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旁压试验的常州地区典型砂土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敏 刘正明 +2 位作者 罗元喜 许宝田 刘开斌 《工程勘察》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常州地区地基中第⑤层超固结砂土层是对各项工程影响最为显著的关键性土层,研究该土层的变形特性对各类地下工程土体和结构变形控制的意义重大。通过对该砂土层开展不同深度土体的原位预钻式旁压加载试验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将砂土层加... 常州地区地基中第⑤层超固结砂土层是对各项工程影响最为显著的关键性土层,研究该土层的变形特性对各类地下工程土体和结构变形控制的意义重大。通过对该砂土层开展不同深度土体的原位预钻式旁压加载试验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将砂土层加载变形分为初始阶段、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根据应力—应变值得到土体剪切模量及其随剪应变的衰减规律,在考虑超固结比为1.5(OCR=1.5)时,三轴压缩试验结果与旁压试验最为接近。基于试验数据,对Stokoe和Hardin-Drnevich(H-D)方程对比分析发现,Stokoe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该砂土层的变形特征。在小应变条件下土体的剪切模量衰减很快,进入大变形阶段后剪切模量衰减趋缓。原位试验对土体的扰动程度小于室内试验,旁压试验推求土体的剪切模量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以为常州地区第⑤层砂土层相关的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砂土 旁压加载试验 三轴压缩试验 变形特性 剪切模量 超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溃屈破坏的影响机制分析
2
作者 李柏江 许宝田 +1 位作者 陈亮 邢月龙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在前人对溃屈破坏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某矿山边坡的溃屈破坏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基于传统的压杆理论进行溃屈判断,建立了简支梁模型对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溃屈拉裂破坏进行计算,认为水的作用是导致边坡溃屈破坏的重要诱因。最后讨论了不同... 在前人对溃屈破坏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某矿山边坡的溃屈破坏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基于传统的压杆理论进行溃屈判断,建立了简支梁模型对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溃屈拉裂破坏进行计算,认为水的作用是导致边坡溃屈破坏的重要诱因。最后讨论了不同倾角结构面对溃屈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面可能导致岩体溃屈后发生剪切滑移破坏或隆起溃屈破坏。研究结果对类似顺倾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屈破坏 压杆理论 地下水 结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稳定性及加固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许宝田 钱七虎 +1 位作者 阎长虹 宏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959-3964,共6页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九顶山边坡岩体内存在3条规模较大的软弱夹层控制着岩体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法对该边坡岩体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直接开挖后沿软弱夹层将发生大的相对滑动,岩体最大水平位移位于P2软弱夹层坡面附近,达1.25cm,相对滑...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九顶山边坡岩体内存在3条规模较大的软弱夹层控制着岩体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法对该边坡岩体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直接开挖后沿软弱夹层将发生大的相对滑动,岩体最大水平位移位于P2软弱夹层坡面附近,达1.25cm,相对滑动造成软弱夹层强度降低为残余强度,易造成边坡失稳。P1,P2软弱夹层上剪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39.0,172.4kPa,位于滑面中前部。当采用锚喷加固边坡时,锚杆穿过软弱夹层时轴力突然增大,表明3条软弱夹层均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边坡稳定较为不利,但锚杆加固效果明显,能较大地提高边坡稳定性,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65。结果表明,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边坡变形及应力变化的全过程,从而对工程措施优化、信息化设计和施工起超前预报与辅助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弱夹层 边坡 岩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岩体软弱夹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1 位作者 陈汉永 周伟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77-3081,共5页
采用自制试验装置,进行边坡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实测的剪应力-变形曲线发现,该曲线有明显的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峰值点,表明在试件受力变形初期,剪切力-变形近似呈线性关系,剪切刚度为常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峰值剪应... 采用自制试验装置,进行边坡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实测的剪应力-变形曲线发现,该曲线有明显的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峰值点,表明在试件受力变形初期,剪切力-变形近似呈线性关系,剪切刚度为常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峰值剪应力呈线性增长,达到峰值强度之后,随剪切变形增大,抗剪强度变化不大,残余强度近似等于峰值强度,表明试样发生剪切破坏,其破坏类型呈"塑性"破坏型。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强度参数不同,对边坡工程来说,为保证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建议软弱夹层强度参数取低值。根据试验结果得到的法向应力-压缩位移关系曲线近似呈双曲线型,当法向相对位移小于3.4mm时与理论结果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岩体 软弱夹层 力学性质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软岩黏弹性模型识别及参数反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1 位作者 宏发 庄乾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80-2286,共7页
