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豆栽培管理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向锦 谭中月 王建红 《四川草原》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介绍了木豆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木豆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病虫害防治 整地 品种选择 播种 收获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生物资源价值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中月 雷彻虹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2期37-39,59,共4页
本文通过小桐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阐述,分析了小桐子在生物能源、医用、饲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开发利用小桐子生物原料林的一些措施及技术方法。
关键词 小桐子 生物资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育苗技术试验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霞 谭中月 蔡小虎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60-63,共4页
印楝种子寿命较短,在自然状态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生活力逐渐下降,其发芽能力也迅速降低。贮藏3周时,种子发芽率在80%左右,后迅速下降,尤其在第4周至第7周,每周发芽率降低约10%,至第8周时,其发芽率降到20%以下。在播种前采用1%H2SO4... 印楝种子寿命较短,在自然状态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生活力逐渐下降,其发芽能力也迅速降低。贮藏3周时,种子发芽率在80%左右,后迅速下降,尤其在第4周至第7周,每周发芽率降低约10%,至第8周时,其发芽率降到20%以下。在播种前采用1%H2SO4浸种15 min或65℃温水浸种30 min对印楝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有效提高印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育苗基质以50%大田土(苗圃内本土)+29%腐质土+10%河沙+10%厩肥+1%的复合肥的育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树种在攀枝花市市区视野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谭中月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近年来,攀枝花市市区视野区景观建设中,针对造林用树种的选择上,林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在"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下,进行了树种的选育和育苗造林,从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 近年来,攀枝花市市区视野区景观建设中,针对造林用树种的选择上,林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在"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下,进行了树种的选育和育苗造林,从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乡土树种在攀枝花市市区视野区景观建设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市区视野区乡土树种资源,对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一个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视野区 乡土树种 景观建设 应用 攀枝花市 视野 市区 外来树种 育苗造林 树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市创新开展 干热河谷石漠化生态治理
5
作者 谭中月 《绿色天府》 2020年第6期22-23,共2页
攀枝花分布着41857公顷的岩溶区,其中石漠化土地13857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7618公顷。石漠化土地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极差,生态修复极难。因此,我市根据岩溶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加强... 攀枝花分布着41857公顷的岩溶区,其中石漠化土地13857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7618公顷。石漠化土地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极差,生态修复极难。因此,我市根据岩溶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加强机制体制、模式、技术、理念创新,综合运用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措施,结合坡耕地改造、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土地治理10645公顷,包括石漠化土地3552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7093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机制体制 干热河谷 理念创新 潜在石漠化 社会经济状况 生态措施 土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市以科技为支撑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
6
作者 谭中月 《绿色天府》 2016年第12期12-12,共1页
本刊讯 攀枝花市不断加强科技攻关与创新,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一是针对全市绿化重点和难点区域即干热河谷,着手编制攀枝花市干热河谷生态专项治理规划;二是开展攀枝花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为大规模绿化攀枝花提供技... 本刊讯 攀枝花市不断加强科技攻关与创新,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一是针对全市绿化重点和难点区域即干热河谷,着手编制攀枝花市干热河谷生态专项治理规划;二是开展攀枝花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为大规模绿化攀枝花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市 科技攻关 绿化 规模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林业科技创新 干热河谷 专项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驿站 最美平地
7
作者 谭中月 《绿色天府》 2018年第6期46-47,共2页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南缘,镶嵌着一座高原“绿色明珠”,这就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平地镇位于川滇交界处,为攀枝花“南向门户”战略的重要节点,是典型的俚濮彝族聚居镇,先后获国家级卫生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有“中国...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南缘,镶嵌着一座高原“绿色明珠”,这就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平地镇位于川滇交界处,为攀枝花“南向门户”战略的重要节点,是典型的俚濮彝族聚居镇,先后获国家级卫生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有“中国苴却砚之乡”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站 攀枝花市 四川省 仁和区 交界处 国家级 试点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印楝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奎 雷彻虹 谭中月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282-287,293,共7页
通过试验表明,缅1和缅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次年保存率可达90%左右,月均树高生长量可达8.41~11.5cm,地径生长量可达0.9~1.5cm。印楝种子贮藏不宜超过3周,其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经1%H2SO4溶液浸泡15min或65℃... 通过试验表明,缅1和缅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次年保存率可达90%左右,月均树高生长量可达8.41~11.5cm,地径生长量可达0.9~1.5cm。印楝种子贮藏不宜超过3周,其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经1%H2SO4溶液浸泡15min或65℃温水浸泡30min催芽,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印楝适宜于攀枝花干热河谷海拔1500m,尤其是海拔1300m以下地区造林,以砾质红色石灰土最佳,山地碳酸盐红褐土次之,整地规格以种植穴长、宽、深60-80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印楝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义务植树共创森林城市
9
作者 谭中月 《绿色天府》 2017年第7期24-25,共2页
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关键词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森林城市 全国人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印楝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彻虹 谭中月 +2 位作者 蒋祺 李恒 和献锋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3年第4期32-39,共8页
通过试验表明,印楝缅1和缅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次年保存率可达90%左右,月均树高生长量可达8.41—11.5cm,地径生长量可达0.9—1.5mm。印楝种子贮藏不宜超过3周,其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经1%H_2SO_4溶液浸泡15min
关键词 印楝 引种 田间试验 攀枝花市 人工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赢荒漠化防治攻坚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1
作者 邓远志 谭中月 +4 位作者 鲁尼娜 石玉龙 谭高峰 汤建华 刘贵英 《绿色天府》 2020年第6期18-19,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荒漠化防治事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不断向前推进,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出台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指导意见》,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纳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荒漠化防治事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不断向前推进,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出台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指导意见》,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纳入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防治荒漠化任重而道远,四川林业草人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驰而不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原则,以构建川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为目标,着力增加沙区林草植被,全面提升防治荒漠化工作水平。从漫漫黄沙到片片林海,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省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荒漠化防治呈现出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 国家生态安全 川西北地区 科学治理 生态脆弱地区 生态屏障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