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囊性扩张症(1型)-3D腹腔镜手术切除术
1
作者 宋京海 贺修文 李喆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1,F0002,共2页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胀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反酸、胃灼热等不适,近1个月加重,多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外院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肝外胆管走行迂曲扩张成管型病变,...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胀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反酸、胃灼热等不适,近1个月加重,多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外院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肝外胆管走行迂曲扩张成管型病变,胆总管囊肿可能。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余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轻度黄染 胆总管囊肿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外胆管 胃灼热 迂曲扩张 油腻食物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贺修文 唐大年 +1 位作者 刘亚林 韦军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胆囊破裂、第一次手术及是否再手术、胆囊结石病程长短和年龄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11例意外胆囊癌术后诊断,1例尸检诊断,3例术中诊断。术后诊断的时间1周到2年不等,4例有胆囊破裂,术后7个月死于胆囊癌,11例无胆囊破裂术后存活。本组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TNM分期或Nevin分期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P=0.0007,与胆囊破裂的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P=0.0003。术后较早诊断的意外胆囊癌以早期胆囊癌多,术后较晚诊断的多是晚期胆囊癌。晚期意外胆囊癌多见于胆囊结石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结论意外胆囊癌的发现时间、TNM或Nevin分期、第一次手术方式和再手术、有无胆囊破裂、胆囊结石的病程、患者年龄是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和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偶然发现 治疗结果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4
3
作者 贺修文 韦军民 +1 位作者 刘亚林 王在同 《腹腔镜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6-17,25,共3页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因经腹而引起争议。腹腔镜疝修补术因腹壁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而被许多学者接受,但手术费用高,需要应用人工修补材料及特殊腹腔镜手术器械,术后30%的患者出现神经痛和股部感觉异常,1%的患者出现肠梗阻和1%—10%...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因经腹而引起争议。腹腔镜疝修补术因腹壁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而被许多学者接受,但手术费用高,需要应用人工修补材料及特殊腹腔镜手术器械,术后30%的患者出现神经痛和股部感觉异常,1%的患者出现肠梗阻和1%—10%术后复发率,该术式没有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开展。为降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肠梗阻、神经痛和股部感觉异常的发生,开始采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2例男性腹股沟疝患者行修补术,近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 腹腔镜术 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贺修文 韦军民 +3 位作者 刘亚林 唐大年 赵增双 王在同 《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11期596-597,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被病人及医生广泛接受和临床应用。近来我们开展了20例联合腹腔镜手术,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后,我们开展了20例联合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被病人及医生广泛接受和临床应用。近来我们开展了20例联合腹腔镜手术,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后,我们开展了20例联合腹腔镜手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孔电子纤维内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5
作者 贺修文 韦军民 +1 位作者 黄美雄 唐红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9期74-75,共2页
二十世纪90年代,腹腔囊切除术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发展、推广、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过程,并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拉开了微创外科手术在不同学科的... 二十世纪90年代,腹腔囊切除术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发展、推广、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过程,并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拉开了微创外科手术在不同学科的广泛应用探讨的序幕,使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肝囊开窗术、腹腔镜食道裂孔修补术等已取代传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纤维内镜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性病变 电子 脐孔 微创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假囊肿19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贺修文 曹金铎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2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通过19例胰腺假囊肿临床分析,认为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对胰腺假囊肿的诊断无特异性。B型超声波对胰腺假囊肿诊断及胰腺假囊肿壁厚度测定和手术治疗有一定意义,并讨论了胰腺假囊肿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胰腺假囊肿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切开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宋京海 陈剑 +2 位作者 贺修文 谢东辉 韦军民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1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下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住腹腔镜下行胆道探查的6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施行经胆囊管或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下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住腹腔镜下行胆道探查的6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施行经胆囊管或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16例,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本组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6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进行探查10例,取石28枚。