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高原裂腹鱼肝脏组织转录组比较分析
1
作者 郝恬 汤先湖 +2 位作者 江守文 吴智超 许强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青藏高原低温、低氧的极端环境特征是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天然实验室。裂腹鱼亚科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水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独特的高原环境。为揭示裂腹鱼适应高原环境的关键信号通路,以2种高海拔(>3000 m)的高原裂腹鱼[... 青藏高原低温、低氧的极端环境特征是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天然实验室。裂腹鱼亚科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水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独特的高原环境。为揭示裂腹鱼适应高原环境的关键信号通路,以2种高海拔(>3000 m)的高原裂腹鱼[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拉萨裂腹鱼(S.waltoni)]和1种低海拔(<1000 m)的原始裂腹鱼[齐口裂腹鱼(S.prenanti)]为研究对象,对3种裂腹鱼的能量代谢主要组织—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通过对高海拔与低海拔裂腹鱼肝脏转录组的比较,在2种高海拔裂腹鱼中找到共同差异变化的基因106个,其中66个基因表达上调,40个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氧化还原过程、血液发生相关途径、氨基酸的代谢和类固醇的生物合成是高海拔裂腹鱼应对高原环境的最重要途径。其中,氧化还原和血液生成相关基因(如:faxdc2、cpox、cyp51和NADH-cytochrome b5 reductase 2)的高表达可能在应对高原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鱼类高原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 肝脏 转录组分析 高原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南极鱼类4种组织中微量元素测定与比较
2
作者 李雪 翟万营 +2 位作者 江守文 吴智超 许强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为探究两种南极鱼类——独角雪冰鱼(Chionodraco hamatus)与伯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bernacchii)的生理差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比较了鱼体内头肾、中肾、脾与肝4种组织中Cr、Mn、Fe、Cu、Zn、As、Se、Cd、Hg等9种微量... 为探究两种南极鱼类——独角雪冰鱼(Chionodraco hamatus)与伯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bernacchii)的生理差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比较了鱼体内头肾、中肾、脾与肝4种组织中Cr、Mn、Fe、Cu、Zn、As、Se、Cd、Hg等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独角雪冰鱼头肾中Fe、Mn、Zn、Hg,脾中Cr、Mn、Fe、As、Se、Cd与Hg,肝中Fe、Mn、Zn、As、Cd与Hg的含量显著低于伯氏肩孔南极鱼对应组织中的含量(P<0.05);独角雪冰鱼中肾中Se、Cd与Hg含量显著高于伯氏肩孔南极鱼中肾中的含量(P<0.05)。Fe作为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种鱼类的3种组织中差异显著,独角雪冰鱼的头肾、脾与肝中Fe含量均显著低于伯氏肩孔南极鱼(P<0.05),血红蛋白的缺失限制了独角雪冰鱼3种组织对Fe的吸收。与其他普通纬度海域的海洋鱼类相比,两种南极鱼肝脏中Hg的含量显著偏高,提示南极水域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Hg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雪冰鱼 伯氏肩孔南极鱼 微量元素 造血组织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鱼类适应低温的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强华 陈良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冷的水域,水温常年在0℃以下,许多生物在南大洋降温过程中走向灭绝,而南极鱼亚目鱼类在南大洋逐渐变冷过程中快速进化,成为冰冻海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极亚目鱼类基因组完成测序和分析,人们对这些鱼类... 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冷的水域,水温常年在0℃以下,许多生物在南大洋降温过程中走向灭绝,而南极鱼亚目鱼类在南大洋逐渐变冷过程中快速进化,成为冰冻海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极亚目鱼类基因组完成测序和分析,人们对这些鱼类在冰冻环境下生存和繁衍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本文从抗冻蛋白的起源、血液发生、抗过氧化机制、铁离子稳态调控、中性浮力的进化和基因组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南极鱼类适应极端低温的分子进化及发育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鱼类抗冻与耐寒机制及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鱼 抗冻蛋白 脂肪代谢 骨发育 血液发生 新基因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5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强华 陈治军 +4 位作者 罗勇 刘平非 陈吕安 梁武 谢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l例;1例患者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A联合HSV-Ⅰ型对C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许强华 刘甜 +4 位作者 陈新军 陈治军 刘平非 谢腾 陈晓巍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0.5×10^-3μmol/L TSA和10MOI HSV-1及0.5×10^-3μmol/L TSA与10MOI HSV-1联合作用于C6鼠胶质瘤细胞;分别于48 h、72 h后,用CKK-8法...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0.5×10^-3μmol/L TSA和10MOI HSV-1及0.5×10^-3μmol/L TSA与10MOI HSV-1联合作用于C6鼠胶质瘤细胞;分别于48 h、72 h后,用CK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48 h后,TSA+HSV-1组C6细胞较单一TSA组、单一HSV-1组C6细胞的增殖活性率明显降低(P<0.05,P<0.01);72 h后,TSA+HSV-1联合组C6细胞较单一TSA组和单一HSV-1组C6细胞的增殖活性率明显降低(均P<0.01)。48 h、72 h后,TSA+HSV-1组C6细胞较单一TSA组和单一HSV-1组C6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TSA联合HSV-1对体外培养的C6细胞具有协同或叠加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胶质瘤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A联合HSV-1对C6鼠胶质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许强华 陈新军 +3 位作者 刘平非 谢腾 陈晓巍 陈治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C6鼠胶质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设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TSA组(加入0.5×10^-3μmol/L TSA处理)、HSV-1(加入10 MOI HSV-1处理)...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C6鼠胶质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设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TSA组(加入0.5×10^-3μmol/L TSA处理)、HSV-1(加入10 MOI HSV-1处理)及TSA+HSV-1组(加入0.5×10^-3μmol/L TSA和10 MOI HSV-1处理)共4组,每组设5个复孔。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作用48、72 h,与对照组相比,TSA组、HSV-1组、TSA+HSV-1组C6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且,TSA+HSV-1组明显优于TSA组和HSV-1组(P<0.05)。结论TSA联合HSV-1对体外培养的C6细胞可产生协同或叠加杀伤作用,抑制VEGF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C6胶质瘤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曲古抑菌素A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丙戊酸钠中毒1例
