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14
1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0-102,110,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教育之重要源泉,对其应持理性之批判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促进之,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中有画”辨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共3页
苏轼论王维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语一出,自宋代以至于今,便以“诗中有画”作为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去评价诗歌艺术。以“诗中有画”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个性特征,这样的评价标准,存在谬误,缺少辨析,不足以立论,是不可... 苏轼论王维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语一出,自宋代以至于今,便以“诗中有画”作为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去评价诗歌艺术。以“诗中有画”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个性特征,这样的评价标准,存在谬误,缺少辨析,不足以立论,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苏轼 '诗中有画' 艺术特征 创作个性 评价标准 诗歌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写作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84,共4页
大学写作教学弊端重重,文体教材烦琐,实用主义成风,应当正本清源,回到传统文章学的观念,从认识语言的本质、学生语言素养的养成上正视教育现状,矫正观念,讲究教学方法,偿还学生的自由心灵,让学生自由地写作。使写作教学致力于人的实现。
关键词 大学写作教学 文章学 观念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王维的佛教美学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朝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8-152,共5页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语言既是造道之致,不复缚在文字,诗便进入无言真境。道悟诗悟,合而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摩诘 《维摩诘经》佛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经》的主体论哲学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朝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6,共4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走上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道路。禅宗正是这一融合的结晶。《坛经》是禅宗的宗经宝典,是印度佛经以外唯一能够称作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坛经》的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以及自性...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走上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道路。禅宗正是这一融合的结晶。《坛经》是禅宗的宗经宝典,是印度佛经以外唯一能够称作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坛经》的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以及自性自度理论,阐述了禅宗教派的佛性论,并指出了成就这一佛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心性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青言语的“孤岛”认知价值
6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价值 苏青 言语 “孤岛”时期 汉奸文学 认识价值 文化侵略 民众生活 女作家 张爱玲 再现性 日本人 评判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能禅师碑》的多元思想融合
7
作者 谭朝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王维所作慧能禅师碑碑铭,运用了众多儒家、道家等事典与义理,以遮诠的方法讲说慧能的得法经历,讲说佛禅的教义。在这样的讲说中,儒、道、佛作为不同的文化形态,在碑铭中融为一体。这种多元思想的融合,归趋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达到... 王维所作慧能禅师碑碑铭,运用了众多儒家、道家等事典与义理,以遮诠的方法讲说慧能的得法经历,讲说佛禅的教义。在这样的讲说中,儒、道、佛作为不同的文化形态,在碑铭中融为一体。这种多元思想的融合,归趋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达到和谐境地,生命如何追求最大的自由,最终获得解脱的核心精神。王维思想的多元融合性,在这篇碑铭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 遮诠 多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凝碧诗”考辨
8
作者 谭朝炎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51-54,共4页
“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贼军囚于洛阳菩提寺,并被迫接受“伪职”。诗人在囚禁中作“凝碧诗”,表达其忠君不贰思想。乱平后王维因此诗受到肃宗宽宥。“凝碧诗”在王维政治生涯中至关重要。历来有关该诗标题、传递等情况的记载,互相矛盾,... “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贼军囚于洛阳菩提寺,并被迫接受“伪职”。诗人在囚禁中作“凝碧诗”,表达其忠君不贰思想。乱平后王维因此诗受到肃宗宽宥。“凝碧诗”在王维政治生涯中至关重要。历来有关该诗标题、传递等情况的记载,互相矛盾,殊多疑点,本文对此一一作出考证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凝碧诗” 标题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的禅悟与诗悟
