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眼鳟人工繁育研究
1
作者 谭冬初 何能镇 +8 位作者 覃掌智 黄明杰 潘汉亮 简泳 覃士芬 卢宙民 刘庆山 徐华建 谭德清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54-56,共3页
2024年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赤眼鳟使用LRH-A_(2)、DOM催产,采用1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94.3%,平均受精率约77%,平均孵化率约81.2%,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显,水温在22~28℃时效应时间为8~... 2024年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赤眼鳟使用LRH-A_(2)、DOM催产,采用1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94.3%,平均受精率约77%,平均孵化率约81.2%,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显,水温在22~28℃时效应时间为8~12 h,出膜时间18~34 h,在水温27℃孵化效果最佳;赤眼鳟受精卵直径约1.1 mm,出膜鱼苗全长3.8~4.3 mm,平游鱼苗全长5.5~5.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鱼培育 人工繁殖 人工孵化 鱼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斯图河渠首的排沙漏斗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冬初 周著 +1 位作者 侯杰 王长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1998年第6期50-53,共4页
乌斯图河底栏栅式渠首进入引水渠中的泥沙,是采用排沙漏斗进行二次处理的。排沙漏斗不同于其它型式的沉沙池,它具有竖向螺旋水流结构,能连续引水排沙;其排沙流量仅占漏斗设计流量的7%左右,排沙率大于90%,是节水型的排沙设施... 乌斯图河底栏栅式渠首进入引水渠中的泥沙,是采用排沙漏斗进行二次处理的。排沙漏斗不同于其它型式的沉沙池,它具有竖向螺旋水流结构,能连续引水排沙;其排沙流量仅占漏斗设计流量的7%左右,排沙率大于90%,是节水型的排沙设施,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有着现实的意义。本设计考虑了上游引水渠和下游冲沙廊道布置对漏斗水流整体的影响。该工程自1992年建成至今,引水排沙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漏斗 设计 排沙廓道 渠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沙漏斗的水力分析计算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冬初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6-183,共8页
排沙漏斗具有独特的水力特性和省水排沙的效果,根据试验、原型观测研究及实际设计的经验,分析了排沙漏斗内的水流特性,提出了排沙漏斗的水力计算方法,探讨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泥沙 排沙漏斗 螺旋流 水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泄水建筑物的可靠性与风险计算
4
作者 谭冬初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95-202,共8页
本研究采用近似概率的JC法,计算土石坝泄水建筑物的可靠性与风险,并用误差概率估算某些统计参数。工程实例中所列出的极限状态方程。
关键词 土石坝 泄水建筑物 泄洪能力 可靠性 风险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人工灌溉草场的作用与效益
5
作者 谭冬初 莫庆升 李西安 《新疆水利》 1998年第3期31-33,36,共4页
众所周知,灌溉的人工种植草场的产草量远远高于无灌溉的天然草场,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然草场,仅靠大气降水维持牧草的生长和高产其保证率是很低的。本文简要介绍新疆昭苏县秦力松天然草场建设成人工灌溉工程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灌溉的人工种植草场的产草量远远高于无灌溉的天然草场,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然草场,仅靠大气降水维持牧草的生长和高产其保证率是很低的。本文简要介绍新疆昭苏县秦力松天然草场建设成人工灌溉工程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 人工种植 天然草场 人工灌溉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鳠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冬初 刘庆山 +5 位作者 徐华建 韦学耀 何能镇 韦祥 何兴恒 谭德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127-130,共4页
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斑鳠(Mystus guttatus)利用DOM、LRH-A2、HCG进行催产。结果表明,采用2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57.5%,平均受精率48.7%,平均孵化率27.6%,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 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斑鳠(Mystus guttatus)利用DOM、LRH-A2、HCG进行催产。结果表明,采用2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57.5%,平均受精率48.7%,平均孵化率27.6%,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显,在26~28℃孵化效果较好,出膜时间62~64 h;斑鳠卵子直径3.1~3.8 mm,出膜鱼苗全长5~6 mm,平游鱼苗全长13.5~15.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Mystus guttatus) 亲鱼驯化 人工繁殖 人工孵化 鱼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人工催产繁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冬初 卢宙民 +9 位作者 覃掌智 刘庆山 徐华建 张健 何能镇 简泳 王鑫 丁瑶 何兴恒 谭德清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1期24-27,共4页
