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并行式增广拉格朗日协调的MDO方法
1
作者 桂俊涛 贺岩松 +2 位作者 唐中华 张志飞 徐中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9-589,共11页
鉴于增广拉格朗日协调方法在并行求解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为在分布式协调的框架下对子问题进行并行求解,提出分布并行式增广拉格朗日协调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在分布式协调结构中通过滞后的耦合信息构建一致性约束,采用自适应异步乘子... 鉴于增广拉格朗日协调方法在并行求解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为在分布式协调的框架下对子问题进行并行求解,提出分布并行式增广拉格朗日协调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在分布式协调结构中通过滞后的耦合信息构建一致性约束,采用自适应异步乘子更新策略克服了一致性约束不匹配的问题。根据耦合变量与乘子对惩罚权重进行更新的方案可避免惩罚权重过大的问题。两项改进避免了解发散与振荡的情况,在分布式协调中实现了子问题的并行求解。通过实例仿真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集中式协调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无需重构协调关系,并行化程度与求解效率更高。通过求解工程问题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基于分解的优化方法子问题的并行化求解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拉格朗日协调 分布式 并行计算 多学科设计优化 自适应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冲击下坐姿人体舒适性主客观评价
2
作者 罗巧 贺岩松 +2 位作者 邱茂昌 张志飞 谭侃伦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减小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引入最大化差异度量(MaxDiff)方法展开机械冲击下坐姿人体不适的主观评价试验,并结合加速度和惯性力客观指标对舒适性进行评价。构造了16个具有不同标称频率或位移幅值的冲击信号,基于MaxDiff方法得到12名... 为减小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引入最大化差异度量(MaxDiff)方法展开机械冲击下坐姿人体不适的主观评价试验,并结合加速度和惯性力客观指标对舒适性进行评价。构造了16个具有不同标称频率或位移幅值的冲击信号,基于MaxDiff方法得到12名受试者的主观评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测力板获取受试者的客观数据,提取其峰值、峰峰值、振动剂量值、最大瞬态振动值等客观评价指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及线性回归拟合进行主客观关联性分析。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冲击信号标称频率和位移幅值的增大,人体舒适性均变差。标称频率主客观数据之间具有较大相关性,客观指标(除振动剂量值外)的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线性拟合回归结果表明,加速度和惯性力的峰值、峰峰值、最大瞬态振动值可作为表征冲击工况下坐姿人体舒适性的客观指标,而加速度比惯性力更适合用于表征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性 机械冲击 坐姿人体 最大化差异度量
原文传递
基于可变阶陷波算法的混合动力汽车阶次噪声主动控制
3
作者 周雪莲 贺岩松 +3 位作者 苏宏健 林伟雄 郭林 傅小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82-2089,共8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多工作转速下阶次丰富且变化所导致的并联加速工况主动降噪效果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并建立相应的多通道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针对某七座混动MPV车搭建多通道发动机...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多工作转速下阶次丰富且变化所导致的并联加速工况主动降噪效果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并建立相应的多通道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针对某七座混动MPV车搭建多通道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仿真模型,使用实车声学路径、各工况车内噪声及发动机转速信号,对两种陷波FxLMS算法进行降噪仿真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可以针对各充电转速点特定的阶次进行降噪,相比于传统的陷波FxLMS算法,主驾及第三排左、右耳4个位置处的总体降噪量分别提高了28.5%、60%、50%及50%。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在70~100 km/h加速工况下采用可变阶陷波FxLMS算法的发动机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降噪效果,该系统对2阶、5阶、5.5阶、6阶、6.5阶、7阶和8阶的发动机噪声均表现出良好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噪声 陷波FxLMS算法 噪声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腿部保护的保险杠吸能结构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贺岩松 杨海威 +2 位作者 徐中明 万鑫铭 范体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建立了小腿与轿车前部的碰撞有限元模型,并运用LS-DYNA仿真求解,通过与Euro-NCAP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5种截面形式的吸能板对行人的保护效果,选择了一种对行人保护效果较好的截面。为优化行人保护效果,以吸... 建立了小腿与轿车前部的碰撞有限元模型,并运用LS-DYNA仿真求解,通过与Euro-NCAP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5种截面形式的吸能板对行人的保护效果,选择了一种对行人保护效果较好的截面。为优化行人保护效果,以吸能板厚度和材料屈服强度为设计变量构造全因子实验,并拟合出腿部三项伤害指标的响应面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方法,得到对行人腿部保护较好的参数组合,为钢制吸能板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小腿碰撞 保险杠 吸能板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奇异熵与SOFM神经网络的电机轴承故障识别 被引量:14
5
作者 贺岩松 黄毅 +1 位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223,共7页
