混和燃料——生物乙醇柴油,即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组分混合燃料。综述了有关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组分物系的混溶特性和相行为,以及生物乙醇柴油在柴油发动机上应用时的燃料性质及其排放特性的最新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料 乙醇 生物柴油 含氧燃料 柴油替代燃料 生物乙醇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微界面过程的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贺泓 刘永春 曲久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0,共10页
环境微界面过程是污染物在各环境要素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过程,也是研究污染控制方法的基础.发展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对于揭示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迁移转化规律和进行污染控制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基本特征,... 环境微界面过程是污染物在各环境要素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过程,也是研究污染控制方法的基础.发展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对于揭示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迁移转化规律和进行污染控制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基本特征,在针对多相环境催化的原位研究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用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对策,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质谱等技术在气固环境微界面过程原位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发展环境微界面过程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界面 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努森池-质谱
原文传递
环境多相催化研究过程中的表面科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泓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简要介绍环境多相催化研究过程中应用表面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将会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作者有关的研究事例 ,分别讨论了环境多相催化和表面科学研究领域之间材料和压力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关键词 环境多相催化 表面科学 材料差异 压力差异 原位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性认识我国的雾霾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泓 江桂斌 《中国科技奖励》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中东部大气复合污染的态势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区域重度雾霾现象频发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动,着力改善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中东部大气复合污染的态势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区域重度雾霾现象频发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动,着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性 国务院常务会议 大气污染防治 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空气质量 城市化进程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氮氧化物催化净化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贺泓 张长斌 +2 位作者 余运波 王进 刘俊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84-1286,共3页
研究了银/氧化铝~乙醇的高选择性催化剂和还原剂组合体系,阐明新的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机理,首次解释了银/氧化铝催化剂-乙醇组合体系高效特性的微观机制.利用银/氧化铝和铜/氧化铝催化剂的复合,氧化消除了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 研究了银/氧化铝~乙醇的高选择性催化剂和还原剂组合体系,阐明新的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机理,首次解释了银/氧化铝催化剂-乙醇组合体系高效特性的微观机制.利用银/氧化铝和铜/氧化铝催化剂的复合,氧化消除了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中还原性副产物.催化转化器的发动机台架实验表明,柴油机排气温度在300~400℃之间的氮氧化物平均净化效率大于80%,实现了车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从欧Ⅱ向欧Ⅲ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 Ag/Al2O3 乙醇 柴油机 烯醇式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S_2(S_2CNEt_2)_2与三苯基膦反应动力学溶剂效应研究
13
作者 贺泓 杨惠星 胡教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056-1058,共3页
MoOS_2(S_2CNEt_2)_2是含有Mo(S_2)基团的模型化合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某些钼酶活性中心的本质。该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已有较详尽的报道,而动力学研究的报道甚少。本文着重探讨各种动力学参数与溶剂特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钼模型化合物 反应动力学 三苯基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非钒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4
作者 刘福东 单文坡 +2 位作者 石晓燕 张长斌 贺泓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3-1128,共16页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技术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过程中有着多年的工业应用经验,也是最有望实际应用于柴油车尾气NOx催化去除的技术之一.鉴于目前工业化应用的V2O5-WO3(MoO3)/TiO2催化剂体系应用于柴油车尾气净化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技术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过程中有着多年的工业应用经验,也是最有望实际应用于柴油车尾气NOx催化去除的技术之一.鉴于目前工业化应用的V2O5-WO3(MoO3)/TiO2催化剂体系应用于柴油车尾气净化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开发新型、高效、稳定且环境友好的非钒基NH3-SCR催化剂体系成为NOx催化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分子筛催化剂(包括Cu基分子筛催化剂以及Fe基分子筛催化剂)和氧化物催化剂(包括Fe基氧化物催化剂、Mn基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其他非钒基氧化物催化剂)为主线,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非钒基NH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该系列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性能、活性中心结构、低温SCR活性改进、NH3-SCR反应机理、抗H2O或抗SO2性能改善以及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柴油车尾气净化 非钒基催化剂 分子筛催化剂 氧化物催化剂 低温活性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上羰基硫常温催化水解的氧中毒机理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俊锋 刘永春 +2 位作者 薛莉 余运波 贺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光衍射、BET、离子色谱(IC)等手段,对Al2O3常温催化水解羰基硫(OCS)的氧中毒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表面—OH在OCS的催化水解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表面HSCO2-物种是OCS催化水解反应的中间体.有氧条件...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光衍射、BET、离子色谱(IC)等手段,对Al2O3常温催化水解羰基硫(OCS)的氧中毒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表面—OH在OCS的催化水解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表面HSCO2-物种是OCS催化水解反应的中间体.有氧条件下,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检测到了催化剂表面SO42-的生成.SO24-在催化剂表面积累是Al2O3上OCS常温催化水解氧中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催化水解 氧中毒 硫酸盐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纤维素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华瑜 张长斌 +1 位作者 贺泓 王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73-1878,共6页
