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癌的临床治疗现状
1
作者 原俊龙 张晓敏 贺杰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05-510,共6页
胆道癌(BTCs)是一类起源于肝内外胆道上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高侵袭性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总体来说,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BTC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且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原发肿瘤的解剖... 胆道癌(BTCs)是一类起源于肝内外胆道上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高侵袭性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总体来说,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BTC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且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原发肿瘤的解剖部位、病理分期等因素。此外,部分特定类型不适合行根治性手术的肝内胆管癌(iCCA)患者,可选择肝脏移植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某些晚期且不具备手术指征的BTCs患者,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成为其最主要的治疗选择。就BTCs近年来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根据BTCs的解剖亚型和进展的基因驱动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并比较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BTCs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手术切除 肝脏移植 全身化疗 放射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LPS刺激及CD40的配基化对sCD40基因修饰DCs TLR4-MD2表达及IL-12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贺杰峰 赵浩亮 +3 位作者 马晓军 董胜利 张悦 冯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70-2473,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LPS刺激及CD40的配基化对可溶性CD40(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TLR4-MD2表达及IL-12分泌的影响,为有效利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脂质体法将质粒pEGFP-N1/sCD40及空质粒pEGFP-N1转染DC2.4... 目的:研究体外LPS刺激及CD40的配基化对可溶性CD40(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TLR4-MD2表达及IL-12分泌的影响,为有效利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脂质体法将质粒pEGFP-N1/sCD40及空质粒pEGFP-N1转染DC2.4细胞株;应用LPS及抗CD40单抗刺激6h,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TLR4-MD2的表达,RT-PCR法检测DC的TLR4mRNA表达水平,并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p70的分泌。结果:LPS刺激下调DC表面TLR4-MD2的表达,同时给予CD40配基化可引起TLR4-MD2的表达显著增高;CD40配基化对DCTLR4mRNA水平表达无影响,但可部分地增高LPS引起的TLR4mRNA表达降低;此外,CD40的配基化可显著诱导LPS刺激后IL-12分泌增加。sCD40基因修饰DC可拮抗以上作用。结论:体外LPS及抗CD40单抗刺激下,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可显著下调其表面TLR4-MD2的表达,IL-12p70分泌减少,可能与阻断胞浆内的TLR4-MD2的转运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树突细胞 受体 Toll样 白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贺杰峰 赵浩亮 董秀山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12期1413-1415,共3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的标准手术方式,是普外科医师早期训练中完成的基本手术,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 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胆囊炎 手术方式 胆囊结石 早期训练 外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3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贺杰峰 赵浩亮 董秀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908-909,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常规三孔法或四孔法。结果 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放置腹腔引流... 目的总结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常规三孔法或四孔法。结果 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放置腹腔引流管28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于术后3-14 d痊愈出院。结论在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部分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LC术安全、可行;部分复杂病例应及时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保证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杰峰 齐自宁 +1 位作者 赵浩亮 董秀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23-925,1005,共4页
目的研究TBK1(TANK binding kinase 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间质源性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 目的研究TBK1(TANK binding kinase 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间质源性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选择20例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在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染色阳性率为70%,与对照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K1的表达与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表达阳性率为42%,对照组阳性率为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组织的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TBK1的表达与vimentin表达间具有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 TBK1是反映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肿瘤标记物,与胰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源于TBK1参与了胰腺癌的EMT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ANK BINDING KINASE 1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贺杰峰 查运红 +4 位作者 赵浩亮 李辉宇 马小军 冯炜 张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增强绿色荧光蛋白C(sCD40-EGFP)修饰树突状细胞(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利用DC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CD40胞外区与EGFP重组载体质粒pEGFP-N1/sCD40,采用脂质体...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增强绿色荧光蛋白C(sCD40-EGFP)修饰树突状细胞(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利用DC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CD40胞外区与EGFP重组载体质粒pEGFP-N1/sCD40,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DC2.4细胞株。