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uBi_(2)O_(4)/G复合增强AP/nAl复合物燃烧和释压研究
1
作者 丁恒 谯志强 刘春海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1,28,共7页
为了显著提高AP/nano-Al(nAl)复合物的压力释放效率,降低燃烧时间,提出了一种制备AP/nAl/G/CuBi_(2)O_(4)(CBO)复合物的策略。密闭爆发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压力释放率和压力达到峰值时间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当添加石墨烯(G)(2 wt%)/CBO(... 为了显著提高AP/nano-Al(nAl)复合物的压力释放效率,降低燃烧时间,提出了一种制备AP/nAl/G/CuBi_(2)O_(4)(CBO)复合物的策略。密闭爆发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压力释放率和压力达到峰值时间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当添加石墨烯(G)(2 wt%)/CBO(5 wt%)时压力增加13.5%,增压速率增加51.1%。此外,利用激光点火装置和高速摄像系统对制备复合物的点火和燃烧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G和CBO的引入成功降低了点火延迟并缩短了20 ms燃烧时间。综上所述,添加CBO和G能显著改善AP/nAl燃烧放热、峰值压力与最大增压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_(2)O_(4) 石墨烯 激光点火 密闭爆发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的超细RDX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谯志强 汤业朋 曾贵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1期116-118,共3页
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法、微乳液法三种超细炸药制备方法进行炸药细化,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制得了微米级黑索今(RDX),采用扫描电镜(SEM)对产品进行了晶体形貌观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控制,在细化RDX... 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法、微乳液法三种超细炸药制备方法进行炸药细化,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制得了微米级黑索今(RDX),采用扫描电镜(SEM)对产品进行了晶体形貌观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控制,在细化RDXD的同时,改变其晶体形貌,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超细炸药晶体形貌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炸药 RDX 制备方法 晶体形貌 微米级 溶剂法 工艺条件 微乳液法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ATB微结构与复合物冲击起爆阈值间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谯志强 聂福德 +1 位作者 杨光成 张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电爆炸箔驱动飞片加载方式,测试了纳米TATB与某敏感炸药复合体系的50%冲击起爆电压阈值,讨论了TATB微观结构参数与复合物冲击起爆阈值之间关系的几种观点。采用造型粉数学建模-表面形貌表征-冲击起爆阈值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了复合... 采用电爆炸箔驱动飞片加载方式,测试了纳米TATB与某敏感炸药复合体系的50%冲击起爆电压阈值,讨论了TATB微观结构参数与复合物冲击起爆阈值之间关系的几种观点。采用造型粉数学建模-表面形貌表征-冲击起爆阈值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了复合体系的起爆机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布方式与纳米网格TATB聚集体尺寸大小密切相关,决定了复合物中敏感炸药所受短脉冲作用的压力大小和时间长短,这可能是导致50%起爆阈值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起爆阈值 造型粉模型 纳米TATB 微观结构 短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0基直写炸药油墨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自 陈瑾 +3 位作者 谯志强 黄兵 杨光成 聂福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炸药油墨是直写微装药技术在微型机电系统(MEMS)引信安保装置应用的关键材料。采用球磨方法细化了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CL-20)炸药,结合聚乙烯醇(PVA)/水/乙基纤维素(EC)/异丙醇(IPA)的复合粘结剂体系,获得了一种书写性能良好的... 炸药油墨是直写微装药技术在微型机电系统(MEMS)引信安保装置应用的关键材料。采用球磨方法细化了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CL-20)炸药,结合聚乙烯醇(PVA)/水/乙基纤维素(EC)/异丙醇(IPA)的复合粘结剂体系,获得了一种书写性能良好的炸药油墨复合物ε-CL-20/PVA/H2O/EC/IPA。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炸药油墨的最小线宽可达80.2μm,无明显裂纹。红外光谱显示油墨中CL-20炸药在直写前后晶型保持不变。通过楔形狭缝装药炸痕法,测得装药厚度为0.54mm时,炸药油墨复合物的爆轰临界尺寸为0.3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微型机电系统(MEMS)引信 直写装药 炸药油墨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 爆轰临界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PYX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兰 王平 +2 位作者 曾贵玉 谯志强 张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采用喷射重结晶法制备了高纯度亚微米PYX,并对其热性能、机械感度、短脉冲起爆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平均粒径为0.945μm的超细PYX,粒度分布较均匀,比表面积为9.3m2/g,纯度为98.1%。与PYX原料相比,超细PYX的热分解放热峰温度和... 采用喷射重结晶法制备了高纯度亚微米PYX,并对其热性能、机械感度、短脉冲起爆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平均粒径为0.945μm的超细PYX,粒度分布较均匀,比表面积为9.3m2/g,纯度为98.1%。