对岩石黏弹性模型进行总结,将复杂的黏弹性模型方程转化为统一的线性方程,基于实测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对线性方程参数的反分析得到统一模型的参数,运用模糊关联度分析法对具体岩石黏弹性模型进行识别,进而根据统一... 对岩石黏弹性模型进行总结,将复杂的黏弹性模型方程转化为统一的线性方程,基于实测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对线性方程参数的反分析得到统一模型的参数,运用模糊关联度分析法对具体岩石黏弹性模型进行识别,进而根据统一模型参数可反求出黏弹性模型方程的参数。研究表明,对黏弹性本构模型采用线性化处理,用统一的线性方程表示复杂的本构方程简化模型的识别和参数的获取过程。最后利用一矿山软岩流变试验结果对其黏弹性模型进行识别和模型参数进行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样品Ⅰ-1,Ⅰ-2黏弹性模型服从麦钦特体,样品Ⅱ-1,Ⅱ-2黏弹性模型服从H-K体,通过计算出黏弹性模型参数,得出软岩黏弹性模型的回归方程,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模糊理论 黏弹性模型 参数 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试验泥岩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宏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3-865,共3页
关键词 三轴试验 变形特性 岩石力学 单轴 三轴压缩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试件 泥岩 观测 岩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宝田 钱七虎 +1 位作者 阎长虹 宏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4-537,585,共5页
以南京长江三桥地基中的泥岩为对象,对泥岩进行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侧压的增大,破坏荷载增大,塑性变形明显增大,岩石破坏后,残余强度随侧压增大而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泥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泥岩微元体破坏服从莫... 以南京长江三桥地基中的泥岩为对象,对泥岩进行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侧压的增大,破坏荷载增大,塑性变形明显增大,岩石破坏后,残余强度随侧压增大而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泥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泥岩微元体破坏服从莫尔-库仑岩石强度判据时的损伤软化参数与围压的关系特征。结合岩石破裂过程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讨论了初始损伤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泥岩初始损伤时的主应力差对数随围压增大而增大,两者呈线性关系;分析了泥岩损伤变量随主应力差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泥岩损伤变量与主应力差呈双曲线数学关系,通过对双曲线模型作线性化处理,结合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结果发现F0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m则随压的增大而减小,反映泥岩随围压的增大,脆性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损伤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岩体软弱夹层剪切变形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1 位作者 刘军熙 陈汉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5-69,共5页
对边坡岩体软弱夹层进行现场剪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常用的剪切变形本构模型有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但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一定剪切变形下的剪应力比实际结果偏小。通过对两种... 对边坡岩体软弱夹层进行现场剪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常用的剪切变形本构模型有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但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一定剪切变形下的剪应力比实际结果偏小。通过对两种模型的研究发现,由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得到的剪切刚度Ks分别为剪应力的2次和1次函数,且均为剪应力的一元函数,不能准确地反映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本构关系。在此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剪切刚度-剪应力的幂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的精确性在于刚度指数n值的确定,n值可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法获得。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软弱夹层剪切变形的幂函数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表明用幂函数模型描述软弱夹层的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剪切变形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渗透变形问题分析——结合南京地区工程实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李小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文从水文地质条件、土体结构和力学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地区土层中隧道开挖所引起的渗透变形问题。经研究认为可通过控制所构筑地下防渗墙深度、厚度及质量来防止渗透变形。
关键词 隧道开挖 渗透变形 防渗墙 水文地质条件 土体结构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面等级灰色聚类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1 位作者 罗国煜 王新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 ,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 ,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 ,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 ,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优势面 分级 灰色聚类 区域稳定性 大型工程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隙特征对砂岩水致劣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宝田 张莉萍 +1 位作者 燕晓莹 邱德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1-569,共9页
