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分胁迫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叶片衰老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金水 邵彩虹 +1 位作者 唐秀英 石庆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以揭示养分胁迫影响籽粒灌浆期水稻衰老的分子机理。经双向电泳分离,从功能叶中获得3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26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11个参...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以揭示养分胁迫影响籽粒灌浆期水稻衰老的分子机理。经双向电泳分离,从功能叶中获得3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26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11个参与光合作用蛋白质,4个参与呼吸作用蛋白质,10个参与抗氧化及信号传导蛋白质和1个未知功能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胁迫下,灌浆期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显著下降;清除活性氧类蛋白质表达量下调,活性氧生成蛋白质及胁迫信号传导蛋白质表达量上调,水稻抗性减弱,叶片中活性氧积累,水稻衰老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胁迫 功能叶 衰老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胁迫对威优916生育后期叶鞘衰老影响的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金水 邵彩虹 +2 位作者 唐秀英 刘光荣 石庆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早衰过程中叶鞘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以揭示叶鞘衰老的分子机理。水稻生育后期设清水及常规营养液培养两种处理,分4个时期提取叶鞘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电泳图谱8张,应用Imagema...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早衰过程中叶鞘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以揭示叶鞘衰老的分子机理。水稻生育后期设清水及常规营养液培养两种处理,分4个时期提取叶鞘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电泳图谱8张,应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27个发生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9个经质谱分析功能得到鉴定。综合分析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及其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养分胁迫诱导叶鞘中大量的抗性及胁迫应答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叶鞘的光合性能降低,呼吸消耗增强,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叶鞘的早衰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胁迫 叶鞘 衰老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的研究动态及利用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金水 付红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木豆亚族,木豆属中的一个栽培种,也是迄今发现木豆属32个种中惟一的一个栽培种.木豆起源于印度,最早在尼罗河流域和非洲地区传播,栽培木豆大约在1 500年前从印度中部传入中国.
关键词 木豆 利用现状 研究动态 蝶形花亚科 尼罗河流域 非洲地区 栽培种 印度 菜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改良木豆在江西的试种及开发应用前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金水 王兰英 +1 位作者 彭春瑞 方祀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1-384,395,共5页
各地的试种观察表明,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和贫瘠,在江西省种植均可完成1个世代周期,正常年份,赣南可以越冬;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根深叶茂,鲜草产量高,籽粒产量高的可达2 000 kg/hm2以上;籽粒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也... 各地的试种观察表明,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和贫瘠,在江西省种植均可完成1个世代周期,正常年份,赣南可以越冬;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根深叶茂,鲜草产量高,籽粒产量高的可达2 000 kg/hm2以上;籽粒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也可晒干后煮食或炒食,还可加工成其他食品;木豆的茎叶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干茎秆也是好的燃料;木豆的水保和改土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其抗寒性和耐渍性较差,虫害严重。最后分析和探讨了其开发利用途径和前景、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改良品种 生育特性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4
5
作者 谢金水 王兰英 +2 位作者 彭春瑞 方祀法 方先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2期6-9,42,共5页
对印度改良木豆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初步研究表明 ,①以食用为目的的木豆栽培技术主要为 :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15℃时播种 ,一般采用直播 ;种植密度为 6 0 0 0~ 12 0 0 0株 hm2 ,宽行窄株种植 ;施肥量为N 4 5kg hm2 、P2 O54 5kg hm2... 对印度改良木豆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初步研究表明 ,①以食用为目的的木豆栽培技术主要为 :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15℃时播种 ,一般采用直播 ;种植密度为 6 0 0 0~ 12 0 0 0株 hm2 ,宽行窄株种植 ;施肥量为N 4 5kg hm2 、P2 O54 5kg hm2 、K2 O 6 0kg hm2 左右 ,并配合喷施B、Mo等微量元素 ;加强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虫害 ;及时分批收获等。②以饲用或肥用为目的的木豆与以食用为目的的木豆比较 ,在栽培技术上要增加密度和用肥量 ,一般种植密度为 15 0 0 0~ 2 0 0 0 0株 hm2 ,用肥量为N 12 0kg hm2 、P2 O56 0kg hm2 、K2 O 12 0kg hm2 左右 ,此外每年应刈割 2次 ,刈割高度为 10 0cm ,第 1次在第 1批荚鲜食期 ,第 2次在 11月中下旬。③木豆的越冬应整株不修剪 ,并采取盖草护蔸和盖膜保温等措施 ,开春后应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品种改良 木豆 栽培技术 播种期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遗传改良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大洲 肖叶青 +4 位作者 皮勇华 邬文昌 胡兰香 罗世友 谢金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以强耐冷优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 ,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传改良 ,取得了良好效果 ,育成的 491 3— 1粳稻品种 (品系 )其耐冷水平 ,在苗期 (二叶一心 )冰箱 0℃处理48h,完好无损 ;在南昌自然条... 