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贺会利 魏小兵 +5 位作者 欧长波 徐敏 闫艺婷 刘明成 勾肖晶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77,共5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可以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肾脏损害、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由于IBV基因组的RNA酶缺乏严密的校正功能,容易发生变异,使该病毒的基因型、血清型复杂,给该病的防控带来很...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可以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肾脏损害、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由于IBV基因组的RNA酶缺乏严密的校正功能,容易发生变异,使该病毒的基因型、血清型复杂,给该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给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2003年起对IBV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成了热点,寻找防控此病的有效措施。论文概述了近年来在IBV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分子诊断及反向遗传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IBV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基因组结构 结构蛋白 分子生物学诊断 反向遗传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Z2004株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贺会利 徐敏 +4 位作者 余娟 魏小兵 闫艺婷 勾肖晶 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并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核衣壳蛋白(N)。根据IBV ZZ2004株的N基因设计1对引物,提取IBV ZZ2004株的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大小约1.23kb的片段,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GEM-T构建pGEMT-N。将pGEM-T-N用EcoRⅠ和XhoⅠ... 本研究旨在克隆并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核衣壳蛋白(N)。根据IBV ZZ2004株的N基因设计1对引物,提取IBV ZZ2004株的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大小约1.23kb的片段,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GEM-T构建pGEMT-N。将pGEM-T-N用EcoR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将酶切后的N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外源基因获得了表达且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蛋白可与相应的IBV ZZ2004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N蛋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为IBV诊断试剂盒及新型IBV重组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核衣壳蛋白 克隆 可溶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机制及致弱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明艳 余娟 +6 位作者 潘耀谦 郭东光 陈伶俐 徐敏 贺会利 魏小兵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和其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IB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使现有的疫苗难以完全满足预防的需要,这就要求根据流行特点不断研究新的疫苗。根据IBV的变异机制,利用鸡... 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和其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IB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使现有的疫苗难以完全满足预防的需要,这就要求根据流行特点不断研究新的疫苗。根据IBV的变异机制,利用鸡胚连续传代、改变生长温度和基因工程方法可人工获得致弱的IBV毒株,为研究IBV弱毒疫苗毒株奠定基础。论文就近几年来IBV的变异情况及致弱方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更好的预防IBV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病毒变异机制 病毒致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抗菌肽基因工程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敏 余娟 +5 位作者 贺会利 陈明艳 魏小兵 陈玲丽 胡建和 刘兴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9-62,共4页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多肽,它也是动物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肽类物质。一般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在2000~7000Da左右。抗菌肽合成的速度非常快,肽键合成速度比IgM快100多倍,致...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多肽,它也是动物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肽类物质。一般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在2000~7000Da左右。抗菌肽合成的速度非常快,肽键合成速度比IgM快100多倍,致使机体在受到损伤或者病原微生物入侵时能迅速产生抗菌肽杀伤入侵者。所以抗菌肽又被称为是机体理想的第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动物 多肽 广谱抗菌活性 氨基酸残基 微生物入侵 抗菌肽 肽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禽流感病毒河南分离株NS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永军 徐银兰 +3 位作者 王丽荣 刘兴友 胡建和 贺会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2,共6页