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转染质粒pEGFP-N1/sCD40的DC培养上清;将经未修饰DC细胞及sCD40-EGFP及空载体修饰DC经腹腔注射致敏Balb/c小鼠,取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分别以不同组DC为刺激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sCD40分子与EGFP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在树突状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分泌至上清;sCD40-EGFP融合蛋白对不同组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CD40-EGFP基因修饰DC诱导不同DC致敏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sCD40-EGFP融合蛋白对各实验组淋巴细胞胞毒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CD40-EGFP基因修饰DC致敏组小鼠淋巴细胞胞毒活性较其余实验组明显降低。结论稳定表达sCD40-EGFP融合蛋自的DC致敏可显著降低同种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能诱导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胞毒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CD40配体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类癌的诊断和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贺杰峰 赵浩亮 董秀山 《中国医药》 2014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类癌(PHC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山西大医院确诊的1例PH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经手术治疗35例PH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HCT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16例),腹部肿块(13例),肝肿大...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类癌(PHC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山西大医院确诊的1例PH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经手术治疗35例PH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HCT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16例),腹部肿块(13例),肝肿大(20例),少数存在类癌综合征(5例),术前误诊率86.1% (31/36),术后病理确诊为肝脏类癌.有随访记录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9.6%(16/23).结论 PHCT在临床上相对罕见.临床上误诊率极高.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PHCT的最佳手段,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脏类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il基因修饰对骨髓基质干细胞骨架结构稳定作用及促迁移和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查运红 梅元武 +4 位作者 毛玲 贺杰峰 殷涛 张立 王全胜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5-651,共7页
转录因子Snail是调控肿瘤细胞迁徙转移的重要调控分子,基于干细胞与肿瘤细胞分子机制的重叠性,提出通过借鉴肿瘤细胞迁移的相关机制以用于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缺氧受损组织迁移能力的假设和研究思路,探讨Snail基因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 转录因子Snail是调控肿瘤细胞迁徙转移的重要调控分子,基于干细胞与肿瘤细胞分子机制的重叠性,提出通过借鉴肿瘤细胞迁移的相关机制以用于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缺氧受损组织迁移能力的假设和研究思路,探讨Snail基因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和表达情况,及转染后对基质干细胞促迁移作用、骨架结构的稳定作用及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体外培养分离纯化人骨髓MSCs,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CAGGSneo-Snail-HA转染MSCs,G418筛选稳定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转染后MSCs报告基因HA及目的基因Snail表达,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Western-blot评估细胞迁移能力和检测有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分子水平变化,荧光染色分析细胞骨架,Sub-G1凋亡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评估细胞抗凋亡能力。经流式细胞仪选择检测分离纯化扩增MSCs表面分子特点为CD34(-)/CD29(+),Snail及报告基因在转染后MSCs呈阳性表达,Snail质粒转染MSCs(MSCs-Sna)较对照空质粒转染MSCs(MSCs-neo)细胞迁移率增加(P<0.05),PI-3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能显著抑制此迁移率的增加,无血清培养72h后,MSCs-Sna凋亡率较MSCs-neo低(P<0.05)。经Snail基因转染,MSCs迁移能力、骨架结构的稳定性及在无血清培养环境中抗凋亡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Snail转录因子 肿瘤细胞 迁移 细胞骨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逆转耐药肝癌细胞株HepG2/GCS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彦璋 苗青旺 +2 位作者 赵浩亮 李辉宇 贺杰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778-779,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耐药肝癌细胞株HepG2/GCS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噻唑蓝(MTT)法测定黄芪甲苷的细胞毒作用和处理前后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变化,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GCS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在实验浓度...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耐药肝癌细胞株HepG2/GCS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噻唑蓝(MTT)法测定黄芪甲苷的细胞毒作用和处理前后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变化,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GCS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HepG2、HepG2/GCS细胞均无明显毒性;浓度为40μg/ml的黄芪甲苷可逆转HepG2/GCS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1.50,同时细胞内GCS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黄芪甲苷具有逆转HepG2/GCS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可能与下调细胞内GCS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抗药性 肿瘤 黄芪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村水 李光来 +1 位作者 贺杰峰 刘云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从 14d胚龄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其特性。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 ,分别于 3d和7d时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血同侧的尾状核...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从 14d胚龄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其特性。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 ,分别于 3d和7d时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血同侧的尾状核内。分别记录模型制作后 2h和移植后2h、4周的大鼠运动功能。移植 4周后处死大鼠 ,观察移植后干细胞在体内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出血后 7d干细胞移植组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 3d组和对照组。