术后无1例胆瘘发生,住院时间5~8天,随访12个月均未见胆管结石再发及狭窄。结论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微切开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更符合微创外科治疗理念,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胆囊管 胆囊管汇入部 微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技术在腹部外科手术应用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宋京海 贺修文 +4 位作者 陈剑 刘燕南 许静涌 余涛 韦军民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72例腹腔脏器疾病并适合微创手术的病例,其中应用3D高清腹腔镜系统完成手术36例,与传统二维(two dimension,2D)腹腔镜手术36例进行对比。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72例腹腔脏器疾病并适合微创手术的病例,其中应用3D高清腹腔镜系统完成手术36例,与传统二维(two dimension,2D)腹腔镜手术36例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与传统腹腔镜无特殊差异,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出院时间与传统腹腔镜比较无差异。结论 3D腹腔镜腹部手术安全可靠,其操作提供了腹腔立体优势,纵深感强,对器官、组织间隙能够精准把握,解剖层次清晰,游离缝合等定位性操作更为精准,机械臂扶镜更有利于按术者意图暴露术野,有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助于完成复杂及手术时间长的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技术 腹部外科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皮超声引导肝肿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静涌 吴明晓 +5 位作者 乔江春 宋京海 贺修文 龙海空 陈剑 韦军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876-878,共3页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在处理特殊位置肝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月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资料。共纳入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3.5±6.7)岁。单发病灶12例,多发3例,共消...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在处理特殊位置肝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月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资料。共纳入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3.5±6.7)岁。单发病灶12例,多发3例,共消融肿瘤19枚,Ⅷ段肝裸区7枚,VII段肝裸区5枚,Ⅵ、Ⅶ段间突向膈肌1枚,Ⅴ段、Ⅳ段突向肝脏面与横结肠或十二指肠关系密切3枚,IV段膈顶第二肝门旁1枚,Ⅲ段外生与胃粘连1枚,I段下腔静脉旁1枚。肿瘤大小0.5~3.0 cm,平均(1.78±0.79)cm,有4枚消融2次,每次12 min,其余15枚均消融一次,每次12 min。以单发病灶计算,平均手术时间(94.4±17.6)min。术后住院天数3~6 d,中位时间4 d。术后无出血、感染、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1个月影像随访有1例VIII段消融灶近膈肌处消融不完全(1/19,5.2%)。腹腔镜辅助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对于处理特殊位置肝肿瘤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经皮 超声引导 肝肿瘤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内毒素、sCD14及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大年 李永国 +3 位作者 朱明炜 吴蓓 贺修文 韦军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实验性治疗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血内毒素、sCD 1 4及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EIC)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和ANP+HBO(治疗)组。ANP模型建立3 0m in后,治疗组给予HBO治...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实验性治疗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血内毒素、sCD 1 4及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EIC)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和ANP+HBO(治疗)组。ANP模型建立3 0m in后,治疗组给予HBO治疗2 h。测定各组建模3,6,1 0 h后的血内毒素水平,sCD 1 4,EIC,TXB2和6-K-PGF1a水平。结果建模3 h和6 h后,治疗组的内毒素水平、sCD 1 4和TXB2水平明显低于ANP组(P<0.0 5),而EIC明显高于ANP组(P<0.05)。结论高压氧对大鼠ANP的治疗可能系通过改善胰腺微循环,增强EIC,降低血内毒素和sCD 1 4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治疗 高压氧 内毒素/血液 SCD14/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支架管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附3例报告)
11
作者 贺修文 刘亚林 +1 位作者 唐大年 王在同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8年第1期57-58,共2页
应用内窥镜置支架管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3例,平均置管6周后拔管、造影示胆汁漏消失。认为经内窥镜乳头肌切开同时置入适当大小支架管,对非横断性胆道损伤胆汁漏的治疗,不仅避免了炎性水肿导致的手术困难,而且能达到胆汁有效引... 应用内窥镜置支架管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3例,平均置管6周后拔管、造影示胆汁漏消失。认为经内窥镜乳头肌切开同时置入适当大小支架管,对非横断性胆道损伤胆汁漏的治疗,不仅避免了炎性水肿导致的手术困难,而且能达到胆汁有效引流,对胆道支撑能有效防止胆道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支架管 治疗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汁漏
全文增补中
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4例报告)
12
作者 唐大年 黄美雄 +2 位作者 刘亚林 贺修文 王在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20-22,共3页
报道14例甲状旁腺肿瘤,其中腺瘤10例,无功能性囊肿3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均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并经病理证实。随访10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时间为1—13年,无再发症状。本文结合复习文献,就甲状旁腺瘤的临床表现,血生化和B超检查,X线所见进行... 报道14例甲状旁腺肿瘤,其中腺瘤10例,无功能性囊肿3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均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并经病理证实。随访10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时间为1—13年,无再发症状。本文结合复习文献,就甲状旁腺瘤的临床表现,血生化和B超检查,X线所见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腺瘤 囊肿 机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吻合器法对老年直肠癌前切除57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刘亚林 贺修文 +1 位作者 唐大年 曹金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双吻合器法 老年人 直肠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大年 刘亚林 +1 位作者 贺修文 朱明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56-58,共3页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极为少见,预后差。我院于1982年1月~1994年12月13年间共收治5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鳞癌 北京医院 气管 普外科 淋巴 放疗 血钙 核素扫描
