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快速环路宏观基本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正冰 关伟 +1 位作者 樊玲玲 关积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对应于整个路网的宏观基本图反映了路网宏观变量间一种可再现的稳定的函数关系,该关系仅取决于路网属性和控制策略本身,而不依赖于具体交通需求.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市的道路交通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利用现有的高密度检测... 对应于整个路网的宏观基本图反映了路网宏观变量间一种可再现的稳定的函数关系,该关系仅取决于路网属性和控制策略本身,而不依赖于具体交通需求.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市的道路交通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利用现有的高密度检测器数据,绘制了北京市快速环路的宏观基本图,在宏观上分析了北京市的交通特征;发现了北京市快速环路宏观基本图中不同于现有理论的特征,即在网络占有率方差与网络流量的对应关系中,二者亦可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如较低占有率方差与较低网络流量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各环路交通拥堵的演化过程,认为北京市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放射形拥堵过程是形成这种特殊关系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宏观基本图 城市快速路 拥堵 回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混合流高速公路车道管理及通行能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正武 陈涛 +1 位作者 向健 贺正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2,211,共13页
为提高网联混合交通流环境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需针对车流量、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比例制定与之匹配的车道管理策略。针对低CAV比例环境下CAV专用车道闲置浪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CAV优先车道管理策略。利用跟驰模型推导了混合... 为提高网联混合交通流环境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需针对车流量、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比例制定与之匹配的车道管理策略。针对低CAV比例环境下CAV专用车道闲置浪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CAV优先车道管理策略。利用跟驰模型推导了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构建了人工驾驶车辆(HV)专用车道、CAV专用车道、混行车道及CAV优先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分析了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组合方案适用的交通需求范围。然后,以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为例,基于SUMO仿真平台分析了CAV优先车道性能,对不同车道组合方案的通行能力和适用范围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从效率、安全及能耗角度对车道组合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适用性方面,CAV比例p≤0.5时,两条混行车道适用的交通需求范围最大,CAV优先车道次之,CAV专用车道最小;在效率方面,p≤0.5时,设置CAV专用车道方案的效率最差,CAV优先车道表现较好,且p越小优先车道效率提升越显著;在安全、能耗方面,设置CAV专用车道方案的能耗和安全性能较佳,CAV优先车道次之;在p>0.5时,设置CAV专用车道方案的综合表现更优;在多种车道管理方案均可行时,相比于两条混行车道方案,采取其他车道管理措施在安全、能耗上的表现均有提升;在需求D≤2500 veh/h,p≤0.5时,相比于其他车道方案,采用CAV优先车道方案既能满足通行需求、降低能耗,也能更充分地利用道路资源,综合表现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车道管理策略 通行能力分析 CAV优先车道 混合交通流
原文传递
交通出行中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及其实证 被引量:2
3
作者 贺正冰 马寿峰 唐夕庭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学习能力,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标志,在出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规律的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根据影响个体出行的各个因素在出行决策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两类,并着重分析... 学习能力,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标志,在出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规律的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根据影响个体出行的各个因素在出行决策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两类,并着重分析了静态因素中的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特征的影响.随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学习能力、出行行为间三者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了拟合、评价和修正,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特征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能力 出行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信号交叉口影响的分散路径诱导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正冰 关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9-1544,共6页
针对城市路网中的定周期信号交叉口,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上游路段交通状态判断及行驶时间估计方法,将信号交叉口影响引入分散路径诱导策略,形成考虑信号交叉口影响的分散路径诱导策略.使用点队列模型建立仿真路网,验证了信号交叉口上游路... 针对城市路网中的定周期信号交叉口,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上游路段交通状态判断及行驶时间估计方法,将信号交叉口影响引入分散路径诱导策略,形成考虑信号交叉口影响的分散路径诱导策略.使用点队列模型建立仿真路网,验证了信号交叉口上游路段交通状态判断及行驶时间估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利用该方法比较了基于行驶时间与基于交通状态2种分散路径诱导策略在不同周期下的效果,认为当诱导周期较长或交通需求变化较快时,基于交通状态的诱导策略可以代替基于行驶时间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路径诱导策略 交通状态 信号交叉口 诱导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与诱导的协调中路网拥堵状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建美 马寿峰 +1 位作者 贺正冰 贾宁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40,共6页