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出血 神经干细胞移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伟 武飚 +2 位作者 张章 贺杰峰 赵浩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不同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30只)、SAP模型组(SAP组,30只)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Li组,30只)。大鼠经十二指肠乳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不同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30只)、SAP模型组(SAP组,30只)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Li组,30只)。大鼠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注射3.5%牛黄胆酸钠诱导构建SAP模型;ULi组同法诱导构建SAP模型后,经门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0 000 U/kg;SHAM组开腹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各组于术后0、3、6、12和24 h分批处死大鼠,切取胰腺组织,采集下腔静脉血。对各组不同时点大鼠胰腺组织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血清淀粉酶,并分离中性粒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及Caspase1、3和8活性的检测。结果SAP组各时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淀粉酶水平及Caspase1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和ULi组(P<0.05),外周中性粒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8明显低于ULi组。结论中性粒细胞凋亡在SAP的病程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乌司他丁对Caspase 3和8的活性有影响,可以显著减轻胰腺病理损伤,改善SAP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 急性胰腺炎 中性白细胞 细胞凋亡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振国 任崇仁 +1 位作者 贺杰峰 赵浩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1003-1004,共2页
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易感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国外首次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以来,人们注意到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2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如未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能发生全身迁徙性感染,如... 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易感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国外首次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以来,人们注意到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2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如未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能发生全身迁徙性感染,如肺脓肿、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者导致死亡[2]。西医治疗肝脓肿的原则多以抗炎对症,脓肿引流,控制血糖为主[3]。本研究以西医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中西医结合 感染性休克 早期诊断 脓肿引流 临床分析 阴损及阳 阴阳俱虚 三多一少 胰岛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reg与IL-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强 贺杰峰 +2 位作者 张瑜 兰志伟 赵浩亮 《当代医学》 2014年第4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reg的数量与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肝癌模型组(20只)、生理盐水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肝癌模型组大鼠按100 mg/kg给予腹腔注射DEN(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reg的数量与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肝癌模型组(20只)、生理盐水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肝癌模型组大鼠按100 mg/kg给予腹腔注射DEN(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模型。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CD 4+CD 25+Treg的百分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肝组织Treg和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Treg和IL-10的变化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制备大鼠诱导性肝癌模型,在镜下观察到纤维化、癌结节和癌细胞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肝癌模型组肝癌组织中Treg占CD 4+T细胞的比例为(14.32±4.8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5.64±6.10)%和生理盐水组的(7.9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模型组肝癌组织中Treg和IL-10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CD 4+CD 25+Treg与IL-10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IL-10和Treg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抑制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REG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医生的微创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浩亮 贺杰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860-861,共2页
关键词 外科医生 微创观念 手术适应证 无瘤技术 外科实践 内环境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基因与MDR1基因在肝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彦璋 赵浩亮 +2 位作者 贺杰峰 李辉宇 韩建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1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CS)基因高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内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探讨GCS基因参与肝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脂质体法将GC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GFP-GCS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应用G418筛选培养,反转录聚... 目的观察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CS)基因高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内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探讨GCS基因参与肝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脂质体法将GC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GFP-GCS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应用G418筛选培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GCS mRNA和MDR1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GCS蛋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基因转染前后阿霉素对HepG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结果转染后HepG2细胞内GCS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MDR1mRNA及P-gp的表达水平亦显著提高(P<0.05);同时,MTT法检测结果显示GCS基因转染后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显著提高(P<0.05),IC50从(6.2±0.4)μg/ml上升到(11.6±1.0)μg/ml。结论高表达GCS可以上调HepG2细胞中MDR1的表达,使HepG2细胞发生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 多药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的大剂量综合化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房永宏 卫永泽 +1 位作者 史宇霞 贺杰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对40例骨肉瘤患者行以甲氨蝶呤为主的大剂量综合化疗,疗效较好,在大剂量综合化疗的前提下,截肢术不再被视为必要的了,肺转移后,仍可行转移瘤清扫术,再辅以大剂量综合化疗,仍可挽回部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骨肉瘤 甲氨蝶呤 药物疗法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HBV表位肽S_(28-39)负载DC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