提出一种用小波奇异熵(WSE)和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进行电机轴承故障识别的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电机驱动端和风扇端采集的故障振动信号的小波奇异熵的计算和比较来识别故障轴承的端位;在此基础上以故障端信号的小波包分解底层... 提出一种用小波奇异熵(WSE)和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进行电机轴承故障识别的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电机驱动端和风扇端采集的故障振动信号的小波奇异熵的计算和比较来识别故障轴承的端位;在此基础上以故障端信号的小波包分解底层各结点能量为特征向量输入建立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故障轴承内部的具体点蚀破坏位置。小波奇异熵和SOFM神经网络的结合实现了故障轴承端位及其内部点蚀位置的联合识别。分别对含有内外圈和滚动体点蚀故障的轴承进行建模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电机故障轴承的端位及其内部点蚀破坏位置;与传统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相比,该模型故障识别准确率更高,识别稳定性更好,更适宜于故障识别这样的多分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分解 小波奇异熵 自组织特征映射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在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贺岩松 涂梨娥 +2 位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谢耀仪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28-1333,共6页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汽车加速时车内声品质进行预测。以噪声样本的响度、尖锐度、粗糙度、AI指数等客观评价参量作为输入因子,主观烦躁度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了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的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汽车加速时车内声品质进行预测。以噪声样本的响度、尖锐度、粗糙度、AI指数等客观评价参量作为输入因子,主观烦躁度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了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的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烦躁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声品质 支持向量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车身板件降噪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贺岩松 张辉 +2 位作者 夏小均 徐中明 张志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34-240,共7页
在分别施加单位力激励和声辐射激励下,使用FE-SEA混合法分析了平板在加筋和加阻尼材料时的振动及声辐射性能。根据统计能量法对二子系统的功率平衡方程进行推导,研究了内损耗因子的变化对SEA子系统间能量传递的影响;建立了轿车的FE-SEA... 在分别施加单位力激励和声辐射激励下,使用FE-SEA混合法分析了平板在加筋和加阻尼材料时的振动及声辐射性能。根据统计能量法对二子系统的功率平衡方程进行推导,研究了内损耗因子的变化对SEA子系统间能量传递的影响;建立了轿车的FE-SEA混合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案添加阻尼材料,对比了车身板件的振动和声辐射性能,预测了驾驶员头部声腔声压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辐射性能 加强筋 阻尼降噪 FE-SEA混合模型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声品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8
作者 贺岩松 涂梨娥 +1 位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汽车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391-401,共11页
为改进汽车的NVH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如何通过声品质研究改善汽车的声学特性成为当前汽车技术研发的重点。对汽车声品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主观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列举了在客观评价中应用广泛的心理声学参数的含义... 为改进汽车的NVH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如何通过声品质研究改善汽车的声学特性成为当前汽车技术研发的重点。对汽车声品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主观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列举了在客观评价中应用广泛的心理声学参数的含义及数学模型。同时,对建立声品质客观量化模型的方法进行对比,并指出汽车声品质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品质 主观评价 客观分析 心理声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源法的双测量面相干声源分离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贺岩松 魏晓博 +2 位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毛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09-2115,共7页
为了研究存在于空间的相干声源中某个声源的声场信息,必须进行声场分离。当相干声源在测量面同一侧并且到测量面距离相等时,现有的声场分离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对相干声源进行分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一种旋转测量面的方法,通过测量面... 为了研究存在于空间的相干声源中某个声源的声场信息,必须进行声场分离。当相干声源在测量面同一侧并且到测量面距离相等时,现有的声场分离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对相干声源进行分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一种旋转测量面的方法,通过测量面的旋转,使相干声源到同一测量面的距离不相等,满足声场分离的基本条件,根据近场声全息的等效源法对相干声源进行声场分离和重建。测量面旋转后,通过对200 Hz和1 000 Hz两组相干声源的仿真和试验,验证了基于等效源旋转测量面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识别 旋转测量面 声场分离 近场声全息 等效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声品质偏好性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岩松 赵勤 +2 位作者 徐中明 杨振东 张袁元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以摩托车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驾驶员耳旁的声样本为评价对象,运用分组成对比较法进行偏好性主观评价实验,并在精确计算评价结果误判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心理声学参数描述偏好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数学模型。研究结... 以摩托车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驾驶员耳旁的声样本为评价对象,运用分组成对比较法进行偏好性主观评价实验,并在精确计算评价结果误判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心理声学参数描述偏好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响度和粗糙度是影响摩托车噪声主观偏好性的主要参量,与线性数学模型相比,采用非线性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表达摩托车噪声主观偏好性与心理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品质 主观评价 偏好性 成对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驾驶员模糊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贺岩松 李兴泉 +1 位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7年第4期255-257,278,共4页
