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和通量观测的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以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为例
1
作者 鞠琴 刘小妮 +4 位作者 刘娣 申同庆 谷黄河 王国庆 余钟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7,共10页
蒸散发是地表水热平衡的关键要素,分析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过程至关重要。基于通量观测站数据,评估GLEAM、MTE、GLDAS和AVHRR共4种蒸散发产品在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的适用性,利用水量... 蒸散发是地表水热平衡的关键要素,分析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过程至关重要。基于通量观测站数据,评估GLEAM、MTE、GLDAS和AVHRR共4种蒸散发产品在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的适用性,利用水量平衡方法验证其在流域尺度上的精度,并探讨实际蒸散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站点尺度上,GLEAM蒸散发产品精度最高;在流域尺度上,校正后的GLEAM蒸散发产品与实际蒸散发的相对误差在渭河南山支流区最小,其次是兰州以上地区;1982—2015年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实际蒸散发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自西到东逐渐增加;不同植被类型年均蒸散发差异较大,阔叶林的蒸散发最大(575.2 mm),其次是农田(504.3 mm),高山草甸的蒸散发最小(358.2 mm);实际蒸散发变化主要受到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遥感蒸散发产品 通量观测 影响因素 水源涵养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目标函数的WRF-Hydro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2
作者 谷黄河 石怀轩 +2 位作者 孙敏涛 丁震 顾苏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水文与气象预报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延长预见期,陆气耦合模型已成为水文气象学者研究的重点。WRF-Hydro模型作为新一代分布式陆气耦合模型在多尺度洪水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复杂,模型计... 水文与气象预报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延长预见期,陆气耦合模型已成为水文气象学者研究的重点。WRF-Hydro模型作为新一代分布式陆气耦合模型在多尺度洪水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复杂,模型计算量大,对该模型的参数敏感性研究还不充分,也影响着模型的模拟精度。研究以湿润区的新安江上游屯溪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多个单目标和多目标函数,并结合Morris全局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探究了WRF-Hydro模型在不同目标函数下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参数(DKSAT、SMCMAX、BEXP)主要影响壤中流和地表径流,对径流量影响显著,尤其DKSAT最为敏感,直接影响水在土壤中的下渗速度,增大时基流量显著增高而洪峰流量则明显降低;产流参数(SLOPE、REFKDT)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和基流分配,对洪水过程线形状有重要影响;河道汇流参数ManN影响汇流速度并主要控制峰现时间;植被参数MP对于总水量有一定影响;坡面汇流参数OVROUGHRTFAC和地下水参数Zmax则最不敏感。不同目标函数下的参数敏感性顺序和最优参数取值有一定差异,单目标函数中以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会更侧重于全年径流总量和低流量部分的模拟精度,而以效率系数和Kling-Gupta系数为目标则更侧重于场次洪水和高流量部分的模拟效果;基于几个单目标函数组合的多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不同目标函数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目标函数。研究可为合理确定WRF-Hydro模型参数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dro模型 Morris法 敏感性分析 多目标函数 洪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降水产品在天山典型流域的评估及径流模拟
3
作者 王文雨 刘刚 +3 位作者 王晓燕 庞李玲 冯同飞 谷黄河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3,共10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降水产品在天山高寒流域的特征差异及水文模拟应用潜力。[方法]结合不同统计指标及HBV水文模型,对比分析5套降水产品(基于站点插值的格点化数据CN05.1,卫星降水数据GPM、亚洲地区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集AIMERG、... [目的]为探究不同降水产品在天山高寒流域的特征差异及水文模拟应用潜力。[方法]结合不同统计指标及HBV水文模型,对比分析5套降水产品(基于站点插值的格点化数据CN05.1,卫星降水数据GPM、亚洲地区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集AIMERG、再分析数据CMFD和ERA5)在玛纳斯河源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不同产品精度,研究不同降水产品在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结果]5套降水产品的年降水均呈现从北到南先增加后减小的空间特征,仅有AIMERG和CMFD可捕捉到冰川区降水高的特征;不同产品的降水年内变化特征一致,但夏季降水量差异显著,ERA5的夏季平均降水量达CN05.1的2倍,GPM降水量最低;GPM降水产品低估观测月降水,且在春季和冬季低估最为严重(64%~76%),而CMFD、ERA5和AIMERG 3套降水产品整体高估观测月降水,其中ERA5高估最为严重,尤其在夏秋季(134%~206%),CMFD对月降水略有高估。AIMERG与站点月降水的相关性较高,在雨季和非雨季也呈较高的日降水成功指数;基于AIMERG、CMFD及CN05.1的日径流模拟效果相近且精度高于其他数据集,纳什效率系数为0.81~0.82,相对误差低于6%,前2套降水产品对径流极值的模拟能力总体高于CN05.1。[结论]AIMERG和CMFD在玛纳斯河源区径流模拟中有较大的优势,研究可为气象资料匮乏的天山地区的径流模拟及水土流失预防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玛纳斯河源区 HBV水文模型 天山山区 卫星降水 再分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降水产品在高寒内陆河流域的适用性和误差组分
4
