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注射液增强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谭获 应红光 +2 位作者 褚建新 郝玉书 赵钧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探索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固体琼脂集落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法 ,观察HL60细胞株及新鲜白血病细胞经过药物作用后 ,其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HL60细胞混合培养后照射 ,细胞存... 目的 :探索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固体琼脂集落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法 ,观察HL60细胞株及新鲜白血病细胞经过药物作用后 ,其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HL60细胞混合培养后照射 ,细胞存活曲线斜率的倒数 (D0 )、放射剂量为 2Gy时的活存比率 (SF2 )分别由 1 5 3、0 3 4降至 0 93、0 1 2 ,细胞凋亡显著增多 ;这种效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放射诱导的新鲜白血病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 (5 89± 2 91 % )相比 ,复方丹参组 (1 2 0 5± 3 0 6% )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白血病 放射增敏剂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获 应红光 +7 位作者 赫玉书 冯莹 叶絮 庞缨 赖毅妍 余清声 管锦霞 林震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眼镜蛇组分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眼镜蛇毒组分对HL60等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及量效关系;初步观察静脉滴注眼镜蛇毒组分治疗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效果。结果:眼镜蛇毒组分对... 目的:研究眼镜蛇组分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眼镜蛇毒组分对HL60等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及量效关系;初步观察静脉滴注眼镜蛇毒组分治疗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效果。结果:眼镜蛇毒组分对9株人白血病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0.006~440μg/ml,且呈较好的量效关系(r为0.66~0.99;P<0.2-0.001)。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一疗程后8例病人中有效6例。其中4例原来应用化疗无效,于原方案第二疗程加用眼镜蛇毒,结果产生了一定的效果。静滴眼镜蛇毒组分未见过敏反应;无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异常加重的实验指标出现;单用眼镜蛇毒组分时骨髓抑制不明显。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样腹泻,尤其是应用M组分时非常严重,改用C组分时腹泻明显减轻。结论:眼镜蛇毒组分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种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初步的临床观察说明眼镜蛇毒组似有加强化疗药物效果的作用;眼镜蛇组分静注无明显近期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白血病 细胞株 细胞毒 副作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抗白血病的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谭获 曾林涓 叶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72-478,共7页
为了研究脐血淋巴细胞能否在体外培养成为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性T细胞(CTL),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再吞噬凋亡白血病细胞并将其抗原呈递给相同脐血的T淋巴细胞,得到杀伤性T细胞。用形态学及... 为了研究脐血淋巴细胞能否在体外培养成为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性T细胞(CTL),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再吞噬凋亡白血病细胞并将其抗原呈递给相同脐血的T淋巴细胞,得到杀伤性T细胞。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CTL细胞的杀伤功能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结果表明:12份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的DC,DC的表面标志CD1a+、HLA DR+、CD86+、CD8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TL可以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效∶靶=50∶1对AM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44.76±17.42%,对AL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8.50±4.25%),对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杀伤率极低。结论: 在外体应用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可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典型的DC;负载有白血病抗原的DC可诱导同一脐血的淋巴细胞生成白血病特异的杀伤性T细胞(CTL),所得CTL可特异性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严重伤害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脐血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叶参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3 位作者 刘敏涓 冯莹 关东文 张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用人血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五叶参水煮制备液能明显抑制APD、复合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1min、5min、最大聚集率,并促进解聚发生(P均<0.05);该药还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五叶参水煮液与PPP混合后,尚能抑制多... 用人血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五叶参水煮制备液能明显抑制APD、复合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1min、5min、最大聚集率,并促进解聚发生(P均<0.05);该药还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五叶参水煮液与PPP混合后,尚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使KPTT、PT、TT、AT、RVV-RT、RVV-CT等凝血试验时间延长(P均<0.05);此外,五叶参有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五叶参是一种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及红细胞聚集性等多个环节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叶参 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及蝮蛇毒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获 冯莹 +2 位作者 刘敏涓 刘泽霖 管锦霞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1期15-8,共2页