针对南京秦淮东河开挖后的稳定性问题,选取黄马青组(T_(2h))砂岩为研究对象,对砂岩在吸水-干燥循环条件下的单轴抗压、抗拉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虑到未来边坡运营过程中水的影响,试验时分别考虑自然吸水和饱和吸水两种情况。根据试验结... 针对南京秦淮东河开挖后的稳定性问题,选取黄马青组(T_(2h))砂岩为研究对象,对砂岩在吸水-干燥循环条件下的单轴抗压、抗拉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虑到未来边坡运营过程中水的影响,试验时分别考虑自然吸水和饱和吸水两种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对所研究砂岩的空隙特征、水致劣化特征和劣化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随着吸水-干燥循环次数增加,岩石的抗压、抗拉强度和凝聚力均呈劣化趋势,说明循环次数的增加对岩石的损伤有累积作用。岩石自然吸水条件下(小开空隙未进水时)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速度较慢,而饱和吸水条件下(开空隙被水充满时)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速度较快,表明岩石中小开空隙对岩石的劣化效果显著。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吸水-干燥循环次数增加,岩石中空隙率增大。结合抗剪强度特征分析认为,干-湿循环导致岩石的黏结强度不断下降,而摩擦强度变化较小,表明黏结强度劣化是岩石水致劣化的主要原因,干-湿循环导致水-岩反应,岩石颗粒胶结物发生松散,边缘发生开裂,宏观上表现为岩石劣化。该研究成果对于新开挖河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河岸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致劣化 试验 空隙特征 自然吸水 饱和吸水 吸水-干燥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宝田 张勇 +2 位作者 王博 杨爱华 解国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2-386,共5页
文章针对地质工程专业中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性和普地实习野外教学实际,提出在普地实习中融入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从岩石基本地质特征、力学问题和具体工程地质问题3个方面将基础地质学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交叉。从而拓展... 文章针对地质工程专业中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性和普地实习野外教学实际,提出在普地实习中融入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从岩石基本地质特征、力学问题和具体工程地质问题3个方面将基础地质学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交叉。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实现实习模式创新、内容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提升专业思维。岩石成分与岩石力学性质、风化特征和水软化性关系密切,节理面的粗糙、起伏和充填物成分影响节理面抗剪、透水等特性,具体工程中的“滑坡”问题是典型的岩体剪切破坏问题,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与剪节理相同。将上述问题两者联系起来的讲解丰富了普地实习的内容。文章认为普地实习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紧密联系,在基础地质实习教学中融入上述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是完全可行性的,采取增加与地质工程专业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办法,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初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为实现毕业后成为专业领域合格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目标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地质 地质工程 实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的优势断裂灰色分级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王新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2-306,共5页
运用基于经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断裂进行分级 ,该方法以时间优势指标 (RT)、规模优势指标 (RL)、距离优势指标 (RD)、活动周期与活动史指标 (RR)以及综合指标 (RZ)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象 ,并根据最大... 运用基于经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断裂进行分级 ,该方法以时间优势指标 (RT)、规模优势指标 (RL)、距离优势指标 (RD)、活动周期与活动史指标 (RR)以及综合指标 (RZ)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象 ,并根据最大关联度识别原则 ,获得优势断裂等级的判定结果。这一方法克服了过去优势断裂评价中程序繁琐 ,各等级之间指标界限不明确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的 灰色 优势断裂 区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山地区岩溶的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
14
作者 许宝田 褚福权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A01期36-37,52,共3页
从地质地貌背景、岩性及构造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茅山地区岩溶的成因、发育特征和溶洞的形成规模。茅山溶洞发育在苏南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具有成层性、方向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茅山地区的溶洞是一很好的旅游资源,... 从地质地貌背景、岩性及构造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茅山地区岩溶的成因、发育特征和溶洞的形成规模。茅山溶洞发育在苏南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具有成层性、方向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茅山地区的溶洞是一很好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喀斯特 新构造运动 茅山地区 发育特征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某特大型工程地基中泥岩力学参数试验分析
15
作者 许宝田 陆秋生 +2 位作者 刘军熙 陈恒福 赵宇娟 《矿产勘查》 2004年第9期42-44,共3页
对南京某特大型工程地基中的泥岩进行三轴试验 ,得到了泥岩的力学参数 ,所得参数可以为该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大型工程 泥岩 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波法在连临高速路基粉喷桩检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许宝田 阎长虹 夏文俊 《岩土工程技术》 2009年第6期309-312,共4页
