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根技术对磷石膏农用的强化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谷林静 白来汉 +4 位作者 张乃明 张仕颖 岳献荣 陈永志 夏运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52-159,共8页
磷石膏资源农业利用的可行性已成为磷复肥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菌根技术的引入可能是磷石膏在低硫缺磷土壤上农用的有效新途径。该文以小葱(Allium schoenoprasumL.)为供试植物进行模拟试验,研究添加不同量(0、20、40g/kg)磷石膏... 磷石膏资源农业利用的可行性已成为磷复肥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菌根技术的引入可能是磷石膏在低硫缺磷土壤上农用的有效新途径。该文以小葱(Allium schoenoprasumL.)为供试植物进行模拟试验,研究添加不同量(0、20、40g/kg)磷石膏(phosphogypsum,PG)和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Glomus mosseae、Glomus aggregatum、Diversispora spurcum)对其生长及磷、硫、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葱植株生物量、磷、硫、砷含量及磷砷吸收比均随磷石膏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有增加趋势。与未接种相比较,在添加了磷石膏的基础上接种上述AMF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小葱生长并促进其磷素养分的吸收,而添加40g/kg磷石膏(PG40)处理接种Glomus mosseae(GM)和Diversispora spurcum(DS)的宿主植株砷含量显著较低,其中以PG40-GM组合处理的小葱生长量、磷、硫吸收量及磷砷吸收比最大,在缺磷低硫土壤上促生效果最好。PG20添加水平时接种上述任意AMF后的小葱砷含量明显降低(且在食品砷限量标准范围内);而PG40添加水平时只有接种DS的小葱砷含量基本在限量标准之内,且抗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丛枝菌根真菌 小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谷林静 任群荣 +3 位作者 陈磊 黄新萌 程劲 高力 《技术与市场》 2023年第8期119-121,125,共4页
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强国战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推动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报告是优化科技管理流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指导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发挥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科技重... 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强国战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推动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报告是优化科技管理流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指导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发挥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科技重视程度的提升,科技报告制度不断建立并完善,在指导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科技报告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为例,从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科技报告制度 实践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对紫色土上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贾广军 张仕颖 +4 位作者 谷林静 张乃明 张龙杰 段红平 夏运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6-524,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与植物系统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与植物系统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M处理下的间作玉米根系侵染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GE处理则在塑料膜分隔处理下对玉米的侵染率最高。接种不同AMF对间作玉米促生效果不同,GM和GE处理在不同根系分隔情况下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与未接种处理相比,GM处理能使玉米生物量、株高有一定程度增加并在根系不分隔处理下玉米磷吸收较多、生长较好;GE处理能使植株生物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并在尼龙网分隔处理下的玉米磷吸收较多、生长较好。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在根系分隔处理下普遍小于不分隔处理,但根系生物量的大小情况则刚好相反。另外,无论何种接种状况,玉米根系磷含量及吸收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处理显著较高。而根系磷吸收效率则以接种G.mosseae且不分隔根系处理显著高于分隔处理。所有复合处理中,以接种G.etunicatum与尼龙网分隔根系组合处理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若应用于滇池流域,可望有效控制坡耕地土壤磷素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玉米(Zea mays L.)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AMF) 根系分隔 磷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施磷石膏云烟87的生长以及砷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丽 张传光 +4 位作者 柳勇 谷林静 张乃明 岳献荣 夏运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养分的吸收及生长,且对土壤砷污染有一定的抗性。磷石膏(phosphogypsum,PG)因含有丰富的磷、硫等养分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也可能带来砷污染的风险。...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养分的吸收及生长,且对土壤砷污染有一定的抗性。磷石膏(phosphogypsum,PG)因含有丰富的磷、硫等养分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也可能带来砷污染的风险。【方法】为了探讨接种AMF对云烟87生长的影响以及磷石膏农用可能引起的砷污染风险,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PG添加量(0和40 g/kg以PG0、PG40表示)和接种不同AMF[不接种None mycorrhizal(NM)、接种G.mosseae丛枝菌根真菌(GM)、接种G.aggregatum丛枝菌根真菌(GA)]对云烟87苗期生长及其磷、硫、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PG40处理的云烟87植株磷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均显著增加,其地上部硫含量及吸收量也显著增加;除NM处理外,添加PG均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硫含量、硫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并显著增加了其植株的生物量。相同PG添加水平下,与NM处理相比,接种GM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磷、硫吸收效率和植株的磷、硫含量及吸收量,另外,GM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地上部砷含量及吸收量但显著增加了其植株的磷砷吸收比。在PG0处理下,接种GA显著增加了云烟87植株的磷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增加了其地上部硫含量及吸收量。在PG40处理下,接种GA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硫含量和吸收量以及植株的生物量。无论是否添加PG,接种GA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云烟87地上部砷含量和吸收量从而增加了其地上部的磷砷吸收比。