7
作者 许强华 刘平非 +4 位作者 谢腾 陈晓巍 胡航 罗小程 陈治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686-686,共1页
颅脑手术,特别是幕上开颅手术,为预防术后癫痫常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而丙戊酸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预防和控制癫痫的药物之一。本文报道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丙戊酸钠严重中毒1例。1病例资料55岁女性,因头晕、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入院。入... 颅脑手术,特别是幕上开颅手术,为预防术后癫痫常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而丙戊酸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预防和控制癫痫的药物之一。本文报道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丙戊酸钠严重中毒1例。1病例资料55岁女性,因头晕、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约4级,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大脑镰旁占位,大小约3 cm×4 cm,位于右侧中央前回前方,且中央前回向后外侧受压明显,考虑脑膜瘤。常规预防癫痫治疗(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2次/d)。入院第5天,全麻下行右侧大脑镰旁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静脉滴注丙戊酸钠(0.4 g,1次/8 h)预防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丙戊酸钠 中毒 医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恶性胶质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许强华 陈新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573-576,共4页
恶性胶质瘤存在多种分子基因变异机制,除了一些癌基因ras、raf等和抑癌基因P53、PTEN等之外,还存在有表观遗传学机制的改变[1]。表观遗传学有二种经典的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组蛋白修饰及DNA甲基化。目前,已发现组蛋白修饰有乙酰化、甲... 恶性胶质瘤存在多种分子基因变异机制,除了一些癌基因ras、raf等和抑癌基因P53、PTEN等之外,还存在有表观遗传学机制的改变[1]。表观遗传学有二种经典的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组蛋白修饰及DNA甲基化。目前,已发现组蛋白修饰有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60余种,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与甲基化修饰的研究较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恶性胶质瘤 作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与德才兼备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强华 《内江科技》 2011年第6期187-187,共1页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传授者,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在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称职体育教师,须在"创新"两个字上下功夫,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上提高自身师德、业务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 敬业精神 师德 能力 体育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序列的北太平洋柔鱼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连为 许强华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5-1684,共10页
为准确掌握柔鱼的种群遗传结构,拟通过线粒体DNA的COI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柔鱼不同产卵季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经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600 bp COI与481 bp Cytb基因序列。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 为准确掌握柔鱼的种群遗传结构,拟通过线粒体DNA的COI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柔鱼不同产卵季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经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600 bp COI与481 bp Cytb基因序列。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24、(0.729±0.033)、(0.005 70±0.003 25)和3.421。基于Cytb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28、(0.852±0.016)、(0.006 45±0.003 73)和3.101。分析认为,北太平洋柔鱼2个产卵季节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单倍型邻接树、两两群体间的Fst值以及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北太平洋柔鱼2个产卵季节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不存在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初步认为,该海域因缺乏地理上的障碍,加之北太平洋海流的作用以及柔鱼个体较强的游泳能力,使得群体之间具有较强的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I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分子标记的东太平洋茎柔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连为 许强华 +3 位作者 陈新军 闫杰 余为 王从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18-1625,共8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东太平洋茎柔鱼资源,需要准确掌握其种群结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与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2个分子标记对茎柔鱼赤道海域与秘鲁外海2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认为,基于Cytb基因所有... 为合理开发利用东太平洋茎柔鱼资源,需要准确掌握其种群结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与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2个分子标记对茎柔鱼赤道海域与秘鲁外海2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认为,基于Cytb基因所有序列得到2个群体总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7、(0.397±0.079)、(0.00109±0.00096)和0.600,秘鲁外海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仅为(0.282±0.101),明显低于赤道海域群体。基于COⅠ基因所有序列得到2个群体总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7、(0.787±0.051)、(0.00290±0.00138)和1.802。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及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分析结果显示,赤道海域群体与秘鲁外海群体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Cytb:Fst=0.00591,P〉0.05;COⅠ:Fst=0.05523,P〉0.05),2个地理群体可能在赤道海域海流的作用下发生基因交流。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明,茎柔鱼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事件,发生群体扩张的时间在138900~167900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公海茎柔鱼种群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闫杰 许强华 +2 位作者 陈新军 李纲 刘必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7-1623,共7页