9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佛教对王维的影响是思想方法的影响,是看待宇宙、人生的眼光。在王维优秀的禅意诗中,禅意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不是在佛理中去寻章摘句,或在诗行间去阐发佛道。王维诗的妙悟,亦即诗的审美观照过...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佛教对王维的影响是思想方法的影响,是看待宇宙、人生的眼光。在王维优秀的禅意诗中,禅意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不是在佛理中去寻章摘句,或在诗行间去阐发佛道。王维诗的妙悟,亦即诗的审美观照过程,借用禅悟的方法,最终得到的仍然是诗,是诗的妙悟之境,是诗美的实现,而不是以诗为载体,谈玄说道,阐发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悟 诗悟 山水田园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亦官亦隐的佛道依据
10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6-49,54,共5页
王维一直心存辞官归隐之心而终未归隐,这种矛盾的思想,可以从《维摩诘经》中找到答案。从俗谛的角度看,王维的处世之态是亦官亦隐。从佛教的角度看,王维的立场在生佛之间,既在生又在佛,既不在生又不在佛。这就是居士。王维视维摩诘居士... 王维一直心存辞官归隐之心而终未归隐,这种矛盾的思想,可以从《维摩诘经》中找到答案。从俗谛的角度看,王维的处世之态是亦官亦隐。从佛教的角度看,王维的立场在生佛之间,既在生又在佛,既不在生又不在佛。这就是居士。王维视维摩诘居士为楷模,一生效法维摩诘。力图整合出家不出家的两条道路,整合出世入世思想,“在家而重出家之美,深其恼耳”,这正是他的苦恼所在。王维一生都在寻找合理的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精神的自我主宰,企图通过奉佛参禅寻求精神出路。这种苦闷、彷徨与探索,最终被他诗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注维摩诘所说经》 亦官亦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沉竹枝调,重解泰西游——尹德翔《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的新突破
11
作者 谭朝炎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5-47,共3页
晚清海外竹枝词是竹枝词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尹德翔的《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海外竹枝词的学术著作,在文献研究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将晚清海外竹枝词的研究向... 晚清海外竹枝词是竹枝词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尹德翔的《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海外竹枝词的学术著作,在文献研究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将晚清海外竹枝词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竹枝词 晚清 近代化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写作课对思想修养的培养
12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1-33,共3页
作文与做人不可分,道德与文章不可分。写作,就是抒写自己的情与志。要想把文章写好,就必须是率真地写,写自己的真情,写自己的思想。然而,刚刚垮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大都带着过去的思维定势,下笔成文,写的都与自己无关,有的还相去甚远,好... 作文与做人不可分,道德与文章不可分。写作,就是抒写自己的情与志。要想把文章写好,就必须是率真地写,写自己的真情,写自己的思想。然而,刚刚垮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大都带着过去的思维定势,下笔成文,写的都与自己无关,有的还相去甚远,好象唯恐自己“牵连”进去,陷入一种精神的、心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修养 写作课 思维定势 思维空间 写作能力 读书活动 社会环境 能力状况 知识和能力 不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的第一个抒情主体——屈原
13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60-63,共4页
《诗》三百零五篇,即便除开“民间口头创作”篇章,也没有一首诗留下了作者姓名。《诗经》在收集整理以至编纂过程中,为什么不记下作者姓名,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这不正表明,诗的收集与编纂,并不看重文学(当时尚无这个词语)更不看... 《诗》三百零五篇,即便除开“民间口头创作”篇章,也没有一首诗留下了作者姓名。《诗经》在收集整理以至编纂过程中,为什么不记下作者姓名,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这不正表明,诗的收集与编纂,并不看重文学(当时尚无这个词语)更不看得作者,而注重诗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不看重抒情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抒写,而注重“三百零五”这个整体的诗集、整体的内容。不重视个体。那么,—个个的抒情主人公都消融到群体之中,消融到笼统的“无邪”的内涵之中了。对于诗,对于中国文学,这是一个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抒情主体 《离骚》 独立人格 抒情主人公 人的形象 屈原的人格 理想人格 悲剧的人生 作者姓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氛——小说美学谈
14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Z1期64-67,共4页
