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孕酮水平检验在早期先兆流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费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9-0052,共4页
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孕酮水平检验在早期先兆流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产妇91例,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分为健康组(正常妊娠)、预测组(早期先兆流产)和流产组(终止妊娠),均进行血清HCG... 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孕酮水平检验在早期先兆流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产妇91例,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分为健康组(正常妊娠)、预测组(早期先兆流产)和流产组(终止妊娠),均进行血清HCG与孕酮水平检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 预测组和流产组的血清HCG检测结果分别为(5763.64±547.21)mIU/mL、(3108.71±345.86)mIU/mL,孕酮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23.19±4.58)ng/mL、(19.53±3.87)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组的(10635.42±2416.73)mIU/mL、(31.45±7.42)n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预测组的流产预测符合率为70.96%,血清HCG检测的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68.18%;孕酮水平检测的特异度为88.89%,敏感度为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清HCG与孕酮水平检测能够有效诊断早期先兆流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酮水平 早期先兆流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费容 文治成 陈于祥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选择51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磷酸川芎嗪和人血白蛋白;31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仅加用磷酸川芎嗪。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计算头颅CT血肿...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选择51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磷酸川芎嗪和人血白蛋白;31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仅加用磷酸川芎嗪。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计算头颅CT血肿及水肿区的面积,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复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降低。结论联合应用磷酸川芎嗪和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较单一使用磷酸川芎嗪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白蛋白 急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费容 陈于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38-1639,共2页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堵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枕叶、脊髓等...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堵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枕叶、脊髓等部位,由椎底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一般是指在卒中发生后48h内病情仍有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为严重的脑部神经功能障碍。后循环进展脑卒中的死亡率很高,预后不良,较易引发严重的后遣症。因此,应该探究其致病因素并加以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 三高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辅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HT、NPY和P物质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费容 熊小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辅酶Q10辅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神经肽Y (NPY)和P物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51例对照组和54例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阿司... 目的 探讨辅酶Q10辅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神经肽Y (NPY)和P物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51例对照组和54例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研究组采用辅酶Q10预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血浆5-HT、NPY、P物质水平、脑血流速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症状评分均下降,研究组头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5-HT均上升,NPY、P物质均下降,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脑血流速均上升,研究组脑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辅酶Q10可提高偏头痛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头痛症状,并可调节血浆5-HT、NPY和P物质的表达,且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辅酶Q10 疗效 5-羟色胺 神经肽Y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费容 张雅红 于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87-1788,共2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行MRI平扫加DWI检查,并对病灶部位及其对侧的正常脑组织进行ADC值测量,比较病...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行MRI平扫加DWI检查,并对病灶部位及其对侧的正常脑组织进行ADC值测量,比较病灶部位与对侧的正常部位ADC值大小.结果 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经过MRI检查后,呈大片或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其中累及颞叶26例,额叶6例,侧脑室旁6例,基底节丘脑区3例,胼胝体1例.42例患者中DWI呈低信号35例,呈等或稍低信号6例,呈稍高信号1例;ADC图呈稍高信号.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灶部位的ADC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3,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对定位、定量判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费容 文治成 +1 位作者 贺传沙 盘毓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DWI-FLAIR不匹配的82例WUIS患者临床资料(WUIS组),同时收集78例发病...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DWI-FLAIR不匹配的82例WUIS患者临床资料(WUIS组),同时收集78例发病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资料(AIS组)。记录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影响WUI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24 h临床疗效及溶栓后7 d颅内出血发生率、溶栓后90 d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后循环梗死均为影响WUI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WI⁃FLAIR不匹配指导WUIS静脉溶栓治疗安全且有效,患者预后与病史及梗死部位相关,临床应对高危患者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费容 盘毓敏 胡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采用Fazekas量表对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患者颅内大...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采用Fazekas量表对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患者颅内大动脉硬化程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分析,并分析脑白质中重度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Fazekas量表<3分者61例纳入轻度病变组,M3分者47例纳入中重度病变组。中重度病变患者颅内大动脉硬化严重程度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中重度病变组脑部动脉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度病变组;收缩期峰值血流(%)、平均血流(Vm)以及舒张末期血流(Vd)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数显著低于轻度病变组(P<0.05)。颅内大动脉硬化程度、PI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r=0.416,0.527;P<0.05),Vs.Vm以及Vd等脑血流参数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负相关(r=-0.316,-0.524,-0.668;P<0.05)。