作者 徐柳昕 王文雨 +2 位作者 王晓燕 王雪莹 谷黄河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降水资料的质量是高寒山区径流模拟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水资源管理及生态安全等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种统计指标和误差分解模型,对比分析4套降水产品(卫星降水数据GPM、亚洲地区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集AIMERG、再分析数据CMFD和... 降水资料的质量是高寒山区径流模拟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水资源管理及生态安全等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种统计指标和误差分解模型,对比分析4套降水产品(卫星降水数据GPM、亚洲地区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集AIMERG、再分析数据CMFD和ERA5)在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不同产品的精度,解析不同产品的误差特征。结果表明:(1)CMFD和AIMERG的年降水呈现了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与基于中国地面台站的插值格点数据集CN05.1的特征一致,但ERA5和GPM呈现了相反的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AIMERG和CMFD可以捕捉到西南部冰川区降水高的特征。(2)不同降水产品的年际变化特征差异显著且多数产品夏秋季节降水占比超过60%。对比发现,仅有AIMERG产品可以较好地呈现研究区降水年内变化的峰型和峰现时间,对站点月降水量的捕捉能力最强,呈现较高的相关系数(>0.6)和较小的均方根误差(8.45~11.57 mm),而ERA5产品最差。(3)日尺度的不同降水产品精度均呈现出多雨期(5—10月)高于少雨期(11月—次年4月)的特征,AIMERG在不同时期均呈现较高的日降水关键成功指数。(4)不同降水产品夏季的主导误差均为命中误差,而冬季的主导误差随降水产品而变化。研究成果可为高寒区径流模拟和降水产品的算法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数据 卫星降水 AIMERG 误差分解模型 叶尔羌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华楠 谷黄河 +1 位作者 余钟波 田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29,共6页
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降水数据为研究缺乏地面实测站点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2002—2015年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TRMM降水... 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降水数据为研究缺乏地面实测站点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2002—2015年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TRMM降水数据在我国资料稀缺的高寒流域径流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MM卫星测雨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在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TRMM数据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为-7.1%,相关系数达到0.86。根据VIC模型模拟结果可知,TRMM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的月尺度模拟效果较好,日尺度模拟效果不佳,丰水年TRMM数据模拟精度较枯水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VIC模型 适用性评价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_glacier模型的拉萨河水文模拟及冰川径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谷黄河 刘宇清 +4 位作者 王晓燕 代斌 张瀚文 付晓雷 余钟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5,103,共7页
拉萨河作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冰川融水是其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VIC模型和度日模型构建的VIC_glacier模型,模拟了1990—2010年拉萨河流域径流过程。结果表明:(1)与VIC模型相比,VIC_glacier模型在研究区的径流... 拉萨河作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冰川融水是其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VIC模型和度日模型构建的VIC_glacier模型,模拟了1990—2010年拉萨河流域径流过程。结果表明:(1)与VIC模型相比,VIC_glacier模型在研究区的径流模拟效果更好,日径流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接近0.8,纳什效率系数在0.75以上;(2)从上游到下游,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21.4%(旁多站)、17.7%(唐加站)、14.5%(拉萨站),呈逐渐减少趋势;(3)冰川径流和非冰川径流年内变化均呈现“单峰型”形态,且在8月份达到峰值;(4)1990—2010年间,年冰川径流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同期气温上升的变化规律一致;年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与年降水量呈反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拉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模型 度日模型 冰川融水 拉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卫星反演与再分析降水数据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文韬 余钟波 +3 位作者 陈松峰 谷黄河 鞠琴 周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构。结果表明:3套降水数据均能准确捕捉流域降水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与观测降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且2015—2019年表现平稳,有可长期应用的潜力;各降水数据时间分辨率越高,误差相对越大,在流域地形变化剧烈的中部误差更大;对弱降水易错报高估,对强降水的低估随降水强度上升而加剧;两套卫星反演降水数据总体误差较小,适用性良好,IMERG-Final有更好的误差控制能力,GSMaP-Gauge对降水发生的识别更为准确;ERA5-Land明显高估流域降水,尤其在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降水 再分析降水 适用性评估 误差结构分析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雪莹 谷黄河 +2 位作者 代斌 张瀚文 余钟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4,共12页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km、25km、50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km、25km、50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0 km水平分辨率下,RegCM模式模拟多年平均气温绝对误差为0.33℃,WRF模式模拟绝对误差为1.77℃,比25 km和50 