气氛,是小说的美。在追求小说创作的艺术境界时,它是不可或缺的。是作家必须努力企及的。 中国传统的小说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富于悬念的完整故事。小说的定义,已经有了许多分支:“小说可以不讲故事,可以不要人物,可以不要情节……这是... 气氛,是小说的美。在追求小说创作的艺术境界时,它是不可或缺的。是作家必须努力企及的。 中国传统的小说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富于悬念的完整故事。小说的定义,已经有了许多分支:“小说可以不讲故事,可以不要人物,可以不要情节……这是对小说特性认识的多角度审视,是一种发展。如若各执一端,皆为牛耳,都能创作出杰作,又何必求一律、定是非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美学 作家 小说概念 造气 作品 顿河 艺术境界 小说创作 “四种力” 渲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邓遂夫《红学论稿》
15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34-38,共5页
《红学论稿》是一部震动红学界的书,一九八七年十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至今,尚未见该书书评,拙文算是补缺。 去年十月,在自贡的闹市街沿几乎与遂夫同志撞个满怀,站立街沿叙谈良久,话题涉及他的《红学论稿》,临分手,约定下一次的晤面。... 《红学论稿》是一部震动红学界的书,一九八七年十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至今,尚未见该书书评,拙文算是补缺。 去年十月,在自贡的闹市街沿几乎与遂夫同志撞个满怀,站立街沿叙谈良久,话题涉及他的《红学论稿》,临分手,约定下一次的晤面。数日后,在他家长谈,频频有来访者的干扰。其时他虽与我面向坐咫尺之外,口若悬河文思如注,因这种干扰又常令他思绪遐飞海南。当时,我为他深觉困扰,认为他不该在三年前去闯海南,他的事业不在那里。不知他是否也这样想。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安于守业、时时试图改变生活方式的人。 半日长谈,窗外阴雨绵绵。夹着冷雨的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论稿 曹雪芹 贾宝玉 脂砚斋 《红楼梦》 周汝昌 俞平伯 红学研究 茅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与新文化建设
16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31-34,共4页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伟人像孔子那样万劫不毁、经久不衰的了。孔子死后的二千四百多年,是一个人类曲折发展前进的漫长时期。用漫长二字,实在不足以强调这个历史的跨度。时至今日,对孔子的规模宏大的论争热潮,此起彼伏,不曾沉谙。而且,其研...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伟人像孔子那样万劫不毁、经久不衰的了。孔子死后的二千四百多年,是一个人类曲折发展前进的漫长时期。用漫长二字,实在不足以强调这个历史的跨度。时至今日,对孔子的规模宏大的论争热潮,此起彼伏,不曾沉谙。而且,其研讨的范围,较之过去的任何时期,都更为广大,遍及全球。其势炎炎。不可不谓之热闹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新文化建设 反孔 尊孔 子产 复礼 论语 儒学 五伦 道德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对传统艺术思维理论的驳诘——再论创作的随意性
17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8-44,共7页
在中国南朝齐梁之际出现的《文心雕龙》,是总结前人创作经验,针对当时创作倾向,并汇总历代文学理论成就的一部著作。全书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建立了文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本民族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 在中国南朝齐梁之际出现的《文心雕龙》,是总结前人创作经验,针对当时创作倾向,并汇总历代文学理论成就的一部著作。全书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建立了文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本民族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文学理论的发展是巨大的。但这种发展,有时还会遗失一些瑰宝。这使人想到,进化的同时还伴随着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传统艺术思维 文学理论 思维活动 作家 创作论 创作思维 理论体系 随意性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的随意性:对传统艺术思维框架的反叛
18
作者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7,共4页
一个魔鬼潜入中国当代文坛,攫获一批青年作家,要他们按照魔鬼的意志去思维。这个魔鬼的思维方式是什么?随意性。这就是近几年来,发生在中国文坛的、被隐忍着的强地震。我们的作家着了魔,以一种非寻常、非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构制作品。... 一个魔鬼潜入中国当代文坛,攫获一批青年作家,要他们按照魔鬼的意志去思维。这个魔鬼的思维方式是什么?随意性。这就是近几年来,发生在中国文坛的、被隐忍着的强地震。我们的作家着了魔,以一种非寻常、非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构制作品。这不是那种搜索枯肠弄出来的,恰恰相反,他们厌倦了那种搜索枯肠,象填词那样填诗填小说,而是把一切传统的思维框架象破除枷锁那样摔掉,无所约束地、自由地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性 思维框架 创作方式 作家 创作活动 艺术思维方式 小说集 中国文坛 表现方法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性情及其隐逸
19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1-54,共4页
王维隐逸思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诸家多从社会背景探究。本文从王维诗作、王维性情入手,论述王维隐逸思想的根本原因在创作主体本身,在王维性情。这才是王维隐逸思想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王维 隐逸 圆通 仕途失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的厚德载物思想
20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0-23,共4页
王维诗歌的思想并不恪守某道,不胶滞于成见,而是兼容并包的,其思想的根基是厚德载物的哲学思想。所以,诗人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只有从这一哲学高度去思考,才能正确剖析复杂的王维现象。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厚德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