与PYX原料相比,超细PYX的热分解放热峰温度和5 s爆发点有所降低,但均在374℃以上;撞击感度(爆炸概率)从68%降到12%,摩擦感度(爆炸概率)从36%增高到60%;用金属桥箔使聚酯膜飞片产生短脉冲冲击波的电起爆装药技术研究了PYX的短脉冲起爆感度,测试结果表明,其50%发火电压为2.55 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亚微米PYX 喷射重结晶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单质炸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冰 朱自 +4 位作者 李瑞 王军 谯志强 杨光成 聂福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10,1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微纳米单质炸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六硝基茋(HNS)、3-硝基-1,2,4-三唑-5-酮(NTO)单质炸药为主线,... 综述了近年来微纳米单质炸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六硝基茋(HNS)、3-硝基-1,2,4-三唑-5-酮(NTO)单质炸药为主线,介绍了微纳米单质炸药的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和性能研究。探讨了制备微纳米单质炸药的关键问题,最后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微纳米单质炸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单质炸药 微纳米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B微观结构对炸药爆轰波传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贵玉 +3 位作者 刘兰 蒋治海 谯志强 黄毅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5-668,共4页
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出了3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特征的超细TATB炸药粉体,用2%(质量分数)的F2311作粘结剂,压制出了不同密度的TATB基炸药试样。采用飞片短脉冲冲击起爆装置,研究了TATB基炸药中爆轰波的传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短... 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出了3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特征的超细TATB炸药粉体,用2%(质量分数)的F2311作粘结剂,压制出了不同密度的TATB基炸药试样。采用飞片短脉冲冲击起爆装置,研究了TATB基炸药中爆轰波的传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短脉冲冲击起爆条件下,TATB微观结构对炸药爆轰波传播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轰波传播 短脉冲起爆 TATB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结晶细化DAAF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瑾 黄兵 +3 位作者 张丽媛 谯志强 刘有松 杨光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331,共8页
为改善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AF)的安全性能和起爆性能,提升其作为冲击片雷管始发药剂的应用价值,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喷射结晶方法,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去离子水为非溶剂制备得到细化DAAF产品,研究了表面活... 为改善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AF)的安全性能和起爆性能,提升其作为冲击片雷管始发药剂的应用价值,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喷射结晶方法,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去离子水为非溶剂制备得到细化DAAF产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溶剂⁃非溶剂比例对细化DAAF的形貌、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表征了细化DAAF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热分解性能,并测试了细化DAAF的感度、真空安定性和冲击片起爆性能。结果表明:以PEG⁃400为表面活性剂,在其浓度为0.8 g·L^(-1),溶剂⁃非溶剂的体积比为1∶20时,可得到粒径分布均匀(180~220 nm),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类球形DAAF;与原料相比,细化DAAF的热分解活化能显著升高了23.1 kJ·mol^(-1),冲击片起爆电流大幅度下降至2.1 kA,真空放气量、静电火花感度和热感度均有明显降低,具有更优的热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冲击片起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氨基⁃4 4'⁃氧化偶氮呋咱(DAAF) 喷射结晶 细化 热稳定性 感度 起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非溶剂结晶技术制备纳米含能材料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曾贵玉 谯志强 曾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纳米含能材料具有诸多优异性能而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发展了多种制备技术和方法;针对国内外溶剂/非溶剂结晶技术制备纳米含能材料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纳米含能材料粒径和形貌的各种因素;溶剂/非溶剂技术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 纳米含能材料具有诸多优异性能而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发展了多种制备技术和方法;针对国内外溶剂/非溶剂结晶技术制备纳米含能材料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纳米含能材料粒径和形貌的各种因素;溶剂/非溶剂技术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已成为纳米含能材料制备的主流方法,同时指出了该方法还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纳米 溶剂/非溶剂结晶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光成 谯志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0,共2页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MIC)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高达数千米/秒的燃烧速率、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性能,在含能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 EM S)器件、反红外诱饵材料、...