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ZAG、TLR4及CyPA在癫痫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癫痫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燕秋 刘泽民 王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锌α2糖蛋白(ZAG)、Toll样受体4(TLR4)及亲环素A(CyPA)在癫痫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癫痫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蒙特利尔认知... 目的探讨血清锌α2糖蛋白(ZAG)、Toll样受体4(TLR4)及亲环素A(CyPA)在癫痫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癫痫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测结果,将其分为认知功能异常组(n=53)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30)2个亚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ZAG、TLR4及CyP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明确血清ZAG、TLR4及CyPA对癫痫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对比认知功能异常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血清ZAG、TLR4及CyP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ZAG、TLR4及CyPA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ZAG水平为(34.24±4.26)μg/mL,低于对照组[(48.33±7.21)μg/mL],观察组TLR4、CyPA水平分别为(4.57±1.25)、(5.76±1.35)ng/L,均高于对照组[(1.01±0.23)、(2.15±0.3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PA、TLR4、ZAG对癫痫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0.721、0.641,3者联合对癫痫的诊断AUC为0.897,AUC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认知功能异常组ZAG水平为(31.45±5.26)μg/mL,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40.36±5.64)μg/mL],认知功能异常组TLR4、CyPA水平分别为(6.56±1.66)、(7.15±2.47)ng/L,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3.64±0.67)、(4.57±1.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ZAG与癫痫患者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21,P<0.05),TLR4、CyPA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483、0.597,P<0.05)。结论血清ZAG、TLR4及CyPA 3者联合对癫痫的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价值,且其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TOLL样受体4 亲环素A 锌α2糖蛋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温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晓贞 陈秀云 许燕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1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输液温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岁以上开腹全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温下输液,观察组采用加温器控制输液温度约37℃,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体温下降值、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围手术期低... 目的:研究输液温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岁以上开腹全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温下输液,观察组采用加温器控制输液温度约37℃,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体温下降值、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围手术期低体温综合征例数及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例数。结果:对照组较观察组围手术期体温下降辐度大,麻醉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延长,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例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低体温综合征例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能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帮助术后尽早复苏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温度 手术 麻醉复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赏析与叙事视角——《孔乙己》解读与教学切入的两个着力点
3
作者 许燕秋 《中学语文》 2023年第35期64-65,共2页
《孔乙己》一文内涵丰富而深刻,可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名字深意、孔乙己的两次付钱动作、孔乙己的两次争辩、对“众人的笑”以及“看客”的解读、小说主题等专题入手,深挖课文;还可以以叙事视角切入,分析小说中“看”与“被看”的关... 《孔乙己》一文内涵丰富而深刻,可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名字深意、孔乙己的两次付钱动作、孔乙己的两次争辩、对“众人的笑”以及“看客”的解读、小说主题等专题入手,深挖课文;还可以以叙事视角切入,分析小说中“看”与“被看”的关系,分析小说以酒店小伙视角讲述故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专题赏析 叙事视角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降浊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王丹 许燕秋 +1 位作者 张翠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探讨益气活血降浊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予西医护理常规,治疗组在对照组... 探讨益气活血降浊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予西医护理常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降浊方与中医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MTT、TTP、CBF、CBV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复发、发展成脑卒中的例数比较,证实益气活血降浊法中西医治疗和护理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脑血容量等各项参数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h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降浊法治疗和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降浊法 中西医结合 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的机制分析与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丹 许燕秋 +1 位作者 张翠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短暂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并观察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选择100例某医院的短暂性脑缺患者,这部分患者的入院时间均为2022年1月到次年1月,将这部...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短暂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并观察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选择100例某医院的短暂性脑缺患者,这部分患者的入院时间均为2022年1月到次年1月,将这部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是以西医治疗、护理,观察组则是以中西医结合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比他们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满意率达到76.19%,观察组达到97.62%,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能够对其展开研究,P值小于0.05;对照组治疗后其角色功能评分69.36±3.15分、躯体功能评分66.31±3.64分、情绪功能评分为68.34±4.35分、社会功能评分达到67.45±3.15分,观察组这四项指标相对应是86.25±4.23分、87.12±2.64分、88.21±4.03分、89.46±4.13分,经计算得到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护理前对照组的抑郁评分为59.31±2.34分,观察组为58.36±1.25,计算到P>0.05,经护理后对照组改善到49.36±3.64分,观察组改善到42.13±2.02分,计算后P<0.05;护理前对照组的FMA、PSQI评分分别为26.48±3.64分、16.34±2.34分观察组为26.97±2.15分、15.98±3.64分,计算到的P>0.05;护理后对照组改善到39.15±2.64分、12.34±3.12分,观察组改善到63.24±3.25分、8.12±1.26分,计算后得到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能使其满意度、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也能让患者肢体功能好转,使其获得较高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中西医结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护理作用分析
6
作者 王丹 许燕秋 +1 位作者 张翠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将进入医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每位患者都需要通过药物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基于此让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 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将进入医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每位患者都需要通过药物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基于此让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的护理模式则是中西医结合,需要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则是达到71.4%,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而治疗组在100.35±8.87分,组间数据无意义,P>0.05;而在给予不同治疗,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达到144.26±10.24分的改善评分,治疗组为198.35±12.87分,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以前肢体功能评分相同,P值大于0.05;在使用不一样的治疗以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对照组为65.67±4.32分,而治疗组则改善到79.14±3.76分,组间有差异,统计学计算后P<0.05;以治疗后损伤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神经缺损降低差值更好,恢复效率更快,有研究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能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在治疗方面获得更高的的总有效率,增加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护理效果 短暂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