为明确河南地区鸡群中H9N2亚型AIV中非结构蛋白基因(NS)系统进化情况,对H9N2禽流感病毒河南分离毒株非结构蛋白基因(NS)进行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测序,获得NS蛋白的完整编码序列。将NS核甘酸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参考序列作比对,结... 为明确河南地区鸡群中H9N2亚型AIV中非结构蛋白基因(NS)系统进化情况,对H9N2禽流感病毒河南分离毒株非结构蛋白基因(NS)进行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测序,获得NS蛋白的完整编码序列。将NS核甘酸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参考序列作比对,结果表明,河南分离毒株的NS基因与上海F98处于同一分支;在AIV NS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对测得的序列进行种系发育关系研究,确定H9N2禽流感病毒河南分离毒株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流感病毒 河南分离株 NS基因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病毒富集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小兵 贺会利 +3 位作者 刘明成 勾肖晶 闫艺婷 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0-274,共5页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养殖密度的增大,环境中病毒存在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传播,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及时了解养殖环境中病毒情况,需加强致病性病毒的环境监测,形成猪场疾病预警监测机制...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养殖密度的增大,环境中病毒存在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传播,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及时了解养殖环境中病毒情况,需加强致病性病毒的环境监测,形成猪场疾病预警监测机制。作者就环境中的病毒富集和检测方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病毒监测预警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病毒 病毒富集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新乡分离株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永军 王丽荣 +3 位作者 徐银兰 贺会利 赵俊江 孟伟杰 《养猪》 201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成功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成功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敏,对复方新诺明中敏,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耐药;对金银花及其组成的复方敏感,且复方作用效果优于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永军 王丽荣 +3 位作者 徐银兰 贺会利 赵俊江 孟伟杰 《浙江畜牧兽医》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河南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成...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河南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成功分离到了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敏,对复方新诺明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耐药;对金银花及其组成的复方敏感,且复方作用效果优于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山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混合感染的调查分析
9
作者 霍秀龙 周沛 +8 位作者 贺会利 黄善 兰肖萍 冯世文 胡帅 吴翠兰 钟舒红 彭昊 李军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2期20-25,33,共7页
旨在调查分析广西平果市部分母羊全身各部位出现皮下脓包、影响采食和运动,导致母羊偏瘦的原因。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及寄生虫形态学方法对脓液及其粪便进行检测。分离脓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检验粪便中的球... 旨在调查分析广西平果市部分母羊全身各部位出现皮下脓包、影响采食和运动,导致母羊偏瘦的原因。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及寄生虫形态学方法对脓液及其粪便进行检测。分离脓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检验粪便中的球虫虫卵。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混合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多西环素、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泰地罗新、加米霉素、长效阿莫西林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链霉素、壮观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磷霉素、马波沙星、林可霉素及阿奇霉素耐药。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本次病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棒状杆菌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指导养殖场科学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从而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皮下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伪结核棒状杆菌 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宾市临床腹泻肉牛的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10
作者 李珊 冯世文 +9 位作者 吴翠兰 禤雄标 胡帅 何彩美 陆晶山 钟舒红 彭昊 贺会利 李军 方芳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34-237,共4页
为了解广西来宾市肉牛腹泻的主要病原感染情况,2022年-2023年共采集126份肉牛新鲜腹泻粪便,通过RT-PCR法和形态学观察法对BEV、BCoV、BVDV、BKV、BRV、BAstV、牛球虫、牛弓首蛔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9种主要致牛腹泻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为了解广西来宾市肉牛腹泻的主要病原感染情况,2022年-2023年共采集126份肉牛新鲜腹泻粪便,通过RT-PCR法和形态学观察法对BEV、BCoV、BVDV、BKV、BRV、BAstV、牛球虫、牛弓首蛔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9种主要致牛腹泻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总体阳性率为46.83%(59/126),其中BEV、BCoV、BVDV、BRV、BKV、BAstV、牛球虫、牛弓首蛔虫和小袋纤毛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4.28%(18/126)、4.76%(6/126)、11.90%(15/126)、2.38%(3/126)、0(0/126)、0(0/126)、23.81%(30/126)、9.52%(12/126)、5.56%(7/126)。调查分析表明,来宾市不同年龄、不同粪便性状的腹泻肉牛粪样中存在多种病毒、寄生虫病原,主要病原为BEV、BVDV、牛球虫和牛弓首蛔虫,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严重,具有丰富的混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宾市 肉牛 腹泻 病毒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首例猪圆环病毒3型的发现及其衣壳蛋白序列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贺会利 李军 +6 位作者 潘艳 胡帅 冯世文 彭昊 李常挺 陈泽祥 杨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明确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type 3,PCV3)在广西猪群中的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防控其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对广西某猪场腹泻死亡仔猪的病料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对其唯一结构蛋白质(Cap)的结... 