以强耐冷优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 ,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传改良 ,取得了良好效果 ,育成的 491 3— 1粳稻品种 (品系 )其耐冷水平 ,在苗期 (二叶一心 )冰箱 0℃处理48h,完好无损 ;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再生 3年 ,通过生产示范 ,产量、品质和抗性都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并且育成了粳型三系不育系和两用系不育系 ,可以在南昌越冬 ,可望实现杂种优势固定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粳稻 强耐冷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穗期水稻不同功能叶的发育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邵彩虹 谢金水 +3 位作者 黄永兰 邱才飞 张振苗 林文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6-462,共7页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杂交水稻汕优63孕穗期4个叶位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揭示水稻孕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4个不同时期功能叶片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得到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杂交水稻汕优63孕穗期4个叶位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揭示水稻孕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4个不同时期功能叶片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得到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共得到差异表达蛋白质点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有14个得到鉴定。对鉴定出的蛋白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大部分(9个)为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蛋白质;其次为与蛋白结构及功能调控相关的蛋白质(3个),表达量表现为随叶位上升而上调;其余为参与氨基酸代谢的蛋白质(2个),表达量在较低叶位叶片中无显著规律,在剑叶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蛋白质是细胞功能执行者,受细胞功能或细胞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蛋白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应与水稻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叶位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叶春升 罗奇祥 +2 位作者 张福群 谢金水 李祖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以“丰优丝苗”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180kg/hm2)、总施钾量(180kg/hm2)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的氮钾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可以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 以“丰优丝苗”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180kg/hm2)、总施钾量(180kg/hm2)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的氮钾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可以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的产量。当基、蘖、穗、粒肥比例为6∶1∶2∶1时,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剑叶SOD活性较肥料一次性基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剑叶电导率却降低,延缓了水稻衰老,增产9.2%,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同时,后期喷施叶面肥也有利于延缓水稻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肥料运筹 施用方式 水稻 早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秧肥的壮秧效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彭春瑞 邵彩虹 +3 位作者 潘晓华 钱银飞 邱才飞 谢金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通过比较育秧肥和化肥作基肥的早稻秧苗质量的差异,及在这两种育秧条件下水稻叶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揭示了育秧肥的壮秧机理。结果表明,育秧肥具有促进秧苗分蘖和发根,使秧苗矮壮,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提高秧苗综合素质... 通过比较育秧肥和化肥作基肥的早稻秧苗质量的差异,及在这两种育秧条件下水稻叶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揭示了育秧肥的壮秧机理。结果表明,育秧肥具有促进秧苗分蘖和发根,使秧苗矮壮,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提高秧苗综合素质等作用。经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18个不同处理下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其中16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包括9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3个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以及3个与抗性相关的蛋白质和1个未知功能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肥 水稻 秧苗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邵彩虹 钱银飞 +4 位作者 唐秀英 刘光荣 谢金水 彭春瑞 邱才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74,共8页
以杂交早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生育后期设置养分胁迫和全营养液两种处理,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后期持续的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籽粒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共获得了37个发... 以杂交早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生育后期设置养分胁迫和全营养液两种处理,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后期持续的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籽粒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共获得了37个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串联质谱分析(ESI-Q MS/MS),27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4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13个与籽粒充实发育相关的蛋白质、9个逆境相关的蛋白质及1个呼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胁迫下,逆境相关蛋白质在籽粒灌浆的前中期大量上调表达,籽粒光合作用减弱,后期呼吸作用增强,籽粒的氮代谢受到显著影响,谷蛋白及胚蛋白表达相对滞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减少,从而造成籽粒灌浆不足,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胁迫 籽粒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福群 谢金水 +3 位作者 李祖章 张文学 孙刚 黄英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14-18,共5页