建立合适的汽车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是人—车—路闭环系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驾驶员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汽车系统传递函数,但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其传递函数不易确定,这使驾驶员模型难以建立。在“预瞄最优曲率模型”的基... 建立合适的汽车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是人—车—路闭环系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驾驶员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汽车系统传递函数,但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其传递函数不易确定,这使驾驶员模型难以建立。在“预瞄最优曲率模型”的基础上对驾驶员校正环节采用模糊控制,对包括“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在内的汽车模型建立带有自调整因子的加速度反馈模糊控制驾驶员模型。该模型不需要知道汽车系统精确的传递函数,采用模糊逻辑推理直接模拟人的操纵过程来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糊控制驾驶员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驾驶员的方向控制行为,为人—车—路闭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智能车辆自动驾驶控制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轮胎 驾驶员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阈值和遗传自适应阈值的车辆制动信号的联合小波去噪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岩松 刘程 +1 位作者 徐中明 张志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08,共6页
利用遗传算法改进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小波去噪方法,并验证了该去噪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小波分析和经典谱估计方法计算了某款车驾驶员耳旁声信号的能量分布,发现其信号能量主要集中于低频部分,据此提出了利用软阈值和基于遗传算法自适应阈... 利用遗传算法改进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小波去噪方法,并验证了该去噪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小波分析和经典谱估计方法计算了某款车驾驶员耳旁声信号的能量分布,发现其信号能量主要集中于低频部分,据此提出了利用软阈值和基于遗传算法自适应阈值的联合小波去噪方法。去噪前后信号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衰减信号的高频噪声,降低信号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阈值 遗传算法 经典谱估计 联合小波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内声学包多目标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岩松 张辉 +2 位作者 夏小均 赖诗洋 何治桥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61,共7页
建立了轿车FE-SEA混合模型,把仿真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防火墙和地板各层声学包材料的种类和厚度为设计变量,驾驶员右耳旁声压级、声学包总重量和总价格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建立了轿车FE-SEA混合模型,把仿真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防火墙和地板各层声学包材料的种类和厚度为设计变量,驾驶员右耳旁声压级、声学包总重量和总价格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层材料种类和厚度的最优水平。以各层材料的厚度为设计变量进行进一步研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抽取75组样本点并通过仿真计算其响应值,任选67组样本点建立Kring近似模型,其余8组样本点验证近似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以该近似模型为基础执行多目标优化,与原始声学包相比,驾驶员头部声腔声压级降低了0.4 d B(A),重量减轻了33.21%,价格降低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A混合模型 声学包 灰色关联分析 Kring近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消声器声辐射仿真分析与形貌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岩松 杨益 +1 位作者 赵曌 孙风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先通过模态分析与传递函数研究了某款消声器的动态性能,其次采用结构有限元与声学边界元耦合分析计算了消声器辐射噪声并与排气噪声进行比较,说明了辐射噪声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明显影响。在降低原消声器厚度情况下对消声器进行形貌优化... 先通过模态分析与传递函数研究了某款消声器的动态性能,其次采用结构有限元与声学边界元耦合分析计算了消声器辐射噪声并与排气噪声进行比较,说明了辐射噪声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明显影响。在降低原消声器厚度情况下对消声器进行形貌优化,得到消声器辐射噪声更小的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边界元 辐射噪声 厚度 形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穿孔管消声器声学仿真 被引量:8
15
作者 贺岩松 李景 卢会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运用声学有限元法,对三种组合结构的穿孔管消声器进行声学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穿孔率对上述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某大型穿孔管消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1000HZ以下中低频段的消声效果不佳,为后续改进工作提... 运用声学有限元法,对三种组合结构的穿孔管消声器进行声学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穿孔率对上述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某大型穿孔管消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1000HZ以下中低频段的消声效果不佳,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某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传递损失 仿真分析 穿孔管消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C-FxLMS的乘用车内发动机声音分区控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岩松 张士强 +1 位作者 张志飞 周桃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2-1419,共8页
