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辐照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谭宏渊 黄琪 +4 位作者 鲁怡婷 刘煊 涂子仪 魏凌云 乔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1,共6页
为探究辐照杀菌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辐照(6 kGy)对整虾和仅虾黄进行杀菌,以未杀菌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虾黄部位的色度、褐变指数、5-羟甲基糠醛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 为探究辐照杀菌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辐照(6 kGy)对整虾和仅虾黄进行杀菌,以未杀菌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虾黄部位的色度、褐变指数、5-羟甲基糠醛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酚及吡咯含量等理化指标,探究不同辐照处理对虾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辐照杀菌后,整虾组与未杀菌组白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辐照虾黄组亮度值显著上升(P<0.05),红度值显著下降(P<0.05);辐照后虾黄在294 nm处的吸光度和褐变程度增加,但荧光强度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下降,说明辐照会加剧美拉德反应,但也会分解反应产物;2个辐照杀菌组的过氧化值、TBARS值、吡咯和总酚含量均高于未杀菌组,尤其是辐照整虾组显著上升(P<0.05),氧化程度更高。总体来说,辐照杀菌可以较好地维持虾黄的色泽,但也会促进其发生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尤其是虾尾的存在更会促进这些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虾黄 ^(60)Co辐照 美拉德反应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大豆蛋白-百里香酚乳液制备及其对大口黑鲈保鲜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世哲 黄琪 +6 位作者 凌玉钊 刘斌 谭宏渊 乔宇 汪兰 熊光权 汪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大豆蛋白SPI-百里香酚Thy乳液(CST),探究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保鲜效果。【方法】设置大豆蛋白添加量分别为1.6%、2.4%、3.2%、4.0%、4.8%(质量分数),制备不同大豆蛋白浓度的壳聚糖-大豆蛋白-百...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大豆蛋白SPI-百里香酚Thy乳液(CST),探究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保鲜效果。【方法】设置大豆蛋白添加量分别为1.6%、2.4%、3.2%、4.0%、4.8%(质量分数),制备不同大豆蛋白浓度的壳聚糖-大豆蛋白-百里香酚复合乳液(其中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5%,百里香酚质量分数为1.0%),研究其结构、乳化能力和乳液稳定性等。将经最佳配比CST乳液处理后的大口黑鲈肉块与未进行处理的对照组在10℃下贮藏,检测贮藏过程中鱼肉pH、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等指标,验证乳液的保鲜效果。【结果】在大豆蛋白质量分数为3.2%时,CST乳液乳化稳定性指数(ESI)和乳液乳化活性指数(EAI)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2±0.18)%和(8.85±0.13)m^(2)/g;此时,粒径较小,为(13.05±0.05)μm;Zeta-电位较高,达到(39.64±0.83)mV;表面疏水性指数最大,美拉德反应物生成指数最高,内源性荧光强度最大,乳液稳定指数最佳。乳液处理后的鱼肉pH、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结果远优于对照组,在10℃的货架期温度下鲈鱼肉可以贮藏20 d。【结论】当大豆蛋白添加质量分数为3.2%时,壳聚糖-大豆蛋白-百里香酚乳液性能最佳,此条件处理后的鲈鱼肉在10℃条件下可贮藏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百里香酚 乳液性能 大口黑鲈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方式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怡婷 谭宏渊 +4 位作者 黄丽琪 于巍 乔宇 魏凌云 涂子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6 kGy)和高温杀菌(116℃、15 min)两种方式杀菌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感官评价、pH、色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羰基含量、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6 kGy)和高温杀菌(116℃、15 min)两种方式杀菌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感官评价、pH、色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羰基含量、挥发性成分等指标,分析两种杀菌方式对调味虾尾的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辐照组虾肉亮度L*值、红度a*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高温组的挥发性成分气味分布变化较小,至贮藏30 d时仍无明显异味。但辐照组在贮藏过程中硫化成分较高,高温组存在黑变现象,总色差值?E值显著较高高于其两组(P <0.05);辐照组和高温组TVB-N值和羰基含量增长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TBARs值较高,其脂质氧化程度高。【结论】两种杀菌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克氏原螯虾尾贮藏中的感官劣变,辐照组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程度均显著低于高温组。综合考虑,辐照杀菌处理对即食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克氏原螯虾尾 品质 电子束辐照 高温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剥壳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谌玲薇 邱文兴 +3 位作者 刘煊 谭宏渊 乔宇 汪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探究蒸制和煮制两种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剥壳效果与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克氏原螯虾进行冷水蒸制和煮制,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60、70、80、90℃,测定其剥壳效果,分析虾壳、肉品质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究蒸制和煮制两种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剥壳效果与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克氏原螯虾进行冷水蒸制和煮制,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60、70、80、90℃,测定其剥壳效果,分析虾壳、肉品质的变化。【结果】煮制与蒸制两种方式在中心温度到达80℃以上时,均对克氏原螯虾有松壳效果。其中,煮制使中心温度达到80℃或90℃时,机械和人工剥壳效果均更好,且对克氏原螯虾的品质保留较好。蒸制中心温度达到90℃的克氏原螯虾品质以及色泽较好,但剥壳效果不及煮制中心温度达到90℃者。中心温度达到60℃时,煮制与蒸制的熟化程度较低,剥壳效果较差,克氏原螯虾的壳肉硬度较大,但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较高。【结论】结合剥壳效果与壳、肉品质来看,在克氏原螯虾加工中,选择煮制预处理较好,同时应使中心温度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蒸制 煮制 剥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表征熟制克氏原螯虾关键滋味组分