km水平分辨率下绝对误差减少1.60~2.12℃,且四季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有所提高;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WRF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降水量高估有所改善,RegCM模式模拟值逐渐接近实测值(模拟年降水量相对误差由169%降至75%)且对高原北部降水量的模拟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模式对降雨的高估依然存在;两个模式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对地形起伏最大的雅鲁藏布江源区降水量的误差减少最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揭示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水文响应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不同水平分辨率 WRF REGCM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与风险指标体系的丘陵区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北辰 谷黄河 +1 位作者 郭磊 李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中小流域常处于山区丘陵等复杂地形,地形破碎、居民点分散,在研究其洪水风险时,采用传统方法构建区域整体模型工作量大、计算时间长,因此亟需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型构建方法。以地处浙江西部丘陵山区的建德市为例,通过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 中小流域常处于山区丘陵等复杂地形,地形破碎、居民点分散,在研究其洪水风险时,采用传统方法构建区域整体模型工作量大、计算时间长,因此亟需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型构建方法。以地处浙江西部丘陵山区的建德市为例,通过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区域多种洪水要素,结合洪水风险指标体系定位区域重点风险点位,对重点区域构建一二维耦合模型精细化评估洪水风险。结果表明,采用先找薄弱环节再构造重点区域精细化模型的方法评估洪水风险,减少建德市建模面积约61%,大幅提高了模型计算效率;构建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河道洪峰水位误差低于0.2 m,空间淹没范围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识别的区域防洪薄弱区域为梅城镇、三河村和大洋镇,其中梅城镇洪灾风险最高,三河村居民区被淹没比例最高,大洋镇淹没农田面积最大,这些区域防洪工程和应急抢险能力亟待提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洪水风险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 AHP和熵权组合法 洪水风险分析 建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雷达测雨在长江流域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谷黄河 余钟波 +3 位作者 杨传国 梁川 王维 鞠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6,共4页
针对传统的雨量站点观测方法存在的缺陷,基于TRMM卫星降雨数据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通过TRMM数据与长江流域实测站点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对比分析,研究了TRMM数据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MM数据在长江流域有较高的精度... 针对传统的雨量站点观测方法存在的缺陷,基于TRMM卫星降雨数据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通过TRMM数据与长江流域实测站点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对比分析,研究了TRMM数据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MM数据在长江流域有较高的精度,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雷达测雨 长江流域 精度分析 YANGTZE River Basin Accuracy Analysis 站点数据 TRMM 时间和空间分布 分布式水文模型 空间分辨率 数据支撑 观测方法 对比分析 适用性 雨量 实测 缺陷 结果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林水电站设计洪水复核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谷黄河 陆宝宏 +2 位作者 余钟波 马乐军 李昆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各种极端洪水和干旱事件频发,重新分析确定已建水库的设计洪水对保障水库安全、充分发挥水库效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柘林水库为例,深入分析了历史洪水资料、频率计算、洪水调度及合理性论证,并校核...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各种极端洪水和干旱事件频发,重新分析确定已建水库的设计洪水对保障水库安全、充分发挥水库效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柘林水库为例,深入分析了历史洪水资料、频率计算、洪水调度及合理性论证,并校核了水库原设计值,为进一步研究提高水库汛限水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水电站 设计洪水 复核 频率分析 洪水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可用水量核算及优化配置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卫东 李一平 +2 位作者 孙玮 谷黄河 朱晓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明确常州市可用水量,贯彻落实“以水而定”,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来水水源,提出县级行政区可用水量核算方法,核算了各分区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频率的地表水可用水量、地下水可用水量、非常规水可用水量和外调水可用水量,将可用水量核算... 为明确常州市可用水量,贯彻落实“以水而定”,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来水水源,提出县级行政区可用水量核算方法,核算了各分区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频率的地表水可用水量、地下水可用水量、非常规水可用水量和外调水可用水量,将可用水量核算结果进一步分配至各县级行政区并提出优化配置建议,核算结果可为常州市的未来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水量核算 水资源优化配置 以水而定 刚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泗流域规则调度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艳红 罗煜宁 +1 位作者 张秀菊 谷黄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第12期36-40,共5页