颅内大动脉硬化程度与PI为脑白质中重度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有关,而颅内动脉硬化会加重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严重程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TC/HDL-C比值与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费容 文治成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264-1264,126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TC/HDL-C比值对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23例脑卒中患者,计算其TC/HDL-C比值,并分为〈3.0、3.0~3.4、3.5~3.9、4.0~4.4、≥4.5组,出血组和缺血组分别与对...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TC/HDL-C比值对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23例脑卒中患者,计算其TC/HDL-C比值,并分为〈3.0、3.0~3.4、3.5~3.9、4.0~4.4、≥4.5组,出血组和缺血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TC/HDL-C比值与出血组发病危险性无显著相关,而与缺血组发病危险性显著相关,尤其是比值4.0~4.4及≥4.5组发病明显增高。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对脑卒中发病具有预测作用,其预测能力可能优于TC或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清TC/HDL-C比值 发病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于祥 陈于兰 +2 位作者 瞿伦学 费容 黄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39-284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其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脑梗死复发患者102例为复发组,同期初发病例2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嗜烟、嗜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其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脑梗死复发患者102例为复发组,同期初发病例2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嗜烟、嗜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首发脑梗死部位、平时预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增高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TIA、伴颈动脉斑块、嗜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Hcy升高、CRP升高这9项因素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高脂血症、TIA、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嗜烟是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减少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老年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鲁远君 文治成 +3 位作者 贺传沙 瞿伦学 费容 潘乙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88例不同部位初发脑卒中患者和38例健康者,分别在入院后第2、10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于预冷的抗凝管中,4℃低温离心,取上清液置-70℃以下低...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88例不同部位初发脑卒中患者和38例健康者,分别在入院后第2、10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于预冷的抗凝管中,4℃低温离心,取上清液置-70℃以下低温保存;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浆NE水平;记录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第2、10天血浆NE水平分别为(1.97±0.26)ng/mL,(2.05±0.25)ng/mL,脑出血组第2、10天血浆NE水平分别为(1.71±0.25)ng/mL,(1.53±0.26)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第2、10天血浆NE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浆NE水平,第2天与第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第10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联,其中脑梗死组交感神经活性明显高于脑出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去甲肾上腺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于祥 陈于兰 +2 位作者 瞿伦学 费容 黄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为23.06%。单因素分析发现昏迷、出血量大...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为23.06%。单因素分析发现昏迷、出血量大、伴有发热、出现脑疝、伴感染、脑干出血、发病到就诊时间长、伴上消化道出血、伴多脏器功能不全是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钻孔置管引流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脑疝、出血量大、昏迷、伴感染、发病至就诊时间长、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钻孔引流术是保护因素。结论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脑疝、出血量大、昏迷、伴感染、发病至就诊时间长、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老年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正五聚蛋白3和陷窝蛋白1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瞿伦学 李光勤 +3 位作者 费容 傅照平 陈于祥 刘钉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74-77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陷窝蛋白1(Cav-1)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90天后改良版Ran... 目的研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陷窝蛋白1(Cav-1)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90天后改良版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n=33)和预后不良组(n=57)。对2组基线资料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ACI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PTX3和Cav-1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4. 369,P=0. 000;t=20. 252,P=0. 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间隔时间(OR 1. 368,95%CI0. 343~5. 446)、血糖(OR 1. 257,95%CI 0. 917~1. 724)、尿激酶剂量(OR 1. 116,95%CI 0. 530~2. 351)、PTX3(OR2. 659,95%CI 0. 689~10. 262)、Cav-1(OR 3. 096,95%CI 0. 644~14. 879)等5项指标是ACI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TX3诊断的临界值为2. 38μg/L,灵敏度为84. 21%,特异度为75. 7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9(95%CI 0. 741~0. 937);Cav-1诊断的临界值为21. 70μg/L,灵敏度为75. 44%,特异度为69. 70%,AUC为0. 842(95%CI 0. 744~0. 94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 23%,特异度为72. 73%,AUC为0. 947(95%CI 0. 896~0. 999)。结论间隔时间、血糖、尿激酶剂量、PTX3和Cav-1是ACI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PTX3和Cav-1单独或联合检测可用于预后不良程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陷窝蛋白1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远君 贺传沙 +2 位作者 文治成 费容 潘乙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rine,N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水平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5例不同部位初发脑出血患者和38例健康人,分别在入院后第2、10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rine,N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水平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5例不同部位初发脑出血患者和38例健康人,分别在入院后第2、10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于预冷的抗凝管中,4℃低温离心,取上清液置-70℃以下低温保存。分别采用液质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出血组及对照组血浆NE及Ach水平;记录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应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utonomic symptom profile,ASP)对脑出血组及对照组进行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脑出血组第2、10天血浆NE水平[(1.71±0.25)、(1.53±0.