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南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对地壳深部热背景的启示
1
作者 张星宇 刘复焜 +6 位作者 林明义 李汉青 刘芳 邱占林 刘明松 王东明 许福美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2-1542,共11页
自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碰撞俯冲欧亚大陆作用下,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强烈改造,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广泛分布,造就了该区现今丰富的地热资源。为了更好地研究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和深部热背景特征,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 自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碰撞俯冲欧亚大陆作用下,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强烈改造,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广泛分布,造就了该区现今丰富的地热资源。为了更好地研究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和深部热背景特征,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模型V32.1,首先采用重力正演技术,计算得到了闽东南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然后采用地震数据约束的手段,获得了适用于该区莫霍面反演所需的最佳平均深度;最后通过重力场分离和界面反演的手段,得到了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莫霍面深度在25~32.5 km之间,大陆与海洋区域大致以28 km为界,自东南往西北方向呈增大趋势,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如漳州盆地),莫霍面显示出局部上隆的特征;布格重力异常的短波长部分(20~100 km)与区内断裂带显示出良好的对应性,在一系列NE向和NW向断裂带的控制下,显示出与“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构造格架相一致的块状特征;对其进一步线性识别发现,在地壳深部线性特征主要以NE向为主,福安—南靖断裂带较之政和—大埔大断裂对地壳切割更深,可能到达深部中-下地壳;大地热流局部高值主要出现在莫霍面上隆和重力异常指示的深大断裂带附近,说明闽东南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与该区的地壳结构紧密相关,相对较薄的地壳厚度(莫霍面上隆)形成了局部较高的地温场,而(莫霍面隆起)上覆的深大断裂带则为深部热源的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南及邻区 重力异常 莫霍面隆起 地壳结构 深部热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峰山矿区39号煤层的煤岩学与煤相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许福美 黄文辉 +3 位作者 吴传始 郭玉森 吴志杰 敖卫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其中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是该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在沼泽演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沼泽覆水深度的变化会引起煤相组合和旋回结构的相应变化。煤层从下而上由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弱覆水森林沼泽相等组合而成,韵律明显。沼泽水动力条件同样经历了由弱—强—弱的演化过程,沼泽水流具有由滞流—活动—滞流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泥炭沼泽水介质总体上处于弱—强还原环境;该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泥炭沼泽发育过程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成煤沼泽环境,表现为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峰山矿区 煤岩学 煤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福美 方爱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号煤层 成因类型 煤相 兖州矿区 太原组 煤层 山东 植物特征 微观研究 成因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南龙永煤田童子岩组沉积地层精细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福美 吴传始 +1 位作者 郭玉森 吴志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0-584,共15页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等方面对研究区童子岩组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童子岩组地层主要由较细粒的陆...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等方面对研究区童子岩组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童子岩组地层主要由较细粒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在整个童子岩组第一段发育过程中,障壁岛及其背后的整个环境组合随着区域海平面的升降而前后移动,反映了高级别的海水进退过程。童子岩组第三段的下亚段主要为障壁岛—潟湖环境,煤层具有厚薄相间分布的特点,反映了障壁岛后沉积地形的复杂性,为海退过程;中亚段为障壁岛后潟湖环境,含煤性好,随后潮汐作用成为主要控制因素,广泛发育了潮坪、潮道沉积;上亚段由于进一步的海退,演变为滨岸湖泊环境。将童子岩组地层主要海侵事件的初始面作为成因地层单元的划分界线,把本区童子岩组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11个成因地层单元(相序),沉积体系可划分为障壁岛—潟湖沉积组合、潮坪—潮道沉积组合和滨岸湖泊沉积组合,每一组合由若干沉积相组成;其沉积环境演化可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与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二段和三段地层形成时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永煤田 童子岩组 岩矿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井田童子岩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福美 黄文辉 +3 位作者 吴传始 郭玉森 吴志杰 敖卫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4-332,共9页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及其内主要煤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子岩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其沉积序列共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海侵开始,以海退结束,每一...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及其内主要煤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子岩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其沉积序列共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海侵开始,以海退结束,每一旋回缓慢海退背景都是由一系列的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由于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形成童子岩组中煤层的泥炭沼泽发育呈现出波动式特征,由此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构成了包括碎屑滨岸、障壁岛—潟湖、泥炭坪、潮坪、潮汐三角洲和河控三角洲等沉积相在内的复杂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童子岩组 沉积特征 龙永煤田 顶峰山井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永煤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福美 雷芳芳 +2 位作者 吴传始 郭玉森 吴志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通过分析龙永煤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聚煤环境及其演化特征,认为该煤田的沉积体系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组合、潮坪一潮道沉积组合和滨岸湖泊沉积组合,相应的成煤模式有障壁岛-泻湖、潮坪一潮道和滨岸湖泊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 通过分析龙永煤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聚煤环境及其演化特征,认为该煤田的沉积体系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组合、潮坪一潮道沉积组合和滨岸湖泊沉积组合,相应的成煤模式有障壁岛-泻湖、潮坪一潮道和滨岸湖泊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可采煤层;对煤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基底沉降和沉积环境因素,其中基底沉降包括压实差异的影响,沉积环境包括海水进退和盆地水体深浅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永煤田 童子岩组 聚煤环境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层序地层格架与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福美 姜琳 +2 位作者 鲍道亮 刘明松 邱占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5-1166,共12页
龙永煤田位于我国华南晚古生代闽西南地体聚煤盆地中最主要的富煤带上,童子岩组是其主要含煤岩系.笔者在收集岩心、野外露头和测井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层序界线... 龙永煤田位于我国华南晚古生代闽西南地体聚煤盆地中最主要的富煤带上,童子岩组是其主要含煤岩系.笔者在收集岩心、野外露头和测井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层序界线,阐明其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该煤田的聚煤规律.研究表明:童子岩组存在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侵面两个关键界面.初始海泛面位于童子组二段的Ⅱ标志层底部,是三级层序(层序Ⅰ和层序Ⅱ)的分界面;最大海泛面位于童子组二段泥岩的顶部,是三级层序Ⅱ中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的分界面.层序Ⅰ包含6个四级层序(准层序S1~S6),层序Ⅱ包含6个四级层序(准层序S7~S12),其中层序Ⅰ对应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一段地层,层序Ⅱ对应童子岩组二段和三段地层.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高位体系域中,最重要的聚煤作用发育在障壁岛—泻湖相和滨岸湖泊相中,主采煤层主要发育在S3、S4、S9、S10和S12的5个准层序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体系域 初始海泛面 最大海泛面 童子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福美 刘明松 +1 位作者 吴超凡 邱占林 《龙岩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须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龙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指出目前该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须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龙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指出目前该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培养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许福美 吴超凡 吴志杰 《龙岩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为了搞好《煤矿地质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煤矿地质学》课程的特色和福建煤矿的地质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煤矿地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地质学》课程改革的方法,即从... 为了搞好《煤矿地质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煤矿地质学》课程的特色和福建煤矿的地质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煤矿地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地质学》课程改革的方法,即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法和措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质学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福美 陈美智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0-83,共4页
