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T-GC/MS指纹图谱技术的烟用香精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祥敏 陈云璨 +5 位作者 唐杰 许嘉东 蒋昊 程传玲 张改红 朱玲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
利用P&T-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夹角余弦相似度、峰匹配及多元T^(2)控制图,对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T最优的前处理条件为吹扫时间14 min,吹扫温度40℃,解析温度200℃,在该条件下测得烟用香精中各挥发... 利用P&T-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夹角余弦相似度、峰匹配及多元T^(2)控制图,对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T最优的前处理条件为吹扫时间14 min,吹扫温度40℃,解析温度200℃,在该条件下测得烟用香精中各挥发性成分特征色谱峰的RSD为1.36%~6.98%,说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指纹图谱结合夹角余弦相似度、峰匹配分析及多元T^(2)控制图,可快速识别组分发生变化的烟用香精样品,及时发现样品的错混、质量浓度改变等问题,有效监控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 吹扫捕集 GC/MS 夹角余弦相似度 峰匹配 多元T^(2)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用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递进法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王鹏 蔡利 +4 位作者 谭广璐 唐杰 吕祥敏 敬婧 许嘉东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实现烟用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滤棒近红外光谱采集条件、建模数据算法、数据预处理方式,以递进的方式建立了其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端绑缚100支滤棒,采集光谱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建模数据算法初步建立模型相... 为实现烟用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滤棒近红外光谱采集条件、建模数据算法、数据预处理方式,以递进的方式建立了其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端绑缚100支滤棒,采集光谱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建模数据算法初步建立模型相关系数表现为简单比尔定律3.0,精密度在0.27%~0.62%;与文献方法的配对样品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烟用滤棒的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滤棒 三乙酸甘油酯 递进法 近红外模型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技术和PLS-DA算法烟用爆珠内液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嘉东 唐杰 +4 位作者 朱玲 朱立军 谭广璐 彭忠 胡兴锋 《分析仪器》 CAS 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判别不同牌号烟用爆珠类型及其一致性,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紫外可见光谱(UV)扫描,平滑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光谱,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算法建立了烟用爆珠的分类判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 为了快速、准确的判别不同牌号烟用爆珠类型及其一致性,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紫外可见光谱(UV)扫描,平滑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光谱,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算法建立了烟用爆珠的分类判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个牌号烟用爆珠PLS模型的校正集分类变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0.9562,模型拟合性好,PLS-DA模型对于参与建模的310个烟用爆珠样本(校正集)和未参与建模的60个烟用爆珠样本(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说明烟用爆珠PLS-DA模型预测准确度高,判别效果好。基于PLS-DA模型的分类变量值建立的单值控制图可以对烟用爆珠内液的一致性进行快速判定。因此,紫外光谱技术结合PLS-DA算法可用于烟用爆珠内液的判别分析,且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爆珠 紫外可见光谱 PLS-DA算法 模型 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烟草中总氮消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嘉东 周浩 +5 位作者 陈云璨 何春莉 谭正 黄登峰 王鹏 唐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390-393,共4页
为降低使用现行行业标准检测烟草总氮带来的氧化汞污染,选用硫酸铜为催化剂,并对硫酸铜、硫酸钾用量、消化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烟草中总氮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测定烟草中总氮含量检... 为降低使用现行行业标准检测烟草总氮带来的氧化汞污染,选用硫酸铜为催化剂,并对硫酸铜、硫酸钾用量、消化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烟草中总氮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测定烟草中总氮含量检出限为0.0016%,定量限为0.005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加标回收率在95.13%~106.10%。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实际样品检测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总氮 催化剂 硫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用爆珠内液质量稳定性检测——基于紫外光谱技术结合SVR算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玲 唐杰 +4 位作者 许嘉东 胡兴锋 彭忠 谭广璐 朱立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6,共8页