首先从微观层面上利用谱系聚类法对路口路段的拥堵程度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节点删除的综合测度法对路口的重要程度进行判别,确定了相应的容量.然后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判断整个路网拥堵程度的状态参量——最大流,并构造了节点和... 首先从微观层面上利用谱系聚类法对路口路段的拥堵程度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节点删除的综合测度法对路口的重要程度进行判别,确定了相应的容量.然后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判断整个路网拥堵程度的状态参量——最大流,并构造了节点和边都有容量约束的多源多汇最大流算法——改进的割集矩阵算法,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聚类 综合测度法 最大流 改进的割集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消彼长:共享单车对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付一帆 凌帅 +1 位作者 牟婷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182-194,共13页
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对现有公共交通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共享单车对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影响,但其对整体公共交通的影响仍不明确,尤其是这一影响的长期效应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方法,对比... 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对现有公共交通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共享单车对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影响,但其对整体公共交通的影响仍不明确,尤其是这一影响的长期效应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方法,对比讨论了共享单车对城市公交客运量、轨道交通客运量和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引入共享单车后,尽管轨道交通客运量显著增加了0.088个标准差(约为8252万人次,增长了14.34%),但城市公交客运量显著减少了0.128个标准差(约为12380万人次,减少了8.77%)。这种此消彼长的效应导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未出现显著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共享单车对轨道交通客运量的正向效果逐年增强,同时对城市公交客运量的负向效果也呈现出增强的趋势。此外,城市规模越大,公共交通越便利的城市,共享单车对轨道交通补充作用和对城市公交的替代作用越明显。建议政府整合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以提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在拥堵路段设立公交专用道,以增强公交的竞争力;在公共交通便利性较高的地区,减少城市公交线路以缓解与共享单车的竞争;在便利性较低的地区,则需增加公交服务,以增强公交出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多期双重差分 共享单车 轨道交通客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众关切与研究展望--兼评“萝卜快跑”世界最大规模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 被引量:2
7
作者 齐航 王光超 +4 位作者 张运胜 段宏磊 桑金燕 秦端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社交媒体评论分析公众态度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数据驱动研究方法,本文初步探索一种以舆情分析驱动科学研究的思路。2024年5月起,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在中国武汉开展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并因一... 基于社交媒体评论分析公众态度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数据驱动研究方法,本文初步探索一种以舆情分析驱动科学研究的思路。2024年5月起,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在中国武汉开展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并因一起轻微交通事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舆情。首先,本文概述了“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商业化实践进程。随后,借助百度指数平台分析了公众对于“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关注度的演化。接着,通过对新浪微博和抖音社交媒体上的1809条热门评论开展词云分析和主题建模分析,挖掘出了公众关注的四个热点主题:技术进步、服务体验、市场竞争以及经济社会影响。最后,根据公众关切,从自动驾驶的社会兼容性提升、出行服务市场结构与政府规制、就业变革与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框架与地方立法探索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方向建议。本文结果有助于政府和学界及时了解中国公众对于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态度和关注点,主动谋划研究方向以响应社会需求,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主动防范风险,尽快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认知和外部环境,助力我国在全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领域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网约车 网络舆情 文本挖掘 就业替代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革新对出租车司机职业的冲击:“萝卜快跑”事件下的公众社会认知与情感倾向
8
作者 孙慧倩 景鹏 +3 位作者 贺正冰 汪道歌 徐佳欣 姜乐炜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13-24,共12页