根据2009年7月到10月我国大型鱿钓渔船在东太平洋(81.9°~94.9°W,8.9°N~11.3°S)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外海作业期间采集的样本,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724 bp部分序列,分析了采自秘鲁7个采样点和哥斯达黎加3个采... 根据2009年7月到10月我国大型鱿钓渔船在东太平洋(81.9°~94.9°W,8.9°N~11.3°S)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外海作业期间采集的样本,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724 bp部分序列,分析了采自秘鲁7个采样点和哥斯达黎加3个采样点的155个个体的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724 bp片段中发现了16个变异位点,155个个体出现43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揭示,155个个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7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3 69。群体间共享6个单倍型,秘鲁外海茎柔鱼群体享有最多特有单倍型(20个)。分子方差分析揭示,82.70%的遗传变异性出现在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部分秘鲁群体与哥斯达黎加群体,部分秘鲁群体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而哥斯达黎加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细胞色素B 遗传结构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学中学生成绩评定实行升降级制度的可操作性研究
13
作者 许强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12期54-55,共2页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文针对采取了类似中超、CBA等项目的升降级制度。实验表明,该制度的实施能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文针对采取了类似中超、CBA等项目的升降级制度。实验表明,该制度的实施能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一个奋斗追求的目标,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级制度 学生 体育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柔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连为 陈新军 +1 位作者 许强华 李伟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47-6854,共8页
采用(AC)12、(AG)12两种生物素探针,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柔鱼部分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68个阳性克隆中有60个含有微卫星序列,重复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86.84%,最高重复次数为33次。其中,完美型微卫星占60.53%,非完美型微卫星占36.84%,... 采用(AC)12、(AG)12两种生物素探针,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柔鱼部分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68个阳性克隆中有60个含有微卫星序列,重复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86.84%,最高重复次数为33次。其中,完美型微卫星占60.53%,非完美型微卫星占36.84%,混合型微卫星占2.63%。除探针使用的AC/TG、AG/TC重复外,还得到ACAG、AGAC重复序列。利用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位点对北太平洋柔鱼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787—0.987),位点Bo103与位点Bo105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6个地理位置的柔鱼群体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o=0.672—0.761,He=0.808—0.851)。两两群体间的Fst值以及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0559,P>0.05),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间。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树显示,北太平洋东北部2个柔鱼群体(NE1、NE3)聚为一类,西北部3个群体(NW1、NW2、NW3)与东北部1个群体(NE2)另聚为一类,且群体NW1与群体NE2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线性相关分析没有呈现出正相关性(R=0.175,P>0.05)。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推断北太平洋柔鱼存在1个理论群。柔鱼个体具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在海流的作用下,群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建议今后在柔鱼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北太平洋柔鱼看作1个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斑马鱼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晓会 刘洋 +3 位作者 狄治朝 赵文静 王丛丛 许强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1-1647,共7页
【目的】明确低氧对斑马鱼细胞存活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揭示鱼类细胞低氧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上皮细胞(ZF-4细胞),检测低氧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低氧应激下ZF-4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明确低氧对斑马鱼细胞存活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揭示鱼类细胞低氧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上皮细胞(ZF-4细胞),检测低氧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低氧应激下ZF-4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1.0%O2处理可促进ZF-4细胞存活;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最高值;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于处理8 h时达最低值;GSH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NO含量和NOS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经0.1%O2处理8 h后ZF-4细胞的存活率达最高值;SOD活性在处理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经0.1%O2处理后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GSH活性则从处理8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极显著降低。【结论】在极端缺氧环境下,斑马鱼细胞主要通过提高SOD和GSH等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细胞的低氧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细胞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ZF-4细胞 低氧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存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茎柔鱼赤道海域群体与秘鲁外海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连为 陈新军 +3 位作者 许强华 李伟文 王从军 余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7,共5页
