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ftsI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成彬 王频佳 +3 位作者 吴雨露 颜源 易娟 苏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ftsI基因分型;比较不同ftsI基因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51.8%(245/473),ftsI基因突变率为33.4%(158/473);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以GroupⅠ/Ⅱ型为主(113/154),68.1%(77/113)的该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85.4%(35/41)的gBLNAR GroupⅢ菌株对氨苄西林不敏感;gBLNAR菌株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gBLNAS(敏感)菌株(P<0.01),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与gBLNAS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LNAR GroupⅢ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90和耐药率高于gBLNAR GroupⅠ/Ⅱ菌株(P<0.01),两者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发生ftsI基因突变的情况较为常见,突变以GroupⅠ/Ⅱ型为主,明显影响氨基青霉素类和某些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性 fts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谢成彬 周维 唐凤翔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6-457,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双极电凝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经一次止血治疗成功,随访6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无复发者。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用于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双极电凝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经一次止血治疗成功,随访6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无复发者。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用于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准确定位出血部位、止血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电凝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rocel高分子材料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成彬 李朝军 +6 位作者 周维 李晓非 杨俊刚 唐江华 唐凤翔 陈铭 黄春蓓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观察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鼻内镜术后凡士林纱条和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及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应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止血效果好,头痛及鼻腔... 目的观察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鼻内镜术后凡士林纱条和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及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应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止血效果好,头痛及鼻腔胀痛较轻,抽除填塞物后鼻腔很少出血,术后鼻黏膜反应轻。结论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是一种良好的鼻腔、鼻窦手术后填塞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术 鼻出血 鼻腔填塞 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成彬 彭洁 唐凤翔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结果对48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结果对48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高位 后段偏曲 鼻内镜 中隔成形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型支原体共生对甲硝唑临床治疗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成彬 王频佳 +1 位作者 吴雨露 苏喆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共生对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感染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阴道毛滴虫并检测其甲硝唑最小致死浓度(MLC)。PCR检测滴虫细胞内人型支原体DNA,比较共生阴道毛滴虫株在人型支原体清除前后甲硝唑MLC的变化。将...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共生对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感染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阴道毛滴虫并检测其甲硝唑最小致死浓度(MLC)。PCR检测滴虫细胞内人型支原体DNA,比较共生阴道毛滴虫株在人型支原体清除前后甲硝唑MLC的变化。将患者分为阴道毛滴虫单独感染组(滴虫组)与人型支原体共生感染组(共生组),比较甲硝唑对滴虫组与共生组患者进行标准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0株阴道毛滴虫的甲硝唑MLC为0.2~200μg/ml,其中132株(66.0%)低MLC虫株(≤6.3μg/ml)、45株(22.5%)中MLC虫株(12.5~25μg/ml)、23株(11.5%)高MLC虫株(50~200μg/ml);(2)76株(38.0%)阴道毛滴虫检出人型支原体共生,其中低、中、高MLC虫株共生率分别为12.9%(17/132)、84.4%(38/45)和91.3%(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0例患者甲硝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其中滴虫组与共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MLC共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65.8%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1株共生虫株经多西环素作用清除人型支原体后,其甲硝唑MLC基本无变化。结论:人型支原体共生可能与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的临床效果有关,但未发现直接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阴道毛滴虫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CpG DNA的免疫激活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成彬 王跃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4期330-332,335,共4页
细菌基因组DNA中以较高的频率出现非甲基化的胞嘧啶 鸟嘌呤二核苷酸 (CpGDNA) ,免疫活性细胞的Toll样受体 9(TLR9)可以识别CpGDNA并激活NF κB途径 ,活化免疫活性细胞 ,引起以Th1型为主的免疫应答 ,在诱导天然免疫、疫苗佐剂、抗肿瘤... 细菌基因组DNA中以较高的频率出现非甲基化的胞嘧啶 鸟嘌呤二核苷酸 (CpGDNA) ,免疫活性细胞的Toll样受体 9(TLR9)可以识别CpGDNA并激活NF κB途径 ,活化免疫活性细胞 ,引起以Th1型为主的免疫应答 ,在诱导天然免疫、疫苗佐剂、抗肿瘤、促进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CpG DNA 免疫激活作用 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 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应答 分子机制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基转移酶法快速鉴定脑膜炎奈瑟菌
7
作者 谢成彬 王频佳 +1 位作者 罗红权 吴雨露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1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探索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检测在脑膜炎奈瑟菌快速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以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为底物,建立简便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酶反应鉴定法,并对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细菌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L-γ... 目的探索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检测在脑膜炎奈瑟菌快速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以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为底物,建立简便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酶反应鉴定法,并对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细菌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浓度在6~8mmol/L,细菌浓度在4~8个麦氏单位,37℃水浴30~60min,脑膜炎奈瑟菌即可呈明显的黄色反应,淋病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其他革兰阴性双球菌无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结论γ-谷氨酰基转移酶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脑膜炎奈瑟菌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插管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分析