【结论】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添加磷石膏40 g/kg和接种GM对云烟87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对施用磷石膏造成的砷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抵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丛枝菌根真菌 云烟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丽 柳勇 +4 位作者 谷林静 岳献荣 顾凯 字国健 夏运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间作处理使根室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间作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且有效磷的耗竭从根际土壤开始。除OP50-单作玉米处理的Org-P外,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此外,根室土壤有效磷的主要组分为Ca2-P、Al-P和Org-P,其中Org-P与土壤有效磷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外源磷 间作 无机磷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施用磷石膏对烤烟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丽 岳献荣 +4 位作者 谷林静 张传光 史静 张乃明 夏运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4-1303,共10页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生长及磷石膏农用安全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石膏(Phosphogypsum,PG)不同添加量[0、40 mg·g-1(PG0、PG40)]和接种两种AMF[Glomus mosseae(GM)、G.aggregat...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生长及磷石膏农用安全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石膏(Phosphogypsum,PG)不同添加量[0、40 mg·g-1(PG0、PG40)]和接种两种AMF[Glomus mosseae(GM)、G.aggregatum(GA)]对烤烟(KRK26)苗期生长及其磷(P)、硫(S)、砷(As)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AMF,磷石膏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KRK26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植株S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除不接种处理(NM)的烤烟根系外,PG40处理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并显著降低了NM处理的地上部As含量及吸收量,进而增加了磷砷吸收比。相同PG添加水平下,与不接种相比,接种GM和GA均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的生物量。除PG0处理的烤烟根系外,接种GM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S含量与吸收量及吸收效率,以及植株As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增加了PG40处理的植株磷砷吸收比;接种GA也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S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降低了PG0处理地上部As含量及吸收量。所有复合处理,以添加磷石膏40 mg·g-1和接种GA处理对KRK26的生长促进效果较好,对磷石膏施用造成的As污染有一定抵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磷石膏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不同产地磷石膏对烤烟生长及砷污染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传光 岳献荣 +4 位作者 史静 张乃明 谷林静 郭辉 夏运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5-691,共7页
为解决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问题,实现其农业资源化利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昆明市3个产地磷石膏(上蒜乡、古城镇和草铺镇)对3个品种烤烟(红花大金元、NC297和MS云烟85)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其... 为解决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问题,实现其农业资源化利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昆明市3个产地磷石膏(上蒜乡、古城镇和草铺镇)对3个品种烤烟(红花大金元、NC297和MS云烟85)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其中施用上蒜磷石膏的效果最好,上蒜磷石膏处理下红花大金元的株高显著高于NC297和MS云烟85,且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 MS 云烟85;施用另外两种如古城和草埔磷石膏后,红花大金元在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势。此外,相对NC297和MS云烟85,施用磷石膏对红花大金元的促磷和抗砷作用更为明显,上蒜磷石膏处理下红花大金元地上部磷吸收量为43.10 mg·pot-1,显著高于NC297和MS云烟85;且施用上蒜磷石膏对红花大金元砷的污染风险较小,其植株地上部砷的质量分数为0.48 mg·kg^-1,显著小于相同处理下NC297和MS云烟85,但烟株地上部砷含量最低的组合为古城磷石膏-NC297烤烟组合,其砷的质量分数为0.20 mg·kg^-1。此外,施用磷石膏也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效磷、硫含量,其中添加上蒜磷石膏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为不施用磷石膏(CK)的11-23倍;施用古城磷石膏后,种植NC297的土壤中有效硫增加最多,为CK的5-15倍。因此,除NC297和MS云烟85施用上蒜磷石膏组合存在一定砷污染风险外,磷石膏可以作为磷、硫肥安全地应用于烤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上大豆生长及磷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硕 张仕颖 +4 位作者 史静 谷林静 张乃明 柳斌 夏运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为了探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大豆生长及磷吸收累积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与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布分... 为了探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大豆生长及磷吸收累积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与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布分隔)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侵染率GM-根系不分隔处理最高。与NM处理相比,无论何种根系分隔方式,G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大豆的株高及其植株生物量,并明显增加了大豆地上部磷含量及磷吸收量;GE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植株生物量和株高并显著增加了根系磷吸收量。无论何种AMF处理,大豆根系磷吸收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处理显著高于塑料布分隔处理,明显高于不分隔处理。所有复合处理中,大豆地上部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是GM-根系塑料布分隔处理最高。可见,在滇池流域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区通过GM-根系塑料布分隔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大豆地上部磷的迁移累积,进而改善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红壤 大豆 磷累积
原文传递