蛇毒是毒蛇毒腺分泌的物质,不同种类的蛇毒因其成份不同,故具不同的毒性。本文主要报告蝮蛇毒、眼镜蛇毒在体外对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蛇毒:蝮蛇毒(江浙产)、眼镜蛇毒(广东产)均由广州蛇毒研究所提供,... 蛇毒是毒蛇毒腺分泌的物质,不同种类的蛇毒因其成份不同,故具不同的毒性。本文主要报告蝮蛇毒、眼镜蛇毒在体外对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蛇毒:蝮蛇毒(江浙产)、眼镜蛇毒(广东产)均由广州蛇毒研究所提供,粗毒活性分别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蝮蛇毒 抗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功能 实验研究 腹蛇 粗毒 广州 肾上腺素 磷脂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获 冯莹 +8 位作者 叶絮 庞缨 赖毅妍 余清声 管锦霞 林振桃 应红光 郝玉书 张广森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组分C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MTT、DNA电泳、流式细胞仪、RT_PCR等方法 ,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HL6 0等 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及白血病细胞经过眼镜蛇毒组分C处理后的生物化学、Bcl -...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组分C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MTT、DNA电泳、流式细胞仪、RT_PCR等方法 ,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HL6 0等 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及白血病细胞经过眼镜蛇毒组分C处理后的生物化学、Bcl - 2 /Bax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眼镜蛇毒组分对 9株人白血病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 为 0 .0 0 4 6~ 4 .4 0 μg/ml,且呈较好的量效关系 (r为 0 .6 6~ 0 .99)。眼镜蛇毒组分C能诱导HL6 0细胞发生凋亡生物化学变化 ;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眼镜蛇毒组分C能使一定比例的J6_1、56 2、HL6 0细胞发生凋亡 ,而且凋亡率随蛇毒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RT_PCR方法检测发现眼镜蛇毒组分C能使HL6 0细胞Bcl_2基因的表达下调 ,而Bax变化不明显。结论 :眼镜蛇毒组分C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此种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眼镜蛇毒组分C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 ,此作用与Bcl_2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白血病 Bcl-2/Bax基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1 抗磷脂抗体的分类和发现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I)一般可分为狼疮样抗凝物(Iupus anticoagulant,LAC)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二大类。 早在1952年。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 血栓形成 磷脂依赖性凝血 狼疮样抗凝物 病人血清 凝血活酶 自发性流产 活化蛋白 激活蛋白 Hartm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综合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谭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1年第4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综合征 实验室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半身照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8 位作者 赖毅妍 庞缨 蔡晓东 叶絮 刘敏涓 冯莹 褚建新 应红光 赵钧铭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70-74,共5页
为探讨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我们对3例完全缓解的急淋白血病病人进行了半身交替放射治疗:先联合应用环磷酸胶(CTX)、足叶乙甙(VP16)、米托蒽醌(Mx)预处理,然后采用800cGy的剂量分别进行上半身加全脊柱。下半身交替照射,结... 为探讨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我们对3例完全缓解的急淋白血病病人进行了半身交替放射治疗:先联合应用环磷酸胶(CTX)、足叶乙甙(VP16)、米托蒽醌(Mx)预处理,然后采用800cGy的剂量分别进行上半身加全脊柱。下半身交替照射,结果证实该方法较安全、能达到造血重建、副作用较小。这是一种较为彻底治疗白血病的值得探索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半身照射 急性 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获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样抗凝物及抗心磷脂抗体)是多种原因诱发的异质性自身抗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检测抗磷脂抗体对临床医师预测、诊治血栓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抗磷脂抗体的分类、与血栓形...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样抗凝物及抗心磷脂抗体)是多种原因诱发的异质性自身抗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检测抗磷脂抗体对临床医师预测、诊治血栓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抗磷脂抗体的分类、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检测方法、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抗磷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诱导脐血CD8^+抗白血病细胞毒淋巴细胞的研究(英文)
11