以纤维素和硝酸铁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酸化试剂,采用热解法合成了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Fe/C-SO3H).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以纤维素和硝酸铁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酸化试剂,采用热解法合成了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Fe/C-SO3H).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是以γ-Fe2O3的形式存在于碳本体中,催化剂呈现超顺磁性.对于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在优化条件下,纤维素的转化率可达40.6%.此外,催化剂可稳定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快速与反应体系分离.但催化剂重复使用时催化活性有所下降,其失活原因经初步认定是由于表面部分磺酸基团在反应过程中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纤维素 催化水解 磁性催化剂 碳基固体酸 磺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在金属氧化物/水界面上的吸附机制Ⅰ.金属表面羟基的表征和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昱 豆小敏 +3 位作者 杨敏 贺泓 余运波 何士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86-1591,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对铁铈氧化物(Fe-Ce)吸附材料中的金属表面羟基(M—OH)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金属羟基在砷吸附中的作用.透射和原位温度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Fe-Ce表面存在丰富的M—OH,但M—OH含量随制备温度升高而... 利用红外光谱对铁铈氧化物(Fe-Ce)吸附材料中的金属表面羟基(M—OH)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金属羟基在砷吸附中的作用.透射和原位温度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Fe-Ce表面存在丰富的M—OH,但M—OH含量随制备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Fe-Ce上的M—OH与一般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羟基特性存在显著不同,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构性羟基.对砷吸附前后的Fe-Ce材料进行透射FTIR表征,发现砷饱和吸附后M—OH的摇摆振动消失,同时生成了新的As—O振动峰,表明M—OH在砷的去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始吸附pH由9.0降至5.0只引起了吸附剂上As—O键的伸缩振动向高频略微偏移;综合FTIR结果可以推测,M—OH和砷阴离子发生了直接的表面络合,在不同的pH条件下均与砷形成了内层络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机制 表面羟基 双金属氧化物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和黑碳颗粒物表面大气非均相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庆鑫 马金珠 +3 位作者 楚碧武 刘永春 赖承钺 贺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灰霾是由于高浓度大气颗粒物消光导致能见度下降的污染现象,而颗粒物的消光性质与其参与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认识颗粒物参与的大气非均相反应对于揭示灰霾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多种手段研究了在矿质颗粒物、黑碳颗粒... 灰霾是由于高浓度大气颗粒物消光导致能见度下降的污染现象,而颗粒物的消光性质与其参与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认识颗粒物参与的大气非均相反应对于揭示灰霾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多种手段研究了在矿质颗粒物、黑碳颗粒物表面以及吸湿过程中的大气非均相反应过程.通过系统研究大气非均相过程对常见污染气体的源汇平衡、颗粒物二次组分形成、老化过程对颗粒物吸湿性的影响,发现了多污染物共存气体在非均相反应中的复合效应,揭示了O2在界面反应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有机碳在黑碳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在吸湿性研究中,发现了混合颗粒物在吸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揭示了弱酸置换强酸的反应机理,解释了二次组分对矿质颗粒物吸湿性的促进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对大气非均相反应的深入认识,也有助于揭示我国的灰霾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非均相反应 复合效应 吸湿性 灰霾
原文传递
大气非均相反应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金珠 刘永春 +2 位作者 马庆鑫 刘畅 贺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19,共23页
大气颗粒物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全球气候和区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大气颗粒物具有区域特征强、寿命较短和组成多样且不均匀等特点,使得其气候和环境效应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颗粒物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一方面... 大气颗粒物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全球气候和区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大气颗粒物具有区域特征强、寿命较短和组成多样且不均匀等特点,使得其气候和环境效应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颗粒物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一方面可改变痕量气体的源汇平衡,另一方面会改变颗粒物本身的表面组成、形貌和与之相关的吸湿性和光学性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颗粒物气候和环境效应的不确定性.本文从非均相反应的角度,综述了大气环境中重要的非均相反应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并对目前非均相大气化学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痕量气体 大气非均相反应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工艺和废气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润铎 贺泓 +1 位作者 张长斌 石晓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为降低柴油机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用乙醇部分替代柴油 ,探索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方法 ,研究了掺混乙醇及助溶剂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无水乙醇可以和柴油以任意比例混溶 ,但痕量水 ( 0 2 %)的添加即导致混合物分层 ,... 为降低柴油机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用乙醇部分替代柴油 ,探索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方法 ,研究了掺混乙醇及助溶剂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无水乙醇可以和柴油以任意比例混溶 ,但痕量水 ( 0 2 %)的添加即导致混合物分层 ,合成的有机助溶剂可保证乙醇 柴油 痕量水体系的稳定性 .基于台架实验 ,考察了掺混1 0 %、2 0 %、3 0 %乙醇对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乙醇的最佳掺混比为 2 0 %.在额定工况点 (功率为 1 3kW ,转速为1 5 40r/min)时 ,掺混 2 0 %乙醇的混合燃料可降低烟度 5 5 %,降低HC排放 70 %,降低CO排放 45 %.不添加助溶剂时 ,乙醇的掺混导致排放尾气中产生乙醇、微量乙醛等有机物 .而添加非金属离子助溶剂可使HC、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 掺混比 排放特征 助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