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4 位作者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豆科绿肥作物害虫苜蓿叶象甲的鉴定与预警
2
作者
孙佳琦
张蕾
+3 位作者
侯阳阳
谢殿杰
刘悦秋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9,共9页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为害紫云英茎叶,对紫云英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明确该种害虫的分类地位,在田间收集了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在对幼虫和成虫形态学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DNA条形码进行了分子鉴定,最终确定为苜蓿叶象甲,且发现该地区苜蓿叶象甲种群存在明显的种内分化。结合苜蓿叶象甲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对其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对绿肥作物的危害做出了预警,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豆科绿肥
形态学鉴定
分子鉴定
预警与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草地贪夜蛾年发生世代区划分
被引量:
30
3
作者
谢殿杰
唐继洪
+2 位作者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7,116,共8页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为提高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不同恒温(20、24、28、32、36℃)条件,以玉米苗为幼虫食物测定了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计算出草地贪夜蛾不...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为提高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不同恒温(20、24、28、32、36℃)条件,以玉米苗为幼虫食物测定了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计算出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此基础上,结合1985年-2014年30年全国60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预测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其年发生世代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0、9.63、13.03、12.88、11.09、13.04、10.73、13.90、13.98℃和16.68℃,有效积温分别为41.32、41.32、18.71、28.23、45.87、60.33、55.90、90.97、166.86日·度和121.90日·度;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有效积温为584.0日·度。根据全国不同地区气象数据推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理论年平均发生世代数在0~7.41代之间,总体上发生世代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我国1月份12.6℃等温线以南地区全年最低温度高于草地贪夜蛾发育起点温度,为周年繁殖区域,主要位于云南南部(全年发生世代数最高可超过5代)、广西南部、广东中部以南、福建东南部(全年世代数最高可超过6代)、台湾大部(全年世代数最高可超过7代)以及海南省全境(全年可发生7代以上)。江南和江淮迁飞过渡区主要为4~5代区和3~4代区。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主要为2~3代区和1~2代区,部分为3~4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世代
有效积温
发育起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23
4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3 位作者
程云霞
姜玉英
刘杰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明确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采用昆虫飞行磨技术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整个世代在5种不同温度(20、24、28、32和36℃)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吊飞10 h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
为明确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采用昆虫飞行磨技术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整个世代在5种不同温度(20、24、28、32和36℃)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吊飞10 h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24、28和32℃条件下饲养的个体飞行能力较强,32℃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飞行距离最远,为(29.48±2.73)km,平均飞行时间最长,为(7.21±0.45)h,平均飞行速度也最快,为(4.02±0.19)km/h。飞行距离超过30 km的个体占40%,飞行时间超过8 h的占45%。低温(20℃)或高温(36℃)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吊飞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也有影响。28℃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在5种温度下(16、20、24、28和32℃)吊飞10 h的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吊飞温度下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飞行距离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草地贪夜蛾适宜飞行的温度范围较广。试验结果为揭示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规律及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飞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年龄-阶段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的构建
被引量:
30
5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1 位作者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7,共8页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模型,本研究通过建立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个月内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模型,本研究通过建立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个月内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20、24、28、32、36℃)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有显著差异。草地贪夜蛾的世代周期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延长。20℃条件下世代周期最长,为(75.25±1.23)d;36℃条件下最短,为(24.79±0.36)d。草地贪夜蛾从卵存活到成虫的概率32℃下最高,为80%;20℃下最低,仅为24%。24℃条件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 448.83±97.64)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24℃条件下,种群净增长率(R0)最高,为420.16±71.48。内禀增长率(r)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8℃时达到最高值。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未来60 d内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种群世代数的增加,适当低温下产卵量大,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有较广的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在20~36℃温度范围内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24~32℃是幼虫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范围,24℃是成虫最适的繁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饲养温度对草地贪夜蛾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的影响
被引量:
18
6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1 位作者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1,共10页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耐寒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频次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16、20、24、28、32、36℃)条件下饲养的草...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耐寒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频次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16、20、24、28、32、36℃)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龄幼虫、6龄幼虫以及2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在16℃下饲养时最低,3龄幼虫分别为(-13.48±0.53)℃和(-8.97±0.35)℃;6龄幼虫分别为(-8.94±0.28)℃和(-4.99±0.28)℃;2日龄蛹分别为(-18.09±0.50)℃和(-12.17±0.37)℃。5日龄蛹过冷却点在16℃饲养时最低,为(-17.76±0.49)℃,体液冰点在32℃和16℃饲养时最低,分别为(-11.72±0.56)℃和(-11.02±0.39)℃;成虫过冷却点在16℃饲养时最低,为(-17.87±0.55)℃,体液冰点在28℃和16℃饲养时最低,分别为(-11.23±0.61)℃和(-10.98±0.44)℃。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对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具有一定的驯化作用,同时适当的高温也可以提高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域,对其监测预警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饲养温度
过冷却点
体液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黏虫MagR和Cry2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被引量:
2
7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1 位作者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3,共8页
为了明确黏虫MagR、Cry2基因在定向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黏虫MagR、Cry2基因的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黏虫MagR基因编码1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17 kD,等电点为9.3,具有多个...