作者 谭获 刘芯 叶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存在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有效地清除MRD,其中的策略之一就是诱导并回输白血病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脐血... 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存在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有效地清除MRD,其中的策略之一就是诱导并回输白血病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脐血能否在体外诱导生成CD8+CTL,所生成的CD8+CTL能否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从而确定脐血淋巴细胞的利用价值及用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可行性。通过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同时负载U937冻融抗原;成熟DC刺激同源的脐血T淋巴细胞成为CTL,经MACS磁珠分选出CD8+CTL。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DC,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显示,10份人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功能成熟的DC。3组效应细胞CD8+CTL、CD8-CTL和T淋巴细胞(TL)组在相同效靶比(40∶1)对U937细胞株的杀伤率分别为(66.36±12.43)%、(34.47±8.19)%和(15.79±4.64)%,以CD8+CTL组最高;效靶比为40∶1时,CD8+CTL对U937细胞株的杀伤率(66.36%)高于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率(41.97%)(P<0.05);而CD8-CTL对U937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的杀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负载U937白血病细胞株抗原的成熟脐血DC可使脐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D8+CTL;CD8+CTL对U937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强于CD8-CTL的作用;CD8+CTL对U937白血病细胞株杀伤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白血病 脐血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半身照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报告
12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8 位作者 赖毅妍 庞缨 蔡晓东 叶絮 刘敏涓 冯莹 褚建新 应红光 赵钧铭 《新医学》 1998年第S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交替半身照射 长春新碱 附属医院 残留白血病细胞 柔红霉素 完全缓解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预处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剂枢复宁^(TM)防治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呕吐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谭获 刘敏涓 +5 位作者 曹波航 赵德义 冯莹 庞缨 刘泽霖 林秀梅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85-185,共1页
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4月,应用Glaxo公司产品枢复宁<sup>TM</sup>(Ondansetron)防治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化疗后呕吐,取得良好效果。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8岁至70岁,平均46岁,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病人。... 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4月,应用Glaxo公司产品枢复宁<sup>TM</sup>(Ondansetron)防治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化疗后呕吐,取得良好效果。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8岁至70岁,平均46岁,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6例(M<sub>1</sub>5例,M<sub>2</sub>8例,M<sub>3</sub>1例,M<sub>4</sub>2例),恶性淋巴瘤13例(何杰金病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多发性骨髓瘤及胃癌骨髓转移病人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肿瘤 枢复宁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转移 何杰金病 病人化疗 临床观察 恶性淋巴瘤 非何杰金淋巴瘤 呕吐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及血液透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3-55,共3页
本文应用 ADP、肾上腺素及复合诱聚剂对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其中5例在血液透析前后分别测定。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血小板功能。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尿毒... 本文应用 ADP、肾上腺素及复合诱聚剂对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其中5例在血液透析前后分别测定。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血小板功能。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尿毒症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血肌酐值呈负相关性,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身交替照射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获 《白血病》 1999年第1期58-59,共2页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对肿瘤性疾病产生治疗效果。现就半身放射(hemibodyiradiation,HBI)治疗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HBI的原理、方法、副作用及对策1.1原理以脐...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对肿瘤性疾病产生治疗效果。现就半身放射(hemibodyiradiation,HBI)治疗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HBI的原理、方法、副作用及对策1.1原理以脐为中点,将身体分为上、下半身两大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身交替照射 治疗 恶性血液病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浆PC、PS变化的研究