[目的]基于紫外(UV)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建立一种烟用爆珠内液判别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UV 扫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四种不同牌号烟用爆珠 SVR 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1)最佳 ... [目的]基于紫外(UV)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建立一种烟用爆珠内液判别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UV 扫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四种不同牌号烟用爆珠 SVR 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1)最佳 UV 图谱预处理方法是平滑后归一化;最佳 SVR 类型是ν-SVR;最佳核函数是径向基核函数。(2)四个牌号烟用爆珠内液ν-SVR 模型校正集分类变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 0.9993,SVR 模型对于参与建模的 400 个烟用爆珠内液样本(校正集)和未参与建模的 80 个烟用爆珠内液样本(验证集)的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模型拟合性好,预测精度高,判别能力强。(3)基于 SVR 模型分类变量值建立的单值控制图可以对烟用爆珠内液的稳定性进行快速判定,判定结果与GC/MS 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结合 SVR 算法可对不同牌号烟用爆珠内液质量进行有效判别,且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环保、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爆珠 紫外光谱 顶空- GC/MS SVR 算法 核函数 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主要烟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鹏 孙兰茜 +3 位作者 彭忠 黎洪利 唐杰 许嘉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50-53,共4页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国内主要烟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氯含量的变异最大,总氮含量的变异最小;正态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均非正态分布。2)在不同产地中,氯含量,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云南、四川和福建相对较高,重庆和广东相对较低;水溶性总糖含量,云南、福建和四川相对较高,重庆、河南和广东相对较低;总植物碱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最低;总氮含量,重庆、四川和河南相对较高,广东和福建相对较低;钾含量,重庆、广东和福建相对较高,河南最低。3)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均以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分别为福建、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云南、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高,河南、云南和云南最低;总氮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河南最高,广东、福建和云南最低;钾含量分别广东、福建和重庆最高,均以河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烟区 烟叶 化学成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催化剂在烟草总氮含量测定中的研究
7
作者 许嘉东 王鹏 +6 位作者 朱玲 何春莉 秦子娴 陈云璨 周浩 吕祥敏 唐杰 《轻工科技》 2023年第4期50-53,共4页
为了减少连续流动法测定烟草样品中总氮含量检测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提升消化反应效率,提高检测实验稳定性,用硫酸铜、硒粉作为组合催化剂替代氧化汞,并对硫酸铜、硫酸钾、硒粉用量、消化条件进行优化;将原本流动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次氯酸钠... 为了减少连续流动法测定烟草样品中总氮含量检测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提升消化反应效率,提高检测实验稳定性,用硫酸铜、硒粉作为组合催化剂替代氧化汞,并对硫酸铜、硫酸钾、硒粉用量、消化条件进行优化;将原本流动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调整为二氯异氰尿酸钠(DCCNa)溶液。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8,测定烟草中总氮含量检出限为0.00155%,定量限为0.0051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6.58%~102.38%之间;经F检验和T检验,该方法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且仪器响应值高。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响应值高、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实际样品检测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总氮 连续流动法 催化剂 二氯异氰尿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烟叶化学成分4个衍生指标的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祥敏 王鹏 +3 位作者 唐杰 许嘉东 黎洪利 彭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不同产区818个初烤烟叶样品氯、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的含量,并计算出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等衍生指标,分析不同产区烟叶化学成分4个衍生指...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不同产区818个初烤烟叶样品氯、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的含量,并计算出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等衍生指标,分析不同产区烟叶化学成分4个衍生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内主产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的比值均非正态分布,均有较大变异,钾氯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9.90%,氮碱比最小,为31.00%;不同产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均以云南最高,分别为17.84、17.18和1.03,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低,分别为9.39、10.91和0.86/0.86,钾氯比重庆最高,为11.18;河南最低,为2.08;上部叶,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以云南、云南和河南最高,分别为11.61、13.26和0.91,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低,分别为5.76、8.17和0.71/0.71,钾氯比不同产区变幅为1.71~6.92;中部叶,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均以云南最高,分别为19.62、18.47和1.07,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分别为10.14、11.57和0.81,钾氯比重庆最高,为12.04,河南最低,为2.02;下部叶,糖碱比、糖氮比和钾氯比以云南、云南和重庆最高,分别为21.91、19.43和15.05,重庆、重庆和河南最低,分别为12.30、11.01和2.97,氮碱比不同产区变幅为1.00~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烤烟叶 衍生指标 糖碱比 糖氮比 氮碱比 钾氯比 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辅助消解结合ICP-MS测定滤棒中的7种元素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浩 陈云璨 +5 位作者 何春莉 秦子娴 朱玲 唐杰 朱立军 许嘉东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采用氟化铵辅助微波消解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卷烟滤棒中铬、镍、砷、硒、镉、汞和铅7种元素含量。