2020年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使用LRH-A_(2)、DOM、HCG催产,采用2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78.1%,平均受精率约67.1%,平均孵化率约63.7%,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 2020年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使用LRH-A_(2)、DOM、HCG催产,采用2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78.1%,平均受精率约67.1%,平均孵化率约63.7%,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显,水温在24~29℃效应时间为37~42 h,出膜时间72~78 h,在水温26~28℃孵化效果最佳;大刺鳅受精卵直径约2 mm,出膜鱼苗全长3~4 mm,平游鱼苗全长10~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 亲鱼驯化 人工繁殖 人工孵化 鱼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山水库垮坝过程及原因初析
8
作者 谭冬初 何建忠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60-64,共5页
1996年7月20日新疆阜康市水磨河红山水库西坝段局部垮坝失事后,笔者对红山水库水毁后的建筑物进行了实地量测,对垮坝时在现场的水利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将垮坝过程及失事原因初步分析。
关键词 红山水库 垮坝过程 溃坝流量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十三团加强妇女工作有实招
9
作者 谭冬初 《兵团工运》 2011年第11期44-44,共1页
近年来,农四师七十三团的广大妇女同志围绕团场的中心工作,通过创新载体,使妇女同志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上,该团通过自筹资金等渠道。
关键词 妇女儿童 创新载体 致富工程 中心工作 自筹资金 妇女工作 发放 渠道 创业 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包包”里的致富女明星
10
作者 谭冬初 吕晓玲 《兵团工运》 2007年第1期44-44,共1页
今年41岁的刘江萍是农四师六十三团六连的一名普通农工,她依靠科技,凭借勤劳的双手,在团场这块热土地上耕耘着并收获着希望。
关键词 依靠科技 致富 女明星 农工 收获 转变观念 承包 纯收入 沙包 耕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好“五关”强化职代会职能
11
作者 谭冬初 《兵团工运》 2007年第4期31-31,共1页
近年来,农四师六十三强化职代会职能,把好“五关”,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把好职工代表结构比例和培训关。
关键词 职代会 职工代表 五关 显著成效 民主管理工作 职能 提案征集 结构比例 强化 职工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大地的丰收——记“全国优秀科技服务工作者”赵凤凤同志
12
作者 谭冬初 《兵团工运》 2003年第2期34-34,共1页
赵凤凤,农四师七十九团总农艺师。197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石河子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的二牧场工作。她这一干就是27个年头。27年来,她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为七十九团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科技服务 粮食作物 农学专业 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生产 普及推广 科学文化素质 施肥播种机 石河子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原鲤驯养及人工繁育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华建 卢宙民 +10 位作者 林斌 刘庆山 谭冬初 韦学耀 谭德清 何兴恒 丁瑶 张健 何能镇 韦祥 胡世贵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18-120,140,共4页
对乌原鲤(Procypris mera)的亲鱼驯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鱼苗开口后采用室外水泥池肥水下塘培育,平均全长6~10 mm的水花经过30 d培育,平均全长达30~40 mm,成活率达68.7%,转入夏花培育阶段。
关键词 乌原鲤(Procypris mera) 驯化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斑鳠亲鱼驯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庆山 林斌 +4 位作者 韦祥 徐华建 覃士芬 谭冬初 韦学耀 《科学养鱼》 2020年第5期44-46,共3页
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它肉质细嫩鲜美,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是主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 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它肉质细嫩鲜美,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是主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近年来,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江河野生斑鳠资源量大幅下降,因此,斑鳠人工养殖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流域 过度捕捞 内陆河流 人工养殖 南亚地区 斑鳠 印度尼西亚 九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坡度山前人工草场灌溉工程及效益研究