16
作者 谭获 周立红 +3 位作者 刘敏涓 冯莹 刘泽霖 谭盛 《血栓与止血学》 1996年第3期97-98,144,共3页
应用ELISA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78例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包括脑梗塞37例、风湿病16例及糖尿病25例)血浆蛋白C含量(PC:Ag)、总蛋白S(TPS),结果显示PC:Ag在对照组为106.94±39.42%,脑梗塞组、风湿病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80.59±29... 应用ELISA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78例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包括脑梗塞37例、风湿病16例及糖尿病25例)血浆蛋白C含量(PC:Ag)、总蛋白S(TPS),结果显示PC:Ag在对照组为106.94±39.42%,脑梗塞组、风湿病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80.59±29.81%、73.61±35.92%、78.28±16.52%;TPS依次为91.85±25.40%、80.54±12.87%、77.34±20.98%、87.92±18.68%。数据表明,各观察组PC:Ag、TP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PC、PS血浆水平下降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PC) 蛋白S(PS)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传统化疗作为高危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治疗的疗效比较:意大利多中心随机试验
17
作者 谭获 王春燕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5期273-275,278,共4页
1文献来源 Martelli M, Gherlinzoni F, de Renzo A, et al. Early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a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s front-line therapy in high-risk,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An Italian ... 1文献来源 Martelli M, Gherlinzoni F, de Renzo A, et al. Early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a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s front-line therapy in high-risk,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An Italian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J]. J Clin Oncol, 2003,21 : 1255-1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药物疗法 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研究进展
18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1期36-35,共2页
组织因子(TF)是经典的外源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TF不仅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TF是一种在许多细胞膜上表达的跨膜糖蛋白,分子量约为47K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TF浓度甚低,仅为3 PM。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研究进展 多细胞 多疾病 复合物 内源凝血途径 磷脂 膜表面 蛋白水解作用 启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C抗凝系统分子缺陷研究进展
19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6年第3期139-141,共3页
1 蛋白C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蛋白C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系统,由蛋白C(PC)、蛋白S(PS)、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因子V(FV)组成。 PC由肝脏合成,循环血浆中浓度为3~5mg/L,是一种Vit K依赖酶原,分子量62,000道尔顿,由多条肽链组成,其中轻... 1 蛋白C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蛋白C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系统,由蛋白C(PC)、蛋白S(PS)、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因子V(FV)组成。 PC由肝脏合成,循环血浆中浓度为3~5mg/L,是一种Vit K依赖酶原,分子量62,000道尔顿,由多条肽链组成,其中轻链含一个γ羧化谷氨酸区域和二个类上皮生长因子(EGF)区域,重链具有丝氨酸蛋白酶(Serpins)的结构特点,凝血酶裂解PC重链的近氨基末端处,释放一个12肽,使PC活化,表现出Serpins活性而灭活Va、Ⅷa,发挥抗凝作用。 PS是活化蛋白C(APC)抗凝的一种重要辅因子,肝、巨核细胞等组织均能合成PS,循环血浓度为20~50mg/L。与其它Vit K依赖因子不同,PS不属Serpins家族成员。PS在体内有2种形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系统 蛋白C系统 研究进展 分子缺陷 动脉血栓形成 因子V 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酶调节蛋白 遗传缺陷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抗凝物及凝血活酶抑制试验
20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4期173-174,共2页
狼疮抗凝物(LA)是一类在体外具有抑制一种或多种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APTT、PT、蝰蛇毒稀释时间即DRVVT)的抗体。由于LA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流产等疾病密切相关,放临床上颇为重要。LA最初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中鉴定... 狼疮抗凝物(LA)是一类在体外具有抑制一种或多种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APTT、PT、蝰蛇毒稀释时间即DRVVT)的抗体。由于LA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流产等疾病密切相关,放临床上颇为重要。LA最初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中鉴定出来,然而并非所有SLE病人均有LA,而且,LA也并不仅限存于SLE患者体内。LA是所谓抗磷脂抗体(APA)这一大群相关免疫球蛋白中的组成部分。这些免疫球蛋白的类型为IgG、IgM及IgA。APA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药物诱发性疾病之中。患者体内并不是存在一种特异的抗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活酶 狼疮抗凝物 抑制试验 抗磷脂抗体 多种抗体 凝血试验 性病人 试剂 药物诱发性 稀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