为了明确黏虫MagR、Cry2基因在定向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黏虫MagR、Cry2基因的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黏虫MagR基因编码1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17 kD,等电点为9.3,具有多个铁硫簇结合位点;黏虫Cry2基因编码75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87.04 kD,等电点为8.73。羽化后不同日龄迁飞型黏虫成虫各部位Cry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羽化后3 d成虫头部和胸部Cry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迁飞型黏虫成虫羽化后不同日龄各部位MagR的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5 d时各部位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各日龄头部和胸部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时空表达
定向
CRY2
Ma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粘虫蛾体内磁性颗粒初探
被引量:
1
8
作者
谢殿杰
王伟弘
+3 位作者
张蕾
程云霞
潘卫东
江幸福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磁性颗粒是一些生物感知地磁场变化的重要物质,也是夜间远距离迁飞昆虫地磁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迁飞性害虫粘虫蛾Mythimnaseparata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潜在磁性颗粒进行检测。【方法】利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初步检...
【目的】磁性颗粒是一些生物感知地磁场变化的重要物质,也是夜间远距离迁飞昆虫地磁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迁飞性害虫粘虫蛾Mythimnaseparata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潜在磁性颗粒进行检测。【方法】利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初步检测粘虫成虫体内的磁性颗粒,并将经普鲁士蓝染色后的虫体石蜡切片于正置BX61研究级显微镜下观察磁性颗粒的分布状况。【结果】SQUID检测发现,相比于头部的磁滞曲线,粘虫腹部具有微弱的磁性,推测粘虫腹部可能具有磁性颗粒。进一步经显微镜观察表明,虫体腹部有明显的普鲁士蓝染色沉淀,证明粘虫蛾腹部存在铁磁性颗粒物质。【结论】粘虫蛾腹部可能是其感应地磁场变化以及地磁定向的重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迁飞定向
磁性颗粒
超导量子磁强计
普鲁士蓝染色
原文传递
题名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泰安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文摘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Keywords
Vicia villosa
Aphis gossypii
imidacloprid
matrine
co-toxicity
field control efficiency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81.9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豆科绿肥作物害虫苜蓿叶象甲的鉴定与预警
2
作者
孙佳琦
张蕾
侯阳阳
谢殿杰
刘悦秋
江幸福
机构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9,共9页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文摘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为害紫云英茎叶,对紫云英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明确该种害虫的分类地位,在田间收集了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在对幼虫和成虫形态学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DNA条形码进行了分子鉴定,最终确定为苜蓿叶象甲,且发现该地区苜蓿叶象甲种群存在明显的种内分化。结合苜蓿叶象甲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对其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对绿肥作物的危害做出了预警,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豆科绿肥
形态学鉴定
分子鉴定
预警与防治
Keywords
Hypera postica
legume cover crops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分类号
S43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草地贪夜蛾年发生世代区划分
被引量:
30
3
作者
谢殿杰
唐继洪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机构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7,11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300101,2017YFD0201701,2017YFD0201802)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CAAS-ZDRW202007)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9,31871951)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72030)。
文摘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为提高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不同恒温(20、24、28、32、36℃)条件,以玉米苗为幼虫食物测定了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计算出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此基础上,结合1985年-2014年30年全国60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预测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其年发生世代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0、9.63、13.03、12.88、11.09、13.04、10.73、13.90、13.98℃和16.68℃,有效积温分别为41.32、41.32、18.71、28.23、45.87、60.33、55.90、90.97、166.86日·度和121.90日·度;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有效积温为584.0日·度。根据全国不同地区气象数据推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理论年平均发生世代数在0~7.41代之间,总体上发生世代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我国1月份12.6℃等温线以南地区全年最低温度高于草地贪夜蛾发育起点温度,为周年繁殖区域,主要位于云南南部(全年发生世代数最高可超过5代)、广西南部、广东中部以南、福建东南部(全年世代数最高可超过6代)、台湾大部(全年世代数最高可超过7代)以及海南省全境(全年可发生7代以上)。江南和江淮迁飞过渡区主要为4~5代区和3~4代区。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主要为2~3代区和1~2代区,部分为3~4代区。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世代
有效积温
发育起点温度
Key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generation number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23
4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姜玉英
刘杰
江幸福
机构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地贪夜蛾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Y2019YJ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9,31871951)
+2 种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01,2017YFD02018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72030)
文摘
为明确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采用昆虫飞行磨技术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整个世代在5种不同温度(20、24、28、32和36℃)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吊飞10 h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24、28和32℃条件下饲养的个体飞行能力较强,32℃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飞行距离最远,为(29.48±2.73)km,平均飞行时间最长,为(7.21±0.45)h,平均飞行速度也最快,为(4.02±0.19)km/h。飞行距离超过30 km的个体占40%,飞行时间超过8 h的占45%。低温(20℃)或高温(36℃)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吊飞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也有影响。28℃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在5种温度下(16、20、24、28和32℃)吊飞10 h的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吊飞温度下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飞行距离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草地贪夜蛾适宜飞行的温度范围较广。试验结果为揭示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规律及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飞行能力
Key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temperature
flight capacity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年龄-阶段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的构建
