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中国6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分布情况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凤 李婷婷 +5 位作者 高振珊 张向林 许韶君 陶舒曼 伍晓艳 陶芳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3-486,498,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6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7月在项目组调查6省中,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1981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远视力筛查和电脑验光,采用χ^(2)检验比... 目的了解我国6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7月在项目组调查6省中,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1981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远视力筛查和电脑验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段及城乡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的检出差异.结果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0.4%,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51.0%.χ^(2)检验结果显示,女性的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分别为63.5%和53.8%,均高于男性的57.6%和48.4%;幼儿园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8.2%,高于小学1~3年级(34.4%)、小学4~6年级(53.7%)、初中(70.6%),低于高中(83.0%);幼儿园儿童青少年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8.6%,低于小学1~3年级(20.2%)、小学4~6年级(46.8%)、初中(67.3%)、高中(80.5%).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1.1%,高于乡村儿童青少年的59.4%;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50.7%,低于乡村儿童青少年的51.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均较高,未来应提升公众对视力保护的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以降低未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青少年 视力不良 筛查性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筛查性近视与主要带养人报告近视的差异研究
2
作者 张向林 李婷婷 +6 位作者 高振珊 曹钰璇 黄思哲 陶舒曼 伍晓艳 许韶君 陶芳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3-498,共6页
目的分析中山市1~3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现况、其与主要带养人报告近视的差异,并探索影响报告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儿童青少年早期近视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小学生... 目的分析中山市1~3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现况、其与主要带养人报告近视的差异,并探索影响报告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儿童青少年早期近视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采用χ^(2)检验分析筛查性近视和报告近视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近视结果报告一致性的因素。结果中山市1~3年级学生总体筛查性近视率为25.3%,父母报告显示1~3年级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12.1%,父母总体知晓率为8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1年级为参照,3年级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为1.453(95%CI:1.160~1.819);以眼健康素养评分不良为参照,评分一般和评分良好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分别为0.524(95%CI:0.423~0.649)和0.379(95%CI:0.293~0.467);以未进行过散瞳验光组为参照,进行过散瞳验光组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为0.615(95%CI:0.455~0.831);以父母双方近视为参照,父母双方均不近视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为0.669(95%CI:0.514~0.872);以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为参照,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报告一致率较高,OR值分别为0.514(95%CI:0.322~0.821)、0.355(95%CI:0.222~0.567)和0.313(95%CI:0.195~0.503)。结论眼健康素养评分良好和进行过散瞳验光是影响报告一致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应加强对父母近视防控的健康教育,提高父母对孩子近视状况的知晓度和报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近视 眼健康行为评分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6省不同出生年代父母的近视情况对其3~9岁子女近视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高振珊 李婷婷 +8 位作者 张向林 杨凤 周攀峰 曹钰璇 刘锋 陶舒曼 许韶君 伍晓艳 陶芳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年代的父母及其3~9岁子女的近视情况,分析父母近视程度对其子女近视的影响,为未来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7月,在本项目组调查范围覆盖的全国6省中,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2158名3~9岁儿童及...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年代的父母及其3~9岁子女的近视情况,分析父母近视程度对其子女近视的影响,为未来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7月,在本项目组调查范围覆盖的全国6省中,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2158名3~9岁儿童及其父母开展近视防控相关调查。采用χ^(2)_(趋势)检验比较不同出生年代父母的近视和中高度近视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出生年代父母近视程度对其子女近视的影响。结果父亲和母亲的总体近视率分别为37.3%和45.0%,其3~9岁儿子和女儿的总体近视率分别为19.0%和20.0%。其中,1985-1989年出生的父亲和母亲的近视率最高,分别为40.8%和48.3%;1995-1999年出生的父亲的近视率最低,为26.6%;1970-1974年出生的母亲的近视率最低,为17.9%。调整后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同年代出生的未近视的父亲为参照组,1975-1979年、1980-1984年、1985-1989年、1990-1994年出生的患轻度近视和中高度近视的父亲影响其子女发生近视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5、1.62、1.35、1.46、1.30、1.74、1.41和1.42;以不同年代出生的未近视的母亲为参照,1970-1974年出生的患轻度近视的母亲、1975-1979年出生的患中高度近视的母亲,以及1980-1984年、1985-1989年、1990-1994年出生的患轻度近视和中高度近视的母亲影响其子女发生近视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9.37、1.56、1.49、1.89、1.45、1.77、1.33、1.74、1.56、1.67(P<0.05)。结论近视的遗传性相对稳定,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环境变化影响个体近视的机制不同,因此父母应高度重视处于发育关键期的低龄子女的近视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以延缓其近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年代 父母近视 儿童近视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韶君 陶芳标 +2 位作者 王君 苏普玉 张丽英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功能的差异,为心理咨询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合肥市某小学学习困难和学习正常儿童各55名进行测评,...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功能的差异,为心理咨询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合肥市某小学学习困难和学习正常儿童各55名进行测评,比较2组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功能的差异。结果学习困难组儿童知觉辨别能力、类同比较能力、比较推理能力、系列关系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得分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学习困难组儿童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习困难儿童推理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而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障碍 智力 行为 感觉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出生队列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许韶君 陶芳标 +4 位作者 苏普玉 朱鹏 王君 曲荣 徐海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结果]在0~30月中,巨大儿在各年龄的体重、身长和BMI均为3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出生体重儿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在出生后头3个月呈上升趋势,于3个月时达到高峰.巨大儿组在出生后各年龄段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三组中处于最低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出生后第3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宫内生长与儿童早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在重视预防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不良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婴幼儿 体质指数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分布状况 被引量:6
