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缺血再灌注Na^+K^+ATPase活性变化及鹿茸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谷天祥 马跃文 +4 位作者 张显清 谷春久 石玉秀 李厚文 姜桂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a+  K+ A T Pase 活性变化,探讨鹿茸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 Na+  K+ A T Pase 定位...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a+  K+ A T Pase 活性变化,探讨鹿茸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 Na+  K+ A T Pase 定位、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正常心肌 Na+  K+ A T Pase 主要位于肌膜上,缺血30 m in,酶活性显著减弱,再灌注30 m in 及60 m in酶活性进一步减弱或缺失,而应用鹿茸精此酶活性减弱不明显。结论: Na+  K+ A T Pase 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引起钙反常的直接原因。鹿茸精通过对此酶修饰起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三磷酸腺苷酶 鹿茸精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谷天祥 师恩袆 +4 位作者 石玉秀 姜桂娥 张玉霞 王天骄 李厚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肌膜钙泵 (Ca2 + ATPase)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技术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肌浆网、细胞膜原位钙泵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钙泵以高电子密度颗粒...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肌膜钙泵 (Ca2 + ATPase)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技术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肌浆网、细胞膜原位钙泵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钙泵以高电子密度颗粒主要分布于肌浆网、肌膜等膜结构 ,缺血 30min钙泵反应产物显著减少 ,再灌注 30min及 6 0min酶进一步减少或缺失。生化钙泵活性测定显示心肌缺血 30min时为 (0 .0 48± 0 .0 10 ) μmol/mg·h-1,再灌注 6 0min为 (0 .0 6 9± 0 .0 18) μmol/mg·h-1,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揭示钙泵活性降低发生在心肌缺血期 ,钙泵功能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 ,是亚细胞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钙泵 电镜酶细胞化学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谷天祥 喻磊 +4 位作者 姜春力 章志伟 修宗谊 赵晔 王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6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6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88.2±1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h,住ICU时间3.3±0.8d,住院时间18.0±2.7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6例均随访,随访时间29.0±19.2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无1例死亡。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左主干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被引量:3
4
作者 谷天祥 喻磊 +3 位作者 师恩祎 修宗谊 章志伟 房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696例CTO患者,共853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显示无逆显影12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696例CTO患者,共853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显示无逆显影127支、有逆显影726支),均行OPCAB(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逆显影的CTO患者中术中有26支有血流,而有逆显影的CTO患者中有63支无血流),共移植血管桥2231支。其中施行内膜剥脱术(CE)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36支,行心中静脉原位静脉动脉化28支。术中有15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为体外循环下CABG,其中6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术中无死亡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纵隔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个月~9年,随访686例(99.42%),失访4例;心绞痛缓解率99.85%(685/686),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结论CTO患者应用OPCAB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冠状动脉造影对评价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一定的局限性,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和血管内超声心动图可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谷天祥 房勤 +3 位作者 张玉海 王春 喻磊 卢春茂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f-pump CABG)对高龄(≥70岁)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f-pump CABG)对高龄(≥70岁)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接受on—pump CABG和off—pump CABG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on—pump组和off—pump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和第3d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值、术后1~3d动脉血氧分压值、术后第4~6d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0)、一秒率(FEV1.0/FVC%)等on—pump组均低于off—pump组(P〈0.05),术后平均带气管内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on—pump组长于off—pump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off—pumpCABG较on—pumpCABG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漂浮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谷天祥 张显清 +1 位作者 谷春久 陈林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25-125,共1页
漂浮血栓(FT)由附壁血栓发展而来,多见于风心病伴房颤者,发病率占风心病5%,栓塞术77.3%,猝死率11.1%,大多数病人来不及治疗而死亡,故有紧急手术指征。本文报告3例。
关键词 风心病 房颤者 手术指征 猝死率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晕厥史 房内 尿激酶 双期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泵衰竭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谷天祥 张显清 +6 位作者 谷春久 李厚文 姜桂娥 石玉秀 张玉霞 王天骄 张岐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94-396,共3页
应用Na ̄+-K ̄+ATP酶组化方法原位表达及生化方法定量测定钠泵活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30min膜结构原位钠泵活性明显减弱,再灌注30min及60min进一步减弱或缺失;定量酶活性变化基本... 应用Na ̄+-K ̄+ATP酶组化方法原位表达及生化方法定量测定钠泵活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30min膜结构原位钠泵活性明显减弱,再灌注30min及60min进一步减弱或缺失;定量酶活性变化基本与原位酶活性变化一致。本研究进一步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钠泵衰竭是心肌“顿抑”等再灌注损伤表现的决定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钠泵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及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谷天祥 房勤 +3 位作者 喻磊 师恩祎 张玉海 王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大多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室壁瘤切除...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大多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室壁瘤切除后左心室重建、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8.1%,其中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脑部并发症1例。