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及Bcl-xl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复郁 尹玉圣 +3 位作者 刘文君 崔敏 陈连璧 赵洪玲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年第3期138-141,145,共5页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Bcl-x1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和再灌注及再通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小体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测缺血预处理...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Bcl-x1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和再灌注及再通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小体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测缺血预处理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l-2和Bcl-x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IPC还可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的神经元数目,产生细胞保护作用,IPC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敏感神经元中出现Bcl-2及Bcl-x1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抑制神经元凋亡发生可能是I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 BC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5 位作者 李倩 许复郁 王姿颖 徐红岩 刘兆平 张岫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促进HSP70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促进HSP70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3 位作者 王姿颖 许复郁 刘兆平 张岫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和200 mg.kg-1iv均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从模型组的(20.6±5.4)%分别降至(14.5±3.1)%,(11.12±4.2)%及(10.2±2.6)%,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3.2%,36.5%及41.0%,其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5.6%,41.2%及49.3%。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海马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切除后自体中厚皮片置入防止硬脊膜粘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宫良泰 许复郁 +5 位作者 王永惕 李翠芳 刘晓红 耿明 韩卫东 李秀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自体中厚皮片对硬脊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以12条狗为研究对象,将中厚皮片置于硬脊膜表面,同时与真皮、骨、脂肪、腰背筋膜、生物膜、骨水泥、明胶海绵和硬脊膜裸露8种方法进行同体比较,...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自体中厚皮片对硬脊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以12条狗为研究对象,将中厚皮片置于硬脊膜表面,同时与真皮、骨、脂肪、腰背筋膜、生物膜、骨水泥、明胶海绵和硬脊膜裸露8种方法进行同体比较,并将肉眼观察结果用统计学处理;临床随机选择20例胸或腰椎板切除术病人为对象,取自体中厚皮片置于硬脊膜表面,随访症状有无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结果:实验观察最长15个月,硬脊膜与皮肤无任何粘连,硬脊膜本身无明显病理性改变;临床随访最长4年,患者无症状复发或新症状出现。结论:自体中厚皮片对全身和局部都无不良影响,是一种方便、简单、安全、有效的防止硬脊膜粘连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皮片 硬脊髓粘连 预防 椎板切除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萍 张岫美 +5 位作者 王菊英 李倩 王姿颖 许复郁 马剑峰 刘兆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3-748,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200mg.kg-1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脑梗死体积从模型组的(370.14±60.40)mm3分别降至(283.63±81.37)、(216.29±74.37)及(186.65±47.67)mm3,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HSP70mRNA表达水平从模型组的(0.74±0.14)分别上升至(0.79±0.13)、(0.92±0.08)及(0.96±0.08),其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分别上升6.82%、37.88%及49.38%。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芩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内钙离子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兔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军妮 徐冬玲 +11 位作者 杜贻萌 蒋卫东 王欣 董兆强 陈良 胡晓波 王光允 许复郁 赵敬杰 郝琳 王群 鹿庆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9-675,共7页
目的: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观察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新西兰雄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药物组。对照组假手... 目的: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观察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新西兰雄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药物组。对照组假手术后普通饲料喂养;稳定斑块组、p53基因和p53+药物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高脂喂养12周,p53基因和p53+药物组于10周末行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转染人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p53+药物组于12周末给与中国圆斑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4组兔于实验第1d和处死前检测Lp-PLA2、hs-CRP、MMP-9、HDL、LDL、VLDL血清指标,处死后取腹主动脉斑块处病理标本并做局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血清Lp-PLA2、MMP-9第12周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第1d(P<0.05);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别显著(P<0.05);p53基因+药物触发组与p53基因组比较血清Lp-PLA2、hs-CRP、MMP-9水平均差别明显(P<0.05)。