【目的】明确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type 3,PCV3)在广西猪群中的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防控其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对广西某猪场腹泻死亡仔猪的病料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对其唯一结构蛋白质(Cap)的结构进行同源模拟,构建遗传进化树;同时在线(http://www.cbs.dtu.dk/services/)预测Cap蛋白信号肽、糖基化位点和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在广西某猪场腹泻死亡仔猪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到PCV3。PCR扩增产物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后截取Cap基因序列(645 bp),命名为PCV3/CN/Guangxi001/2017。PCV3/CN/Guangxi001/2017与13株国内PCV3毒株和5株美国PCV3毒株的Ca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6.9%~99.4%和98.3%~99.5%,属于3b亚群;而与PCV1毒株和PCV2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43.0%和45.8%,且B细胞抗原表位差异明显,在PCV1特有的B细胞抗原表位(92~103 aa)、PCV2特有的B细胞抗原表位(69~83 aa、117~131 aa和231~233 aa)及PCV1、PCV2共有的B细胞抗原表位(156~162 aa和179~192 aa)均无相似性。【结论】广西猪群中已存在PCV3感染,鉴于PCV2与PCV3间无交叉免疫保护特性,实际生产中应通过加强清洁消毒、灭鼠杀虫、定期监测、自繁自养等生物安全措施防控PCV3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衣壳蛋白(Cap) 序列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2017年广西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流行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贺会利 李军 +6 位作者 潘艳 胡帅 钟舒红 冯世文 柳锋 谢永平 陈泽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为了解广西地区近3年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应用PCR及RT-PCR方法对2015年-2017年广西的1648份疑似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为了解广西地区近3年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应用PCR及RT-PCR方法对2015年-2017年广西的1648份疑似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RV、PCV-2、PCV-3、TGEV和PEDV的阳性率分别是2.06%(13/632)、14.43%(192/1331)、12.10%(88/727)、14.32%(132/922)、53.85%(42/78)、10.87%(20/184)和32.00%(72/225)。PRV、TGEV和PEDV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CV-2的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二重感染以PCV-2和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其中PRRSV和PCV-2的二重感染率最高,平均感染率为2.93%。CSFV、PRRSV、PRV、PCV-2、PEDV的感染率在冬季比较高,分别为3.75%、23.86%、19.02%、27.73%和57.78%。检测结果表明,PRRSV和PCV-2是目前对广西规模化猪场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病毒性疫病。PCV-3作为一种新发现病毒,引起母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与繁殖障碍和仔猪腹泻,对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规模化猪场流行的腹泻性病毒主要是PEDV和TG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病毒性疫病 聚合酶链反应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地区牛羊三种人兽共患病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军 吴翠兰 +10 位作者 陶飞 刘琰 彭昊 潘艳 李常挺 冯世文 贺会利 钟舒红 马春霞 曾芸 龚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了解广西地区牛、羊的Q热、流产衣原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试验采用血清学方法对2017,2018年4个市210个牛场和70个羊场的1600份牛血清和1600份羊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牛、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及三种人兽共... 为了解广西地区牛、羊的Q热、流产衣原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试验采用血清学方法对2017,2018年4个市210个牛场和70个羊场的1600份牛血清和1600份羊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牛、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及三种人兽共患病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牛血清Q热、流产衣原体病和乙脑个体(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50%(40.95%)、38.50%(81.43%)、11.62%(25.24%);羊血清Q热、流产衣原体和乙脑个体(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62%(57.14%)、9.75%(57.14%)、39.38%(85.71%);且牛、羊均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不同地区地区的感染率在统计学上有所差异。说明广西地区牛、羊的Q热、流产衣原体、乙脑感染较为普遍,应对这三种疫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Q热 流产衣原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清学
原文传递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艳 贺会利 +7 位作者 李军 韦英明 冯世文 庞彬辉 游纯波 苏丽娟 马春霞 钟舒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4,共5页
为了评估不同微生态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本试验将425头保育猪分成5组,分别添加不同的微生态制剂,试验期42 d。测定保育猪的生长性能、腹泻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免疫抗体,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 为了评估不同微生态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本试验将425头保育猪分成5组,分别添加不同的微生态制剂,试验期42 d。测定保育猪的生长性能、腹泻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免疫抗体,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细胞因子IFN-γ、IL-6、IL-4的含量。结果表明,百合1号(A组)、佳利保(B组)、宝得益(C组)、德林社乳仔猪专用(D组)这4种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保育猪平均末重、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A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A组、B组、D组3种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腹泻率,D组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A组微生态制剂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提高保育猪PRRSV免疫抗体水平(P<0.05);4种微生态制剂均能够提高IgG、IgA、IFN-γ、IL-6和IL-4的含量,A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细胞因子IL-6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保育猪 生长性能 抗体 免疫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广西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5