2024年5月,百度推出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湖北武汉启动了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该服务以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人力成本优势引发了公众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与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统称为出租车行业)竞争和利益冲突的激烈讨论... 2024年5月,百度推出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湖北武汉启动了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该服务以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人力成本优势引发了公众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与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统称为出租车行业)竞争和利益冲突的激烈讨论。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商业化运营初期,深入了解公众对于这一新兴服务对司机职业冲击的认知,对于制定有效政策、避免社会摩擦、促进出租车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微博、抖音、小红书等中国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的22835条评论进行筛选,我们锁定了6228条与出租车司机直接相关的评论。本研究采用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成功提取了公众普遍关注的五个热点主题,并形成了从订单量到技术应用的主题递进链条。情感分析结果显示在“萝卜快跑”事件的影响下,公众对出租车司机职业稳定性的看法普遍带有消极情绪且占据主导地位。K-means聚类分析显示,不同省份在情感倾向和对主题1至5的参与度上形成了四个差异类别。例如,类别2普遍参与到主题3(底层工作者)和主题4(司机失业)的讨论中,而第3类别的省份则更对主题1(家庭生计)和主题2(订单量)表现出较高的关注。上述发现为政策制定者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推进中平衡社会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行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公众认知 文本挖掘 出租车司机 无人驾驶出租车 行业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检测的跟驰瞬时反应时间估计方法
9
作者 刘婧 王扬 +2 位作者 刘冬梅 刘娉婷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反应时间是车辆跟驰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为解决现有基于车辆轨迹的反应时间提取方法无法有效处理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检测的瞬时反应时间估计新方法。首先,基于刺激-反应理论利用峰值检测算法捕捉轨迹数据中相对速度和加速... 反应时间是车辆跟驰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为解决现有基于车辆轨迹的反应时间提取方法无法有效处理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检测的瞬时反应时间估计新方法。首先,基于刺激-反应理论利用峰值检测算法捕捉轨迹数据中相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局部峰值,然后结合最小费用时间函数匹配刺激-反应关系进而估计瞬时反应时间。应用高精度轨迹数据集Zen Traffic Data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分别从单个车辆和总体的层面进一步挖掘驾驶员的时变反应特性。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与现有方法估计结果的均值差异不超过0.1 s,且与实际分布一致。对交通状态分析发现,反应时间在畅通条件下集中分布在0.4~1.0 s,在拥堵条件下集中分布在0.5~1.5 s;对车辆行驶状态分析发现,反应时间在匀速驾驶状态下较稳定,均值为0.94 s。研究表明,基于峰值检测的新方法不仅能够准确估计反应时间,而且能够揭示反应时间在不同交通拥堵条件和行驶状态下的显著差异,为车辆行驶安全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行为 瞬时反应时间 反应特性 峰值检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跟驰模型综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贺正冰 徐瑞康 +2 位作者 谢东繁 宗芳 钟任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车辆跟驰模型是被交通科学与交通工程领域广泛认可的微观交通流模型,是交通流理论的基础。近年来,信息感知与获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跟驰模型,是以真实的车辆行驶数据为基础... 车辆跟驰模型是被交通科学与交通工程领域广泛认可的微观交通流模型,是交通流理论的基础。近年来,信息感知与获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跟驰模型,是以真实的车辆行驶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样本数据的训练、学习、迭代、进化,挖掘车辆跟驰行为的内在规律。本文系统回顾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以及由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带动的两次研究热潮,归纳了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理论的跟驰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跟驰模型、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跟驰模型3类数据驱动跟驰模型,并分别介绍了其中的典型代表。分析数据源发现,尽管各种高精度轨迹数据不断涌现,目前研究仍多使用美国于2006年发布的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模型的可移植性和泛化能力值得思考与研究。提出关于模型输入、输出的3个问题:如何考虑更多驾驶行为变量,是否有必要考虑更多行为变量,现有输入、输出是否可替换。在模型测试与验证方面,发现并讨论了目前测试不充分、对比不完整、缺少统一测试集与测试标准等问题。最后,探讨了数据驱动跟驰模型原创性与成功的关键因素等问题。期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数据驱动跟驰模型的过去与现状,促进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理论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大数据 跟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车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智能网联跟驰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宗芳 王猛 贺正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8,共12页