第12周末,病理结果示4组兔分别为正常动脉血管、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破裂斑块模型,在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纤维帽厚度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p53基因+药物触发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明显高于p53基因组。血清Lp-PLA2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明显负相关性(r=-0.710,P<0.01),hs-CRP、MMP-9与纤维帽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易损斑块模型上,动脉血清与组织Lp-PLA2、hs-CRP、MMP-9的表达规律表明,Lp-PLA2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性好,结合hs-CRP、MMP-9检测可更好阐释斑块的性质;为发现易损斑块并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同工酶在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柳豪 刘玉强 +2 位作者 史本康 徐祗顺 许复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4-6,共3页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5 2例有膀胱出口梗阻 (BOO)的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的表达。结果显示 :1BPH组和对照组膀胱壁、膀胱颈和...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5 2例有膀胱出口梗阻 (BOO)的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的表达。结果显示 :1BPH组和对照组膀胱壁、膀胱颈和前列腺组织 n NOS染色均呈阳性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细胞间的神经纤维、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组织、前列腺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 ;BPH组阳性染色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2 i NOS阳性染色仅见于 BPH组前列腺的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中。3BPH组和对照组膀胱壁、膀胱颈和前列腺组织中均有 e NOS阳性染色 ,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下组织和前列腺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 ,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1BPH患者膀胱壁 n NOS神经减少 ,是一种梗阻后的去神经现象 ,可引起膀胱充盈相松弛异常 ,与膀胱不稳定的发生有关。2 BPH患者膀胱颈部和前列腺组织中 n NOS神经减少 ,可造成平滑肌基础张力增加 ,产生动力性 BOO。3i NOS在 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 ,提示它参与了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4 BPH患者膀胱壁、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均有 e NOS阳性染色 ,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推测 e NOS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 前列腺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膀胱出口梗阻 免疫组化法检测 一氧化氮合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反应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宫良泰 许复郁 +1 位作者 宋若先 王志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533-534,53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以及正常部位的髓核组织,用CD3抗体和抗IgG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约30%的标本局部为脂肪组织,54%的标本局部硬脊膜与骨粘连,16%的标本既无粘连也无脂肪。免疫组化测定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D3+细胞的浸润程度呈递减趋势,而IgG沉积的分布程度呈递增趋势。正常髓核无CD3+细胞浸润,IgG沉积分布极少。结论:在椎管内,狗游离的髓核组织8~12周后可部分或全部自然吸收,其吸收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反应 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 自然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髓核组织再吸收及缩小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若先 宫良泰 +1 位作者 许复郁 袁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76-1477,共2页
目的:制作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观察并探讨游离髓核组织再吸收或缩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25只健康成年狗,制作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于术后第2,4,6,8,12周,各处死... 目的:制作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观察并探讨游离髓核组织再吸收或缩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25只健康成年狗,制作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于术后第2,4,6,8,12周,各处死一组动物,切取、观察移植的髓核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组织中CD3+细胞的浸润程度特点进行了观测;另取同一动物的正常髓核组织作组织学对照。结果:肉眼可见术后不同时期移植的髓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变小乃至消失;所有移植标本髓核组织中可见CD3+细胞浸润,术后时间不同,其浸润程度不同,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在早期多呈弥漫性浸润,随时间推移其浸润细胞呈点状分布;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未见到CD3+细胞浸润。结论:游离型椎间盘髓核组织,通过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CD3+细胞浸润产生自体免疫反应,因此导致了突出髓核组织再吸收的自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髓核组织再吸收 游离型腰椎髓核组织缩小 动物模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CD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在游离型腰椎髓核再吸收过程中的分布及其再吸收的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若先 宫良泰 +2 位作者 许复郁 刘伟 袁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2期3335-3336,I001,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髓核组织再吸收或缩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25只健康成年狗,制作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于术后第2,4,6,8,12周,各处死一组动物,切取、观察移植的髓核组织,用免疫... 