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MIC)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高达数千米/秒的燃烧速率、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性能,在含能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 EM S)器件、反红外诱饵材料、高能添加剂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很好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氧化剂和还原剂以纳米尺度复合展现出独特的反应动力学特性,如颗粒尺寸依赖、传质扩散、能量释放等机制与传统固相反应有很大差别,这对于凝聚态物理科学来说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经过多年的研究,MIC材料的制备、性能、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分子间 亚稳态 systems 物面 固相反应 颗粒尺寸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气流粉碎下NiO纳米棒的低温固相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兰 聂福德 +1 位作者 曾贵玉 谯志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457,共4页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低温固相合成NiO纳米颗粒前驱体,并通过在650~900℃下,NaCl熔盐介质中对前驱体进行焙烧,制备得到NiO纳米棒。采用XRD、SEM、TEM测试技术对NiO前驱体、Ni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为直径约2...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低温固相合成NiO纳米颗粒前驱体,并通过在650~900℃下,NaCl熔盐介质中对前驱体进行焙烧,制备得到NiO纳米棒。采用XRD、SEM、TEM测试技术对NiO前驱体、Ni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为直径约25 nm球形颗粒,随着焙烧温度升高,逐渐生成直径为300 nm,长度约十几微米的纳米棒。反应过程中熔盐介质是纳米颗粒前驱体生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气流粉碎 NiO纳米棒 低温固相 熔盐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气流固相反应法制备超细CdS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兰 聂福德 +1 位作者 曾贵玉 谯志强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在超音速气流粉碎条件下,以Cd(OAc)_2·2H_2O和Na_2S·9H_2O为原料,通过低温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实现超细CdS粒子的公斤级合成,采用XRD、激光粒度仪、SEM和TEM等表征产物结构、粒子大小和形貌。结果表明:得到的CdS粒子平均粒径在1... 在超音速气流粉碎条件下,以Cd(OAc)_2·2H_2O和Na_2S·9H_2O为原料,通过低温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实现超细CdS粒子的公斤级合成,采用XRD、激光粒度仪、SEM和TEM等表征产物结构、粒子大小和形貌。结果表明:得到的CdS粒子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近似圆球形,但粒子间团聚现象较明显;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制备超细CdS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气流法 低温固相反应 超细 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Al纳米铝热剂与超细RDX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逄万亭 赵林 谯志强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7期78-80,11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铝热剂nano-Fe2O3-Al,并获得了其与超细RDX的复合含能材料nanoFe2O3-Al/SFRDX。采用BET法、SEM、XRD综合表征了nano-Fe2O3-Al的结构,采用TG/DSC联用技术测试了nano-Fe2O3-Al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气凝胶铝热...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铝热剂nano-Fe2O3-Al,并获得了其与超细RDX的复合含能材料nanoFe2O3-Al/SFRDX。采用BET法、SEM、XRD综合表征了nano-Fe2O3-Al的结构,采用TG/DSC联用技术测试了nano-Fe2O3-Al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气凝胶铝热剂的反应温度更低;nano-Fe2O3-Al的静电火花感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铝热剂对静电十分敏感。对nano-Fe2O3-Al/SFRDX在无约束条件和密闭条件下的燃烧行为进行了研究,高速相机照片法发现在无约束条件下,nanoFe2O3-Al燃烧高达300 m/s,且nano-Fe2O3-Al/SFRDX具有在无约束条件下由燃烧转为爆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超细RDX 燃烧速度 燃烧转爆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HMX基PBX力学、导热性能及药片撞击感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宇翔 吴鹏 +4 位作者 花成 黄兵 王军 谯志强 杨光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为了研究微纳米尺度下颗粒尺寸对于炸药撞击感度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将三种奥克托今(HMX,粒径为100~300 nm,1~2μm,10~20μm)基高聚物粘接炸药(PBX)造型粉压制成表观密度分别为1.74 g·cm^(-3)与1.50 g·cm^(-3)的PBX样品,研... 