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贺泓 |
本刊编辑部
贺泓
|
《发展研究》
|
2022 |
0 |
|
2
|
贺泓:自净城市,可持续发展 |
陈文焕
康鑫(图)
贺泓(图)
|
《大学生》
|
2025 |
0 |
|
3
|
打造自净城市 培育环保产业新质生产力 |
贺泓
|
《中国环保产业》
|
2024 |
0 |
|
4
|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
贺泓
翁端
资新运
|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55
|
|
5
|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
贺泓
王新明
王跃思
王自发
刘建国
陈运法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2013 |
111
|
|
6
|
富氧条件下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Ⅰ.Ag/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
贺泓
张润铎
余运波
刘俊锋
|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1
|
|
7
|
Ag/Al_2O_3催化剂催化含氧烃类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
贺泓
余运波
李毅
吴强
张秀丽
张长斌
石晓燕
宋小萍
|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8
|
生物乙醇柴油的特性及其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 |
贺泓
石晓燕
张长斌
|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9
|
环境微界面过程的原位和在线研究方法 |
贺泓
刘永春
曲久辉
|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环境多相催化研究过程中的表面科学研究方法 |
贺泓
|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1
|
科学理性认识我国的雾霾问题 |
贺泓
江桂斌
|
《中国科技奖励》
|
2014 |
4
|
|
12
|
柴油机氮氧化物催化净化研究新进展 |
贺泓
张长斌
余运波
王进
刘俊锋
|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3
|
MoOS_2(S_2CNEt_2)_2与三苯基膦反应动力学溶剂效应研究 |
贺泓
杨惠星
胡教平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4
|
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非钒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
刘福东
单文坡
石晓燕
张长斌
贺泓
|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4
|
|
15
|
Al_2O_3上羰基硫常温催化水解的氧中毒机理 |
刘俊锋
刘永春
薛莉
余运波
贺泓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6
|
|
16
|
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纤维素 |
王华瑜
张长斌
贺泓
王莲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8
|
|
17
|
砷在金属氧化物/水界面上的吸附机制Ⅰ.金属表面羟基的表征和作用 |
张昱
豆小敏
杨敏
贺泓
余运波
何士龙
|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18
|
矿质和黑碳颗粒物表面大气非均相反应研究进展 |
马庆鑫
马金珠
楚碧武
刘永春
赖承钺
贺泓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19
|
大气非均相反应及其环境效应 |
马金珠
刘永春
马庆鑫
刘畅
贺泓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20
|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工艺和废气的排放特性 |
张润铎
贺泓
张长斌
石晓燕
|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