接种Glomus mosseae对磷石膏施用烤烟苗期生长及磷、硫、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丽 张传光 +4 位作者 谷林静 张仕颖 张乃明 黄志能 夏运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低硫缺磷土壤上烤烟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作用,以及磷石膏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问题,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或不添加磷石膏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低硫缺磷土壤上烤烟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作用,以及磷石膏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问题,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或不添加磷石膏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烤烟‘NC297’苗期生长及磷、硫、砷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与不添加磷石膏(PG0)处理相比,添加磷石膏40 g/kg(PG40)使‘NC297’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得到明显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磷含量和磷吸收量以及磷、硫、砷的吸收效率显著增加,因而使其根系砷含量、吸收量和磷砷吸收比及其地上部硫含量和吸收量也有显著增加。同一磷石膏添加水平下,接种GM真菌显著增加了烤烟‘NC297’磷的吸收效率(SAR)和磷砷吸收比、地上部磷、硫含量及吸收量,显著降低了PG0处理下‘NC297’地上部和根系的砷含量及砷吸收量。因此,PG40和接种GM真菌组合处理更有效地促进烤烟‘NC297’植株磷、硫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砷的胁迫而改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丛枝菌根真菌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接种与作物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色土上间作大豆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广军 柳勇 +4 位作者 谷林静 张乃明 侯增龙 段红平 夏运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6-441,448,共7页
比较了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布)对大豆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 比较了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布)对大豆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和GE处理下的间作大豆根系侵染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接种AMF抑制了间作大豆根系的伸长,其中接种GM处理能使大豆生物量显著提高,并在根系不分隔处理下使大豆对磷素吸收较多而生长较好,接种GE真菌则不能促进大豆对磷素的积累。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大豆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大豆的根系长度在隔塑料布处理下最短,大豆生物量在根系分隔处理下均大于不分隔处理,根系不分隔处理能够较好的促进大豆对磷素的积累。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紫色土 间作大豆 根系分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11
作者 黄薪萌 陈磊 +3 位作者 王纳伟 谷林静 程劲 高力 《科技中国》 2021年第3期54-58,共5页
科技报告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现状,从政策制度、组织体系、项目管理、平台搭建、线下服务、宣贯培训等6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 科技报告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现状,从政策制度、组织体系、项目管理、平台搭建、线下服务、宣贯培训等6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从组织管理体系、激励约束机制、质量评价体系、常态化宣传机制、优化服务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体系 实践与对策 项目管理 组织管理体系 对策建议 激励约束机制 平台搭建 存在的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先恒 年夫照 +4 位作者 谷林静 夏运生 张丽 徐刚 刘大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0-1227,共8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 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OP50处理下,间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明显高于NM处理;接种GM处理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NM处理,且根系生物量以间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接种GM条件下,P0、IOP50、OP50处理下的间作植株生物量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45.98%、111.33%、33.56%。单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植物根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磷添加与否,间作?GM组合条件下的玉米地上部磷吸收量均显著较高,其中IOP50处理下的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高于OP50处理。间作?GM组合条件下,IOP50处理玉米根系的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OP50处理。可见,接种GM、分室磷添加和间作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综合菌根侵染、生物量及磷含量与吸收量、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对玉米地上部的促生作用最好,玉米磷素吸收最多,可望有效强化滇池流域红壤坡耕地磷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红壤 玉米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磷添加 磷吸收利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根与接种FM对红壤上玉米/大豆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新月 张仕颖 +4 位作者 岳献荣 谷林静 夏运生 张乃明 岳志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2-1029,共8页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部分分隔、完全分隔)。【结果】接种FM的玉米、大豆根系均有一定的侵染,菌根侵染率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最低。间作根系的分隔处理对玉米和大豆的菌根依赖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大豆的菌根依赖性随间作交互作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无论何种隔根处理,接种FM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其地上部生物量高出NM处理11.7%~81.4%,根系生物量高出NM处理18.8%~166.7%。根系分隔处理下,接种FM均显著降低了大豆生物量。同一隔根方式下,接种FM明显提高了玉米的植株氮吸收量和根系氮吸收效率。在不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地上部氮吸收量,但在部分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则反而有所下降;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的氮吸收量,在不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亦呈下降趋势。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在完全分隔处理下反而有明显下降,且在NM–不分隔处理下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最低。