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贺汝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同时行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同时行病理学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结果;分析不同时相扫描各期肝脏恶性肿瘤的表现;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及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3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肝脏恶性肿瘤72例,包括肝胆管细胞型癌13例(18.06%),肝细胞型癌26例(36.11%),转移性肝癌31例(43.06%),肝混合性癌2例(2.78%)。肝脏良性肿瘤11例,包括肝脓肿3例(27.27%),肝血管瘤8例(72.73%)。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直径为1.86~13.61cm,平均(7.74±0.64)cm;病灶位于肝左叶14例(19.44%),肝右叶46例(63.89%),左右叶均有12例(16.67%)。平扫时低密度病灶检出率均高于等密度及高密度(P<0.05);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高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等密度及低密度(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等密度及高密度(P<0.05)。相比于64排螺旋CT扫描,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诊断中均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下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P>0.05)。kappa检验显示:64排螺旋CT扫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916,P=0.000);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39,P=0.000)。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经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可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特征,利于更好的了解肿瘤进展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64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5 位作者 武乐乐 贺汝东 王冰 武晓亮 于团结 曹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IMH的患者,行DSCTA,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36例均获得满意图像,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5~18.0 mm...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IMH的患者,行DSCTA,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36例均获得满意图像,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5~18.0 mm,无破裂口及内膜片,未见"双腔"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7例,Stanford B型29例。结论:DSCTA对IMH的确诊、分类、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壁内血肿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随访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3 位作者 武乐乐 罗宝刚 贺汝东 詹浩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5年前后的通畅率。结果 38例患者共95条桥血管,动脉桥及序贯桥的通畅率(22/25,88.0%,22/25,88.0%)高于静脉桥通畅率(28/4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以5年为随访期限,5年以内桥血管的通畅率(62/77,80.5%)高于5年以外(≥5年)桥血管的通畅率(10/1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5,P=0.026)。结论 DSCTC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CT设备球管使用寿命的方法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海燕 李卫新 +1 位作者 詹浩辉 贺汝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8期155-156,共2页
结合CT设备使用情况3年2个月烧毁6只球管的现状,经过研究分析,采取正确使用与科学管理的方法,并提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球管工作电压,能明显延长球管使用寿命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球管 断层扫描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检查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贺汝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 探究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DEPI)检查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07月-2022年09月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研究组,另选择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无肺动脉栓塞50例入对照组。所有参检者均行DEPI检查... 目的 探究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DEPI)检查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07月-2022年09月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研究组,另选择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无肺动脉栓塞50例入对照组。所有参检者均行DEPI检查,对比两组血管相关测量值,分析DEPI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DEPI在肺栓塞阳性肺叶数中的诊断价值,并对上述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主肺、右肺、左肺及右下肺动脉直径均较大(P<0.05);两组升主动脉直径对比(P>0.05)。DEPI检查共检出肺栓塞阳性46例,阴性14例,阳性检出率为76.67%(46/60)。DEPI诊断肺栓塞灵敏度为89.58%(43/48)、特异度为75.00%(9/12),准确度为86.67%(52/60),阳性预测值为93.48%(43/46),阴性预测值为64.29%(9/14)。kappa检验显示:DEPI在肺栓塞诊断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08,P=0.000)。60例疑似患者中,经“金标准”检出肺栓塞48例患者中共检出肺叶栓塞330个,其中阳性肺叶120个,阴性肺叶210个。DEPI诊断肺栓塞阳性肺叶数的灵敏度为81.67%(98/120),特异度为88.57%(186/210),准确度为86.06%(284/330),阳性预测值为80.33%(98/122),阴性预测值为89.42%(186/208)。kappa检验显示:DEPI在肺栓塞阳性肺叶数诊断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00,P=0.000)。结论 DEPI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清晰观察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可将其作为诊断肺栓塞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 CT肺动脉造影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应用30例分析
6
作者 郭海燕 李卫新 贺汝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4375-4375,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畸形漏诊10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卫新 魏冰岩 +1 位作者 鲍金娥 贺汝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颅底畸形 漏诊 诊断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低场MRI诊断
8
作者 李卫新 郭海燕 贺汝东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例AD的低场MRI表现,所有病例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轴位T1WI、T2WI和冠、矢状位T1W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梯度回波(GR)序列轴位扫描。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中,DeBakey A型2...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例AD的低场MRI表现,所有病例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轴位T1WI、T2WI和冠、矢状位T1W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梯度回波(GR)序列轴位扫描。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中,DeBakey A型2例,DeBakey B型12例。10例B型夹层,在轴位SE序列T1WI结合T2WI,可清晰显示真腔和假腔;2例B型夹层胸主动脉迂曲在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显示清晰。对于SE序列不能区别真假腔的2例A型夹层,轴位T1WI可显示剥离的内膜片。2例主动脉迂曲形成涡流的B型夹层,T1WI和T2WI不能区别真假腔,也不能显示内膜片,加行GR序列轴位扫描,可清晰显示等信号的内膜片。所有序列对内膜破口和再破口的显示效果不佳,对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情况显示也不满意。结论低场MRI的SE序列可显示主动脉扩张和迂曲,也可准确识别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片,但对内膜破口和再破口的显示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强度磁共振 主动脉夹层 诊断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变异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3 位作者 武乐乐 贺汝东 宋敏 牛玉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1 248例,均行DSCTCA检查,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变异检出率。结果 1 248例中3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1 248例,均行DSCTCA检查,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变异检出率。结果 1 248例中39例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检出率为3.12%;39例中冠状动脉高位开口1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窦窦嵴上方6例,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窦嵴上方4例,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均开口高位1例;窦内多个开口17例,其中副冠状动脉15例,并行左主干2例;异位窦或血管开口8例,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或闭锁1例,回旋支发育不良或闭锁2例。结论 DSCTCA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血管的起源、走行及与周围大血管和心腔的三维位置关系,在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变异 先天畸形 双源CT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