为研究含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和人工驾驶汽车(Regular Vehicle,RV)混行交通流下CAV跟驰行为的控制问题,考虑前后多车的速度、车头间距、速度差、加速差等参数,采用分子动力学定量表达不同周边车辆对主体... 为研究含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和人工驾驶汽车(Regular Vehicle,RV)混行交通流下CAV跟驰行为的控制问题,考虑前后多车的速度、车头间距、速度差、加速差等参数,采用分子动力学定量表达不同周边车辆对主体车的影响,得到可用于描述CAV在混行交通流中的跟驰过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全速度差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考虑前后多车信息的CAV跟驰模型有利于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数值仿真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与PATH实验室的CACC(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CAV跟驰模型平均速度最大误差减小了0.19 m·s^(-1),平均误差减小26.79%,拟合精度提高了0.91%。同时,在CAV和RV组成的混行交通流中,随着CAV比例的逐渐增加,车队的平均速度和交通流量逐渐增加。迟滞回环曲线表明,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CAV模型控制下的交通流稳定性更强。该模型可用于同质流或CAV与人工驾驶车辆等混行环境下的CAV跟驰控制,在目前开展混行实车实验困难的情况下,为混行交通流场景下的车辆控制及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仿真 分子动力学 智能网联汽车 前后多车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研究发展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艳艳 李同飞 +3 位作者 何佳 杨洋 孙浩冬 贺正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1-629,共9页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逐步形成并广泛应用,乘客、驾驶员、调度员、车辆、道路、出行环境及云端得以高效联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巨量时空大数据随之产生与获取...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逐步形成并广泛应用,乘客、驾驶员、调度员、车辆、道路、出行环境及云端得以高效联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巨量时空大数据随之产生与获取,城市交通的发展进入了新技术时代.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出行即服务、共享出行等新兴理念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正逐步颠覆现有的城市交通运行场景与运营管理模式,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在总结城市交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新技术时代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问题的新思路.随后,分别从交通大数据、共享出行、网联自动驾驶3个方面对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综述.最后,梳理了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大数据 共享出行 智能网联 自动驾驶 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 出行即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网络宏观基本图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盛 沈莉潇 贺正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5,127,共9页
宏观基本图(MFD)是描述路网平均流量和平均密度的关系模型,在路网服务水平评估、区域控制和宏观交通建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路网加权流量和加权密度为MFD描述指标,提出了一种融合微波检测器数据和车牌识别数据的MFD构建方法.为了... 宏观基本图(MFD)是描述路网平均流量和平均密度的关系模型,在路网服务水平评估、区域控制和宏观交通建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路网加权流量和加权密度为MFD描述指标,提出了一种融合微波检测器数据和车牌识别数据的MFD构建方法.为了评估不同数据源下路网MFD的有效性,提出了采用状态比指标描述MFD的差异性.以青岛市实际数据为例,分析了单一数据来源和融合数据下的MFD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路网中存在不同类型检测器时,融合模型仍能够精确描述路网M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宏观基本图 数据融合 微波数据 车牌识别数据 状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交通模型:智能网联化转型与通用驾驶人模型框架 被引量:9
14
作者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以及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持续大量投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项突破性的新技术将给微观交通建模研究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这个问题,首先从建模机理及人因角度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微观交通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以及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持续大量投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项突破性的新技术将给微观交通建模研究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这个问题,首先从建模机理及人因角度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微观交通模型,并从统一形式、分类、完整度、应用场景等多个角度详细评述了微观交通模型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耦合了“辅助系统-驾驶人-车辆-交通-驾驶场景”五元素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建模框架,认为采用符合客观世界本身逻辑关系的先分解后集计方式建立模型将更有利于处理和应对如此复杂的高维系统建模问题。针对该框架中驾驶人模型,提出了考虑驾驶人有限能力的包括“感知-决策-操作”全过程的通用模型框架,详细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建立通用驾驶人模型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与可能的行为理论框架,列举了开展相关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期望通过本文的梳理与讨论,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微观交通建模研究进展以及智能网联环境下微观交通建模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理论 智能网联 交通仿真 跟驰模型 换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ays caused by motorized vehicles unable to clear intersections in China: Graphical analysis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正冰 马寿峰 关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614-2624,共11页