6
作者 许韶君 陶芳标 +3 位作者 汪婷婷 陈志飞 韩慧 芈静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 分析2005年安徽省7-22岁学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营养过剩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安徽省资... 目的 分析2005年安徽省7-22岁学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营养过剩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安徽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城男、城女、乡男、乡女BMI均值随年龄呈上升趋势。7-9岁年龄组肥胖检出率最高,肥胖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防治肥胖应该从小抓起,对城市和乡村、男生和女生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保证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同时做好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和发育 营养状况 肥胖症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许韶君 叶冬青 潘发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值Z分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收缩压(SBP)Z分、舒张压(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呈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OR=2.358,OR=5.466;95%CI:1.191~1.262,3.648—8.191)。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血压 高血压 对比研究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幼保健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许韶君 陶芳标 +1 位作者 苏普玉 王君 《医学教育探索》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结合学科系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等方面探讨妇幼保健学的教学改革措施,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 保健学 教学改革 妇幼 课程体系改革 新型医学人才 教学实践 教材编写 改革措施 教学方法 学生素质 社会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许韶君 潘发明 +3 位作者 陶芳标 张洪波 曾广玉 曹秀菁 《疾病控制杂志》 2002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 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合肥市 5 6 5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及严重失调率分别为 31.5 %、14 .5 % ,男童感... 目的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 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合肥市 5 6 5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及严重失调率分别为 31.5 %、14 .5 % ,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各个行为因子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 ,尤其以学习问题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行为因子 行为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68
10
作者 张洪波 陶芳标 +3 位作者 曾广玉 曹秀菁 许韶君 余霞玲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7-498,共2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 ,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 ,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 1 2 4 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 -D)进行...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 ,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 ,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 1 2 4 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 -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2 2 .8% ,其中男生为 2 1 .2 % ,女生为 2 4 .9% ;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2 0 .5 % ,高中生为 2 5 .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 ,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 ,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亲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养环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流行病学 因素分析 学生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因素对安徽省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陶芳标 张洪波 +6 位作者 王德斌 杨善发 苏普玉 凤尔翠 许韶君 许娟 张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安徽省农村 2 192名由父母带养的 1~14岁儿童近 1个月的体罚行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近 1个月来 ,挨打发生率为 39 3%,打 3次以上发生率为17 3%,罚站或罚跪发生率为 3 5 %... 目的 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安徽省农村 2 192名由父母带养的 1~14岁儿童近 1个月的体罚行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近 1个月来 ,挨打发生率为 39 3%,打 3次以上发生率为17 3%,罚站或罚跪发生率为 3 5 %,不让回家的发生率为 2 2 %,不给吃饭的发生率为 3 1%。多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儿童年龄、性别、父亲文化程度、独生子女与近 1个月以来儿童挨打以及多次挨打相关 ,其中儿童年龄越小、男童、父亲文化程度低、非独生子女是危险因素 ;母亲文化程度低、非独生子女是儿童不给吃饭的危险因素 ;男童、经济状况较差、非独生子女是不让回家的危险因素 ;儿童罚站或罚跪未发现显著的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体罚行为普遍 ,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产生影响 ,应重视对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安徽 农村 儿童 体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1
12
作者 陶芳标 张洪波 +3 位作者 曾广玉 许韶君 郑迎军 夏俊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7-248,共2页
调查合肥市3所中学共2466名学生中的自杀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结果表明: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3种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9.8%、8.3%、3.0%,女生3种自杀行为报告率均显著高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 调查合肥市3所中学共2466名学生中的自杀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结果表明: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3种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9.8%、8.3%、3.0%,女生3种自杀行为报告率均显著高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自杀行为与性别、抑郁、焦虑、斗殴行为、携带防身物品、年级、学习成绩、吸烟、饮酒、父亲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危险因素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中学生故意伤害行为及社会心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洪波 陶芳标 +4 位作者 曾广玉 曹秀菁 许韶君 钱冰 高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故意伤害行为状况及其社会心理特征 ,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以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 12 4 3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各种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在 2 5 %~ 3...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故意伤害行为状况及其社会心理特征 ,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以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 12 4 3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各种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在 2 5 %~ 30 4 %并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制定自杀计划与学习成绩、父亲文化程度、焦虑和抑郁心理症状等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联。