8
作者 谢成彬 彭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18期1888-1889,共2页
关键词 全麻插管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 声带良性病变 治疗 术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18例孕前及孕早期妇女风疹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兵 万虹 +2 位作者 谢成彬 高岩 熊庆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的:了解在我院就诊的孕前及孕早期妇女风疹及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孕前及孕早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检查和孕早期建卡的妇女,经知情同意,共6018例妇女进行了风疹病毒IgG... 目的:了解在我院就诊的孕前及孕早期妇女风疹及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孕前及孕早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检查和孕早期建卡的妇女,经知情同意,共6018例妇女进行了风疹病毒IgG和IgM,巨细胞病毒IgG和IgM的检测。根据定量检测的结果,按受检妇女的年龄段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IgG(+/-)和IgM(+/-及不确定)状况分别统计例数。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人群风疹的总体易感率为12.63%(IgG-/IgM-),不同年龄段易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在35~39岁易感率最高,为22.53%,25~29岁易感率为11.80%。巨细胞病毒的总体易感率为4.85%,不同年龄段间易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易感率为5.36%。结论:育龄期妇女巨细胞病毒易感率较低,筛查时应当客观分析,风疹病毒易感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明显,应加强对高危年龄段孕妇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孕前 孕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跃 谢成彬 +1 位作者 刘明方 陈淑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BWPG)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BWPG作为rHBsAg的佐剂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的生长状态及中枢淋巴器官的发育情况,检测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的增...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BWPG)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BWPG作为rHBsAg的佐剂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的生长状态及中枢淋巴器官的发育情况,检测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免疫小鼠未出现可见的毒副反应,胸腺和脾脏组织呈增生状态,脾脏NK细胞和CTL的杀伤活性增强,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跃,细胞因子产生增多。结论:BWPG能促进中枢淋巴器官增生,增强机体对rHBsAg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HBSAG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盆腔炎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艳艳 罗红权 +6 位作者 龙方懿 梁开如 陈本祯 谢成彬 李宁 成春岚 朱巧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究连接酶链反应法(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detection,SAT)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目的探究连接酶链反应法(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detection,SAT)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LAMP)对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或)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PID患者186例,采集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LCR、SAT和LAMP方法检测CT、UU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86例PID患者中,CT感染率为20.43%,UU感染率为40.32%,CT+UU感染率为16.13%。不同年龄段PID患者CT、UU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感染率在20~35岁患者中最高,UU感染率在36~40岁患者中最高(P<0.05)。SAT检测CT的准确率明显高于LCR和LAMP(P<0.05),LCR和LAMP检测CT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和LAMP检测UU、CT+UU的准确率明显高于LCR(P<0.059),SAT和LAMP检测UU、CT+UU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患者中,20~35岁患者CT感染率较高,36~40岁患者中UU感染率较高;SAT在检测PID患者宫颈CT感染方面效果优于LCR和LAMP,检测UU感染方面效果与LAMP相当,且优于L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连接酶链反应法 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耐药性与BRO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频佳 谢成彬 吴雨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BRO基因分型。结果 401株卡他莫拉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96.5%(387/401);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酶株BRO基因阳性率为99.2%(384/387),其中BRO-1型为93.0%,BRO-2型为7.0%;BRO-1+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阿齐霉素的MIC50和MIC90明显高于BRO-2+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高,产酶株主要携带BRO-1基因,其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影响明显高于BRO-2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莫拉菌 耐药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部分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调查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丽洁 叶飘 +5 位作者 施红 刘海婷 刘敬涛 罗洪权 谢成彬 胡莉敏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都部分地区近2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儿进行细菌病原调查及耐药分析,为本地区临床医师提供目标治疗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 目的通过对成都部分地区近2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儿进行细菌病原调查及耐药分析,为本地区临床医师提供目标治疗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痰培养1164例。检出细菌551株(47.3%),其中革兰阴性(G^-)菌373株(67.7%),以G^-杆菌最多,且大肠埃希菌多见于小婴儿。主要G^-杆菌对常用G^-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多〈30%,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革兰阳性(G^+)球菌165株(29.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前者多见于〈6个月婴儿,后者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真菌6株(1.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CAP住院患儿细菌检出率较高,且以G^-杆菌最多,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存在一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薇 聂晶 +1 位作者 谢成彬 王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3期553-555,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1 941例进行维生素D检测。结果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4.2±16.9)ng/mL,不同性别... 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1 941例进行维生素D检测。结果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4.2±16.9)ng/mL,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14)。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3.4%、3.1%、7.0%、18.8%。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x^2=8.1;均P<0.05)。结论研究对象中2~3岁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低,2岁后维生素D缺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婴幼儿 25-羟维生素D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频佳 王娴 +1 位作者 谢成彬 王跃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7-1469,1472,共4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轻度下降(P>0.05),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IL-2、IL-4和INF-γ水平轻微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LTA处理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IL-2和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IL-4变化不大,IL-10明显降低(P<0.01)。