目的探讨游离髓核组织再吸收或缩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25只健康成年狗,制作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于术后第2,4,6,8,12周,各处死一组动物,切取、观察移植的髓核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组织中IgG沉积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检测;另取同一动物的正常髓核组织作组织学对照。结果(1)肉眼可见术后不同时期移植的髓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变小乃至消失。(2)所有标本髓核组织中可见呈片状、带状或丝状分布的IgG沉积,且随时间推移沉积程度呈现增高趋势。(3)正常髓核组织中可见有微量IgG沉积。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髓核组织,通过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IgG的沉积,产生自体免疫反应,因此导致了突出髓核组织再吸收的自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 游离型腰椎髓核 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经抑制p53表达减轻缺血再灌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慧敏 崔鹤 +3 位作者 刘亚君 许复郁 王志宏 陈连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19,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能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起拮抗作用,并探讨p53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模型,利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神...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能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起拮抗作用,并探讨p53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模型,利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及p53基因表达。结果:缺血预处理(IPC)组的神经元存活数目[(217±9)/0.72mm2]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29±5)/0.72mm2],P<0.01;IPC组的凋亡百分率(2.07%±0.21%)显著低于IR组(4.26%±0.08%),P<0.01;IPC组p53基因表达显著弱于IR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5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 缺血预处理 基因 p5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武继彪 隋在云 许复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5-46,共2页
采用静注高分子葡聚糖等多种因素交替应用 30天 ,复制成功慢性血瘀证动物模型 ,并观察了其血液流变学变化。
关键词 慢性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素基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侠 王玲 +2 位作者 张霞 李玉 许复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生存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生存素基因表达与MVD的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生存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生存素基因表达与MVD的相互关系。结果肺癌患者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639%(23/3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着生存素表达强度的增加MVD逐渐增高,生存素表达与MVD明显相关(F=9691,P<0005)。结论肺癌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可以作为肺癌临床诊断的可靠指标,生存素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有关,生存素基因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MVD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7、MMP-9及MMP-10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昕 李建民 +1 位作者 杨志平 许复郁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ⅡB期骨肉瘤MMP鄄7、MMP鄄9及MMP鄄10的表达,并分析它与无瘤生存率及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40例骨肉瘤MMP鄄7、MMP鄄9及MMP鄄10的阳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ⅡB期骨肉瘤MMP鄄7、MMP鄄9及MMP鄄10的表达,并分析它与无瘤生存率及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40例骨肉瘤MMP鄄7、MMP鄄9及MMP鄄10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67.5%穴27/40雪和42.5%(17/40)。复发转移者MMP鄄7、MMP鄄9及MMP鄄10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瘤生存者(P<0.05);;累计无瘤生存率阳性组均低于阴性组(P<0.05),与接受辅助化疗患者分析结果类似。多因素分析提示,MMP鄄9表达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MMP鄄7、MMP鄄9及MMP鄄10在骨肉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骨肉瘤细胞的高侵袭转移能力相关,其中MMP鄄9阳性表达有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MMP-1 MMP-7 骨肉瘤 侵袭转移 表达 生存率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cyclin D_1和Rb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欣 潘其兴 +7 位作者 张薇 李继福 李贵双 陈玉国 许复郁 于爱琴 马玉林 杨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4,96,共2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yclinD1和抑癌基因Rb的表达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壁内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的内膜和中膜内cyclinD1和Rb蛋白表达阳性 ,阳性细胞呈点...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yclinD1和抑癌基因Rb的表达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壁内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的内膜和中膜内cyclinD1和Rb蛋白表达阳性 ,阳性细胞呈点片状分布 ,阳性强度与内膜增生程度有关 ,两个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CyclinD1和Rb基因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类 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粒局部注射对大鼠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加峰 武士清 +4 位作者 赵冬梅 刘军莉 邱丽萍 王海斌 许复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901-3904,共4页