15
作者 谭冬初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大坡度山前天然草场上进行了人工草场灌溉工程的研究,其实例是新疆昭苏县秦力松人工灌溉草场,建成后牧草连年获得高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草场 大坡度 灌溉工程 灌溉 人工草场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一家多业 多业兴家
16
作者 谭冬初 《当代兵团》 2013年第13期21-21,共1页
6月16日,在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疆宇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门岗工作的八连哈萨克族青年努尔安别克·木孔算了一笔账:"我在工厂打工,月收入2500元。我老婆管理1座葡萄大棚和5亩露地葡萄,年收入有3万元。我和老婆下班回到家里还可... 6月16日,在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疆宇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门岗工作的八连哈萨克族青年努尔安别克·木孔算了一笔账:"我在工厂打工,月收入2500元。我老婆管理1座葡萄大棚和5亩露地葡萄,年收入有3万元。我和老婆下班回到家里还可将家里的60只羊喂养一下,一年也有2.5万元的收入。有打工的收入,有大棚的收入,有露地葡萄的收入,还有养羊的收入,加起来家庭总收入超过了8万元。"这是四师七十三团实施"一家多业"工程、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的一个真实镜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哈萨克族 干部收入 技能培训 产业园 葡萄 大棚 有限公司 新疆 绩效考核
原文传递
种地打工多业增收
17
作者 谭冬初 《当代兵团》 2013年第9期42-42,共1页
近年来,为了解决一线职工"半年闲"、富余劳动力上岗就业的问题,四师七十三团采取了多项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2年三产比例调整为28:52:20,实施"退一进二还三"工程,让农业... 近年来,为了解决一线职工"半年闲"、富余劳动力上岗就业的问题,四师七十三团采取了多项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2年三产比例调整为28:52:20,实施"退一进二还三"工程,让农业一线职工从一产就业退到二产、三产就业,转移农业大田富余劳动力。目前团场1666名富余劳动力在工业园区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就业 发展模式 三次产业 大棚葡萄 工业园区 职工群众 结构比例 现代农业 转移性收入
原文传递
伊犁河谷腹地的“聚宝盆”
18
作者 谭冬初 《当代兵团》 2012年第19期57-57,共1页
农四师七十三团地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八县一市的中心地带,是伊犁东联西出、商贸物流的重地。团部以南20平方公里的亘古荒原和周边丰富的电力资源,像一块能量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疆内外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得... 农四师七十三团地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八县一市的中心地带,是伊犁东联西出、商贸物流的重地。团部以南20平方公里的亘古荒原和周边丰富的电力资源,像一块能量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疆内外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得七十三团成为了新疆西北边陲最具发展潜力的宝地之一。全团现有土地面积43万亩,为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中心地 东联西出 商贸物流 电力资源 资金流 发展潜力 信息流 伊犁河谷 效益最大化
原文传递
七十九团194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19
作者 谭冬初 《当代兵团》 2002年第6期17-17,共1页
近日,农四师七十九团194名下岗职工顺利地实现了再就业。为了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该团专门成立了下岗职工出中心实现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
关键词 下岗职工再就业 实现再就业 再就业服务 再就业工作 中心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 担任 优惠政策 成立
原文传递
美好家园金琪珊——四师七十三团“三化”同步发展纪实
20
作者 谭冬初 《当代兵团》 2014年第18期I0072-I0073,共2页
四师七十三团团部所在地阔尔吉勒尕,哈萨克语意为“荒凉的沟壑”。如果说“荒凉、落后、贫痞”是过去七十三团的写照,那么“美好家园金琪珊”就是对如今七十三团最美的赞誉。近年来,七十三团大力推进“三化”建设,以创造性地打造新... 四师七十三团团部所在地阔尔吉勒尕,哈萨克语意为“荒凉的沟壑”。如果说“荒凉、落后、贫痞”是过去七十三团的写照,那么“美好家园金琪珊”就是对如今七十三团最美的赞誉。近年来,七十三团大力推进“三化”建设,以创造性地打造新型城镇、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思路,突出实施“开放立团、人才兴团、工业强团、品牌名牌促团、循环经济富团”五大战略,并紧紧围绕“一心一轴六区(城镇中心,产业发展轴,矿产牧业区、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有机设施林果区、文化商务区、高效农业区、生态养殖区)梯次循环发展”的产业规划加快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建设 家园 美好 纪实 同步 新型工业 循环经济 产业园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