以氟化铵/硝酸作为消解体系消解样品,考察了氟化铵用量、消解温度、消解时间对滤棒样品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前处理... 采用氟化铵辅助微波消解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卷烟滤棒中铬、镍、砷、硒、镉、汞和铅7种元素含量。以氟化铵/硝酸作为消解体系消解样品,考察了氟化铵用量、消解温度、消解时间对滤棒样品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前处理条件为0.2 g滤棒样品在6 mL 60%硝酸和0.75 mL(12.66 mol/L)氟化铵溶液中消解,消解温度为175℃,恒温保持20 min。对不同样品进行测定,7种元素检出限在0.007~0.044 mg/kg之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50%~108.36%,相对标准偏差为1.71%~5.65%。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同时测定滤棒样品7种元素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法使用试剂种类少,更加绿色环保,避免了直接使用大量氢氟酸带来的安全隐患,且能快速、准确的测定滤棒中7种元素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棒 氟化铵 重金属 氢氟酸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辅助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热熔胶中7种微量元素
10
作者 秦子娴 周浩 +5 位作者 陈云璨 何春莉 许嘉东 朱玲 朱立军 唐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8-653,共6页
建立了氟化铵辅助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热熔胶中7种微量元素(铬、镍、砷、硒、镉、汞、铅)的方法。用由60%(体积分数)硝酸溶液6 mL和12.66 mol·L^(-1)氟化铵溶液0.50 mL组成的消解体系在185℃下微波消解0.300 ... 建立了氟化铵辅助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热熔胶中7种微量元素(铬、镍、砷、硒、镉、汞、铅)的方法。用由60%(体积分数)硝酸溶液6 mL和12.66 mol·L^(-1)氟化铵溶液0.50 mL组成的消解体系在185℃下微波消解0.300 0 g热熔胶样品20 min。在平板控温加热器上于120℃赶酸3 h,得到的消解液用水定容至50 mL,按优化的ICP-MS条件测定,内标元素115In用于定量。结果显示:7种元素的质量浓度与其与内标元素铟的信号强度的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05-0.029 mg·kg^(-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6.3%-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8%-11%。方法用于5个实际样品的分析,在5个样品中均检出了铬和镍,3个样品中检出了铅,3种元素的检出量均低于YC/T 187-2004规定的限值;将该方法与YC/T 316-2014进行比对,在95%置信水平下,铬和镍的t值均小于临界值t0.05,4,铅的t值小于临界值t0.05,2,3种元素p值均大于0.05,2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铵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微量元素 热熔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硝酸微波消解联合ICP-MS对烟用接装纸中7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11
作者 何春莉 秦子娴 +5 位作者 周浩 陈云璨 唐杰 许嘉东 朱玲 朱立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烟用接装纸中7种元素(铅、铬、镉、镍、汞、砷、硒)含量,为了降低传统前处理消解体系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了更为安全的氟化铵-硝酸微波消解体系,并考察了氟化铵用量、微波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消解效果...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烟用接装纸中7种元素(铅、铬、镉、镍、汞、砷、硒)含量,为了降低传统前处理消解体系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了更为安全的氟化铵-硝酸微波消解体系,并考察了氟化铵用量、微波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消解条件为:氟化铵0.75 mL,微波消解温度175℃,消解时间20 min。样品经氟化铵-硝酸消解后,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各元素检出限为0.007~0.044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13.1%,相对标准偏差为0.29%~11.43%。采用氟化铵-硝酸消解体系前处理和传统硝酸/氟化氢/盐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前处理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各元素值分别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P>0.05,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装纸 氟化铵 ICP-MS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烟用爆珠内液化学成分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杰 朱玲 +4 位作者 许嘉东 胡兴锋 彭忠 谭广璐 朱立军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研究烟用爆珠内液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紫外-可见光谱(UV-vis)扫描,平滑后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了烟用爆珠内液化学成分与UV-vis的关系;建立了烟用爆珠内液稳定性表征模型,并对模... 为研究烟用爆珠内液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紫外-可见光谱(UV-vis)扫描,平滑后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了烟用爆珠内液化学成分与UV-vis的关系;建立了烟用爆珠内液稳定性表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UV-vis能够对爆珠内液有特征吸收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②当显著水平α=0.05时,6种不同牌号的爆珠样品内液表征模型对异常和正常样品的正确判别率均为100%;③结合聚类分析,UV-vis与GC/MS方法均能明显区分烟用爆珠内液正常样品与异常样品。该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环保,可用于烟用爆珠内液的质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爆珠内液 紫外-可见光谱 主成分分析 顶空-GC/MS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