作者 贺会利 胡帅 +5 位作者 李军 冯世文 钟舒红 柳锋 陈泽祥 潘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3-86,175,共5页
为了解2015—2017年广西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15—2017年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02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抗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猪... 为了解2015—2017年广西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15—2017年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02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抗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猪伪狂犬-gB病毒(PRV-gB)抗体和猪伪狂犬野毒(PRV-gE)抗体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2015—2017年主要病毒抗体阳性率及各季度、各市的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CSFV、PRRSV、PCV-2、PRV-gB抗体和PRV-gE感染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是80.68%、66.22%、83.65%、89.17%和22.43%,且CSFV、PCV-2、PRV-gB抗体和PRV-gE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季度以及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015—2017年各季度间CSF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一、二、三、四季度PRRS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94%、63.92%、68.52%、73.84%,抗体阳性率呈逐渐递升趋势,且第四季度(冬季)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第一季度(春季)。PCV-2的抗体阳性率从第一至第四季度呈逐渐递升趋势,且第二季度(夏季)、第三季度(秋季)和第四季度显著高于第一季度(P<0.05)。PRV-gB、PRV-gE各季度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广西地区CSFV、PCV-2、PRV的免疫效果比较理想,PRRSV的免疫效果并不乐观,猪群中存在PRV野毒感染情况,应选择使用适合于本猪场的PRRSV疫苗,淘汰PRV野毒感染猪,不断净化,建立伪狂犬病阴性猪场,提高广西地区养猪场猪病的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病毒性疫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调查 季度 地区
原文传递
广西部分地区牛腹泻病例的冠状病毒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昊 吴翠兰 +7 位作者 李军 李常挺 陶立 白慧丽 马春霞 冯世文 贺会利 龚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对广西地区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牛腹泻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我国牛冠状病毒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补充。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牛冠状病毒N基因序列,合成检测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广西地区腹泻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此次对广西... 对广西地区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牛腹泻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我国牛冠状病毒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补充。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牛冠状病毒N基因序列,合成检测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广西地区腹泻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此次对广西地区牛腹泻病例的冠状病毒病原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地区病毒阳性率达17%,是以往被忽略但实际上应高度重视的重要致病因素。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牛冠状病毒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远近呈现正相关,提示应重视贩运、引种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腹泻 牛冠状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蛋白组学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军 冯世文 +6 位作者 曾芸 谢宇舟 彭昊 潘艳 贺会利 钟舒红 胡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5-882,共8页
【目的】分析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组学层面揭示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方法】提取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株(RS2-256)和敏感菌株(RS2)的全菌蛋白,经同位素... 【目的】分析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组学层面揭示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方法】提取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株(RS2-256)和敏感菌株(RS2)的全菌蛋白,经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标记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质谱数据通过Mascot v2.2鉴定,并根据COG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分类。【结果】RS2菌株获得3385个肽段,RS2-256菌株获得3955个肽段,合计7340个肽段,其中6975个肽段为特有肽段,分属于1039个蛋白。与RS2菌株相比,RS2-256菌株有145个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5),占检测蛋白总数的13.96%,其中,上调表达蛋白有87个、下调表达蛋白有58个。