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PK通路探讨茶多酚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苏萍 林欢 +2 位作者 曾淑华 杨柳媛 许陆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200,共9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途径调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经糖耐量试验筛选6周龄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剩余30只,根据体质量分层法和血糖水平分为... 目的:探讨茶多酚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途径调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经糖耐量试验筛选6周龄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剩余30只,根据体质量分层法和血糖水平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茶多酚组,每组各10只。各组均于每日下午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水溶液,茶多酚组给予茶多酚。干预120 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肝脏ACCmRNA、转录因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AMPKα1、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α1(P-AMPKα1)、SREBP1、HMGCR、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较差,FBG、TG、TC、LDL-C、ACC升高(P<0.05),SREBP1、HMGCR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CPTI、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HDL-C、HSL降低(P<0.05),AMPKα1、P-AMPKα1、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改善,TG、LDL-C、ACC降低(P<0.05),SREBP1、HMGCR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PEPCK蛋白表达降低(P<0.05),HDL-C、HSL升高(P<0.05),AMPKα1、P-AMPKα1、GLUT4、CPT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茶多酚组TC升高(P<0.05),FBG、TG、LDL-C、HDL-C、HSL、ACC、ACC mRNA、HMGCR mRNA、SREBP1 mRNA、AMPKα1、P-AMPKα1、SREBP1、HMGCR、CPT1、GLUT4、PEPCK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可能通过调节AMPK通路,影响HSL、HMGCR、SREBP1、CPTI、GLUT4和PEPCK,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茶多酚 二甲双胍 AMP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糖脂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针刺即时疼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胜 蔡守良 +4 位作者 张玲玲 揭丽云 曹俊颖 许陆达 林秋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干预治疗对肩周炎的效果及对针刺即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就诊于南平市人民医院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先行... 目的:探讨腕踝针干预治疗对肩周炎的效果及对针刺即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就诊于南平市人民医院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先行腕踝针干预治疗,再行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第1天、15天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后第1天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治疗肩周炎针刺即时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对肩周炎病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肩周炎 针刺 即时疼痛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的组成及其对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许陆达 黄苏萍 杨柳媛 《广东茶业》 2020年第6期25-31,共7页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TPS)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复合性多糖,成分及结构较为复杂,具有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抗炎及抗氧化作用等。本文综述了常见茶叶茶多糖的组成成分,对茶多糖的降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茶多糖预防糖尿病的...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TPS)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复合性多糖,成分及结构较为复杂,具有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抗炎及抗氧化作用等。本文综述了常见茶叶茶多糖的组成成分,对茶多糖的降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茶多糖预防糖尿病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茶叶 血糖 降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仕纳主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许陆达 杨柳媛 +1 位作者 林欢 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1期39-40,共2页
许仕纳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其常见并发症多属本虚标实,在治疗上多从脾肾入手,常用补益脾胃、益气养阴、温经通络等方法,效如桴鼓。本文浅析其临床经验,并附上医案一则。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许仕纳 学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苏萍从中气不足论治糖尿病性腹泻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陆达 杨柳媛 黄苏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1459-1461,共3页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黄苏萍教授认为“中气不足”是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机之一。作者介绍了黄教授从“中气不足”论治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经验,并阐释了“中气不足”型糖尿病性腹泻的形成和转归、黄教授辨证思路以及用...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黄苏萍教授认为“中气不足”是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机之一。作者介绍了黄教授从“中气不足”论治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经验,并阐释了“中气不足”型糖尿病性腹泻的形成和转归、黄教授辨证思路以及用药配伍经验,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提供借鉴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 糖尿病性腹泻 中气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糖代谢调节作用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柳媛 许陆达 +2 位作者 林裕华 陈进川 黄苏萍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0期21-25,共5页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能从多个方面改善糖尿病。本文从降低体内外源葡萄糖产生、增强胰岛素调节作用、抗炎和抗氧化等方面总结了茶多酚的糖代谢调节作用。
关键词 糖代谢 茶多酚 机理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柳媛 许陆达 +1 位作者 林欢 黄苏萍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2期51-55,共5页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统计研究采用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225篇研究中的337个处方进行分...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统计研究采用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225篇研究中的337个处方进行分析,出现频次前5的中药是生地黄、牛膝、丹参、钩藤和天麻,高频用药主要为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及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分。运用最广的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平肝息风药。中药主要归肝、肾经,药味多为寒,性味多为甘、苦和辛味。关联规则显示的主要药对和功效分别为:熟地黄-淫羊藿补益肝肾;丹参-太子参活血补气;茯苓-党参健脾益气;丹参-鬼箭羽活血化瘀。聚类分析显示高频用药可分为7大类,主要类群功效为平肝潜阳、补益肾阴、活血化瘀和祛湿化痰等。客观呈现了现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着重平肝潜阳、补益肾阴,兼顾活血化瘀、祛痰化湿;多用寒药和入肝肾经之药。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注重补益肾阴、平肝潜阳、化痰祛瘀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 中医药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保护肝脏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苏萍 杨柳媛 +2 位作者 曾淑华 许陆达 林欢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探讨茶多酚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选取6周龄SD大鼠45只,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造模成功后根据体质量、血糖水平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茶多酚组。分别干预120 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 探讨茶多酚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选取6周龄SD大鼠45只,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造模成功后根据体质量、血糖水平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茶多酚组。分别干预120 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等;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TC、AST和ALT升高,肝脏形态破坏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茶多酚组FBG、TC、AST降低,肝脏形态有明显的改善。结果表明,茶多酚具有改善大鼠糖脂代谢、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糖尿病 糖脂代谢 肝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仕纳主任治疗消渴并发中风经验
9
作者 杨柳媛 许陆达 +1 位作者 林欢 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5期46-47,共2页
许士纳主任认为消渴并发中风乃“外周高糖,内脏缺糖”,其核心病机是“脾精流失”,责之脾、肝二脏。消渴日久,肝脾俱虚,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不畅,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并发中风。治疗上注重敛脾精、补肝阴、活血通络。许老经过临床摸索和验证... 许士纳主任认为消渴并发中风乃“外周高糖,内脏缺糖”,其核心病机是“脾精流失”,责之脾、肝二脏。消渴日久,肝脾俱虚,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不畅,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并发中风。治疗上注重敛脾精、补肝阴、活血通络。许老经过临床摸索和验证,总结出补阴药对苍术-黄芪、乌梅-僵蚕、黄连-生地黄,通络药对桂枝-川芎-地龙,祛风药对鳖甲-生地黄-干姜,在消渴并发中风治疗上取得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中风 学术经验 许士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