为了研究微纳米尺度下颗粒尺寸对于炸药撞击感度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将三种奥克托今(HMX,粒径为100~300 nm,1~2μm,10~20μm)基高聚物粘接炸药(PBX)造型粉压制成表观密度分别为1.74 g·cm^(-3)与1.50 g·cm^(-3)的PBX样品,研究了HMX粒径与表观密度对PBX样品压缩力学性能、导热性能以及药片撞击感度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受落锤撞击前后的微观形貌,并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测试了落锤撞击加载过程中样品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PBX样品的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系数均随HMX粒径的减小而显著增大。在相同表观密度下,PBX样品的撞击感度随HMX粒径减小而明显降低;对于含同种粒径HMX的PBX样品,撞击感度随表观密度的增加而略微升高。撞击作用下HMX粒径较大的样品主要发生孔穴压缩与颗粒破碎,HMX粒径较小的样品主要发生颗粒层的剪切滑移。在相同撞击条件下,作用于试样力的峰值随表观密度的增大或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认为炸药颗粒细化所带来的撞击感度降低是细化后炸药内部孔隙尺寸减小、孔隙结构均匀化程度提高以及导热性能提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托今(HMX)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撞击感度 粒径 表观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LLM-105自组装制备矩形微米棒 被引量:5
15
作者 庄小博 黄兵 +3 位作者 高冰 谯志强 杨光成 聂福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3-438,共6页
以纳米级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为原料,采用溶剂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横截面为矩形的LLM-105微米棒,并将制备的矩形LLM-105微米棒与直接合成的孪晶LLM-105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溶剂、纳米级LLM-105加入量、... 以纳米级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为原料,采用溶剂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横截面为矩形的LLM-105微米棒,并将制备的矩形LLM-105微米棒与直接合成的孪晶LLM-105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溶剂、纳米级LLM-105加入量、搅拌速率和自组装时间对自组装后LLM-105晶体形貌的影响,得到了最优自组装条件,发现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纳米LLM-105的加入量为40 g·L^(-1),搅拌速率为600 r·min^(-1)时以纳米LLM-105为原料自组装可得到规则的矩形棒状晶体,并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热重,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自组装后晶体的形貌、结构、热性能以及纯度进行了表征,发现自组装矩形LLM-105微米棒与直接合成的孪晶LLM-105相比,XRD主要衍射峰完全一致,但在2θ为11.1°、22.3°、24.8°和33.0°处的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晶体可能沿着(100)方向择优生长;晶体纯度提高了1.8%,达到为98.8%;自组装制备得到的微米LLM-105晶体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仅存在356.7℃一个放热峰,热失重起始温度提高了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 自组装 形貌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CL-20自支撑纤维固体推进剂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东 黄兵 +2 位作者 谯志强 陈瑾 杨光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3-1008,共6页
用高能猛炸药(如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代替传统固体推进剂是实现小体积大比冲微型推进剂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CL?20的自持燃烧,设计了CL?20镶嵌rGO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推进剂体系。首先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超细CL?20球形颗粒... 用高能猛炸药(如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代替传统固体推进剂是实现小体积大比冲微型推进剂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CL?20的自持燃烧,设计了CL?20镶嵌rGO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推进剂体系。首先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超细CL?20球形颗粒(直径300 nm~2μm),然后利用维度限域水热技术制备了自支撑rGO/CL?20纤维推进剂。在热分析动力学和燃烧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rGO/CL?20纤维推进剂的燃烧传播机制,认为该复合体系两种物质放热的正反馈机制是实现其燃烧传播的关键因素。由于rGO三维网络的构建,既提高了纤维的热导率,同时rGO在KOH作用下的放热可作为rGO三维网络和CL?20颗粒燃烧的起始能量,而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CL?20的燃烧放热叠加于rGO的放热,形成放热的正反馈机制。所制备的自支撑rGO/CL?20纤维推进剂的燃烧传播速度为20.66 mm·s^(-1),其纤维状结构为微型推进器的模块化快速装药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推进器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 氧化石墨烯 燃烧特性 正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ATB中杂质结构与形成机理(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彦群 王军 +4 位作者 黄辉胜 谯志强 李瑞 沈金鹏 杨光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纳米TATB是一种高能钝感炸药,在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杂质。