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椒黄酮提取液-壳聚糖复合保鲜涂膜剂制备及其对圣女果保鲜效果评价
1
作者 李杰 张寒冰 +2 位作者 课净璇 刘磊 张帅雅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11-19,共9页
以花椒黄酮提取液、壳聚糖作为复合保鲜涂膜剂制备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安排试验,以花椒黄酮提取液及壳聚糖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加速货架期试验后圣女果质量保持率、硬度、可溶性糖及VC含量等指标的加权综合... 以花椒黄酮提取液、壳聚糖作为复合保鲜涂膜剂制备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安排试验,以花椒黄酮提取液及壳聚糖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加速货架期试验后圣女果质量保持率、硬度、可溶性糖及VC含量等指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复合保鲜涂膜剂配比进行优化研究;将按较优配比制备的复合保鲜涂膜剂对圣女果进行涂膜处理,分别在4、25℃下贮存,定时抽样检测,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合保鲜涂膜剂较优制备条件为:花椒黄酮提取液浓度0.5283 mg/mL、壳聚糖溶液浓度0.6957%,两者复配比例1:1(v/v);贮存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圣女果保鲜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该涂膜剂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黄酮 壳聚糖 贮存 保鲜 圣女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 课净璇 +5 位作者 王亚斌 孙静 刘菡 万鹏 马艳莉 陈志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7-195,共9页
以黄精渣为原料,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复合酶法(CE)、超声辅助复酶法(UCE)和酶碱法(CEA)提取IDF,并考察三种IDF的组成、理化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DPPH自由... 以黄精渣为原料,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复合酶法(CE)、超声辅助复酶法(UCE)和酶碱法(CEA)提取IDF,并考察三种IDF的组成、理化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复酶法得率最高(84.68%)。三种黄精渣IDF纯度均较高,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中UCE-IDF纯度高达82.24%。UCE-IDF持水力(4.74±0.66)g/g、持油力(3.84±0.29)g/g和结合水力(3.29±0.09)g/g最优,总酚含量(7.77±0.07)mg/g最高,阳离子交换能力(0.40±0.003)mmol/g最佳,抗氧化能力最佳。CEA-IDF的膨胀力(5.33±0.11)mL/g和总黄酮含量(1.88±0.03)mg/g最高。CE-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19326.67±41.63)μmol/g最佳。理化表征显示,UCE-IDF结构更加不规则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显示三种黄精渣IDF均具有纤维素类特征吸收峰。X射线结果显示三种黄精渣IDF呈纤维素I晶型。综上,三种IDF的理化和功能特性之间存在差异,UCE-IDF在持水、持油等多项理化特性中具有明显优势,且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最佳。CEA-IDF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且膨胀力最佳。CE-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佳,本实验结果可为黄精渣IDF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提取方法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特性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鑫 课净璇 +5 位作者 王亚斌 王思琪 万鹏 马艳莉 卞华 陈志周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4,共12页
以废弃的黄精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PIDF理化特性、结构特性表征及功能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 以废弃的黄精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PIDF理化特性、结构特性表征及功能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率230 W,料液比1∶24(g/mL),此时PIDF得率为86.88%±0.51%;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的PIDF纤维素含量31.5%,半纤维素含量24.4%,木质素含量20.8%,持水力(12.47±0.31)g/g,持油力(8.03±0.24)g/g,膨胀力(8.03±0.19) mL/g,结合水力(7.80±0.51) g/g;PIDF葡萄糖吸附能力为(21 333±30.21)μmoL/g,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0.02) mg/g和(1.92±0.04) mg/g,抗氧化能力较佳;扫描电镜显示,PIDF表面为不规则片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呈现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X射线结果显示PIDF呈纤维素I晶型,符合膳食纤维结构。综上可知,黄精渣含有丰富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作为良好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新型来源。研究结果为提高黄精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建立花椒挥发油指纹图谱及在汉源红花椒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课净璇 瞿瑗 +7 位作者 黎杉珊 申光辉 罗擎英 吴贺君 陈安均 蒲彪 叶萌 张志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126,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我国西部地区红花椒和青花椒挥发油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汉源红花椒产地鉴别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建立花椒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挥发油成分差异分析、聚类分析法和... 本研究建立了我国西部地区红花椒和青花椒挥发油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汉源红花椒产地鉴别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建立花椒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挥发油成分差异分析、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花椒样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青花椒挥发油含量是红花椒挥发油含量的1.45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烯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红花椒指纹图谱有8个共有峰,青花椒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所有的青花椒被分为同一组,红花椒被分为2~3组,说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性大于青花椒。汉源红花椒指纹图谱共有峰中有5种特有物质,即崖柏烯,乙酸松油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和1-石竹烯,可作为汉源红花椒产地鉴别的依据。