全文增补中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宏生 黄美雄 +1 位作者 王在同 贺修文 《医师进修杂志》 1996年第10期9-10,共2页
肠系膜静脉血栓(MVT)是罕见外科急腹症,占住院病人001%~017%,多见于50~60岁男性。分继发性MVT和原发性MV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腹痛、血便为常见症状,发热及腹膜炎表现常提示肠坏死。血WBC多>15... 肠系膜静脉血栓(MVT)是罕见外科急腹症,占住院病人001%~017%,多见于50~60岁男性。分继发性MVT和原发性MV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腹痛、血便为常见症状,发热及腹膜炎表现常提示肠坏死。血WBC多>150×109/L,血尿淀粉酶多正常,X线常为肠梗阻表现,部分可见孤立肠袢,胃肠造影部分可见拇指痕征。B超能早期发现腹水症。CT无特异性表现。同位素扫描病变肠段同位素排泄明显延长,提示肠壁缺血。血管造影特异表现为:①造影剂返流征象;②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呈痉挛表现,直动脉变细;③动脉相延长>40秒;④肠系膜上静脉显影>40秒;⑤肠壁增厚,肠管内有造影剂。腹腔镜可明确病变性质及范围。MVT术中表现①受累小肠及系膜为红色栓塞;②大的肠系膜动脉搏动存在,小动脉未闭塞;③病变肠系膜静脉内有血栓存在,切开时血栓自静脉内溢出。肠切除是治疗MVT最有效方法,但复发率20%~30%,60%位于吻合口,术后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复发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外直肠损伤诊治28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华峰 贺修文 《中国医刊》 CAS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腹膜外直肠损伤是临床少见的腹部创伤。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损伤,不易诊断和及时处理而发生严重并发症。1987~1999年笔者收治腹膜外直肠损伤2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膜外直肠损伤28例,男14例,女14例,年... 腹膜外直肠损伤是临床少见的腹部创伤。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损伤,不易诊断和及时处理而发生严重并发症。1987~1999年笔者收治腹膜外直肠损伤2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膜外直肠损伤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5岁~82岁,平均385岁。12 致伤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损伤 腹膜外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诊治特点
17
作者 赵增双 赵海燕 +3 位作者 郭有俊 鲁纯智 曹金铎 贺修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128-129,共2页
老年人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诊治特点赵增双赵海燕郭有俊山西孝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032300)鲁纯智曹金铎贺修文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100730)在我国,应激性溃疡近年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列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第三位... 老年人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诊治特点赵增双赵海燕郭有俊山西孝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032300)鲁纯智曹金铎贺修文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100730)在我国,应激性溃疡近年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列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第三位,尤其是老年人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手术后 应激性溃疡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损伤的手术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亚林 贺修文 《中国医刊》 CAS 1999年第4期14-14,共1页
结肠损伤临床上常可遇见,在处理上近十几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损伤结肠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不断增加,结肠造瘘相对减少;左、右半结肠损伤可采用相同的处理原则;为保护结肠吻合口发明了结肠内转道管,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目前,处... 结肠损伤临床上常可遇见,在处理上近十几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损伤结肠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不断增加,结肠造瘘相对减少;左、右半结肠损伤可采用相同的处理原则;为保护结肠吻合口发明了结肠内转道管,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目前,处理结肠损伤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损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修文 刘亚林 +1 位作者 唐大年 曹金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切除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肝内双向血流阻断与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修文 吴国举 +3 位作者 韦军民 刘永生 刘庚午 王在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对不同肝血流阻断法比较 ,探讨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合理选用。方法 本文对肝内双向阻断法与肝门阻断法肝切除术病人术前病变大小 ,位置 ,术前及术后肝功能 ,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 ,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严重... 目的 对不同肝血流阻断法比较 ,探讨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合理选用。方法 本文对肝内双向阻断法与肝门阻断法肝切除术病人术前病变大小 ,位置 ,术前及术后肝功能 ,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 ,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8例肝切除中肝内双向阻断法 2 8例 ,肝门阻断法 4 0例 ,肝内双向阻断法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是 65~5 60U/L ,恢复正常时间是 3~ 8d ,胆红质恢复正常时间是 4~ 14d ,术后ChildA/B/C分级是 3 / 8/ 17,术中平均出血量 65 0ml,术后总平均出血和引流量 780ml,术后无上消化道出血和死亡病例。肝门阻断法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是 4 70~ 9780U/L ,恢复正常时间是 5~ 3 8d ,胆红质恢复正常时间是 7~ 5 2d ,术后ChildA/B/C分级中 0 / 2 / 3 8,术中平均出血量 95 0ml,术后总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 12 0 0ml,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4例 ,出血 1例 ,死亡 4例。结论 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应用根据病变的位置 ,范围大小及手术类型和肝硬化等综合考虑而定。肝内双向阻断法较肝门阻断法肝切除肝损伤小 ,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肝内双向阻断法更适用于肝硬变病人的肝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肝内双向阻断法 术式 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