17
作者 马晓军 田德英 +3 位作者 贺杰峰 许东 梁智辉 李晖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尿酸对由HBV表面抗原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负载肽S28-39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联合尿酸(uric acid,UA)尾静脉注射接种小鼠,每周1次,共2次。分为DC对照组,联合尿酸组,尿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流... 目的观察尿酸对由HBV表面抗原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负载肽S28-39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联合尿酸(uric acid,UA)尾静脉注射接种小鼠,每周1次,共2次。分为DC对照组,联合尿酸组,尿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特异性CTL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结果体内S28-39特异性CTL,以联合尿酸接种组杀伤活性最强;联合尿酸接种组脾细胞IFN-γ分泌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尿酸能够增强乙肝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细胞诱导的S28-39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能促进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尿酸具有增强负载S28-39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免疫效应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位肽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CR7介导树突状细胞抗凋亡机制研究
18
作者 董胜利 赵浩亮 +1 位作者 李高朋 贺杰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对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凋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s,脂多糖诱导成熟。加入CCR7配体CCL21进行刺激,以不加CCL21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对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凋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s,脂多糖诱导成熟。加入CCR7配体CCL21进行刺激,以不加CCL21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Akt蛋白表达,应用Wortmanni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观察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CCL21的作用下,DCs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却明显增高(P<0.05)。DCs经PI3K抑制剂预处理后,CCR7介导的Akt蛋白磷酸化及抗凋亡作用被阻断。结论在CCL21作用下,CCR7介导了抗凋亡效应,其对DCs的凋亡调控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受体 趋化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小鼠肝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杨海波 赵浩亮 +1 位作者 贺杰峰 薛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FTY720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肝癌Hepa1-6细胞按2×106/只的量接种于C57BL/6j小鼠皮下。当C57BL/6j小鼠移植瘤直径至0.30cm,将40只成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以下药物灌胃10d,环孢素组:... 目的:探讨FTY720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肝癌Hepa1-6细胞按2×106/只的量接种于C57BL/6j小鼠皮下。当C57BL/6j小鼠移植瘤直径至0.30cm,将40只成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以下药物灌胃10d,环孢素组:环孢素10mg/(kg·d);FTY720组:FTY7203mg/(kg·d);5-氟尿嘧啶(5-Fu)组:5-Fu50mg/(kg·d);生理盐水组:0.9%氯化钠注射液1mg/(kg·d)。检测胸腺、脾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肿瘤体积、外周血甲胎蛋白、凋亡指数、瘤体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环孢素组和FTY720组胸腺、脾指数及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而5-氟尿嘧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氟尿嘧啶组与FTY720组肿瘤体积与甲胎蛋白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凋亡指数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而环孢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氟尿嘧啶组和FTY720组小鼠瘤体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环孢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氟尿嘧啶组小鼠瘤体Cas-pase-3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FTY720组和环孢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TY720同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抗肿瘤作用,而其抗肿瘤作用与Bcl-2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 FTY720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肽核酸抑制树突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董胜利 赵浩亮 +2 位作者 李辉宇 贺杰峰 裘法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反义肽核酸(PNA)对树突细胞(DCs)CCR7的表达及趋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s,设计靶向CCR7mRNA翻译起始区的反义PNA,以随机PNA、空白组为对照处理体外培养7d的DCs,分别于24h,48h,72h后收... 目的探讨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反义肽核酸(PNA)对树突细胞(DCs)CCR7的表达及趋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s,设计靶向CCR7mRNA翻译起始区的反义PNA,以随机PNA、空白组为对照处理体外培养7d的DCs,分别于24h,48h,72h后收集细胞,利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反义PNA对CCR7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趋化实验检测DCs的趋化活性。结果DCs经PNA处理后24h,各组DCs其CCR7表达无明显差别,在48h,Western-blot检测显示反义PNA组CCR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T-PCR检测在mRNA水平却无明显差别。在72h,反义PNA组CCR7的表达在不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趋化实验证实,在48h以后反义PNA组DCs趋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CCR7反义PNA能够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树突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及其趋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体内应用反义PNA抑制DCs的定向迁移和抗原递呈,调节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核酸 反义 树突细胞 受体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