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结果]在0~30月中,巨大儿在各年龄的体重、身长和BMI均为3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出生体重儿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在出生后头3个月呈上升趋势,于3个月时达到高峰.巨大儿组在出生后各年龄段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三组中处于最低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出生后第3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宫内生长与儿童早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在重视预防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不良的预防.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值Z分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收缩压(SBP)Z分、舒张压(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呈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OR=2.358,OR=5.466;95%CI:1.191~1.262,3.648—8.191)。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结果]在0~30月中,巨大儿在各年龄的体重、身长和BMI均为3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出生体重儿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在出生后头3个月呈上升趋势,于3个月时达到高峰.巨大儿组在出生后各年龄段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三组中处于最低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出生后第3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宫内生长与儿童早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在重视预防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不良的预防.
文摘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值Z分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收缩压(SBP)Z分、舒张压(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呈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OR=2.358,OR=5.466;95%CI:1.191~1.262,3.648—8.191)。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