为防御洪水灾害,沂沭泗流域构建了由水库、水闸、河湖堤防、分洪河道及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文章以流域1974年典型大洪水为例,分析计算了"规则调度下"流域行洪过程,讨论了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沂沭泗流域洪... 为防御洪水灾害,沂沭泗流域构建了由水库、水闸、河湖堤防、分洪河道及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文章以流域1974年典型大洪水为例,分析计算了"规则调度下"流域行洪过程,讨论了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沂沭泗流域洪水合理调度,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泗流域 历史典型洪水 防洪调度方案 规则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孟丹 余钟波 +1 位作者 谷黄河 朱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7,99,共9页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无定河流域81个雨量站的多年平均、年、月和场次降水量为基础数据,运用泰森多边形法(Thiessen)、一阶全局多项式法(Linear)、反距离加权法(IDW)、薄板样条函数法(TPS)和普通克里格法(Kriging)对降水量数据进行了空...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无定河流域81个雨量站的多年平均、年、月和场次降水量为基础数据,运用泰森多边形法(Thiessen)、一阶全局多项式法(Linear)、反距离加权法(IDW)、薄板样条函数法(TPS)和普通克里格法(Kriging)对降水量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和交叉验证,通过对数据和验证指标的对比分析,选出无定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数据所适用的插值方法。研究表明: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插值中Kriging法插值效果最好;②月降水量数据插值中IDW法插值效果比较稳定;③场次降雨量数据插值中,Kriging法插值效果比较稳定;④对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量数据插值,Thiessen法插值效果差,Linear法插值结果图概化性强、所反映的降水空间信息较少,IDW法对月降水量数据的插值误差适中、插值效果比较稳定,TPS法对极值比较大的月降水量数据插值存在一定的优势、插值图局部光滑性较好,Kriging法对多年平均和年降水量数据插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森多边形法 一阶全局多项式法 反距离加权法 薄板样条函数法 普通克里格法 交叉验证 Moran’s I指数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水文耦合模型系统在淮河流域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春玲 余钟波 +7 位作者 郝振纯 孙永宾 姚峰 王铭业 刘臣亮 韩尚峰 谷黄河 王兴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分布式水文模型HMS,结合GIS技术,通过构建数字流域,提取流域特征信息,最终构建了分布式陆面-水文耦合模型(LSX-HMS).采用扰动分析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确定性系数达0...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分布式水文模型HMS,结合GIS技术,通过构建数字流域,提取流域特征信息,最终构建了分布式陆面-水文耦合模型(LSX-HMS).采用扰动分析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确定性系数达0.760~0.939,表明该耦合模型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应用LSX-HMS对淮河蚌埠以上集水区域1980—1987年8a平均降水、蒸散发、日径流量和相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各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降水要素的分布呈随纬度递减的趋势;蒸散发和径流量两个变量都是上游小,中下游大;相对土壤含水量在研究区西部及西南部的山区和丘陵区较低,平原区较高.研究成果为淮河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调配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X-HMS模型 参数敏感性分析 淮河流域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水沙过程模拟及对植被覆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兆来 谷黄河 +4 位作者 王晓燕 代斌 张瀚文 付晓雷 余钟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6,共6页
针对青藏高原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以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拉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搭建流域月尺度SWAT模型,探究植被覆盖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沙演变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SWAT模型适用于拉萨河流域水沙模拟。(2)1991-2010年植... 针对青藏高原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以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拉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搭建流域月尺度SWAT模型,探究植被覆盖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沙演变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SWAT模型适用于拉萨河流域水沙模拟。(2)1991-2010年植被覆盖整体上呈退化趋势,植被覆盖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影响较弱,而流域输沙量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敏感程度较显著,尤其在极端恶劣植被覆盖情景下,流域年均输沙量增加约70.15%。(3)气温升高2℃时,降水变化率每增加10%,年径流和年输沙量变化率则分别增加16.01%和28.70%。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输沙量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并非总是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拉萨河流域 水沙模拟 植被覆盖类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GPM和TRMM遥感降水产品精度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鹏飞 余钟波 谷黄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6,共4页