随访30例,随访率88.2%(30/34),4例失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6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抗凝治疗失败并发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30.1±3.5mm vs.39.3±3.7mm,P=0.004),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8.4±4.3mm vs.61.2±5.1mm,P=0.003),旷置的室壁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直径<5cm),二尖瓣成形和旷置者无反流或轻微反流12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患者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绝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生存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壁瘤 二尖瓣反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室壁瘤切除术 二尖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谷天祥 喻磊 +3 位作者 师恩祎 修宗谊 王春 房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体会。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53例928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无逆显影148支。有逆显影780支)患者行冠状动脉搭...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体会。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53例928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无逆显影148支。有逆显影780支)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无逆显影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中有31支有血流,而有逆显影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有75支无血流),搭桥根数2501根。其中152例患者行内膜剥脱后冠状动脉搭桥155支,37例患者行心中静脉原位静脉动脉化37支。术中73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17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由非体外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8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8例应用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152例行内膜剥脱后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50例患者随访1月-9年,术后2年猝死1例,心绞痛症状均消失132例(88.6%),心绞痛症状缓解14例(9.4%),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其余601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心绞痛缓解率99%,心功能恢复。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可能尽量采取非体外循环技术。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和血管内超声可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10
作者 谷天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10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外科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心力衰竭患者 急诊介入治疗 临床类型 慢性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2
11
作者 修宗谊 马瑞阳 +2 位作者 谷天祥 章志伟 阎德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56,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3%(10/12),全组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发生脑栓塞,术后11例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迷宫术 心房颤动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钱程 谷天祥 +1 位作者 修宗谊 赵晓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并接受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34例进行肺复张,在原有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基础上以5 cmH... 目的观察肺复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并接受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34例进行肺复张,在原有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基础上以5 cmH2O/2 min逐渐增加PEEP至20 cmH2O,维持2min,以5 cmH2O/2 min递减至肺复张前的PEEP水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氧合指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34例患者在肺复张术后氧合均有明显改善(PaO2/FiO2从(108.6±36.6)升高至(173.3±64.8),P<0.05),血流动力学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在PEEP升高至一定水平时均会出现一过性动脉压下降,降低PEEP水平后很快恢复;全部病例未发生气压伤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心脏术后早期发生AL-I-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可以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心脏术后 呼气末正压通气 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佳琪 马跃文 +1 位作者 谷天祥 张玉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观察Ⅰ期心脏康复治疗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6-01至2010-10-0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行CABG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交替的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 目的观察Ⅰ期心脏康复治疗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6-01至2010-10-0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行CABG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交替的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ABG术后常规护理,其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教育以及心理咨询等术后早期康复策略。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5天进行生活质量即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康复组PF、GH、VT、M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治疗后PF、BP、GH评分均高于术前,康复组康复治疗后VT、MH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变化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康复组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峰值心率、变化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均长于术前,康复组康复治疗后峰值心率、变化心率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Ⅰ期心脏康复可以有效改善CABG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且不会增加心脏事件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蜡与再生氧化纤维素材料在老年女性心内直视术胸骨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春 董思远 +3 位作者 谷天祥 房勤 宋来春 喻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05-3908,共4页
背景:再生氧化纤维素已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止血中,效果确切,但应用于心脏手术胸骨止血尚未见报道。目的:对比观察再生氧化纤维素与传统胸骨止血材料骨蜡在减少老年女性心内直视术后胸骨出血中止血及预防胸骨感染效果的... 背景:再生氧化纤维素已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止血中,效果确切,但应用于心脏手术胸骨止血尚未见报道。目的:对比观察再生氧化纤维素与传统胸骨止血材料骨蜡在减少老年女性心内直视术后胸骨出血中止血及预防胸骨感染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68例60岁以上女性接受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分为2组:再生氧化纤维素组胸骨创面及骨髓腔内填充并覆盖再生氧化纤维素,对照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手术时间、关胸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出血再次开胸例数、平均住院时间、胸骨裂开例数、胸骨感染例数、切口拆线时间以及切口感染例数。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在手术时间、关胸时间、引流量、输血量、出血再次开胸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更有优势;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再生氧化纤维素作为新型胸骨止血材料,可常规用于体外循环后胸骨创面止血,效果确切,近期结果观察显示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氧化纤维素 体外循环 胸骨 骨蜡 老年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春 谷天祥 +4 位作者 修宗谊 章志伟 张玉海 师恩祎 卢春茂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149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记录心电图变化,比... 目的观察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149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记录心电图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LAD、LVDS、EF)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随访6~90个月。