采用反射波法对连临高速公路路基水泥土粉喷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路基粉喷桩反射信号有4种类型,分别对应桩顶、桩身缺陷和桩底的反射特征。证明反射波法应用于水泥土粉喷桩检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反射波法 连临高速公路 粉喷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因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以连云港、南京、吴江、盱眙等地四种典型软土为例 被引量:33
17
作者 阎长虹 吴焕然 +3 位作者 许宝田 郑军 燕晓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为例,针对其矿物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的成因类型及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含水量控制着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成因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 工程性质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道淤泥特性及改良试验初探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杨 阎长虹 +2 位作者 许宝田 邵勇 阮晓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南京内秦淮河疏浚淤泥为例,通过土工试验、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城市河道淤泥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特性。试验结果显示:秦淮河淤泥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极高,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和少量粘土矿物等。为了... 以南京内秦淮河疏浚淤泥为例,通过土工试验、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城市河道淤泥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特性。试验结果显示:秦淮河淤泥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极高,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和少量粘土矿物等。为了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处理,运用水泥、石灰无机固化材料对淤泥进行固化改良试验及改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增加,水泥固化土由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过渡,破坏应变在1.8%~2.2%,而石灰固化土均表现为脆性破坏,且破坏应变小于水泥土,为1%左右。水泥固化土28d强度为670kPa,固化效果优于石灰,但略低于处理一般软土的固化土强度。研究结果对处置城市河道淤泥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淤泥 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 改性处理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某深大基坑降水方案优化设计 被引量:37
19
作者 游洋 阎长虹 +3 位作者 刘实 许宝田 车灿辉 刘静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5-722,共8页
某深大基坑位于长江下游岸边,场地地层为典型的二元结构,基坑开挖涉及的两层承压含水层间的弱透水层局部缺失,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基坑场地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基坑施工降水直接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这里将基坑分3个区,分别进行降水设计... 某深大基坑位于长江下游岸边,场地地层为典型的二元结构,基坑开挖涉及的两层承压含水层间的弱透水层局部缺失,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基坑场地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基坑施工降水直接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这里将基坑分3个区,分别进行降水设计。具体降水方案:Ⅰ区两层承压含水层和Ⅱ区第一承压含水层被围护结构隔断内外水力联系,采用疏干井降水;Ⅱ区第二承压含水层未被围护结构隔断,Ⅲ区两层承压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针对这两个区域设计了两套降水方案,方案一在Ⅱ区和Ⅲ区均布置有降水井,在Ⅱ区对第二承压含水层降水,在Ⅲ区对第一承压含水层降水;方案二仅在Ⅲ区布置降水井对第一承压含水层降水。为了更好地对降水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对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均能满足降水要求,不过方案二布井数量少,基坑外水位降深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更小,优于方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深大基坑降水 数值模拟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焕然 阎长虹 +2 位作者 许宝田 邵勇 燕晓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
以苏州某软土地基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处理为实例,通过现场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孔隙水压力监测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探讨了预压前后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分析了这一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预压... 以苏州某软土地基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处理为实例,通过现场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孔隙水压力监测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探讨了预压前后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分析了这一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预压后土体含水量降低,干密度增大,液性指数减小,压缩模量增大;土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均有提高,特别是土的内摩擦角φ值显著增大。总体来说软土的工程性质得到显著改善,说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软基 工程性质 室内试验 苏州某工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