相关分析显示,玉米、大豆植株氮吸收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隔根方式的组合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和大豆对氮的吸收利用及间作植株的生长,并能对土壤有效氮产生较大影响。所有的复合处理中,AMF和间作根系部分分隔处理组合对玉米和大豆生长及氮素利用的促进作用较好,并能有效降低土壤碱解氮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玉米 大豆 隔根方式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MF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有机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先恒 岳献荣 +4 位作者 夏运生 谷林静 张乃明 董萍 刘大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间作 红壤 大豆(Glycine max)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菌丝对紫色土-玉米间作系统磷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宝海 史静 +4 位作者 岳献荣 张乃明 谷林静 李磊 夏运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并分别进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分别记为NM、FM),同时对分室进行不同磷处理(不施磷、施无机磷、施有机磷,分别记为P0、IOP50、OP50),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施磷情况下AMF根外菌丝对间作玉米磷吸收、利用及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16.76 m),生物量最高(1.88 g·pot^(-1)),FM-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菌根侵染率最高,为66.25%。(2)在相同种植模式及磷处理下,FM处理的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明显高于NM处理;同一磷处理下,无论接种与否,间作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3)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磷处理,接种FM均提高了玉米植株磷含量及磷吸收量,均以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磷含量(0.68 mg·kg^(-1))和磷吸收量(15.97 mg·pot^(-1))最高;不管接种及分室施磷与否,间作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均明显高于单作处理。(4)在同一种植模式及菌根处理下,IOP50处理的玉米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P0及OP50处理。(5)FM接种、分室施磷和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增加及其对磷的累积。所有复合处理中,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高。可见,间作体系接种F.mosseae与外源无机磷施用组合是促进紫色土上玉米生长及磷吸收利用的最佳组合,有望通过降低土壤水溶性磷残留而减少径流磷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AMF 间作 外源磷 磷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践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群荣 陈磊 +4 位作者 黄薪萌 王纳伟 谷林静 阮伟 鲁骞阳 《技术与市场》 2022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通过研究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的举措、成效,分析存在服务机构分布不均匀、兑付周期较长、兑付模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加强创新券政策宣贯、建立健全创新券工作体系、完善统一申报平台,实现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通等优化建议,更好地推... 通过研究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的举措、成效,分析存在服务机构分布不均匀、兑付周期较长、兑付模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加强创新券政策宣贯、建立健全创新券工作体系、完善统一申报平台,实现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通等优化建议,更好地推进实施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券 优化对策 互认互通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接种与根系分隔对红壤上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广军 郭先华 +4 位作者 谷林静 夏运生 张旭东 张乃明 段红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9-154,共6页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比较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为接种剂,设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膜)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GM和GE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效果相近,GM...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比较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为接种剂,设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膜)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GM和GE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效果相近,GM为玉米优势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GM使玉米根长、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均显著提高;接种GE显著降低了玉米根冠比、株高和根系磷吸收效率。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根系隔尼龙网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长和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了根系的磷含量;根系隔塑料膜处理对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磷吸收效率均起显著降低作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丛枝菌根真菌(AMF) 红壤 根系分隔
原文传递
我国科技报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8
作者 黄薪萌 陈磊 +3 位作者 严雅潇 谷林静 程劲 高力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1年第7期23-26,32,共5页
开展科技报告相关研究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为检索库,以题名和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报告相关文献从论文的类型、发... 开展科技报告相关研究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为检索库,以题名和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报告相关文献从论文的类型、发表年度、发表期刊、研究作者、研究机构、资助基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当前科技报告研究现状、热点、规律和方向。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报告的理论研究与科技报告政策及建设工作实践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和国防科技领域;研究方向日益深化;制度建设工作主要在国家及省级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报告 文献计量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