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3),而血浆Ach水平[(76.88±12.38)、(71.75±12.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05.61±14.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8),脑出血组血浆NE、Ach水平第2、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0.342);脑出血组A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0),脑出血组ASP评分与血浆NE、Ach水平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770,P=0.042;r=-0.868,P=0.011)。脑出血组第10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08)。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Ach水平明显降低,血浆NE及Ach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液质联用法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远君 文治成 +3 位作者 贺传沙 瞿伦学 费容 潘乙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611-2613,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水平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不同部位初发脑梗死患者和38例健康人,分别在入院后第2、10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于...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水平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不同部位初发脑梗死患者和38例健康人,分别在入院后第2、10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于预冷的抗凝管中4,℃低温离心,取上清液置-70℃以下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Ach水平,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NE水平;记录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入院后第2、10天血浆NE水平[(1.97±0.26)(、2.05±0.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Ach[(68.75±12.03)、(67.15±12.71)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5.61±14.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浆NE、Ach水平在第2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脑梗死组血浆NE、Ach水平在第2、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第10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而Ach水平明显下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血浆NE及Ach水平的变化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液质联用法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瞿伦学 文治成 +2 位作者 贺传沙 费容 陈于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429-2430,共2页
目的探究脑血流量(CBF)、纤维蛋白原(Fi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电泳时间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临床结局恢复情况分为治愈组、缓解组及死亡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的Fig、Hct、血小板... 目的探究脑血流量(CBF)、纤维蛋白原(Fi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电泳时间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临床结局恢复情况分为治愈组、缓解组及死亡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的Fig、Hct、血小板电泳时间和CBF。结果脑梗死各组患者急性期CBF下降,Fig升高及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缓解组和死亡组Fig和Hct升高更显著,恢复期痊愈组与缓解组Hct、Fig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痊愈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g和Hct升高、CBF降低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病理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并可作为评价脑梗死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脑梗死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妍汐 文治成 +2 位作者 贺传沙 鲁远君 费容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5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47例、复发组53例;另选5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酶法检测各组血清尿酸,血尿酸>416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初发组血尿酸为(412.7...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47例、复发组53例;另选5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酶法检测各组血清尿酸,血尿酸>416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初发组血尿酸为(412.7±70.6)μmol/L,复发组为(493.5±75.3)μmol/L,对照组为(302.2±40.2)μmol/L。初发组、复发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组明显高于初发组(P均<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性 尿酸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17
作者 费容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皮质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相关因子S100B以及髓磷脂碱性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简易智力检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神经功能,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hs-CRP、血清SF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奥氮平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老年COVID-19患者恢复期IgM/IgG动态检测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柏艳 吴逊 +1 位作者 李泉 费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9期2766-2767,共2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累及全球多个国家,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层次均有发病。老年人群由于各器官的衰老,免疫功能下降及多种基础性疾病共存等影响,感染SARS-CoV-2后的病死率高[1-4]。本院收...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累及全球多个国家,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层次均有发病。老年人群由于各器官的衰老,免疫功能下降及多种基础性疾病共存等影响,感染SARS-CoV-2后的病死率高[1-4]。本院收治了1例70岁老年患者伴有乙肝及肝硬化失代偿,对其免疫球蛋白(Ig)M/IgG进行动态检测,探讨IgM/IgG在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免疫球蛋白(Ig)M/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98型电脑控制降温仪治疗中暑高热疗效观察
19
作者 费容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9期833-833,共1页
关键词 电脑控制降温仪 中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的变化及意义
20
作者 鲁远君 贺传沙 +2 位作者 文治成 费容 潘乙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初发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入院第2、10天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血糖水平,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完善...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初发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入院第2、10天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血糖水平,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完善头颅CT检查,并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入院第2、10天测定两组血浆NE及Ach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及入院第10天颅内血肿体积分别为(29.70±4.90)、(22.00±5.05)m L,入院后第2天和第10天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第2天、第10天血浆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浆乙酰胆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血浆NE、Ach水平第2天与第10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Ach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