本实验为不同产地花椒产地鉴定提供了实验基础,为汉源花椒建立了特征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指纹图谱技术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花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课净璇 黎杉珊 +5 位作者 申光辉 吴贺军 罗擎英 刘兴艳 陈安均 张志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探索建立一种有效鉴别花椒产地的方法,以17份不同产地花椒为原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花椒之间亲缘远近关系,并对花椒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图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花椒所含特征物质与产地之... 为探索建立一种有效鉴别花椒产地的方法,以17份不同产地花椒为原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花椒之间亲缘远近关系,并对花椒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图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花椒所含特征物质与产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花椒红外光谱图频率分布基本一致,但在3 500~2 800cm^(-1)和1 700~1 000cm^(-1)两个波段中吸收峰数目和强度存在差异;应用双指标分析法可精确地表示样品间的亲缘关系;红外图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将特征峰峰高值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7个花椒样品被分为五类。试验探索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花椒产地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外光谱 双指标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制备及贮存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杰 马艳莉 +2 位作者 课净璇 林婕 张寒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219,共8页
以山茱萸黄酮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包埋-冷冻干燥法制备山茱萸黄酮微胶囊,以黄酮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制备工艺。采用SEM观察微胶囊化效果;进行实际环境条件下的贮存试验,考... 以山茱萸黄酮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包埋-冷冻干燥法制备山茱萸黄酮微胶囊,以黄酮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制备工艺。采用SEM观察微胶囊化效果;进行实际环境条件下的贮存试验,考察温度、氧气、光线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制备较优工艺为:芯壁比1∶5(g∶g),搅拌温度46℃,搅拌时间21 min。在此条件下,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包埋率达64.17%;SEM照片显示山茱萸黄酮微胶囊成型效果良好;贮存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温无氧干燥避光,可有效提高山茱萸黄酮微胶囊贮存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山茱萸黄酮作为新型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黄酮 微胶囊 制备 贮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掩蔽花椒苦味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课净璇 李永秀 +3 位作者 李杰 李密 马艳莉 张志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16,共7页
花椒是我国重要的香辛料及药用植物,因含有7-甲氧基香豆素而具有明显的苦味。花椒的苦味限制了花椒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本实验旨在探索乳清分离蛋白对花椒苦味的掩蔽效果及作用机制。选用花椒油树脂为基质,通过感官实验和电子舌考察了乳... 花椒是我国重要的香辛料及药用植物,因含有7-甲氧基香豆素而具有明显的苦味。花椒的苦味限制了花椒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本实验旨在探索乳清分离蛋白对花椒苦味的掩蔽效果及作用机制。选用花椒油树脂为基质,通过感官实验和电子舌考察了乳清分离蛋白对花椒苦味的掩蔽效果,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乳清分离蛋白对花椒苦味的掩蔽机制。结果表明,乳清分离蛋白可显著降低花椒油树脂的苦味,且花椒油树脂的苦味降低值与乳清分离蛋白的添加量存在质量浓度-效应关系;当其用量为1.00%,花椒油树脂溶液浓度为0.5%时,苦味降低值ΔBI为1.8,说明苦味掩蔽效果较好。分子对接模型显示7-甲氧基香豆素与β-乳球蛋白在第二个聚类具有20个对接构象,最低结合自由能为-5.90 kcal/mol,是两者发生相互作用最有可能的结合区域。因此,乳清分离蛋白是通过与7-甲氧基香豆素结合后阻止其与苦味受体结合而减少苦味的产生,该研究结果可为花椒加工产品的矫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苦味掩蔽 乳清分离蛋白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分析法优化花椒树脂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凌燕 成金曦 +6 位作者 夏东 课净璇 侯晓艳 申光辉 王洁 谷学权 张志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114,共9页
以热油浸提后的花椒饼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花椒树脂,探讨原料粒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花椒树脂提取率及花椒树脂麻度等级的影响。采用矩阵分析法与综合平衡法分析确定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 以热油浸提后的花椒饼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花椒树脂,探讨原料粒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花椒树脂提取率及花椒树脂麻度等级的影响。采用矩阵分析法与综合平衡法分析确定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综合平衡法与矩阵分析法结果一致,花椒树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100目、料液比1∶12、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240 W。在最佳条件下,花椒树脂提取率为25.05%,花椒树脂麻度等级为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树脂 花椒饼 超声提取 麻度等级 矩阵分析法 综合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的产生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旭 王军 +4 位作者 课净璇 马艳莉 席晓丽 王印壮 谷晓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9-216,共8页
发酵豆制品主要包括腐乳、豆豉、酱油和豆酱等,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多种潜在有毒代谢物,其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是影响发酵豆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过量食用含BAs的食物会引起中毒,但目前... 发酵豆制品主要包括腐乳、豆豉、酱油和豆酱等,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多种潜在有毒代谢物,其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是影响发酵豆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过量食用含BAs的食物会引起中毒,但目前国内没有发酵豆制品统一的BAs限量标准。该文对发酵豆制品中BAs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进行综述,旨在通过优化发酵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控制BAs的形成,提高发酵豆制品的质量,推动我国发酵豆制品健康和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生物胺 检测 控制 发酵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