表达差异蛋白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外排泵、转运蛋白、细胞膜形成、应激调控、核糖体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能量产生和转化、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辅酶转运和代谢、糖转运和代谢、脂肪代谢、离子转运和代谢、细菌运动性、转座及信号通路共18类;多药物外排泵亚基AcrA和AcrB、外膜蛋白TolC、外膜蛋白X等52个蛋白的表达变化在3.00倍以上,占表达差异蛋白总数的35.86%。【结论】外排泵AcrAB-TolC家族、ABC家族、外膜蛋白、毒性调节器B、饥饿蛋白等在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涉及细菌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离子转运、DNA损伤与修复、生物膜及毒素与抗毒素系统等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氟苯尼考 耐药性 差异表达蛋白 iTRAQ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核衣壳蛋白多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周沛 介百飞 +5 位作者 袁翠平 冯世文 谢永平 胡帅 贺会利 李军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旨在建立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以及摸清广西地区PCV3的流行情况。试验以PCV3的核衣壳蛋白多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对包被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血清稀释度、封闭剂、酶标抗体工作浓... 旨在建立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以及摸清广西地区PCV3的流行情况。试验以PCV3的核衣壳蛋白多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对包被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血清稀释度、封闭剂、酶标抗体工作浓度及作用时间、底物反应时间,阴性和阳性判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等进行研究,建立了检测PCV3间接ELISA方法。随后,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2021—2023年广西地区采集的912份猪血清中PCV3抗体存在的情况。抗原最佳包被量为1.25μg/孔、血清稀释度为1∶800、封闭剂为5%的脱脂奶粉、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00、二抗作用时间为60 min、底物反应时间为15 min。阴性和阳性判断标准OD_(450)≥0.55,为阳性;OD_(450)≤0.48,为阴性;当0.48<OD_(450)<0.55时,为疑似阳性,需对疑似样品再次检测。该方法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和伪狂犬病(PRV)等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低于5%与8%,说明基于PCV3核衣壳蛋白多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检测方法稳定可靠。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血清学调查时发现,广西地区PCV3抗体阳性率达到36.62%,说明广西地区猪群中PCV3的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核衣壳蛋白 多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世文 李军 +5 位作者 潘艳 彭昊 贺会利 钟舒红 胡帅 曾芸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28,共5页
为建立快速、灵敏且可定量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根据GenBank登录的革兰阴性菌floR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ExploerV4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氟苯尼考耐药floR基因的LAMP方法。该LAMP检... 为建立快速、灵敏且可定量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根据GenBank登录的革兰阴性菌floR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ExploerV4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氟苯尼考耐药floR基因的LAMP方法。该LAMP检测方法反应温度为63℃,反应时间为60min,具有可实时监测反应、定量检测出floR基因的拷贝数,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灵敏度高,检测限为6.24×100拷贝,是普通PCR的100倍。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对氟苯尼考不同敏感性的大肠埃希菌floR基因,结果显示,对氟苯尼考敏感、中介和耐药的菌株均检测到floR基因,其拷贝数与菌株MIC相关,提示floR基因不仅存在于氟苯尼考耐药菌中。所建立的floR基因LAMP检测方法可为floR基因的监测,以及氟苯尼考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 环介导等温扩增 建立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世文 李军 +5 位作者 潘艳 贺会利 彭昊 钟舒红 胡帅 杨威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14-118,122,共6页
为调查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差异,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和减缓耐药菌株产生提供参考,采用体外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分离了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并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差异性分析。... 为调查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差异,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和减缓耐药菌株产生提供参考,采用体外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分离了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并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规模养猪场、中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猪源大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于70%,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利福平、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90%。大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极显著低于散养户(P<0.01),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散养户(P<0.05);中小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显著低于散养户(P<0.05);散养户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大规模养猪场和中小规模养猪场(P<0.01),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极显著低于大规模养猪场和中小规模养猪场(P<0.01)。大规模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指数(MARI)分别为0.62、0.63和0.68。14~23耐,散养户(44株)极显著高于大规模养猪场(30株)(P<0.01),显著高于中小规模养猪场(39株)(P<0.05)。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不同,但均存在严重的耐药问题,且以多重耐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