结果二尖瓣成形术21例,二尖瓣置换术89例(其中生物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其中生物瓣置换术11例),三尖瓣成形术46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48例。体外循环时间(82.1±1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8±25.3)min。双极射频消融121例,单、双极联合射频消融28例,射频消融时间12-38(17.4±5.1)min。手术后即刻,心房颤动全部消失,窦性心律133例,节性心律1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2.0%(3/149),其中2例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21例(82.9%),结性心律8例(5.5%),心房扑动5例(3.4%),房颤心律12例(8.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6%),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时间3~90个月,随访率78.8%(115/146)。随访期间死亡9例(4例心源性死亡,2例脑梗塞死亡,3例脑出血死亡)。106例随访到的存活病例,93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87.7%。随访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术前减小,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同期行瓣膜手术及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手术安全性高,远期疗效确切。抗凝并发症仍是瓣膜置换手术远期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瓣膜成形或生物瓣置换联合射频迷宫手术可能降低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瓣膜病 迷宫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结合运动训练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跃文 刘畅 +2 位作者 马庆平 张玉海 谷天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min步行试验(6MW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插管时间、重症护理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下降显著(P<0.01);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加长(P<0.005);康复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康复组LVEF明显改善(P<0.005);将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S、SDS评分的下降分别与6MWD的加长(rSAS=0.46,P<0.01;rSDS=0.48,P<0.01)成明显正相关。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康复 焦虑 抑郁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波 阎德民 +2 位作者 肖德锦 谷天祥 李庆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收治的18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女58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7.4岁。心脏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52例(室间隔缺损2...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收治的18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女58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7.4岁。心脏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52例(室间隔缺损25例、法洛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40例、二尖瓣脱垂12例。17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同期行心瓣膜置换术84例,矫正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106例。结果围术期死亡1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败血症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脑栓塞1例,其他原因1例。术后发生瓣周漏1例,未再次行手术治疗。随访150例(83.33%),随访时间5~124个月,随访期间148例患者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残余漏和心瓣膜功能障碍。随访期间有3例IE复发,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均经内科治疗治愈。140例(93.33%)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患者应想到IE的可能,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抗生素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黏液瘤176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修宗谊 谷天祥 +4 位作者 阎德民 谷春久 肖德棉 章志伟 姜春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总结176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我院手术治疗176倒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左心房黏液瘤160例,其中心脏多发瘤6例;右心房瘤12例;双房瘤3例;左心室瘤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 目的:总结176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我院手术治疗176倒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左心房黏液瘤160例,其中心脏多发瘤6例;右心房瘤12例;双房瘤3例;左心室瘤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并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摘除黏液瘤,同期行二尖辩成形和二尖瓣替换术5例。术后5例(2.84%)死亡。随访9个月~16年,6例(3.4%)复发。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确诊具有特殊价值,立即彻底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诊断 外科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春 谷天祥 +3 位作者 房勤 刘波 毛乃惠 李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2-43,共2页
目的总结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9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采用恰当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 目的总结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9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采用恰当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联合逆灌、顺灌联合桥灌、顺逆灌联合桥灌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顺利。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氧化纤维素在严重骨质疏松体外循环手术胸骨止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春 谷天祥 +2 位作者 喻磊 刘波 卢春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4739-4742,共4页
背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正中开胸胸骨出血较多,尤其是体外循环下手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更加重了术中及术后出血。目的:与常规胸骨止血材料骨蜡对比,观察再生氧化纤维素在减少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胸骨出血和预防胸骨切口感染中... 背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正中开胸胸骨出血较多,尤其是体外循环下手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更加重了术中及术后出血。目的:与常规胸骨止血材料骨蜡对比,观察再生氧化纤维素在减少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胸骨出血和预防胸骨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84例行正中开胸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2组。再生氧化纤维素组胸骨创面及骨髓腔内填充覆盖再生氧化纤维素,对照组常规应用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d引流量、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总输血量、切口拆线时间、术后持续发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出院随访6个月。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1d引流量、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总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更有优势。随访6个月中,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未出现胸骨切口排出异物情况,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骨蜡排出。提示再生氧化纤维素可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后胸骨止血,近远期疗效确切,并在胸骨感染方面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氧化纤维素 骨质疏松 胸骨 止血 体外循环 骨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