实践教学是工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具有其他教学过程完全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定位和专业师资的具体情况,指出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探索新... 实践教学是工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具有其他教学过程完全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定位和专业师资的具体情况,指出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工作力,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福美 吴传始 +1 位作者 郭玉森 吴志杰 《龙岩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
沉积相研究是揭示古泥炭沼泽形成的重要标志,而古泥炭沼泽是聚煤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地质资料的分析,从岩矿特征、粒度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对沉积相及其古泥炭沼泽... 沉积相研究是揭示古泥炭沼泽形成的重要标志,而古泥炭沼泽是聚煤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地质资料的分析,从岩矿特征、粒度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对沉积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划分了三种沉积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泥炭沼泽 演化模式 龙永煤田 坑柄井田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柄矿井的水源分析与水害防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福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坑柄矿井的地下水系统包含4个子系统,即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老窑水。通过对4个子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应的4个含水模型,作为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依据,以指导矿井... 坑柄矿井的地下水系统包含4个子系统,即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老窑水。通过对4个子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应的4个含水模型,作为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依据,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柄矿井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特征 含水模型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螺形矿井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福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4年第5期69-71,共3页
田螺形矿井地下水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 :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老窑水。通过对四个子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相应的四个含水模型 ,作为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依据 ,以指导... 田螺形矿井地下水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 :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老窑水。通过对四个子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相应的四个含水模型 ,作为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依据 ,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螺形矿井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特征 含水模型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相研究历史的回顾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福美 方爱民 《龙岩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4-56,共3页
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煤相的研究历史,系统总结了煤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对煤相的划分依据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煤层成因类型为主要依据的煤相划分方案,最后对煤相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煤相 成因类型 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永煤田煤中硫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福美 吴传始 +3 位作者 郭玉森 吴志杰 黄文辉 敖卫华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应用煤岩学、沉积学、煤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凝胶化指数、搬运指数、沼泽类型指数、古盐度指示指标等煤相参数对福建龙永煤田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成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并阐明了煤中硫与... 应用煤岩学、沉积学、煤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凝胶化指数、搬运指数、沼泽类型指数、古盐度指示指标等煤相参数对福建龙永煤田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成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并阐明了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煤中硫的赋存状况与植物类型、水介质特征、水动力条件及覆水深度等成煤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永煤田 煤相参数 煤中硫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地质灾害灾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福美 王文生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对瓦窑坪煤矿区矿井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灾害源、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评价因子,对矿井地质灾害灾度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综合灾度 评价因子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福美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滑构造 断层 褶皱 煤层厚度 翠屏山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峰山井田煤厚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福美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5期17-18,31,共3页
根据福建省顶峰山井田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井田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顶峰山井田 煤层厚度 变化规律 原生变化 后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矿井地质灾害灾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福美 《矿业快报》 CAS 2004年第7期47-49,51,共4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对苏一煤矿区矿井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地质灾害源、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评价因子 ,对矿井地质灾害灾度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层次分析 地质灾害 综合灾度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亭煤矿构造控煤作用与探采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福美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7-59,62,共4页
根据矿井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矿井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矿井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小构造的预测预报和探采工作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巷道的利用率,降低万吨掘进率,有效合理地开... 根据矿井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矿井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矿井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小构造的预测预报和探采工作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巷道的利用率,降低万吨掘进率,有效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亭煤矿 构造控煤 褶皱 断层 探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