In many Chinese cities,motorized vehicles (M-vehicles) move slowly at intersections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motorized vehicles (NM-vehicles).The slow movement makes a part of M-vehicles fa... In many Chinese cities,motorized vehicles (M-vehicles) move slowly at intersections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motorized vehicles (NM-vehicles).The slow movement makes a part of M-vehicles fail to leave intersections timely after the traffic signal tums red,and thereby conflicts between vehicles from two directions occur.The phenomenon was analyzed graphically by using the cumulative vehicle curve.Delays in three cases were modeled and compared:NM-vehicle priorities and M-vehicle priorities with all-red intervals unable to release all vehicles,and longer all-red intervals ensuring release all vehicles.Marginal delays caused by two illegal behaviors that occasionally happened in mixed traffic intersect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It is concluded that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M-vehicles leaving intersections and postponing the entering of NM-vehicles are the keys in mathematics,although they are uneasy in disordered mixed traffic intersections due to a dilemma between efficiency and orders in reality.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the traffic management in the cities mai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M-and NM-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lict delay marginal delay mixed traffic intersection priority cumulative count curve of veh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阻抗函数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旭 陆丽丽 +3 位作者 曹祖平 陈晨 贺正冰 叶晓飞 《交通运输研究》 2020年第2期30-39,共10页
道路阻抗是交通分配和路网规划中的重要参数,是路网属性抽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给道路阻抗函数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服务于交通分配和路网规划,针对路阻函数的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从路阻函数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两方面综合对比分... 道路阻抗是交通分配和路网规划中的重要参数,是路网属性抽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给道路阻抗函数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服务于交通分配和路网规划,针对路阻函数的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从路阻函数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两方面综合对比分析各种路阻函数模型的优缺点,分析得出既有研究多以美国联邦公路局(Bureau of Public Roads,BPR)函数为基础,针对BPR函数本身缺陷进行优化,或加入其他影响路阻的因素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路阻函数研究中存在不重视数据采集、函数内参数不可靠、函数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未来可应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采集数据,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参数可靠度,提出适用于自动驾驶的路阻函数,制定路阻函数适应性标准,扩大路阻函数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阻抗 美国联邦公路局函数 多目标组合 行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略性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研究评述:实验经济学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齐航 于跃洋 +3 位作者 王光超 贾宁 凌帅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3期141-153,共13页
随着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策略性出行选择行为的实验研究成为交通管理与经济学交叉的热点问题之一。首先,本文从研究方法论和学科发展历程的角度,探讨了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应用于交通行为研究的优势和适用性。实验室实验方法... 随着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策略性出行选择行为的实验研究成为交通管理与经济学交叉的热点问题之一。首先,本文从研究方法论和学科发展历程的角度,探讨了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应用于交通行为研究的优势和适用性。实验室实验方法具有实施成本低、条件可控、可复制性强、结论内部有效性高的优点,可以作为包括实地调查和实证观测等各类实证研究的起点。其次,综述了实验室实验方法融入和推动出行者路径选择、出行方式选择与出发时间选择等行为研究的进展,并从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环境或外生变量)、操纵变量(自变量)、观测变量(因变量)三个维度出发,归纳了最近五年的实验研究趋势:(1)对环境变量的设定更趋丰富;(2)对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影响评估热度不减;(3)更加关注出行方式和出发时间选择。