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与乘客对发动机声音的要求不同,驾驶员需要一定的车辆行驶状况反馈而乘客需要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本文中基于多通道Command-FxLMS算法,通过在驾驶员头枕和其它乘客头枕位置设定不同的阶次目标声音以实现对发动机声... 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与乘客对发动机声音的要求不同,驾驶员需要一定的车辆行驶状况反馈而乘客需要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本文中基于多通道Command-FxLMS算法,通过在驾驶员头枕和其它乘客头枕位置设定不同的阶次目标声音以实现对发动机声音的分区主动控制,利用DSP硬件平台,针对乘用车内2阶、3阶发动机噪声进行实车试验,在驾驶员和乘客位置实现了对声音的分别控制:驾驶员位置消除2阶噪声的同时将3阶噪声提升到目标声压级,其它位置降低2阶噪声的同时维持原有较低水平的3阶噪声。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声音分区主动控制系统工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噪声控制 Command-FxLMS 声音分区 发动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试验条件下商用车驾驶室振动舒适性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岩松 张军峰 +1 位作者 徐中明 曾佳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共8页
以道路试验数据为激励和验证信号,从2个方面提高驾驶室的振动舒适性:驾驶室结构方面,在HYPERMESH中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在ADAMS中对结构优化前后的驾驶室振动舒适性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构优化后,不同车速下,驾驶员座椅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 以道路试验数据为激励和验证信号,从2个方面提高驾驶室的振动舒适性:驾驶室结构方面,在HYPERMESH中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在ADAMS中对结构优化前后的驾驶室振动舒适性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构优化后,不同车速下,驾驶员座椅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降低6%;驾驶室悬置方面,利用柔性化的驾驶室建立其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优化目标,在频域内对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在时域内对优化前后悬置的动挠度进行了对比,悬置优化后,不同车速下,驾驶室员座椅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降低10%,悬置动挠度平均降低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试验 灵敏度分析 刚柔耦合 频域分析 动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爪极发电机定子系统模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岩松 张浩 +1 位作者 赵勤 孔祥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6,共6页
针对车用爪极发电机的定子共振所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研究定子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计算方法。以一台车用爪极发电机定子为例,利用解析法求解了定子铁心的固有频率,同时考虑了绕组对定子固有频率的影响。基于定子物理模型建立了定子铁心... 针对车用爪极发电机的定子共振所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研究定子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计算方法。以一台车用爪极发电机定子为例,利用解析法求解了定子铁心的固有频率,同时考虑了绕组对定子固有频率的影响。基于定子物理模型建立了定子铁心和绕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铁心和绕组材料参数根据物理模型进行等效处理,完成了定子铁心以及定子系统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全面地研究了定子的各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有限元结果和解析法结果最大误差为5. 9%。对该型定子进行了锤击法模态试验,试验结果、仿真和解析计算结果误差均在8. 8%以内,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完成发电机振动台架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定子固有频率进行了判定,表明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极发电机 定子系统 固有频率 模态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内中频噪声的FE-SEA混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岩松 张辉 +2 位作者 夏小均 徐中明 张志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1-766,737,共7页
建立了某一轿车的混合FE-SEA模型和SEA模型,计算了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通过试验测量了匀速50km/h时的发动机舱的声辐射激励、动力总成悬置点的激励和路面不平度对车身悬置点的激励。采用混合FE-SEA模型和SE... 建立了某一轿车的混合FE-SEA模型和SEA模型,计算了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通过试验测量了匀速50km/h时的发动机舱的声辐射激励、动力总成悬置点的激励和路面不平度对车身悬置点的激励。采用混合FE-SEA模型和SEA模型分别预测了驾驶员右耳旁声压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200~1 000Hz整个中频范围内混合FE-SEA模型的预测精度比SEA模型高。把能量注入法计算的内损耗因子重新加载到混合FE-SEA模型上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中频段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最后对混合FE-SEA模型分别施加各悬置点的振动激励和发动机舱声辐射激励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频率段车内噪声的主要激励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噪声 混合FE-SEA模型 能量注入法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边盖透射与辐射噪声识别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岩松 黄勇 +2 位作者 徐中明 杨振冬 周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74-177,192,共5页
以发动机边盖子声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方法对结构噪声中透射噪声及辐射噪声进行识别.对采集的发动机边盖声信号进行频谱谐波分析;并以采集的发动机边盖螺栓处加速度信号为激励计算频率响应;以振动频率响应为边界条件... 以发动机边盖子声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方法对结构噪声中透射噪声及辐射噪声进行识别.对采集的发动机边盖声信号进行频谱谐波分析;并以采集的发动机边盖螺栓处加速度信号为激励计算频率响应;以振动频率响应为边界条件导入Vritual.Lab中,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辐射声功率;利用边盖结构-声耦合模型计算传声损失.结果表明:在0 ~ 800 Hz、2500~3000 Hz范围内主要以结构透射声为主;在800~2500 Hz范围内主要以结构辐射声为主.该方法可为噪声源识别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透射声 辐射声 隔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