5
作者 鲁怡婷 邱文兴 +4 位作者 谭宏渊 乔宇 魏凌云 李弥友 涂子仪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4,共7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克氏原螯虾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及无机盐离子等呈味物质,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感官评价量化滋味贡献,模拟克氏原螯虾滋味轮廓,利用减除和添加实...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克氏原螯虾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及无机盐离子等呈味物质,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感官评价量化滋味贡献,模拟克氏原螯虾滋味轮廓,利用减除和添加实验确定熟制克氏原螯虾滋味活性组分。结果表明,熟制克氏原螯虾中共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和3种呈味核苷酸,其中,Arg含量(935.19 mg/100 g)最高,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35.95%,其次为K^(+)(817.63 mg/100 g)和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778.09 mg/100 g)。此外,Arg、Glu、Ala、His、Val、Gly、Asp、AMP、鸟苷一磷酸、乳酸、琥珀酸、Na^(+)和K^(+)的TAV均大于1,可能是熟制克氏原螯虾中潜在的滋味活性组分。感官轮廓分析及重组、添加及减除实验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是虾肉滋味的主要贡献者,有机酸和部分无机盐离子具有辅助增鲜作用。虾肉滋味提取液主要呈现鲜味和浓厚感,其关键滋味组分为Glu、Gly、Val、Ile、Leu、Phe、Arg、His、Ala、Tyr、AMP、乳酸、Na^(+)、K^(+)和PO_(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滋味活性组分 滋味重组 添加实验 减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热风干燥山药片品质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宏渊 凌玉钊 +3 位作者 黄丽琪 熊光权 乔宇 魏凌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3-52,共10页
为比较不同干燥预处理对山药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新鲜山药为原料,采用高压静电场、超高压和冷冻3种方式对切片后的山药进行预处理,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干燥特性揭示干燥前后山药片内部的水分状态、分布及含量情况,分析山药片的... 为比较不同干燥预处理对山药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新鲜山药为原料,采用高压静电场、超高压和冷冻3种方式对切片后的山药进行预处理,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干燥特性揭示干燥前后山药片内部的水分状态、分布及含量情况,分析山药片的微观结构、色泽、复水比、纤维素含量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对山药微观结构的破坏虽最为严重,但干燥时间最短,160 min时水分比即可降为0.1以下;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对山药片微观结构破坏程度低于其它处理方式,山药中原果胶及纤维素等细胞壁成分含量显著(P<0.05)更高,分别为11.91%和14.65%,且干燥后山药收缩较小,复水比也高于其它方式,为3.53;超高压预处理能够较好地保留山药的风味物质,且使干燥的山药白度值显著(P<0.05)提升,较干燥前提高35.10%。综上,不同方式预处理对热风干燥山药片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均存在显著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及生产成本选择干燥前预处理山药片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预处理 低场核磁共振 品质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白菊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明杰 谭宏渊 +7 位作者 叶帆宇 周劲杰 胡婷 占剑峰 王蔚新 向福 李士明 吴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以麻城福白菊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总黄酮工艺,并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福白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微波提取时间60 s,微波功率400 W。此优化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 以麻城福白菊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总黄酮工艺,并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福白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微波提取时间60 s,微波功率400 W。此优化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31%。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总黄酮类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010 g/L时,还原力为0.099,其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当其质量浓度为0.50 g/L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白菊 总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全粉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艺 谭宏渊 +4 位作者 王雨婷 李林竹 张宇轩 王芳 吴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淡水鱼糜和茯苓全粉为研究对象,在白鲢鱼鱼糜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茯苓全粉(0、1%、2%、3%、4%、5%),分析其对鱼糜持水性、蒸煮度、凝胶强度、白度值以及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茯苓全粉添加量... 以淡水鱼糜和茯苓全粉为研究对象,在白鲢鱼鱼糜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茯苓全粉(0、1%、2%、3%、4%、5%),分析其对鱼糜持水性、蒸煮度、凝胶强度、白度值以及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茯苓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制品的持水性、蒸煮率、白度值等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与空白组相比,茯苓全粉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以及咀嚼度。