以生育后期易早衰的杂交水稻中优3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叶片和根系衰老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 以生育后期易早衰的杂交水稻中优3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叶片和根系衰老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降低剑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可以提高晚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在5个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处理中,以中等浓度的APSRC4的效果为最佳,比对照增产7.81%,其次为APSRC3,比对照增产7.4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APSRC1、APSRC2和APSRC5处理比对照有所增产,但产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早衰剂 浓度 晚稻 叶片 根系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蘖措施对淦鑫688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春瑞 邱才飞 +4 位作者 谢金水 关贤交 钱银飞 涂田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27,共7页
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 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控蘖措施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具有控蘖和促进成穗的双重功能。其中,化控效果最好,其次是肥控,水控较差;各单项措施组合后有较好的协同作用,3项措施组合的效果好于两项措施组合:不同控蘖处理都能降低无效分蘖期间的叶片含氮量和提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这可能是各控蘖处理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和促进分蘖成穗的重要原因之一;各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都能提高水稻产量,以3项措施组合应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两项措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控蘖措施 成穗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胁迫对威优916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邵彩虹 李瑶 +4 位作者 钱银飞 邱才飞 彭春瑞 刘光荣 谢金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9,共8页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根系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以揭示养分胁迫对水稻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影响的分子机理。根系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析及差异检测,获得了23个发生差异表达蛋白质,经串联质谱分析(ESI-Q M...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根系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以揭示养分胁迫对水稻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影响的分子机理。根系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析及差异检测,获得了23个发生差异表达蛋白质,经串联质谱分析(ESI-Q MS/MS),17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2个呼吸代谢相关蛋白质、7个根系生长发育相关蛋白质、6个逆境相关蛋白质及2个未知功能蛋白质。差异表达蛋白质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最初的养分胁迫能够刺激根系的分化生长;但持续的养分胁迫诱导根系大量逆境应答蛋白质上调表达,呼吸代谢减弱,根系生长发育受阻,木质化程度增加,根系衰老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胁迫 根系 衰老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品种在水稻防早衰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叶春升 罗奇祥 +4 位作者 李祖章 谢金水 龙丘陵 李建国 魏林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早稻品种“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钾肥品种对水稻后期光合功能衰退、叶片和根系衰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钾肥均具有维持水稻功能叶片中较高的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水平,从而延缓水稻功能叶和根系衰老的功能。硫... 以早稻品种“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钾肥品种对水稻后期光合功能衰退、叶片和根系衰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钾肥均具有维持水稻功能叶片中较高的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水平,从而延缓水稻功能叶和根系衰老的功能。硫酸钾镁肥具有比氯化钾、硫酸钾更好的延缓衰老的效果,并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分别比硫酸钾和氯化钾增产2.4%和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品种 水稻 衰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早稻剑叶和根系衰老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刚 张文学 +2 位作者 李祖章 刘光荣 谢金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1-14,共4页
水培条件下探讨了在水稻齐穗过程中,不同种类激素对水稻剑叶和根系中活性氧代谢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对水稻衰老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水稻齐穗时,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喷施不同外源激素7 d... 水培条件下探讨了在水稻齐穗过程中,不同种类激素对水稻剑叶和根系中活性氧代谢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对水稻衰老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水稻齐穗时,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喷施不同外源激素7 d后,与对照相比较,激动素可降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40.4%,使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降低到33.56μg/gFW.min。三十烷醇可使叶绿素含量提高58.3%,并使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喷施三十烷醇的水稻叶片和根系中CAT酶的活性最高,分别比同时期清水对照的高出25.9%和65.9%。喷施14 d后,三十烷醇可提高叶绿素含量136.5%,可使剑叶中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仍高出对照212.1%和158.8%。虽然三十烷醇延缓水稻衰老的作用很显著,但赤霉素可使水稻结实率提高4.1%,6-苄基腺嘌呤的增产幅度却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早稻 水稻 剑叶 根系 衰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绿色大米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春瑞 罗奇祥 +4 位作者 谢金水 关贤交 涂田华 黎红志 李思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组装集成,提出了以稻鸭共育模式为核心的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基地品种选择、育秧、移(抛)栽、施肥、灌溉、有害生物防治、产后贮运、加工技术、鸭子管理技术等技术。