茎柔鱼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分布海域广、群体结构复杂,赤道附近海域(120°W^110°W)群体与秘鲁外海(5°S^20°S)群体是否存在关联,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12个多态性SSR位点,利用这12个... 茎柔鱼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分布海域广、群体结构复杂,赤道附近海域(120°W^110°W)群体与秘鲁外海(5°S^20°S)群体是否存在关联,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12个多态性SSR位点,利用这12个位点,对茎柔鱼赤道海域群体与秘鲁外海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SSR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为0.795~0.945),位点DG07与DG09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赤道海域群体(Ho=0.725,Hc=0.897)与秘鲁外海群体(Ho=0.697;He=0.874)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20 46,P<0.01)。太平洋赤道海域近表层存在的复杂海流系统有可能阻碍群体间发生基因交流。建议将茎柔鱼赤道海域群体与秘鲁外海群体看作2个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遗传变异 微卫星标记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放电激励千瓦级基模CO_2激光器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清明 周风晴 +5 位作者 李晓平 孙洪 卢宏 冯功和 许强华 李军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61-263,共3页
本文研究了约束放电激励千瓦级基模CO_2激光器。约束放电激励的思想核心是:利用正交或基本正交的电场或者电磁场在阴极位降区附近形成对带电粒子的捕集阱,由此产生对放电过程中从阴极发出的带电粒子的约束作用从而影响整个气体放... 本文研究了约束放电激励千瓦级基模CO_2激光器。约束放电激励的思想核心是:利用正交或基本正交的电场或者电磁场在阴极位降区附近形成对带电粒子的捕集阱,由此产生对放电过程中从阴极发出的带电粒子的约束作用从而影响整个气体放电激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放电激励 气体激光 捕集阱 二氧化碳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标记的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连为 陈新军 +2 位作者 许强华 方舟 陆化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2个分子标记对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冬生群体与秋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 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2个分子标记对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冬生群体与秋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1、0.535±0.066、0.002 24±0.001 59和1.243。基于Cytb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7、0.528±0.058、0.002 65±0.001 89和1.222。2个分子标记均揭示: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单倍型邻接树、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及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 st均表明,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不存在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此外,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也不显著,。可见,阿根廷滑柔鱼产卵群体间具有频繁的基因流。推测与该物种为大型洄游性种类,生命周期短,以及海洋环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产卵群体 遗传变异 COI基因 CYT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鳃Na^+/K^+-ATPase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江山 许强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5-1480,共6页
通过钼蓝法测定三疣梭子蟹在3组实验盐度的胁迫过程中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酶活的变化,比较了3组实验盐度胁迫1 d时,鳃Na+/K+-ATPase的酶活大小。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初期,3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 通过钼蓝法测定三疣梭子蟹在3组实验盐度的胁迫过程中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酶活的变化,比较了3组实验盐度胁迫1 d时,鳃Na+/K+-ATPase的酶活大小。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初期,3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之后,各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开始随胁迫时间增长而上升;最后,各组实验盐度下第2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并趋于稳定。另外,胁迫1d时,各组实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前5对鳃Na+/K+-ATPase的酶活显著低于后3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三疣梭子蟹对盐度变化的调节可分为被动应激期(酶活力下降)、主动调节期(酶活力逐渐上升)和适应期(酶活力稳定);三疣梭子蟹后3对鳃是离子转运、渗透压调节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盐度胁迫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足类种群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新军 刘金立 许强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头足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同时在海洋生态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头足类种群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 头足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同时在海洋生态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头足类种群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结构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了基本的手段,其中利用耳石对其生长和产卵季节等进行推算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应用,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鉴定还应结合其基础生物学,特别是分类学、生活史和洄游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种群结构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