当茯苓全粉添加量为2%时,白鲢鱼鱼糜制品持水性最好为80.73%,凝胶强度最大为642.886 g·cm,蒸煮损失率最小为6.94%,白度值最大为79.93,硬度、弹性、内聚力、咀嚼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99.245 g、0.973%、0.859 g、1838.410 g,质构特性最好。本实验为淡水鱼糜制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制品 茯苓全粉 凝胶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酵母提取物对调理鲈鱼品质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丽琪 谭宏渊 +4 位作者 凌玉钊 徐甜甜 乔宇 魏凌云 熊光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82,共10页
目的 研究两种酵母提取物浸渍液对调理鲈鱼品质影响。方法 以鲈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安琪和一品鲜酵母提取物(记为YE1和YE2)分别与姜汁组成浸渍液,实验确定最佳组合,并研究不同组合浸渍液对鲈鱼片气味成分的影响以及在贮藏过程中气味、... 目的 研究两种酵母提取物浸渍液对调理鲈鱼品质影响。方法 以鲈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安琪和一品鲜酵母提取物(记为YE1和YE2)分别与姜汁组成浸渍液,实验确定最佳组合,并研究不同组合浸渍液对鲈鱼片气味成分的影响以及在贮藏过程中气味、白度、菌落总数、感官评分、质构的变化。结果 浸渍液结果表明, YE1和YE2酵母浸渍液最佳组合分别为:YE1酵母浸渍液中含有0.10%的YE1酵母提取物和5.00%姜汁、料液比(m:V)为1:2、酵母浸渍液与姜汁浸渍液比为1:1、浸泡时间为30 min;YE2酵母浸渍液中含有0.15%的YE2酵母提取物和5.50%姜汁、料液比(m:V)为1:2、酵母浸渍液与姜汁浸渍液比为5:1、浸泡时间为30 min。贮藏结果表明,经酵母提取物处理后的鱼肉气味差异较大,在白度上的变化较平缓;贮藏20d后,酵母处理组菌落总数低于酵母未处理组;样品感官评分随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贮藏后酵母处理组的感官评分更高;贮藏后期, YE2酵母提取物组合浸渍后的鲈鱼片硬度和咀嚼度高于对照组, YE1酵母处理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酵母提取物组合处理后,能有效减缓鲈鱼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可为调理水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酵母 感官评价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性茯苓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卓雅 谭宏渊 +3 位作者 谢佳琳 田帝 胡婷 吴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6-91,共6页
以九资河茯苓为原材料制备碱溶性茯苓多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扫描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并评价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碱溶性茯苓多糖显示出多糖的典型特征吸收峰为β... 以九资河茯苓为原材料制备碱溶性茯苓多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扫描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并评价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碱溶性茯苓多糖显示出多糖的典型特征吸收峰为β型多糖;其体外抗氧化能力整体随碱溶性茯苓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碱溶性茯苓多糖浓度为1.0 g/L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3.27%和62.32%,且在此浓度下碱溶性茯苓多糖具有最大还原能力,吸光值为0.51;多糖浓度为0.8 g/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值,为61.21%。综上所述,碱溶性茯苓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具有深入研究及开发的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碱溶性茯苓多糖 自由基 抗氧化 多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壳聚糖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帝 谭宏渊 +4 位作者 谢佳琳 罗卓雅 李林竹 李艺 吴鹏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纳米乳液系统解决了生物活性分子在运输、传递过程中不稳定、易氧化,聚合或缩合、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本试验利用壳聚糖包埋茶黄素制备纳米乳液,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对乳液进行乳滴粒径、Zeta电位和微观结构检测,探究其在各消化阶段的... 纳米乳液系统解决了生物活性分子在运输、传递过程中不稳定、易氧化,聚合或缩合、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本试验利用壳聚糖包埋茶黄素制备纳米乳液,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对乳液进行乳滴粒径、Zeta电位和微观结构检测,探究其在各消化阶段的水解程度。结果表明,原始乳滴对茶黄素的包埋率为80.04%;在唾液消化中,液滴粒径、Zeta电位变化较小;经过胃部模拟消化之后,乳液发生水解,液滴絮集,平均粒径显著增大,Zeta电位显著减小,接近电中性;在小肠模拟消化过后,乳液发生解絮凝现象,平均粒径减小,同时Zeta电位变为负值;最后测得生物利用率为9.60%。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可使茶黄素被有效包封,为茶黄素稳定性的提升以及各行业对其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纳米乳液 体外模拟消化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板栗淀粉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宏渊 田明杰 +3 位作者 谭富耀 盛赵越 郑永良 吴鹏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
为了优化板栗淀粉的提取工艺,以罗田板栗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浸提液亚硫酸钠的浓度、微波辅助提取时间、微波提取功率3个参数对板栗淀粉提取工艺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浸提液亚硫酸钠浓度为0.25%,浸提时间为10 s,... 为了优化板栗淀粉的提取工艺,以罗田板栗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浸提液亚硫酸钠的浓度、微波辅助提取时间、微波提取功率3个参数对板栗淀粉提取工艺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浸提液亚硫酸钠浓度为0.25%,浸提时间为10 s,微波功率为100 W,在最佳条件下得出的板栗淀粉的提取率为14.96%,为板栗淀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淀粉 提取率 微波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