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是高原地区水文研究的重要基础。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利用平均误差、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等评价指标和误差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GPM与TRMM降水... 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是高原地区水文研究的重要基础。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利用平均误差、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等评价指标和误差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GPM与TRMM降水产品数据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月尺度上两个产品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值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出现西低东高现象,TRMM在高降水地区平均相对误差值更大,GPM冬季拟合效果不及TRMM产品;两种降水产品的精度在流域不同区域也有明显差异,西部区域TRMM产品数据误差更小;而中东部区域,GPM产品虽然相对偏差更大,但均方根误差更小,数据精度整体更高;另外,GPM对于强降水事件及其降水过程具有更好的监测能力;整体上,两个产品对于产生降雨均有较好的观测能力,GPM、TRMM产品对于连续无雨日的相关性拟合较差,观测精度一般,GPM相对于TRMM产品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提升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与水文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TRMM 雅鲁藏布江流域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2018年山东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洪旱演变规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书梅 杨传国 谷黄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60-66,共7页
基于山东省1959-2018年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Z指数、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近60年来山东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洪旱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东... 基于山东省1959-2018年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Z指数、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近60年来山东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洪旱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东部多西部少且山区多于平原的空间分布格局。时间分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下降速率比西北内陆地区快。山东省的洪旱灾害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前,涝灾频繁,80年代到21世纪初旱灾频繁,21世纪后,主要发生偏涝,洪旱灾害地区间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该省防灾减灾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特征 洪旱演变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系提取阈值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孙爱立 余钟波 +1 位作者 杨传国 谷黄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1-908,共8页
阈值确定是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系的重要环节,影响数字流域水系的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进而影响流域的坡面和河道汇流过程。选取我国50个子流域作为样本,基于DEM提取河网,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并分析主要空间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 阈值确定是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系的重要环节,影响数字流域水系的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进而影响流域的坡面和河道汇流过程。选取我国50个子流域作为样本,基于DEM提取河网,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并分析主要空间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地形和地表覆被与河网阈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雨量越充沛,地形越陡峭,植被越茂密,集水面积阈值就越小,并得出阈值与降水、坡度和地表覆被的定量关系。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流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阈值 DEM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再生水河道菹草管控的生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雨婷 谷黄河 +4 位作者 李添雨 何春利 杨艳红 王帅 黄炳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68,共10页
在北京地区典型再生水补水型河道开展试验,通过在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期对其进行基于生物量控制条件下的不同收割强度处理,研究光照强度等环境影响因子、菹草生长特征、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分布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北京再生水补... 在北京地区典型再生水补水型河道开展试验,通过在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期对其进行基于生物量控制条件下的不同收割强度处理,研究光照强度等环境影响因子、菹草生长特征、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分布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北京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提供生态修复技术支撑与沉水植物管控方案.结果表明:①菹草收割强度对水体浊度影响较小,总体维持河道原有状态,介于1.64~4.98 NTU.但对河道内光照强度梯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高强度收割之后底层水体光照强度变大而上层水体基本稳定.②随着收割强度的增加,菹草的芽孢数量、侧芽位置及数量、生物量显著减少,说明经高强度收割后,菹草再生长能力受到抑制能有效控制过量繁殖问题.③菹草收割强度不同,对浮游动物影响较小,但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为过高强度收割菹草后,底栖动物由原本清洁种为优势种的群落结构转为中污种为优势种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④建议再生水补水型河道内菹草收割强度为:每年进行两次收割,3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收割,收割后植株维持50 cm高度;4月下旬进行第2次收割,收割后植株维持60 cm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再生水河道 收割强度 沉水植物 水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