最后,本文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五点建议:改变实验控制、放松实验假设、考虑组合决策、注重实验和理论之间的“对话”、评估政策干预或“助推”的效果,从而能够不断检验实验结论的稳健性、外部有效性,并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为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微观行为基础和有力有效的影响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经济 实验室实验 拥挤博弈 路径选择 信息影响 瓶颈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行者习惯与利他性偏好的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齐航 夏嘉祺 +2 位作者 王光超 贾宁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探究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框架,在自动驾驶车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基础上,从出行者使用网约车经验和社会偏好两个维度分别引入网约车出行习惯、网约车平台感知可靠性、网约车出... 为探究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框架,在自动驾驶车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基础上,从出行者使用网约车经验和社会偏好两个维度分别引入网约车出行习惯、网约车平台感知可靠性、网约车出行社会影响和出行者利他性偏好四类潜变量,构建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对367份有效问卷进行参数拟合,结果证实了引入心理潜变量后的TAM模型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够解释使用意向总方差的59.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自动驾驶网约车最直接的三个因素是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有用性、出行者利他性偏好、网约车出行习惯,对应的直接效应分别是0.591、0.243和0.146。网约车平台感知可靠性、自动驾驶车辆感知易用性、网约车出行社会影响对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的影响作用,均可被上述三类潜变量完全或部分中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出行者,对网约车平台可靠性的认可度更高,对未来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也更为积极。研究结果对于促进自动驾驶网约车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结构方程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 自动驾驶网约车 利他性偏好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线对地铁网络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守政 何佳 +1 位作者 王英平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环形线网是地铁网络中特殊又重要的线网结构。本文从系统弹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图论和改进的级联失效模型深入分析环线结构在网络失效和恢复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在网络中断阶段,采用改进的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分别模拟站点和线路水平下的级... 环形线网是地铁网络中特殊又重要的线网结构。本文从系统弹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图论和改进的级联失效模型深入分析环线结构在网络失效和恢复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在网络中断阶段,采用改进的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分别模拟站点和线路水平下的级联失效场景,并采用失效节点比率和运营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网络弹性变化;在恢复阶段,采用不同的站点和线路恢复顺序研究网络弹性指数变化。最后结合北京市地铁网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介数较高的节点失效产生的级联失效最早达到顶峰,度值较高的节点失效则最快使网络瘫痪,尤其是环线中的换乘站点失效对网络弹性的影响最大;而相比非环线站点,当提高环线上站点的鲁棒性时,网络弹性的提升更明显,级联失效高峰得到很大延缓。有针对地保护这些环线站点将为地铁系统受干扰后的性能恢复提供宝贵的救援时间;此外,越靠近中心的环线会比外围环线更加重要,如北京地铁2号线和10号线;同时,较早地恢复环线上的站点也会大大提高整个网络的弹性性能。研究结果不但对提高具有环线结构的地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具有借鉴意义,也为地铁网络的规划和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韧性 级联失效 地铁网络 耦合映像格子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自适应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习金浩 孟峰 +3 位作者 朱凤华 贺正冰 李润梅 吕宜生 《交通运输研究》 2021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高速公路各路段交通流信息差异较大这一现象,为提高交通流预测准确率,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描述交通流时空关联特征的多核自适应网络(Multi-Kernel Adaptive Network,MKAN)。首先对输入的历史交通流数据进行多分支卷积... 针对高速公路各路段交通流信息差异较大这一现象,为提高交通流预测准确率,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描述交通流时空关联特征的多核自适应网络(Multi-Kernel Adaptive Network,MKAN)。首先对输入的历史交通流数据进行多分支卷积,获得不同尺度的交通流特征;然后根据输入信息自适应调整各卷积分支权重并对各分支多通道特征图进行加权融合;最后根据融合特征图,利用多层感知机预测下一时段交通流。基于加州交通运输部性能测试系统中的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设计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站点,MKAN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低于长短期记忆网络、门控循环单元、K近邻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140号站点进行全天交通流预测,在1d内的各时段,MKAN模型预测绝对误差均小于其他对比模型;相比于单核卷积神经网络,在绝大多数站点,MKAN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降低7%以上,对31号站点进行全天交通流预测,在1d内的大多数时段,MKAN模型预测绝对误差小于其他单核卷积神经网络。实验证明,多核自适应网络可有效提高交通流预测准确率,其预测效果优于部分传统预测模型和单核卷积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流预测 多核自适应网络 高速公路交通流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