结论 改善教育教养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可降低中学生故意伤害行为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伤害行为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中学生 安徽 社会心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孟秀红 黄朝辉 +3 位作者 孙莹 陶芳标 万宇辉 许韶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多维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阐明心理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多维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阐明心理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全国8个城市1762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生活满意度和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负相关(r=-0.471,-0.423,-0.550,-0.369,Ps<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r=0.369,P<0.01)。积极/消极应对多维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关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35.4%~54.6%、9.6%~19.3%;积极/消极应对多维生活满意度和焦虑关联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16.4%~33.1%、29.0%~42.3%。结论:应对方式在多维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之间有显著中介效应,提示在研究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时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式 多维生活满意度 抑郁 焦虑 中介效应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莹 陶芳标 +3 位作者 许韶君 朱鹏 黄锟 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青少年自伤行为流行情况,分析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所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级,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a内青少年多种...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青少年自伤行为流行情况,分析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所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级,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a内青少年多种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多维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问卷(MSLS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筛选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中学生总体自伤报告率为22.3%,女生(23.5%)高于男生(21.1%)(χ2=8.90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SCL-90得分高,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自我意识低等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安徽农村地区中学生自伤行为的报告率较高。应根据中学生自伤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伤害行为 精神卫生 心理学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农村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学生心身症状调查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君 张洪波 +2 位作者 许娟 曹秀菁 许韶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1-481,共1页
关键词 大学生 横断面调查 心身症状 SCL-90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敏兰 张洪波 +2 位作者 许娟 许韶君 苏普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ASLEC)。结果:6.94%的大学生存在焦虑,其中男生7.22%,女生为6.35%。理工学生焦虑检出率最高(10.08%),西医学生最低(3.59%)。卡方检验显示焦虑症状与社会人口特征中的出生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及父亲学历有关;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生活事件与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中的大部分特征都有统计意义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发现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中理工类专业(OR=1.77,95%CI:1.30~2.41)和成绩差(OR=1.45,95%CI:1.09~1.93)的显著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心理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OR=4.76,95%CI:3.36~6.77)、消极社会经历(OR=3.35,95%CI:2.43~4.62)以及家庭环境特征中的亲密度(OR=0.65,95%CI:0.49~0.85)和情感表达(OR=0.71,95%CI:0.54~0.94)的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大学生焦虑症状的预防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横断面调查 大学生 社会人口特征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关系 被引量:28
18
作者 肖亚男 陶芳标 +2 位作者 许韶君 苏普玉 黄朝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个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童年...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个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8.5%;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23.6%;反复情感虐待的报告率为20.4%。青少年总体自伤报告率为22.3%,自伤的报告率与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的经历呈相关趋势。童年期3种虐待经历是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别和程度的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自我伤害行为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心肺功能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阙敏 陶芳标 +7 位作者 许韶君 何春燕 黄锟 孙莹 叶青 朱鹏 龙翔 赵媛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城乡男女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与年龄变化特征,探讨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指标与BMI的相关性。方法以安徽省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9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间BMI的性别差异和... 目的分析安徽省城乡男女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与年龄变化特征,探讨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指标与BMI的相关性。方法以安徽省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9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间BMI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比较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Z分在各个BMI—Z分组间的分布特征。分析心肺功能指标Z分与BMI—Z分的相关性。结果6~22岁城乡男女BMI随年龄增加呈现一致平稳增长趋势,BMI的性别差异较城乡差异明显;肺活量、舒张压和收缩压Z分与BMI—Z分均呈较强的正相关(P=0.000),肺活量指数Z分与BMI—Z分呈负相关(P=0.000)。脉搏的Z分与BMI—Z分的相关性较弱(r=0.006,P=0.552)。结论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BMI在青春期有交叉现象,高年龄青少年BMI城乡差异小;随BMI增加,儿童青少年肺活量指数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需要及早监测较高BMI儿童青少年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肺活量 血压 脉搏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酒依赖行为倾向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洪波 张蕊 +2 位作者 陶芳标 曾广玉 许韶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酒依赖倾向影响因素。方法:在4所省属大学,对1~4年级共884名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他危害健康行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定。结果:13.0%的学生报告显示有酒依赖行为倾向(男生... 目的:探索大学生酒依赖倾向影响因素。方法:在4所省属大学,对1~4年级共884名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他危害健康行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定。结果:13.0%的学生报告显示有酒依赖行为倾向(男生为17.5%,女生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男生酒依赖行为倾向与某些社会因素(学生来源于农村、年级升高、母亲大专以上学历)、心理因素(焦虑症状)、危害健康行为(酒后骑车、携带刀具、打架行为、大强度的体育活动、性行为及尝试违禁药品行为)相关联。结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对某些危险行为的干预可望降低大学男生的酒依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行为 酒依赖行为 焦虑症状 大学生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