结论 BLTA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甚至增强深部感染念珠菌后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 白色念珠菌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型支原体共生与阴道毛滴虫甲硝唑耐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频佳 谢成彬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的共生与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甲硝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出160株阴道毛滴虫,用梯度浓度1 024、512、256...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的共生与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甲硝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出160株阴道毛滴虫,用梯度浓度1 024、512、256……4、2和1μg/ml甲硝唑分别处理该批虫株,以死亡率≥90%的最低浓度作为甲硝唑最小致死浓度(MLC)。以160个阴道毛滴虫分离株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人型支原体16S rRNA基因,检测滴虫细胞内是否有人型支原体共生。对检出人型支原体DNA的分离株用32μg/ml多西环素清除支原体,比较清除前后甲硝唑MLC的变化。结果 160个阴道毛滴虫分离株中甲硝唑MLC为1~8μg/ml的占61.3%(98/160),16~32μg/ml的占26.3%(42/160),64~256μg/ml的占12.5%(20/160)。PCR检测结果显示,有61株(38.1%)检出人型支原体DNA,其中MLC为1~8μg/ml的分离株检出率为13.3%(13/98),16~32μg/ml的分离株检出率为73.8%(31/42),64~256μg/ml的分离株检出率为85.0%(17/20),不同MLC范围的分离株人型支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多西环素处理后,61株中仅有8株支原体被清除,清除前后甲硝唑MLC无明显变化。结论四川地区的阴道毛滴虫分离株对甲硝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人型支原体的共生可能与之有关,但尚未发现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人型支原体 共生 甲硝唑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的方法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频佳 谢成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TP-IgM抗体,同时检测血清TRUST滴度。以德国欧... 目的研究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TP-IgM抗体,同时检测血清TRUST滴度。以德国欧蒙试剂为对照,评估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和IgG型类风湿因子(IgG/RF)、酶标抗IgM抗体和酶标TP抗原等方法对IgM抗体检测效能的影响。结果 108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TP-ELI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母亲的TRUS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新生儿(P<0.05),而且梅毒母亲TRUST抗体滴度普遍高于新生儿(P<0.05)。与对照方法相比,IgM抗体检测时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可获得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Kappa>0.75),而使用酶标抗人IgM抗体(间接法,Kappa=0.956)比使用酶标TP抗原(双抗原夹心法,Kappa=0.817)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方法更相近。结论 TRUST和TP-ELISA检测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小,而TP-IgM抗体检测方法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先天性梅毒 IG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艳 罗泽民 +3 位作者 廖志 谢成彬 谭玲 刘海婷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675-1677,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病原学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慢性咳嗽108例患儿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作细菌培养,取血清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IgM。结果检出...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病原学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慢性咳嗽108例患儿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作细菌培养,取血清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IgM。结果检出病原体例数78例(占患儿例数72.2%)。其中一种病毒感染4例(3.7%),两种以上病毒感染1例;一种细菌感染16例(14.8%),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例;单纯支原体感染29例(26.9%);单纯衣原体感染9例(8.3%);混合感染15例(13.9%),其中细菌+病毒2例,病毒+支原体1例,细菌+支原体4例,细菌+衣原体3例,细菌+病毒+支原体2例,支原体并衣原体感染3例;肺结核1例,肺吸虫1例。未检出病原30例(27.8%)。结论感染因素仍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原谱主要表现为革兰阴性菌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为主,存在较多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儿童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简洁 梁开如 +10 位作者 余绍兰 王青青 易晓恋 赵清平 石艳艳 谢成彬 夏春 高丽丽 罗娜 左凤琼 李婉宜 《微生物与感染》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核酸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分型,纳入1 057例HPV阳性且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对各级别宫颈病变中HPV16构成比、不同年龄...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核酸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分型,纳入1 057例HPV阳性且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对各级别宫颈病变中HPV16构成比、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以及HPV16单一与多重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 057例HPV阳性患者中,352例感染HPV16,CINⅢ中HPV16构成比最高,各级别病变中HPV16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级别增加,HPV16构成比有增高趋势(P<0.05)。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HPV16单一、双重与三重以上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感染型别种类增加,患病率降低(P<0.05)。本研究显示,HPV16与高级别宫颈病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老年HPV16阳性患者检出宫颈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HPV16持续性感染,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患病率 年龄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频佳 谢成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16-118,120,共4页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情况,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3 173份呼吸道标本进行嗜血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共分离到嗜血杆菌344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01株,副流感嗜血杆菌43株;儿童嗜...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情况,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3 173份呼吸道标本进行嗜血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共分离到嗜血杆菌344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01株,副流感嗜血杆菌43株;儿童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以1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易感季节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为75.4%,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敏感率均高于90%,细菌产β-内酰胺酶达到57.0%,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大大提高相应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结论 嗜血杆菌是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治疗该菌可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杆菌 儿童 呼吸道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