关键词 绿色大米 稻鸭共育 栽培技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苄基腺嘌呤延缓水稻衰亡效应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邵彩虹 唐秀英 +4 位作者 李明心 李瑶 王萍 陈金 谢金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苗期杂交水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蒸馏水和8 mg/L 6-苄基腺嘌呤溶液培养,通过对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以揭示养分胁迫下6-苄基腺嘌呤延缓水稻衰亡的效应及其机理。叶片全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22个响应6-苄基腺嘌... 以苗期杂交水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蒸馏水和8 mg/L 6-苄基腺嘌呤溶液培养,通过对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以揭示养分胁迫下6-苄基腺嘌呤延缓水稻衰亡的效应及其机理。叶片全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22个响应6-苄基腺嘌呤处理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其中15个功能得到鉴定,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代谢及逆境反应等多个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养分胁迫下,6-BA诱导了叶片中光合蛋白质、呼吸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上调,减少衰亡发生密切相关蛋白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呼吸,满足植株生长对物质及能量的需求,延缓植株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6-苄基腺嘌呤 衰亡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早衰剂配方对杂交早稻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福群 谢金水 +3 位作者 李祖章 张文学 孙刚 黄英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以后期易早衰的春光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早衰剂对杂交早稻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抗早衰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维生素... 以后期易早衰的春光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早衰剂对杂交早稻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抗早衰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功能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明显提高早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延缓早稻的衰老,达到增产的效果。在4个不同抗早衰剂配方中,以抗早衰剂4号的效果最好,比喷清水对照增产10.0%,抗早衰剂1号次之,比喷清水对照增产9.0%,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早衰剂 早稻 生育后期 叶片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胁迫对不易早衰类型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彩虹 王萍 +4 位作者 陈金 李瑶 刘光荣 谢金水 彭春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揭示不易早衰水稻耐养分胁迫机理,应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不易早衰水稻隆平001生育后期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叶片蛋白质图谱经软件Imagemaster 2D Elite 5.0分析,有26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7个蛋白质... 为揭示不易早衰水稻耐养分胁迫机理,应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不易早衰水稻隆平001生育后期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叶片蛋白质图谱经软件Imagemaster 2D Elite 5.0分析,有26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7个蛋白质功能经质谱分析(ESI-Q MS/MS)得到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功能分析显示,养分胁迫下,隆平001叶片中光合及养分再利用相关蛋白质表达量增强,从而满足养分胁迫下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其具有较强抗养分胁迫的内在机理,而参与活性氧清除及逆境保护相关蛋白质表达量增强,可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胁迫伤害,从而对养分胁迫有更强的耐性、不易发生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易早衰 养分胁迫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稻三鸭”共育模式对再生稻、土壤养分及有害生物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彩虹 李秋保 +6 位作者 王国炜 谢建萍 谢芳腾 蒋龙 谢金水 刘光荣 彭春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1-1878,共8页
为探明再生稻-冬闲模式下稻鸭周年共育生态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两稻三鸭"(RD)和再生稻-冬闲(CK)模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养分及主要有害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D模式可增强头季稻抗倒伏性,提高再生率8.3%,增加再... 为探明再生稻-冬闲模式下稻鸭周年共育生态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两稻三鸭"(RD)和再生稻-冬闲(CK)模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养分及主要有害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D模式可增强头季稻抗倒伏性,提高再生率8.3%,增加再生季有效穗、双季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提高双季产量;与CK相比,RD模式下土壤pH提高0.37,有机质增加5.1%,水解氮提高19.5%、有效磷提高37.5%、速效钾提高2.6%;RD模式对再生稻田间病虫草害有显著防控效果,当年田间杂草减少74.5%,降低87.6%福寿螺及84.4%纹枯病的危害,次年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少53.6%;RD模式生态效应显著,可作为南方双季稻区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稻三鸭 生态效应 土壤养分 有害生物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