被引量:
30
5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机构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7,共8页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地贪夜蛾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Y2019YJ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9,31871951)
+2 种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01,2017YFD02018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72030)
文摘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模型,本研究通过建立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个月内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20、24、28、32、36℃)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有显著差异。草地贪夜蛾的世代周期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延长。20℃条件下世代周期最长,为(75.25±1.23)d;36℃条件下最短,为(24.79±0.36)d。草地贪夜蛾从卵存活到成虫的概率32℃下最高,为80%;20℃下最低,仅为24%。24℃条件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 448.83±97.64)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24℃条件下,种群净增长率(R0)最高,为420.16±71.48。内禀增长率(r)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8℃时达到最高值。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未来60 d内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种群世代数的增加,适当低温下产卵量大,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有较广的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在20~36℃温度范围内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24~32℃是幼虫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范围,24℃是成虫最适的繁殖温度。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Key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temperature
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
分类号
S43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饲养温度对草地贪夜蛾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的影响
被引量:
18
6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机构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1,共10页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地贪夜蛾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Y2019YJ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9,31871951)
+2 种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01,2017YFD02018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72030)。
文摘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耐寒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频次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16、20、24、28、32、36℃)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龄幼虫、6龄幼虫以及2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在16℃下饲养时最低,3龄幼虫分别为(-13.48±0.53)℃和(-8.97±0.35)℃;6龄幼虫分别为(-8.94±0.28)℃和(-4.99±0.28)℃;2日龄蛹分别为(-18.09±0.50)℃和(-12.17±0.37)℃。5日龄蛹过冷却点在16℃饲养时最低,为(-17.76±0.49)℃,体液冰点在32℃和16℃饲养时最低,分别为(-11.72±0.56)℃和(-11.02±0.39)℃;成虫过冷却点在16℃饲养时最低,为(-17.87±0.55)℃,体液冰点在28℃和16℃饲养时最低,分别为(-11.23±0.61)℃和(-10.98±0.44)℃。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对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具有一定的驯化作用,同时适当的高温也可以提高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域,对其监测预警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饲养温度
过冷却点
体液冰点
Key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feeding temperature
supercooling points
freezing points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黏虫MagR和Cry2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被引量:
2
7
作者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9,31871951)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01,2017YFD02018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72030)。
文摘
为了明确黏虫MagR、Cry2基因在定向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黏虫MagR、Cry2基因的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黏虫MagR基因编码1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17 kD,等电点为9.3,具有多个铁硫簇结合位点;黏虫Cry2基因编码75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87.04 kD,等电点为8.73。羽化后不同日龄迁飞型黏虫成虫各部位Cry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羽化后3 d成虫头部和胸部Cry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迁飞型黏虫成虫羽化后不同日龄各部位MagR的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5 d时各部位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各日龄头部和胸部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腹部。
关键词
黏虫
时空表达
定向
CRY2
MagR
Keywords
Mythimna separata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rientation
Cry2
MagR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粘虫蛾体内磁性颗粒初探
被引量:
1
8
作者
谢殿杰
王伟弘
张蕾
程云霞
潘卫东
江幸福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01,2017YFD0201802)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9,31871951,31870367)
文摘
【目的】磁性颗粒是一些生物感知地磁场变化的重要物质,也是夜间远距离迁飞昆虫地磁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迁飞性害虫粘虫蛾Mythimnaseparata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潜在磁性颗粒进行检测。【方法】利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初步检测粘虫成虫体内的磁性颗粒,并将经普鲁士蓝染色后的虫体石蜡切片于正置BX61研究级显微镜下观察磁性颗粒的分布状况。【结果】SQUID检测发现,相比于头部的磁滞曲线,粘虫腹部具有微弱的磁性,推测粘虫腹部可能具有磁性颗粒。进一步经显微镜观察表明,虫体腹部有明显的普鲁士蓝染色沉淀,证明粘虫蛾腹部存在铁磁性颗粒物质。【结论】粘虫蛾腹部可能是其感应地磁场变化以及地磁定向的重要部位。
关键词
粘虫
迁飞定向
磁性颗粒
超导量子磁强计
普鲁士蓝染色
Keywords
Mythimna separata
migratory orientation
magnetic particles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
prussian blue staining
分类号
S43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谢殿杰
刘悦秋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豆科绿肥作物害虫苜蓿叶象甲的鉴定与预警
孙佳琦
张蕾
侯阳阳
谢殿杰
刘悦秋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草地贪夜蛾年发生世代区划分
谢殿杰
唐继洪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姜玉英
刘杰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年龄-阶段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的构建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饲养温度对草地贪夜蛾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的影响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黏虫MagR和Cry2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谢殿杰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粘虫蛾体内磁性颗粒初探
谢殿杰
王伟弘
张蕾
程云霞
潘卫东
江幸福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