背景:目前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创伤及整形外科领域主要集中在骨折及组织工程化材料等方面,在软组织损伤方面报道不多。目的:构建的pcDNA3.1-VEGF165质粒,直接注射于大鼠软组织缺损局部,探... 背景:目前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创伤及整形外科领域主要集中在骨折及组织工程化材料等方面,在软组织损伤方面报道不多。目的:构建的pcDNA3.1-VEGF165质粒,直接注射于大鼠软组织缺损局部,探讨其对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4-09/2006-01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自身对照观察实验。材料:健康SD大鼠30只。方法:Trizol法提取兔组织中总RNA,反转录合成VEGF165cDNA序列,将此基因片段与pMD18-T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再与pcDNA3.1载体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EGF165;采用SD大鼠30只,于脊背后部两侧对称部位制备圆形全层皮肤(直径15mm)、肌肉(切除2mm厚肌肉)软组织缺损,两创缘相距4cm;选择一侧为实验组,直接注射0.2mL(含200ng)质粒液,对侧为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同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创面愈合、血管生成及局部胶原表达。结果: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赵冬梅等的方法鉴定,pcDNA3.1-VEGF165质粒构建成功。②质粒液局部注射后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14d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实验组3d即有Ⅲ型胶原表达,14d达高峰,30d时略有降低。对照组Ⅲ型胶原表达部位和趋势与实验组一致,只是时间延迟。结论:pcDNA3.1-VEGF165质粒局部注射可促进软组织缺损区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供体预处理对致敏大鼠供心移植成活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凡 宋惠民 +2 位作者 李跃华 许复郁 宋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用大鼠皮肤致敏模型研究用雷公藤多甙(TⅡ)供体预处理对移植心脏成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作供体,Wistar大鼠作受体,A、B两组所有受体在心脏移植前均先用供体皮肤致敏,A组作单纯心脏移植,B组作经供体预处理后的供... 目的用大鼠皮肤致敏模型研究用雷公藤多甙(TⅡ)供体预处理对移植心脏成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作供体,Wistar大鼠作受体,A、B两组所有受体在心脏移植前均先用供体皮肤致敏,A组作单纯心脏移植,B组作经供体预处理后的供心移植,C组在单纯心脏移植前不作致敏处理。结果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均较强的内环境中,B组移植供心成活时间均较其相应的对照组A组明显延长。结论TⅡ供体预处理能明显延长移植供心成活时间,该法简单实用,对降低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模型 供体 预处理 雷公藤多甙 心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及其受体DR5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满意 隋树建 +2 位作者 张运 许复郁 马伟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I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5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CAD)组61例,正常对照组2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TRAIL(sTRAIL)和可溶性DR5(sDR5)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冠...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I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5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CAD)组61例,正常对照组2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TRAIL(sTRAIL)和可溶性DR5(sDR5)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冠状动脉TRAIL和DR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AD组血浆sTRAIL和sDR5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01,P<0.05)。3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血浆sTRAIL和sDR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1,P<0.01,P<0.05)。TRAIL和DR5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的胞质,TRAIL还可表达于AS中的巨噬细胞。AS组冠状动脉的TRAIL和DR5表达明显高于非AS组(P<0.01,P<0.05)。结论TRAIL及其受体DR5可能参与了AS的进展,其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甄洪涛 张怀强 +1 位作者 许复郁 萧畔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3,67,共4页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探讨TRAIL表达与BTCC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TRAIL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探讨TRAIL表达与BTCC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TRAIL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6例BTCC病理标本中有45例(59.21%)TRAIL阴性表达,G2、G3组的TRAIL阴性表达率(68.63%)明显高于G1组(40.00%,P<0.05);肿瘤多发组中TRAIL阴性表达率(75.86%)明显高于单发组(48.94%,P<0.05)。log-rank test分析TRAIL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间无复发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IL阴性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33.65月)明显低于阳性表达组(46.49月)。结论TRAIL在BTCC中表达下调,且与BTCC数目、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膀胱移行细胞癌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碘对大鼠睾丸重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继彪 隋在云 许复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71-772,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药碘对大鼠的损害作用。方法 :采用定期活杀法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碘对大鼠睾丸重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中药碘能明显降低大鼠睾丸重量及减少其生精细胞。结论
关键词 睾丸 毒性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