采用液态^(13)C 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理论模拟方法研究了可能杂质的结构。结果表明,这种杂质是TATB分子的质子化合物,命名为1,3,5-三氨基-2,4,6-三硝基-2,5-环己二烯硫酸... 纳米TATB是一种高能钝感炸药,在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杂质。采用液态^(13)C 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理论模拟方法研究了可能杂质的结构。结果表明,这种杂质是TATB分子的质子化合物,命名为1,3,5-三氨基-2,4,6-三硝基-2,5-环己二烯硫酸氢盐。依据量子化学方法,这种杂质可能的形成机理是在溶解过程中,TATB分子被浓硫酸中的H原子质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ATB 杂质 质子化合物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共沉淀法制备YAG纳米粉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莉莉 陈瑾 +2 位作者 杨光成 谯志强 聂福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651-2656,共6页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微通道反应与共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实验考查了溶液浓度、pH值、Nd3+掺杂等因素对合成纯相YAG纳米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沉淀剂浓度不利于纯相YAG粉体的制备,当沉淀剂浓度为0.4mo...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微通道反应与共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实验考查了溶液浓度、pH值、Nd3+掺杂等因素对合成纯相YAG纳米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沉淀剂浓度不利于纯相YAG粉体的制备,当沉淀剂浓度为0.4mol/L,Al 3+浓度范围为0.1~0.4mol/L的条件下均得到纯相YAG纳米粉体;采用优化的实验条件,体系pH值维持在8左右,以2%(原子分数)的Nd3+取代YAG中的Y3+,900℃保温4h得到纯相Nd∶YAG粉体,粉体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分布均匀,呈近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反应 共沉淀法 YAG纳米粉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纳米颗粒对Al/CuO基叠层薄膜燃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海峰 +4 位作者 徐传豪 谯志强 黎学明 何嵘 竹文坤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降低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点火能量,利用抽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掺杂浓度(10%~30%)的Al-Ti/CuO叠层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点火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形貌、化学成分及燃烧行为进行了测试... 为降低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点火能量,利用抽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掺杂浓度(10%~30%)的Al-Ti/CuO叠层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点火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形貌、化学成分及燃烧行为进行了测试,并分析Ti纳米颗粒在Al/CuO叠层薄膜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i纳米颗粒的添加降低了Al/CuO叠层薄膜的点火阈值,其中20%Ti添加量的叠层薄膜点火阈值仅为21.2 mJ,相比Al/CuO降低了约36%。但过量添加Ti纳米颗粒会导致大量微米级球状烧结结构的生成,该结构会包裹未反应的纳米铝颗粒,阻碍其能量的释放和后期火焰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Ti纳米颗粒 叠层薄膜 激光点火 点火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负载的纳米Al@CuO核壳结构阵列铝热剂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海峰 杨光城 +1 位作者 谯志强 黎学明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8期58-60,64,共4页
Al/CuO纳米铝热剂因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成为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研究热点,但氧化剂/燃料复合均匀性、阵列负载量和热应力问题是制约其在微含能器件中应用的关键。为了制备出结构更为紧密,负载量更高的新型含能材料,通过化学刻蚀与低温(... Al/CuO纳米铝热剂因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成为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研究热点,但氧化剂/燃料复合均匀性、阵列负载量和热应力问题是制约其在微含能器件中应用的关键。为了制备出结构更为紧密,负载量更高的新型含能材料,通过化学刻蚀与低温(200℃)脱水的方法,以泡沫铜为基底生长出高负载量的CuO纳米线阵列结构,结合磁控溅射法制备出紧密接触的纳米Al/CuO核壳结构阵列铝热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FESEM)、X线衍射技术(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负载量计算显示:制备的CuO纳米线排列致密,负载量较高,且无Cu_2O的生成;结合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和激光点火分析了不同溅射时间Al/CuO纳米铝热剂的能量释放与点火后形貌的改变。该方法条件温和,生成的Al@CuO纳米核壳阵列结构粗长致密,韧性较好,可广泛的应用于纳米铝热剂器件中,为纳米铝热剂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刻蚀 线状CuO阵列 核壳结构 高负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